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八旬老人寻根修谱十年,终于解开家族传说之谜!

2022-01-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67
转发:0
评论:0
86岁的乔树源,头发几乎全白,略显瘦弱的脸,却有着矍铄精气神,因为儿时父亲的一段话,激起了他对家族一段大变故产生兴趣。退休了,他奔波数千里,寻根问祖,终于解开埋在心中的谜。天火”的秘密,让他立志修家谱乔树源说他是沈阳电缆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如今住在铁西区,老家在北镇。说起自己立志写家谱的事情,乔树源称,是偶然也是必然。“我童年的时候听父亲说起过,我们乔家是山西省太原府太谷县付井庄人,因为失了一把‘天火’,烧的片瓦不留,逃难下关东,来到辽宁北镇落户至今,已经是第六代了。”“家里之前的家谱我曾经在很小的时候看过一眼,后来丢失了。”父亲的话,在乔树源的心头一直搁着,他总想去弄明白,祖籍老家的“天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生之年写出家史,以延续子孙教育后人”,渐渐地在他心底长出了根。退休后,不远千里去寻根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退休后一次偶然的社区活动,成了乔树源迈出第一步的契机。“2011年10月,我去...

86岁的乔树源,头发几乎全白,略显瘦弱的脸,却有着矍铄精气神,因为儿时父亲的一段话,激起了他对家族一段大变故产生兴趣。

退休了,他奔波数千里,寻根问祖,终于解开埋在心中的谜。

天火”的秘密,让他立志修家谱

乔树源说他是沈阳电缆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如今住在铁西区,老家在北镇。

说起自己立志写家谱的事情,乔树源称,是偶然也是必然。

“我童年的时候听父亲说起过,我们乔家是山西省太原府太谷县付井庄人,因为失了一把‘天火’,烧的片瓦不留,逃难下关东,来到辽宁北镇落户至今,已经是第六代了。”

“家里之前的家谱我曾经在很小的时候看过一眼,后来丢失了。”

父亲的话,在乔树源的心头一直搁着,他总想去弄明白,祖籍老家的“天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生之年写出家史,以延续子孙教育后人”,渐渐地在他心底长出了根。

退休后,不远千里去寻根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退休后一次偶然的社区活动,成了乔树源迈出第一步的契机。

“2011年10月,我去参加社区家庭档案小组活动,活动中有一个撰写家史的大讨论,对我启发很大,我也就决心动笔、行动。”

但是,乔树源的家谱,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丢失了,在这之前的资料也就无从考证去了。

留在乔树源脑海中的,只有父亲留给他关于“天火”的那段话。

于是,乔树源开始了漫长的回忆整理过程。“为了弄清楚家族史,我决定先把我20岁,来沈阳之前听到看到的原籍广宁家族情况,回忆整理出来。然后,再去山西寻根问祖。”

八旬老人寻根修谱十年,终于解开家族传说之谜!

-图片为示意-

2013年6月,已经83岁高龄的乔树源,在4个女儿的陪同扶护下,终于来到他日夜思念的祖籍山西省太谷县,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拟定了详细的出行路线和要考察的问题。

来到太谷县之后,乔树源先是走访了太谷县政府、县志办、档案馆,一无所获。但是,养成了见人就问“有没有听说,乔家200年前遭遇‘天火’”的习惯。

无奈之下,乔树源只好去了父亲所说的“付井庄”,尽管,事隔二百年有余,这座村庄依然存在,村子的名字也只是改动了一个字,将“庄”换作了“村。”

“我走到村头的时候,心情特别激动,我心里啊,就感觉找到了‘根’,久久不能平静啊。”乔树源说。

八旬老人寻根修谱十年,终于解开家族传说之谜!

乔树源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想把整个村子的面貌都保存在脑海里。

由于一个人也不认识,只好来到村委会来打听村里是否还有乔姓人家居住,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解开“天火”谜

6月5日,也是来到山西的第三天,乔树源来到了孔宅博物馆(孔祥熙),还是见人就问“天火”的事。就在乔树源参观完博物馆,出门休息时,他向几名现场的工作人员问‘天火’的事情,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名叫李文静的工作人员竟然对他说,“我听说过乔家遭遇‘天火’的事情,是一名叫乔玉生的人讲的。”

乔树源听到此,激动万分,连忙要求与乔玉生见一面。

“他去太原了,今天晚上才能回家。”李文静对乔树源说。也许是被一名老年人执着于寻根问祖的事情所感动,李文静还回家给乔树源取了一本记录乔姓家族历史的书《乔家记叙》。如获至宝的乔树源,兴奋不已,当晚又是看书、又是抄写,一直忙碌到后半夜。6月6日早上8点,乔树源便早早来到乔玉生家,想要找到埋藏在自己心中数十年的谜底。

在经过简短的寒暄之后,乔玉生告诉乔树源,乔家遭遇“天火”事情是他从他爷爷那里听到的。

八旬老人寻根修谱十年,终于解开家族传说之谜!

-图片为示意-

在39年前一天,也就是26岁的乔玉生结婚的当天,晚饭之后,乔玉生的爷爷给乔玉生讲起了“天火”的故事。

“所谓的‘天火’根本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从天而降的火,而是当年的乔家,家里有一大堆棉花,不知是何原因,这堆棉花大片的起火了,棉花易燃,火势凶猛,最终烧的乔家是片瓦不留。”

乔树源的祖上,在经历这一突变之后,万分悲痛,无法生活,于是,带上大火里抢出来的一点干粮,挥泪告别乡亲,踏上了“闯关东”之路。

乔树源回顾乔玉生的讲述说,“当时,出走的乔家人本来也没有什么目的性,只是遇山翻山、遇水过水,路上盘缠没了就忍饥挨饿,夜宿荒郊,最后,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才来到辽宁北镇这个地方,看中了这片土地,便在这里生根发芽。”

乔树源心中谜团终于打开,也通过这次“寻根”活动让他了解了更多乔家的故事。

花费近三年 写出家族史

回到家的乔树源便一心撰写《广宁乔家志》,当然,问明白了“天火”的事情,只是他写家史里最重要的一环,为了写家史、弄清楚先祖、乔家迁往太谷县之前在哪、世系如何,这对于年事已高的乔树源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

乔树源所写的《广宁乔家志》一共19篇,35章,68节,近10万字,记录了乔姓、乔氏家族以及广宁乔姓一族的传承与故事,再修族谱,造福后人。

“我写这本家史一共花了两年零八个月,写作途中,我老伴儿突发心梗,不到两个小时就离开了人世,那个时候我是悲痛欲绝,无心写作,甚至都想扔下笔,放弃了,但是,后来也慢慢坚持下来,通过走访、寻根,这个过程让我这样一个80多岁的老人,都学到不少的东西。”乔树源说起写作遇到的困难时说。

八旬老人寻根修谱十年,终于解开家族传说之谜!

-族谱网-炎黄乔氏网-

其实,还有一件更像是“赌气”的事情一直压在乔树源的心头,那就是:自古以来,修家谱都是只记录本姓男子,但乔树源家中只有女儿。为了破除这个旧习俗,乔树源在自己撰写的《广宁乔家志》中,破除旧习,将乔姓女子及丈夫也记录其中。

每每写到感怀深刻的地方,乔树源还喜欢用诗歌的形式去总结和记录一下自己的感情。

乔树源最后总结自己的写作过程说,“三年来学了不少知识,增添了许多乐趣,又给后人留下点东西,有些成就感。这就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一种好形式吧。”

撰写家志感三心,六代前世有耳闻。终生铭记父指点,山西太古去寻根。陕西觅姓黄帝陵,北镇探访我后人。因为天火逃灾情,乔氏独闯下关东。苍龙日暮还行雨,雪压难催涧底松。乔姓家谱转观念,盛世男女应等同。延续传承家文化,立志要与古人争。

八旬老人寻根修谱十年,终于解开家族传说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耗时10年八旬老人寻根问祖,谱写家族史
“天火”的秘密让他立志修家谱86岁的乔树源,头发几乎全白,略显瘦弱的脸,却有着矍铄精气神,一件浅白色衬衣扎进黑色的裤子中,不像他这个年龄的穿着。乔树源双手拿出一本天蓝色装订的《广宁乔家志》,手没有抖,声音中略显激动。“这本家谱,是我花了两年多时间写成的,我非常想讲讲我写这本家谱的故事。”因为儿时父亲的一段话,激起了他对家族一段大变故产生兴趣。退休了,他奔波数千里,寻根问祖,终于解开埋在心中的谜。有些直白得开门见山,让人不忍拒绝。乔树源说他是沈阳电缆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如今住在铁西区,老家在北镇。刚退休的时候跟其他人一样,过着既茫然而又不熟悉的日子,心有不甘,但却在岁月和现实面前,无能为力。只能一天天地过着自己无法想象的生活。说起自己立志写家谱的事情,乔树源称,是偶然也是必然。“我童年的时候听父亲说起过,我们乔家是山西省太原府太谷县付井庄人,因为失了一把‘天火’,烧的片瓦不留,逃难下关东,来到...
· 文化传承不在年高,八旬老人修谱忙
在溧水晶桥镇芮家村石山下自然村,有位82岁的老人,他有门绝活——修家谱,至今已为31户人家修过家谱,其中有一户大家族共有700多人,他修了一年才完成。修一套耗时八个月,老先生的“手艺”面临失传曾经的“高级知识分子”第一次见到刘传贤的人,都不相信他有82岁了,他的头发乌黑,看起来很年轻。刘传贤笑呵呵地说:“可能是遗传吧,头发一直这么好。”他身体硬朗,种了七八亩田。“因祖上的经济条件较好,我6岁就跟着爷爷读私塾。但兵荒马乱的,学习一直断断续续。”刘传贤15岁正式上私塾,后来,他又进入溧水伯纯中学就读。在那个年代,他也称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了。解放后,因刘传贤有文化,加上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原乡政府聘请他写土改证。“写一份土改证工钱是3斤大米,我一天能写7份。”刘传贤回忆说。后来,他当过民办教师,干过大队会计、信用社会计……修一套家谱耗时8个月。“我的曾祖父是清朝秀才,修家谱是出了名的好。后来,...
· 报道提供关键线索八旬老人圆了数十年寻根梦
“感谢媒体一篇报道提供重要线索,让我圆了数十年的寻根梦。”6月28日,家住上海海门路的周正梁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专程来致谢。83岁的周正梁老人,出生于无锡南泉庵堂里(现名为安堂村)。1946年,年近16岁的他离开无锡到上海去学生意。离家之前,父亲周兰文郑重找他谈话,告知家里老屋大门的厅堂叫“爱莲堂”,这个名称是祖传的,今后翻造房子,一定要有“爱莲堂”,另外听说祖上有一代是招女婿的,不知是哪一代,希望他设法搞清楚,对祖宗、对子孙后代都有交代。带着父亲的嘱托,周正梁离开了无锡,后来在上海成家立业。1976和1977年,周正梁的父亲和母亲相继在无锡老家去世,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完成父亲的嘱托。随着国内祠堂文化、家谱文化的复兴,他对父亲的嘱托重视起来。让他感到困难的是,不知如何入手来“寻根”,因为老家庵堂里已拆迁,知情人可能去世,在世的也不知搬到哪里去了。去年11月,他看到上海一家报纸转载湖南的一...
· 报道提供关键线索八旬老人圆了数十年寻根梦
“感谢媒体一篇报道提供重要线索,让我圆了数十年的寻根梦。”6月28日,家住上海海门路的周正梁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专程来致谢。83岁的周正梁老人,出生于无锡南泉庵堂里(现名为安堂村)。1946年,年近16岁的他离开无锡到上海去学生意。离家之前,父亲周兰文郑重找他谈话,告知家里老屋大门的厅堂叫“爱莲堂”,这个名称是祖传的,今后翻造房子,一定要有“爱莲堂”,另外听说祖上有一代是招女婿的,不知是哪一代,希望他设法搞清楚,对祖宗、对子孙后代都有交代。带着父亲的嘱托,周正梁离开了无锡,后来在上海成家立业。1976和1977年,周正梁的父亲和母亲相继在无锡老家去世,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完成父亲的嘱托。随着国内祠堂文化、家谱文化的复兴,他对父亲的嘱托重视起来。让他感到困难的是,不知如何入手来“寻根”,因为老家庵堂里已拆迁,知情人可能去世,在世的也不知搬到哪里去了。去年11月,他看到上海一家报纸转载湖南的一...
· 寻根故事两则|广州九旬老人为修残谱奔波40年!一位84岁老人终于在族谱网寻得祖源!
阿族今天要说的,是多年以前和前不久发生的两个寻根故事。令人赞叹的是,两个故事的主角,都是年过八十的老人。一份残缺的族谱,让八旬老人姚佛胜奔波近40年只为续修族谱。在增城正果镇到蔚村,姚佛胜可谓德高望重,村民们对其执着续修族谱一事感慨不已。“族谱是认祖归宗的凭证,令家族情义延续后世。”“那三卷族谱,是解放初期在村内的地主家里发现的。”姚佛胜谈起原始族谱的来历,如数家珍:“当年发现它时,我只有16岁。不知为何,我觉得与这几本族谱很有缘,担心它被弄坏,决定好好保管它。”姚佛胜介绍,原始族谱中记载了自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以来居住于正果镇姚姓家族25世所有成员的名字。担心族谱难续心忧无人可继令姚佛胜心痛的是,上世纪70年代,其中一卷族谱被第五房子孙拿去烧毁,造成该房共400多名子孙的族谱全部丧失。“那个年代,忙于生计,也没时间精力去续修。”姚佛胜说,直到40多岁,家里经济有所改善,他又踏上了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