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谱与拜谱:中国传统家谱文化中的神圣仪式
在家谱印刷完成以后直到新家谱通过颁谱仪式交到族人手上之前,按照中国传统习惯还需要先进行“出谱、拜谱”的仪式,这样可以彰显家谱的权威性和神圣性谱书装订完毕后,即通告族人,并择吉日将谱迎回祠堂,这在谱学上叫“出谱家谱迎入祠堂后,再择吉日举族对谱予以礼拜,这在谱学上称为“拜谱”。
出谱、拜谱是非常庄严的仪式。通常家谱、族谱在这个过程中会被保护得相当完整,里面不仅有远祖及各代公祖的肖像画,许多宗亲还会专门出资订制谱新以存放族谱。谱轿制作很精致,由轿座、轿体、轿顶三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都是镂空刻的纹饰,有龙有凤有人物、花鸟,轿体内的神座上有远祖的木雕像,栩如生:谱轿整体看起来共有四层,十六个飞檐翘角上的十六只风铃,在抬轿的过程中叮脆响,悦耳动听。
另外有条件的宗族还专为谱轿制作了轿箱,是在每年拜谱时拆开轿箱,请出谱轿,然后自轿中取出族谱,对从远祖开始而至各房各派的祖宗神像进行祭拜。拜谱后,仍用轿箱把谱轿装好存放。
拜谱在封建时代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情,家法对此的规定相当的严历。现在拜谱的目的则主要是促进家族联谊,延续优良家风的传承。至今有些地方拜谱仪式还是很隆重,同一家族男丁参与,烧香纸鸣炮竹,然后由族中德高望重的老者率领族人跪拜香案上供奉的谱匣。然后由老者诵读祖规家训,总结一年来本宗族的进步和不足,对一些族人进行表扬或批评。
所拜的家谱,往往世代传承,不断接续,成为记载本氏族繁衍生息的“史书”些大姓氏传承下来的宗谱,更是成为了历史学家或社会学家研究社会变迁的重要典籍。改革开放之后,乡村传统也开始复兴。有些地方开始恢复拜谱。一开始拜谱很新鲜,族人参加的人很多,但逐渐地也有部分人不愿意参与。
一方面,农村人富裕了,春节大鱼大肉不再稀奇,人们开始对精神层面有更多追求。正月拜谱这些乡村传统活动的兴起,让无数乡村宗族的青年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另一方面,近些年农村的贫富分化也越来越大,有些族人转眼变成了百万富翁有些人似乎怎么努力还是穷,他们认为是“祖宗偏心,不保佑”,拒绝拜谱。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修家谱、拜家谱也变得越来越文明,符合新时代的特点。比如致富信息的宣传会,通过修谱拜谱的聚会,从事各行各业的族人可以互相交流致富经验;出去搞建筑和打工的族人也可以通过修谱拜谱来互相提携。
农历正月,在鄂西北和陕南等地,如果你看到一大群男子跪伏在一个木匣子前,虔诚地焚香、烧纸、跪拜时,一定不要觉得奇怪,他们所拜的谱匣内不是神秘的咒符或尊贵的牌位,而是一卷卷娟秀小楷写成的“花名册”,上面按分支登记从开基始祖直到自己父母亲的姓名和生卒年月。当然,还包括自己和下辈的名字,这就是拜谱。或许,这就是乡土中国里最虔诚的一种文字崇拜仪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