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C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K. 309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9
转发:0
评论:0
简介莫扎特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在35年人生中,他创作的作品涉及各种音乐创作的领域,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七百余部,其中钢琴奏鸣曲在数量上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K.309创作于莫扎特成长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首奏鸣曲体现了他对新的元素的学习,创作开始走向成熟。演奏此首奏鸣曲需约16分钟,此作品是莫扎特在前往曼海姆和巴黎的旅程途中(1777-1778年)创作的。创作背景根据莫扎特自己的一封信,K.309这首奏鸣曲是为与他有深交的曼海姆音乐家坎拉比希先生的女儿罗莎而作。这首奏鸣曲是令人难忘的,写作时间是1777年。当年的莫扎特已经由一个惊人的神童成长为一个21岁的,完全成熟的平凡的音乐家了。他再度赴巴黎旅行演奏,不料受到冷落,失望而归。他的内心思索渐渐强烈起来,他忍受不了故乡闭塞窒息的精神生活和大主教的专制态度,以及父亲严厉的管教。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以神童作为幌子而去谋求一份职业了。在1...

简介

莫扎特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在35年人生中,他创作的作品涉及各种音乐创作的领域,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七百余部,其中钢琴奏鸣曲在数量上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K.309创作于莫扎特成长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首奏鸣曲体现了他对新的元素的学习,创作开始走向成熟。演奏此首奏鸣曲需约16分钟,此作品是莫扎特在前往曼海姆和巴黎的旅程途中(1777-1778年)创作的。

创作背景

根据莫扎特自己的一封信,K.309这首奏鸣曲是为与他有深交的曼海姆音乐家坎拉比希先生的女儿罗莎而作。这首奏鸣曲是令人难忘的,写作时间是1777年。当年的莫扎特已经由一个惊人的神童成长为一个21岁的,完全成熟的平凡的音乐家了。他再度赴巴黎旅行演奏,不料受到冷落,失望而归。他的内心思索渐渐强烈起来,他忍受不了故乡闭塞窒息的精神生活和大主教的专制态度,以及父亲严厉的管教。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以神童作为幌子而去谋求一份职业了。在1777年10月写给父亲的信中,莫扎特说到:“只要有机会让我作曲,我便觉得快活得多了。无论如何,唯一能够使我快活而且动情的事便在于此。”当时的人们对莫扎特失去了好奇及惊叹的心理,所有的赞美都已消失,但他仍具有着不寻常的能力。莫扎特的个人风格在这段时间变得更为丰富、更为精巧,色彩也变得更为强烈并且更加多样化。K.309就如它的快板乐章所标明的,是“带有活力的”,精神面貌更为振奋。同时由于莫扎特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对生活的体验也逐渐深化,这时的作品与他在故乡时所写的作品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在艺术手法上也趋向精炼和娴熟。K.309就显示了莫扎特对曼海姆乐团风格的学习和吸收:情绪变化较大,对比强烈,时常出现fp的力度用法。

乐曲赏析

这首曲子一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精神抖擞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强奏开始,主题后半部采取弱奏的动态,在上升音型开始经过句后,以属调呈示第二主题,以颤音引导呈示部结尾。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为中心,再现部除第一主题的后半段移至C小调外,第二主题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形成倒逆的配置,最后以短小的尾奏结束。

第二乐章,稍慢的慢板,F大调,三段体。第一段的主题带装饰性,有强弱对比与精致的音符动态。第二段是属调的C大调旋律,不久回到主题,反复略变形的主题后开始第三段,在丰富精致的音符伴奏下,作第二段、第三段的变奏。

第三乐章,温雅的小快板回旋曲,C大调。在主题展开后有经过句,承接以二连音符动态为中心的属调副主题,最后以小结尾作收束。主题第二次出现后,下属调的F大调插句一面转调,一面连接于主调的副主题,也诱导回旋曲第三次出现。最后以回旋曲主题构成的尾奏而结束。

C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K. 309

C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K. 309

评价

要欣赏和演奏莫扎特的作品都需要在正确的理解和恰当地把握之后,才能充分地体会和表现出它们的美来。莫扎特奏鸣曲K.309第一乐章主题音乐具有强烈而感人的表现力和节奏性,由一种冲击力,并具有一种成熟稳健之美。而转调后音调效果也非常优美,灌注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莫扎特是个天生的音乐家,他所创作出来的音乐总是五彩缤纷,并通常填满了快乐的情绪。尽管写这首奏鸣曲时,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并不美好,甚至是处在人生一个充满了矛盾与思考的转折点,但他写出的K.309却毫无阴暗或急躁的气味。第一乐章流露出阳光般的温暖,充满了生命力,正像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
简介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和“月光曲”。分为三个乐章。为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1年。创作背景贝多芬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波恩时期(1770-1792年),贝多芬在这时期创作的最开始的器乐作品,受海顿、莫扎特影响较深,其音乐风格相似。维也纳时期(1793-1802年),贝多芬的创作思想发生了改变,开始从乐曲中表现出戏剧性,英雄主义和强烈的情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就是《月光奏鸣曲》。成熟时期(1802-1814年),在这个时期,贝多芬使用了一些新的创作题材,其作品《f小调奏鸣曲》让他的创作到达巅峰。晚年时期(1815-1827年),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创作的许多艺术构思复杂并且深刻的作品。1801年,贝多芬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月光奏鸣曲》被创作了出来。这首作品打破了快、慢、快的传统曲式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特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等人文主
· C大调
C大调的著名音乐作品大火球-杰瑞·李·刘易斯钢琴男人-比利乔It"sNotUnusual-汤姆·琼斯SatinDoll-jazzstandardDropsofJupiter-Train第41号交响曲-莫扎特LikeaRollingStone-鲍勃·迪伦LetItBe-披头四
· 降B小调第2号钢琴奏鸣曲,Op.35,“葬礼进行曲”
降B小调第2号钢琴奏鸣曲,Op.35,“葬礼进行曲”简介《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37年,作者是肖邦。《降b第二钢琴奏鸣曲》是肖邦极具代表性的名作之一,摆脱了之前优美而华丽的音乐创作风格。这首奏鸣曲虽沿用了传统奏鸣曲四个乐章的形式,结构规整严谨,但在乐章结构以及排序上却打破了传统古典奏鸣曲的格局,其重心在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上,本文通过比较、举例、归纳等分析了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特征。创作背景1837年,肖邦与比他大6岁的乔治·桑在巴黎沙龙相逢复相识,两人随即陷入热恋之中。为了远离城市之喧嚣和人言之可畏,加之医生的劝说(肖邦患有结核症),他们于1838年底来到当时还鲜为人知的马略卡岛。这里人烟稀少,没有宾馆,没有公寓,他们在马略卡岛首府帕尔马一座修道院里租了几间房子住了下来,共同度过了南国的一个冬季。而《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PianoSonataNo.2inb-flat...
· E大调
参考文献EricTaylor,TheABGuidetoMusicTheoryPARTI,theAssociatesBoardoftheRoyalSchoolsofMusic(Publishing)Ltd,1989,Chapter4:MoreScales,KeysandClef,4/1Majorscalesandthecircleoffifths,4/2Minorscalesandkeys,4/3Relativemajor/minorkeys(P.21-27),ISBN1-85472-446-0
· 奏鸣曲
奏鸣曲简史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指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在1600-1750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视觉艺术。巴洛克”(baroque)源于葡萄牙语,意指体大且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有冲动、韧性、夸张、幻想之意。在艺术领域中,巴洛克最初用在与建筑有关的艺术门类中,形容那些过于雕琢的装饰和怪诞的艺术风格。作为一个时代艺术风格的归纳,巴洛克一词的用意是复杂的,至少与原本词意相去甚远,它既缺乏统一的内涵,也难以寻求美学上的立足点,因此,许多艺术理论家对这一名称具有保守的态度,很少用这一名词来评述这一时代的音乐艺术。在美术史中,巴洛克一词带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它是指文艺复兴后期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的蜕变现象。奏鸣曲在十七世纪初是指为一或二件旋律乐器,以及一个数字低音(FiguredBass)声部而写的乐器作品,也就是一种重奏曲。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主要有两种,“独奏奏鸣曲”(solosonata)以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