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老挝

老挝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文:ສາທາລະນະລັດ ປະຊາທິປະໄຕ ປະຊາຊົນລາວ,拉丁化:Sathalanalat Paxathipatai Paxaxon Lao;法语: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Populaire Lao; 英语: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简称老挝(老挝文:ເມືອງລາວ,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称寮国),是中南半岛上唯一的内陆国家。邻国有西北部的缅甸、中国,东部的越南,南部的柬埔寨与西部的泰国。2015年10月人口约707万人,首都万象。

历史上曾是真腊王国的一部分。14至18世纪是南掌王国,之后分裂成三个王国,并受暹罗和越南入侵。189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45年日本占领结束时曾短暂独立,但不久即恢复法国统治。1949年获得自治,1953年成为独立国家。

老挝目前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

老挝简介资料
17°58′N 102°36′E
老挝相关文献
老挝石缸阵之谜:三千多石缸因何而建?
老挝石缸阵之谜:三千多石缸因何而建?,老挝的石缸阵,又称为千缸阵,与英国的巨石阵、智利的巨石人像和南美洲的石人圈被
查看全文
老挝
国名在中文古籍中,曾称老挝为:南掌、兰章、澜沧、缆掌、老挝、老抓、老丫、潦查等等。而在越南古籍中,被称作“哀牢”。日本汉字还有“罗宇”的称法。
查看全文
老挝文
辅音字母老挝文有27个辅音字母,可以作为一个音节的首字或尾音。字母表中辅音字母依照发音部位排列,大致上与巴利语或梵语相同,每个字母后方都有一个代表单字作为命名。成组字母:其他字母:部分辅音可以与ຫ结合,但并非变成双辅音,仅只是将性质改变为高辅音。老挝文的辅音依照发音需要分为三组,不同组别的辅音与元音结合时声调也不同。元音字母老挝文的基本元音如下:另外上述元音与ຍ、ວ可以结合成复合元音。数字老挝文有自己的数字系统,为十进制系统。与泰文和高棉文数字类似Unicode参见泰文
查看全文
老挝沉香手串价格是多少
沉香的产区众多,依照产区来分,主要就是分为惠安系和星洲系,说起老挝沉香,是不是大家觉得比较不常见,确实在市面上也是流通比较少的,所以很多香友们对价格也不是很了解。从品质上来看,老挝沉香的品质还是可以的,老挝沉香从外观上来看和越南沉香比较像,应该是地理位置相近的原因吧,香韵也有些像。香韵上,老挝沉香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凉意十足,并且带有一些类似话梅的酸味,越南沉香甜味很大,老挝沉香甜味能差一些。质地上,老挝沉香属于适中的吧,如果和印尼沉香相比来说能软一些,但是又比海南沉香硬。品相上,老挝沉香的颜色多以棕黄的底色上布满了咖啡色的花纹,两种花色的比例差不多,但是不是很细腻。油脂上,老挝沉香的油脂含量还是很丰富的,油脂满满的看着和要溢出来似地,颜色发黑,很多人喜欢这种品相的。从价格上来说,老挝沉香没有越南沉香那么受欢迎,所以在价格上要比越南沉香低一些,就算是品质好的,也是卖不上高价,大多数人还是偏爱...
查看全文
老挝为什么又叫“万象之邦”
老挝,公元1353年建澜沧王国,意为“百万大象之国”或“万象之邦”。位于亚洲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境内山青、水秀、草绿。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工业基础薄弱,发展较慢。“革新开放”16年来人均GDP翻了一番。安息香产量居世界首位。作为佛教中心的首都万象,遍布庙宇和佛塔,千佛之都琅勃拉邦、与吴哥窟齐名的瓦普庙、北乌的千佛洞和南湖俄人工湖,都是吸引游人的地方。1961年4月25日与我国建交。老挝是东南亚的内陆国家,与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和缅甸接壤。老挝山多林密,气候温和湿润,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在茂密的山林中栖息着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其中以大象最为出名。在老挝,许多野象经过驯化后成为人最得力的帮手,它们拖运木材、表演杂技,不仅聪明,而且吃苦耐劳。这种人和大象和睦相处的情景在老挝的任何地方都随处可见,甚至老挝首都的名称就叫做“万象”,难怪人们称老挝为“万象之邦”了。
查看全文
老挝相关标签
内陆国家
已超过10年未执行死刑的国家
亚洲国家
前法国殖民地
一党制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员/观察员
1975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老挝
家族谱大览
老氏族譜
老氏族譜
浏览:0
濉溪老六门陆氏支谱
濉溪老六门陆氏支谱
陆氏老六门支系
浏览:0
肖氏族谱
肖氏族谱
浏览:0
(一)苏氏家族宗谱
(一)苏氏家族宗谱
苏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的中华姓氏。其起源主要是己姓和外族的改姓。因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后人追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望出武功郡,亦有河内郡、扶风郡等。苏姓最初发源于河南,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苏姓大举南迁;宋元明时期,苏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 苏姓的名人有战国纵横家苏秦、西汉大臣苏武、北宋词人苏轼、苏洵、苏辙,数学家苏步青等。 中文名 苏姓 得姓方式 以国(地)为氏 得姓始祖 苏忿生 主要郡望  武功、扶风、河内等 主要堂号 武功、扶风、蓝田等 历史发展 主要源流 一、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后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 二、来自外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如北魏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均有改汉族苏姓者。[1] 得姓始祖 黄帝的六世孙共有六人,长孙樊居于昆吾(今山西运城东北),史称昆吾氏。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史称有苏氏,建苏国。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姓,开始向四处迁徙。但留在苏岭的苏姓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做了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地,国都温(今河南温县)。苏忿生被后人尊为苏姓始祖。[2] 迁徙分布 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居于姬水,又以姬为姓。黄帝生子二十五人,黄帝妃方雷氏生玄嚣,嫘祖生昌意。昌意娶蜀山氏族女昌仆,生颛顼于若水。颛顼称帝,初国高阳,故以国号为姓氏,名高阳氏。高阳氏六世孙樊之子封于苏(今河北临漳县),因以封地为姓,苏氏自此始。 苏氏受姓后至周朝周武王时,出现苏忿生。他是西周开国功臣之一,得到周公旦的称赞,因此被封于黄河流域一带,家居其封地,从此黄河以南及河南省黄河以北有了苏氏。 春秋时,苏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战国时,苏氏族人外迁的主要聚居地在洛阳,并涌现出纵横家苏秦一族。 汉初,苏氏始徙于秦,自此,苏氏由黄河河南以北迁入陕西。汉武帝时,苏建于元朔二年(前127年)以校尉跟随卫青击匈奴有功,卒后,葬于陕西武功大犹乡,从此,苏建成为苏氏武功派始祖。此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有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中原苏姓大举南迁。晋朝时,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等地已有了苏姓的足迹。 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贬为光州(今河南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姓。 唐朝,苏姓移民大量南下四川和福建。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苏姓人入闽。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姓始祖。苏益长子苏光谊的子孙分布在福建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的子孙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的子孙仍居同安,而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的苏姓被称为梅山蛮。 宋朝,章惇平定梅山蛮,苏姓幸免者,大都南逃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逃到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芦山堂的苏姓因仕宦在南宋时散居江南各地,并有一支由闽入粤。苏轼幼子苏过一支迁往山西洪洞,后迁往山西晋中苏封村。宋元明六百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中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清朝,苏姓人已广布中国。 近代以来,苏氏有不少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3] [4] [3] [5] [6] 三苏祠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苏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功郡、扶风郡、河内郡、武邑郡、蓝田郡、洛阳郡等。 苏姓的堂号有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洛阳堂、芦山堂、嵋山堂等。[7]
浏览:0
吴氏族谱
吴氏族谱
河南省洛阳市吴氏家族,老坟地在洛阳市老城区吕祖庙北边约2公里,从老爷这代人的坟地在涧西区红山乡圪垱头村焦枝铁路北边,老爷吴振升,大爷吴大印,爷爷吴忠心1894-1950年,大伯吴公聚,父亲吴永聚1936年出生。听父亲说洛阳市老城区西南隅九府门附近还有亲戚吴松海和吴红娃,大概都是1930年后出生的。
浏览:0
覃氏族谱
覃氏族谱
覃姓,姓氏,读音多音字:qín,tán音,作姓氏使用时一般读作qín。姓源出有四。覃姓相对集中分布于长江中游以及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境内。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时期协助大禹治水。当时,温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为图腾称有竹氏,首领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处。此地周围今日仍然竹林丛生,晋代有“竹林七贤”在此地活动。 覃姓人群分布于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特别行政区。少数移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 中文名 覃姓 外文名 Qin Tsin 拼音 Qín 得姓方式 部落符号 得姓始祖 伯益 历史发展 主要源流 覃(Qín)姓氏有五种出源: 1、据《姓氏考略》载,"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 "覃怀"是地名,夏代时的称谓,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底绩是覃怀之地的最底部。《禹贡》云:"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左传》云:"覃怀,近河地名。""衡"是称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黄河称起的地方。《左传覃怀注疏》云:"河内郡有怀县,在河之北,善覃怀二字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河南温县周围,夏称覃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覃怀底绩是这块方的底部,即今温县北平皋村,也是汉代以前的古地邢丘。"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考古学家罗振玉说:"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壶)。郭沫若和陈梦说,"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这些历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怀地区的形貌。覃怀地区,西与北是太岳山脉,南与东是万里黄河。在今邢台、安阳一带为"西"处,在今焦作、沁阳一带为"曰"处,在今温县北平皋为"十"的下底处。北平皋四面环水,中为突起高地,黄河过此后,开始东北去,故称底尖部。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改为覃姓,称为覃氏。 2、以职业命姓。 覃的本义为有塞盖的酿酒坛或者盛酒陶坛,因为酿酒的原理和久盛酒的缘故,就会长久发出酒味醇厚的香气。所以,覃字的引申由“长”为“深入”之义,如“覃思”一词有深入思考的意思。覃人与酿酒和储藏酒的坛子的制造有关,覃人不但能酿酒,而且知道使用何种形状的陶器作为酒具,能获得质地醇厚香甜的美酒。久而久之,形成了覃氏族,以此职业为氏族原始图腾,并且命名氏族,创制族徽,出现覃姓。    3、出自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复姓皇覃氏所简改。据《姓氏考略》载,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 覃元先(南海人,即今广东省南海人,相传是皇覃氏之后人)义勇隶属。 4、覃(tán)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tán,音谭)。 谭姓源自春秋时代是以国为氏。根据《万姓统谱》、《谭氏家谱序》等文献记载,谭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周朝初年大封先圣之后时,把他们封于谭国,爵位为子爵,后为齐国的附庸国,到春秋时代齐桓公称霸诸侯,就于周庄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683年,将谭国吞并了,当时谭国的主人谭子奔到莒国去避难,失去祖国的谭国公族后裔就“以国为氏” 而姓了谭(见《谭氏家谱序》)。覃姓为谭姓避祸去言字为覃姓(见《万姓统谱》)。 5、土家族覃姓以鄂西南山区腹地长阳、招徕河最为集中 据《覃姓族谱》称:招徕河是覃姓圣地。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有学者考证,“覃氏源于曋姓”,这证明早期巴人四姓,曾居住在招徕河流域。 迁徙传播 覃氏经历了几千年来的频繁迁徙,总的流向和趋势可概括为:北南东西,即自北向南,先东后西。根据史籍和各地覃氏族谱记载及口碑,除了上述在黄河流域的几次迁徙之外,还有八次较大的迁徙。从覃怀地到会稽郡覃怀地,是大禹治水的指挥部,也是治黄最早取得成效的地方。夏禹治水,从冀州出发巡视,冀州治理工作从壶口开始,然后再治理梁山和岐山。覃怀的治理由于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取得成效。伯益带领覃怀人随禹到浚县安营扎寨,治理黄河,后又跟随禹到各地治水。接着大禹带领大家继续治理黄河下游的水患,施工最多的地方是兖州(今山东省境内),再到徐州(今江苏省境内),到安徽涂山,经过疏导,引黄河流入渤海。大禹最后到达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并在会稽去世。大禹和他的助手包括覃怀人在内的民众辗转从北到南,到达会稽。为了纪念祖先伯益,覃怀人把会稽作为覃氏的堂号。 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中也有一些覃氏居民。海外覃氏主要是从广西、广东地区出境的。这些华侨漂洋过海留居海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而大量出走并留居海外的则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广西华侨人口仅次于广东、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广西又是覃氏聚居最多的省区,据所掌握的资料,海外覃氏,以祖籍为广西者居多。以容县为例,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县人口59万,其中覃氏3万,占5%强。1979年出版的台湾《广西文献》第3期说,马来西亚有广西籍华侨华人50万,其中容县籍20万,在容县籍华侨中,覃氏约5000人。[1] 字体变更 变更如下: 这是从大篆、小篆、隶书、演化成正楷时的情形。[2] 人口分布 主要人口聚集地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湘西地区,根据各省、市、县地方志有关资料及各地覃氏家谱记载,覃姓定居地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福建、海南、江西、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台湾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包括汉、壮、土家、布依、毛南、仫佬、仡佬、苗、瑶、侗、傣、水、京等13个民族。定居海外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缅甸、英、美、法、德、荷兰、瑞士、新西兰、加拿大、巴西、哥斯达黎加等21个国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自治区87个县、市都有覃氏分布。根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广西通志稿·氏族卷》记载,宋代,桂林市(今桂林市区)有覃氏50户以上,今属桂林市的临桂县有覃氏30户以上,修仁县(今荔浦县境)有2805人,阳朔县有174个姓,其中覃氏人口排第9位。随着历史发展,时代变迁,形成了覃氏相对聚居桂西、桂中、桂东的局面。据1998年统计,覃氏人口较多的县有东兰、环江、河池、南丹、罗城、宜州、巴马、武鸣、上林、融水、三江、柳江、柳城、象州、武宣、来宾、桂平、贵港、平南、藤县、靖西、田林、昭平、邕宁、横县、容县、合浦、灵山、宾阳、南宁市等。其中贵港10万人,田林县4.1万人,昭平县4万人,武鸣县1.8万人,邕宁县2万人,容县3万人,横县4万人,宾阳县5万人,上林县6万人,南宁市郊区1.46万人,在全郊区294个姓中占第19位。博白县有3万人,兴业县有2.5万人。 湖南省 覃氏人口较多的市、县有:怀化市 4.15万人,张家界市9.14万人,石门县 9.85万人,邵阳市8.2万人, 常德市 2.86万人,永顺县2.42万人,沅陵县1.95万人,桃源县1.92万人,龙山县9.25万人,泸溪县7.85万人,汉寿县7万人,凤凰县0.5万人,澧县0.45万人,临澧县0.31万人,麻阳县838人,永川县 0.5万人。其他散居的县、市有:辰溪县、江永县、会同县、湘阴县、芷江县、桃江县、长沙市、韶山市、零陵县、慈利县、南县、黔阳县、新晃县等。 湖北省 覃氏人口较多的有公安县,1.25万多人。其余人口分布较少的县、市有:石门县、松滋市、长阳县、五峰县、巴东县、麻城市、鹤峰县、宣恩县、赤壁市、建始县、利川市、广水市、襄阳市、崇阳县、天门市、远安县、当阳市、恩施州、利丰县、武汉市、夷陵区、来凤县、咸丰县、枝江市。 四川省 覃氏分布的市、县:永川县、奉节县、云阳县、巫溪县、大足县、盂县、巫山县、重庆市区、安岳县、郫县、合川县、彭水县、巴县、达县、渠县、巴州区、平昌县、梓潼县、射洪县、靖县。其中安岳县约2万人,大足县的万古、国梁、回龙、龙水(大围)、石马、三驱、珠溪、邮亭、中敖、元通、龙水(尤西)等10个乡镇都有覃氏聚居的村落。 山西省 覃氏分布的地、市、县:吕梁地区、太原市、大同市、临汾地区、阳泉市、长治市、忻州地区、运城地区、晋中地区、雁北地区、晋城市、朔州市、盂县、平定县、洪洞县。其中人数较多的有吕梁地区893人(其中交城县874人),太原市504人,平定县100人。 河南省 覃氏分布的地、市、县有:浚县、鹤壁市、驻马店市、焦作市、栾川县、虞城县、宜阳县、汲县等。其中浚县屯子乡席营村850人,元上村95人,白寺村27人。 广东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肇庆市、茂名市、清远市、云浮市、高要市、四会市、鹤山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德庆县、罗定市、高州市、信宜县。据1997年出版的《茂名市志》记载,茂名市覃氏,1946年为7156人,1953年8126人, 1964年9323人, 1976年 10939人,1988年12630人。 海南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儋县、乐会县和东方县。 云南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县、富宁县、广南县、马关县以及大理市、鹤庆县。 贵州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玉屏县、石阡县、沿河县、兴义市、册亨县、荔波县、德江县、桐梓县等。 宗祠对联 覃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授九岁太子;传各龄儒生。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太子太傅覃吉,宪宗时,在朝中侍太子。太子年九岁,口授四书章句及古今政典。下联典指宋代国子祭酒覃昌,融州人。致仕后闭户讲学,有文集。 覃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口授九岁太子;家传各龄儒生。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太子太傅覃吉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国子祭酒覃昌事典。(见上《覃姓宗祠五言通用联》联释)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