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出谱与拜谱:中国传统家谱文化中的神圣仪式

2024-02-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38
转发:0
评论:0
在家谱印刷完成后,需进行出谱和拜谱仪式,以彰显家谱的权威性和神圣性。这些仪式通常庄严且保护完整,族人会出资订制谱新存放族谱。拜谱不仅是传统的延续,还促进了家族联谊和优良家风的传承。如今,修家谱、拜家谱也变得越来越文明,符合新时代的特点。

出谱与拜谱:中国传统家谱文化中的神圣仪式

家谱印刷完成以后直到新家谱通过颁谱仪式交到族人手上之前,按照中国传统习惯还需要先进行“出谱、拜谱”的仪式,这样可以彰显家谱的权威性和神圣性谱书装订完毕后,即通告族人,并择吉日将谱迎回祠堂,这在谱学上叫“出谱家谱迎入祠堂后,再择吉日举族对谱予以礼拜,这在谱学上称为“拜谱”。

 

出谱、拜谱是非常庄严的仪式。通常家谱、族谱在这个过程中会被保护得相当完整,里面不仅有远祖及各代公祖的肖像画,许多宗亲还会专门出资订制谱新以存放族谱。谱轿制作很精致,由轿座、轿体、轿顶三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都是镂空刻的纹饰,有龙有凤有人物、花鸟,轿体内的神座上有远祖的木雕像,栩如生:谱轿整体看起来共有四层,十六个飞檐翘角上的十六只风铃,在抬轿的过程中叮脆响,悦耳动听。

 出谱与拜谱:中国传统家谱文化中的神圣仪式

另外有条件的宗族还专为谱轿制作了轿箱,是在每年拜谱时拆开轿箱,请出谱轿,然后自轿中取出族谱,对从远祖开始而至各房各派的祖宗神像进行祭拜。拜谱后,仍用轿箱把谱轿装好存放。

 

拜谱在封建时代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情,家法对此的规定相当的严历。现在拜谱的目的则主要是促进家族联谊,延续优良家风的传承。至今有些地方拜谱仪式还是很隆重,同一家族男丁参与,烧香纸鸣炮竹,然后由族中德高望重的老者率领族人跪拜香案上供奉的谱匣。然后由老者诵读祖规家训,总结一年来本宗族的进步和不足,对一些族人进行表扬或批评。

 出谱与拜谱:中国传统家谱文化中的神圣仪式

所拜的家谱,往往世代传承,不断接续,成为记载本氏族繁衍生息的“史书”些大姓氏传承下来的宗谱,更是成为了历史学家或社会学家研究社会变迁的重要典籍。改革开放之后,乡村传统也开始复兴。有些地方开始恢复拜谱。一开始拜谱很新鲜,族人参加的人很多,但逐渐地也有部分人不愿意参与。

 

一方面,农村人富裕了,春节大鱼大肉不再稀奇,人们开始对精神层面有更多追求。正月拜谱这些乡村传统活动的兴起,让无数乡村宗族的青年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另一方面,近些年农村的贫富分化也越来越大,有些族人转眼变成了百万富翁有些人似乎怎么努力还是穷,他们认为是“祖宗偏心,不保佑”,拒绝拜谱。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修家谱、拜家谱也变得越来越文明,符合新时代的特点。比如致富信息的宣传会,通过修谱拜谱的聚会,从事各行各业的族人可以互相交流致富经验;出去搞建筑和打工的族人也可以通过修谱拜谱来互相提携。

 

农历正月,在鄂西北和陕南等地,如果你看到一大群男子跪伏在一个木匣子前,虔诚地焚香、烧纸、跪拜时,一定不要觉得奇怪,他们所拜的谱匣内不是神秘的咒符或尊贵的牌位,而是一卷卷娟秀小楷写成的“花名册”,上面按分支登记从开基始祖直到自己父母亲的姓名和生卒年月。当然,还包括自己和下辈的名字,这就是拜谱。或许,这就是乡土中国里最虔诚的一种文字崇拜仪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家谱的文化与文化的家谱
家谱的文化与文化的家谱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有百年历史的餐桌布,上面画的图和人名,犹如一株常青的大树,枝繁叶茂;一本发黄的线装书,破了皮的老家谱,抑或是崭新的印刷品,这就是民间流行的家谱,又名族谱。遍观宇里,数百上千家姓氏都在续修族谱或存有族谱,以至于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家谱文化景观。研究这种家谱文化,考量这种文化的家谱是十分有意义的。家谱文化之一:追根溯源树有根,水有源。出生有先后,辞世无定论。古人云:“谱牒身之本也。”意思是谱牒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你从哪里来,也会知道他从哪里来,在讲究家族血缘关系的古代,在人们无法理清历史人生走向的当下,用最简单的族谱方式,将一支一派的人记载下来,流传下去。这样一代代薪火相传,就会对本族本家的发展脉络一清二楚。与树碑立传相比,谱比碑更重要。虽说都是表示后人的孝心,不忘...
· 文化-家谱的官谱与民谱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三根支柱是:史、志、谱。三者鼎立缺一不可。史书,是记载皇室大事的流水帐,重点记载皇亲和后妃、大将、文官和部分民间流年俗事,同时也记载了皇室近亲和高品位官员的家世和出处。不足之处是偏向于上流社会,对民众的悲欢离合基本不予写入。志,也就是地方志,主要写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基本发展情况和官方大事记,以及本地灾难、饿孚流民和民间传说故事,还有本地出生的高官勇将的家世和基本情况。烈女、孝子、举人、才佳等也有记载。谱,只记载一个家族的兴衰和发展、迁徙过程,也从另一方面记载迁徙原因和反向陪衬记载一些国家政策方面发生的大事而对民众生存的影响。是对史、志的一种补充文化。特别是对民间文化的传播及民族传统习惯的传承,起了一定的作用,也是官方对一个民族一个家族发展了解的一个窗口。据有史所载,杨氏家族在史中连续记载的内容只有弘农杨震一支,四世三公誉满中华古今中外。其他如左传中的杨Z、杨食我,还有战国时...
· 家谱研究-家谱中列入家族文化的初衷
家谱中列入家族文化的初衷人活一生不容易!在风风雨雨中经受了生活的历练之后,又得出了许多人生的经验,而且许多宝贵的经验是可以讲出来值得后人借鉴的。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经验就淡忘了;有的随着本人的离世也可能就随之入土了。留下了诸多遗憾!在写家谱之际,我突然想到:其实人生的经验是可以作为家族文化来传承的。这应该是很好的主张。家谱除了应该列出祖宗的顺序,和典型的发展故事外,还应该有家族文化的传承,这样才能体现家谱的完美性,体现家族文化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整体性。笔者在整理家谱之时,即2009年之际已经是过了不惑之年的人了。在写家谱之前,同样有许多的人生经验可以讲出来。经常也和雄江、雄亮俩位从事记者职业的哥哥以及拥有研究生学位的侄子如磊讲起家族文化,相互交流,但总是觉得这样单个的交流局限性还是很大。曾经设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一部书来记载人生的经历和经验,以便留于后世。没有想到在整理家谱之际正好实现了这一...
· 家谱文化丨家谱中15个古代对亲属的称呼
古代的称谓(称呼)可谓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在家谱中经常遇见。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为了能够为大家解决这些烦恼,家谱国际整理出了中国古代对亲属的15个不同称谓,并对每个年龄的不同称谓作出解释,仅供大家参考!古代称呼导读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舍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今天家谱国际为您整理古代家谱中对下一代的书面称呼,请斧正!一、伯仲叔季《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故以时...
· 家谱文化丨家谱国际整理出家谱的16项内容
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值得整理、开发、研究的一份珍贵遗产。家谱国际发现,从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1谱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号、几修等内容,如《汾湖柳市第三次篡修家谱》,有地名、姓氏、几修;《六修严氏家谱》,只有几修和姓氏;《黄山王氏辅德堂支谱》,有地名、姓氏、堂号;《倪氏报本堂重修加乘》,有姓氏、堂号、几修;《陇西李氏总谱》,有郡望、姓氏。2谱序是用来寿命本次族谱档案篡修的历史背景、主题、宗旨、篡修族谱起因和经过的前导性文章,是了解、探寻、研究族谱的直接切入点,是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史料。谱序是族谱中极有价值的叙述史料。3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4遗像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诸如“秉姓忠直”,“忠悬日月”等。5恩荣录恩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