词条 C大调第三交响乐,“奇异交响曲”

C大调第三交响乐,“奇异交响曲”

这是浪漫主义时期瑞典作曲家弗朗兹·贝瓦尔德的管弦乐作品。在对第一乐章的乐观展望之后,一首更加阴郁的慢板紧随其后,它本身就包含了一首多变的谐谑曲。尾声切分的开头预示着一个不同寻常的扩展运动,主要是在主音小调(除了在主音中重唱柔板材料),但结束于C大调的旋风。
C大调第三交响乐,“奇异交响曲”简介资料
1845 年
1级
Symphony No. 3 in C Major, "Sinfonie singuliere"
C大调第三交响乐,“奇异交响曲”相关文献
交响曲
发展历史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曲这个说法,当时的交响曲泛指包括了声乐和器乐的一切多声部音乐。16至17世纪,交响曲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曲的概念以外,“交响曲”从此成为纯粹的器乐曲。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并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曲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亚历山大·史卡拉第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曲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4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把维也纳古典乐派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曲进入黄金时期。贝多芬把交响曲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更高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曲概念从这个时期形成...
查看全文
C.C.Catch
早期C.C.Catch生于荷兰,1970年代随家庭移居德国。在童年表现出音乐天分后,父母支持她发展为一名歌手而努力。她的父亲后来成为她的经纪人。少年时期参加了歌唱选拔,成为德国女子歌唱组合“Optimal”一员。职业生涯C.C.Catch,2002C.C.Catch,2006在德国汉堡的演出时,被ModernTalking的作曲及音乐制作人DieterBohlen赏识,不久后与Bohlen签约成为一名独唱女歌手。她与Bohlen决定艺名为C.C.Catch,两个字母"C"代表她本名的两个开头字母,"Catch"在她认为是个优秀创意并且看来与两个“C”很配。1985年夏天发布了歌曲"ICanLoseMyHeartTonight(英语:ICanLoseMyHeartTonight)"成为她独唱生涯的开山之作。单曲进入了欧洲多国Top-20排行榜,包括德国与瑞士。DieterBohlen与C.C...
查看全文
E大调
参考文献EricTaylor,TheABGuidetoMusicTheoryPARTI,theAssociatesBoardoftheRoyalSchoolsofMusic(Publishing)Ltd,1989,Chapter4:MoreScales,KeysandClef,4/1Majorscalesandthecircleoffifths,4/2Minorscalesandkeys,4/3Relativemajor/minorkeys(P.21-27),ISBN1-85472-446-0
查看全文
C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K.309
简介莫扎特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在35年人生中,他创作的作品涉及各种音乐创作的领域,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七百余部,其中钢琴奏鸣曲在数量上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K.309创作于莫扎特成长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首奏鸣曲体现了他对新的元素的学习,创作开始走向成熟。演奏此首奏鸣曲需约16分钟,此作品是莫扎特在前往曼海姆和巴黎的旅程途中(1777-1778年)创作的。创作背景根据莫扎特自己的一封信,K.309这首奏鸣曲是为与他有深交的曼海姆音乐家坎拉比希先生的女儿罗莎而作。这首奏鸣曲是令人难忘的,写作时间是1777年。当年的莫扎特已经由一个惊人的神童成长为一个21岁的,完全成熟的平凡的音乐家了。他再度赴巴黎旅行演奏,不料受到冷落,失望而归。他的内心思索渐渐强烈起来,他忍受不了故乡闭塞窒息的精神生活和大主教的专制态度,以及父亲严厉的管教。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以神童作为幌子而去谋求一份职业了。在1...
查看全文
C大调
C大调的著名音乐作品大火球-杰瑞·李·刘易斯钢琴男人-比利乔It"sNotUnusual-汤姆·琼斯SatinDoll-jazzstandardDr
查看全文
C大调第三交响乐,“奇异交响曲”相关标签
管弦乐
浪漫主义
贝瓦尔德
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