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广东地区为什么祠堂文化如此浓厚?广东古老的祠堂有哪些?

2023-04-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64
转发:0
评论:0
广东省的民俗文化可分为潮汕、广府、客家三大系统,三大民俗文化中,祠堂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广东的宗祠文化浓厚与其历史发展密切相关。跟着小谱进一步了解广东祠堂文化的前世今生。一般来说,南方的宗祠文化、家族意识要相对比北方更加浓厚,这其中有许多的原因,但是基本上都与社会发展环境有关。北方可以说是祠堂文化的发源地,因为在古代的政治中心多集中在北方,在早期时,建造祠堂也是有身份地位者的专利。在汉代之后,百姓才开始被允许建造宗祠。图源网络不过,正是因为北方是多数王朝的首都,政治中心,所以在战乱、朝代更迭时,都会伴随着动荡的生存环境。祠堂不断被破坏,百姓迁徙不断,久而久之,无论是遗存的,还是新建的祠堂,数量都并不算庞大。在古代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运动。第一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发生在东西晋之交;第二次北人南迁发生在“靖康之变”;第三次北人南迁发生在元灭金期间。人口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人多思念故土,所以搬迁...

广东省的民俗文化可分为潮汕、广府、客家三大系统,三大民俗文化中,祠堂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广东的宗祠文化浓厚与其历史发展密切相关。跟着小谱进一步了解广东祠堂文化的前世今生。

 

一般来说,南方的宗祠文化、家族意识要相对比北方更加浓厚,这其中有许多的原因,但是基本上都与社会发展环境有关。北方可以说是祠堂文化的发源地,因为在古代的政治中心多集中在北方,在早期时,建造祠堂也是有身份地位者的专利。在汉代之后,百姓才开始被允许建造宗祠。

 

广东地区为什么祠堂文化如此浓厚?广东古老的祠堂有哪些?

图源网络


不过,正是因为北方是多数王朝的首都,政治中心,所以在战乱、朝代更迭时,都会伴随着动荡的生存环境。祠堂不断被破坏,百姓迁徙不断,久而久之,无论是遗存的,还是新建的祠堂,数量都并不算庞大。

 

在古代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运动。第一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发生在东西晋之交;第二次北人南迁发生在靖康之变”;第三次北人南迁发生在元灭金期间。人口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人多思念故土,所以搬迁也就伴随着祠堂的修建。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南方生存环境相对稳定,所以这些祠堂都多保存下来。在一代代的延续中,无论是祠堂的实体,还是家族精神都日渐浓厚。

 

广东地区为什么祠堂文化如此浓厚?广东古老的祠堂有哪些?

图源网络


潮汕人集中居住的地区,祠堂密布,饶平县黄冈镇霞绕乡的奉先堂、潮安县彩塘镇的丛熙公祠都是当中的典型代表。潮州的第一个祠堂潮州韩文公祠。潮州韩文公祠是潮州八景之一韩祠橡木的所在地。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祠宇。

 

广府祠堂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三角、粤西一带梅庄欧阳公祠堪称广府晚清祠堂代表作它具备了清代顺德祠堂的硬朗线条。济川江公祠、南清江公祠、江南村李氏宗祠、仲贵祖祠等祠堂则是广州周边村落保存较好、规模完整的广府祠堂建筑

 

广东地区为什么祠堂文化如此浓厚?广东古老的祠堂有哪些?

图源网络


 客家祠堂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宏大、造型庄重、建筑精美。客家人重传统,重宗族声望,一般来说,祠堂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气派,说明该宗族兴旺发达。客家人为了“报本反始”“慎终追远”而立家庙,饷祖考。清人杨龙泉在《志草》里说到:“巨家寒族,莫不有宗祠,以祀其先,旷不举者,则人以匪类摈之,报本追远之厚,庶几为吾江右之冠焉。”这说明客家人每个家族必然有祠堂。

 

广东省的古老祠堂有韩文公祠、陈家祠、崖山祠、肇庆包公祠、兆祥黄公祠、茶东陈氏宗祠群、已略黄公祠、广裕祠、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光明陈氏宗祠等。

(族谱网:www.zupu.cn

广东地区为什么祠堂文化如此浓厚?广东古老的祠堂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祠堂:为什么要有祠堂?祠堂的意义与文化传承见证
祠堂是家族文化的象征和纽带。它不仅是宗亲精神凝结的具象化,更是凝聚家族成员情感、强化家族认同感的场所。在祠堂中,人们可以缅怀祖先、弘扬家族精神,传承家族文化,使后代子孙能够铭记家族的历史和传统,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为什么要有祠堂?一:家族凝聚力和传承;1祠堂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承载着对祖先的尊敬和传统的延续。2举办各种家族活动如祭祀、婚丧喜庆等有助于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例子:在中国南方地区,许多家族祠堂举办着世代相传的祭祀仪式,每逢重要节日或祖先忌日,家族成员齐聚祠堂,共同祭拜祖先,传承着家族的血脉和传统。二:历史文化传承;1祠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通过祠堂,人们可以了解家族的历史渊源、传统礼仪和价值观念,从而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家族文化。例子:北京的孔庙孔府、福建的闽南风格祠堂等,都是代表性的祠堂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 范姓有名的祠堂对联,有哪些?
源自尧裔;望出高平。——全联典出范姓源流和郡望。永思堂后乐堂芝本堂鸡黍堂诸堂挺秀;河内郡南阳郡高平郡钱塘郡各郡争芳。——全联典指范姓的郡望和堂号。沼吴归隐;致富经商。——联典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助越国灭吴后,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沼吴”,指废吴国宫室为污池,即灭吴。尘甑养晦;述汉成书。——上联典指东汉陈留外黄人范丹,马融的弟子,通五经。生活贫困,居住简陋,经常断粮,当时人称“甑中生尘范史云”下联典指南朝·宋·史学家范晔,著《后汉书》,成纪传八十卷。云史清廉贞节;尧夫博大笃忠。——上联典出东汉名士范丹,字云史,外黄人。结草屋而居。闾时歌曰:“甑中生尘范云史,釜中生鱼范莱芜。”三府累辟不就,卒谥贞节先生。下联典出宋代诗御史范纯仁,字尧夫。有惠政和文集。官至以文殿大学士,以目疾乞归,卒谥忠宣。小儿心志存忠恕;老子胸怀具甲兵。——全联典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及子观文殿大...
· 广东最大的清代祠堂,它的奇特之处你知道吗?
建于光绪年间,它还是一个位于广州市的广东省内规模最顶级、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标准的南岭传统祠堂式建筑。这就是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但是为什么,一座祠堂,牌匾上都称之为书院呢?原因其实有两点。第一点清朝时,因为担心宗族势力过大,影响到自己统治,乾隆、嘉庆、光绪曾对广东颁布过三次“禁祠令”。令广东地方建立合族祠堂,并大量捣毁各地小祠堂,所以当时广东七十二县的陈姓人士为了可以建一个合族祠堂,就把这座祠堂称为“书院”,而不叫“祠堂”。第二点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建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祠。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另外,它的这几个特点你知道?第一点,就是大,非常大。陈氏书院一座建筑可能比你家房子还要大。整个陈氏书院一共有大大小小19座建筑。作为高规模的祠堂,占地面积巨大,达到了一万五千平。就算只算主体建筑的话也有六千四百平方米。第二点,风水好。而陈氏书院的坐位按照我国...
· 家谱族谱和祠堂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一个人去世了,家族的亲人们为他举行葬礼,为他安下坟茔,最亲近的人为他守庐,三年后服丧期满,人们开始继续正常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从此开始忘记他,除了他的血脉在他的子孙身上流淌外,他的生命还在两个方面延续着:一方面是他被写进家谱族谱,成为永恒的历史记忆;一方面是他被请进祠堂,享受祭祀,接受膜拜。这个是宋代儒家学者的发明。据说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家谱和族谱,出自宋代两个名人。一个是苏洵,就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据说他的祖上是唐代有名的苏味道,可是一直到他的高祖,家世并不是很清楚,于是他就开始写家谱。另一个是欧阳修,他不仅写了家谱,还规定家谱应当从可见的世代开始写起,《眉山苏氏家谱》,《庐陵欧阳氏家谱》就成了后世家谱的典范。家谱族谱就好像我们的“历史”,把一代一代记录下来,把一代一代开枝散叶的人们联系起来。程颢(左)与程颐(右)祠堂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宋代程颐建议,首先,每个有一定地位的家族要...
· 广东龙川____官氏祠堂(记忆中的老照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