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家谱有几种存在形式?族谱的传承与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2021-09-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79
转发:0
评论:0
家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就其内容形式而言,家谱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历史文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各地区文化、家族传统的差异,家谱带有强烈的平民特色。那么这种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家谱是怎样在中华文明史上呈现出团结一致的发展趋势呢?在纸张暂未发明出来之前,族谱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在家族之间传承的呢?可以说,族谱自人类繁衍开始就具有了稳定的发展基础,再加上古人强烈的家族意识的推动,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古代,也有相当丰富的对于家族繁衍的记录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口述族谱。口述族谱就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家族的世代谱系,这种记录方式广泛存在于少数民族之中,在中原建立元王朝的蒙古人就有历代沿袭着口述族谱的习惯。蒙古人将有关族谱的话语系统看作为宝贵的氏族的财产。因此,蒙古人的后代自小就被传授族谱知识,家族中没有人不知道部落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据说成吉思汗就能将自己黄金家...

  家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就其内容形式而言,家谱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历史文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各地区文化、家族传统的差异,家谱带有强烈的平民特色。那么这种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家谱是怎样在中华文明史上呈现出团结一致的发展趋势呢?在纸张暂未发明出来之前,族谱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在家族之间传承的呢?

  可以说,族谱自人类繁衍开始就具有了稳定的发展基础,再加上古人强烈的家族意识的推动,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古代,也有相当丰富的对于家族繁衍的记录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家谱有几种存在形式?族谱的传承与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一、口述族谱。口述族谱就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家族的世代谱系,这种记录方式广泛存在于少数民族之中,在中原建立元王朝的蒙古人就有历代沿袭着口述族谱的习惯。蒙古人将有关族谱的话语系统看作为宝贵的氏族的财产。因此,蒙古人的后代自小就被传授族谱知识,家族中没有人不知道部落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据说成吉思汗就能将自己黄金家族的世系背诵二三十代。

家谱有几种存在形式?族谱的传承与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二、绳结记法。绳结记法的目的比较单一,主要用于记录每户的人口数量,绳结系得越多,表示子孙后代越繁盛。同时,这些绳结也蕴含着对子孙的期待和希望。绳结记法有所局限的是,它侧重于数字用途,文化层面涉及的较少,仅能直观展现人口的繁衍,至于家族习俗、名人事迹等都不能在这上面显示。

家谱有几种存在形式?族谱的传承与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三、龟背刻字。龟背刻字是文字诞生后的产物,初具了文字家谱的形态。古代龟背刻字主要用于占卜,石刻以记录大事,而竹简成书的成本也比较高,因此,这种文字族谱的使用对象主要是统治阶级或者贵族,无法普及到平民百姓。随着文字的发展,族谱的存在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到商代后期,出现了金文家谱,即雕刻在青铜器上的家谱。

  家谱有几种存在形式?族谱的传承与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家谱的存在形式在其发展史上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各地族谱系统的完备与否也各有差异,但古代封建社会的世袭制成为主流趋势之后,中国家谱文化就逐渐进入繁盛时期。其中,宗法制度对族谱传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宗法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宗法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演变而来,依照皇亲贵族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国家权力,宗族体系与政治等级紧密结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由察举制转变为九品中正制,家谱和政治彻底地联结在一起。在这一基础上,各家族对族谱的修订更加严格和精细,也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谱系体制。

  如果说贵族的家谱的修订在魏晋南北朝盛行,那么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则流行于民间,出现了家家有族谱,且一修再修,成为一项乐此不疲的庄重仪式。修谱的目的主要是理清长幼之辈,敬祖宗,尊长辈,亲子孙,增加家族的凝聚力。

  另外,家谱文化虽有悠久绵长的发展历史,且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影响下饱含生命力,但它还是在繁荣与衰落之间不断反复。中国古代社会朝代不断更替,战火四起,不可避免地危及家谱的持续传承。家谱文献或遗失,或毁坏;族人或死亡,或失联,战后的重建工作又是相当庞大且繁琐的。不过,立足于家谱文化的整体发展历程,它还是呈现出越来越细致化、体系化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皇位继承有几种形式?在皇帝制度中起什么作用?
皇位继承向来是每个朝代极其重视的事情,不管是历史中还是影视作品里,都会出现因为皇位继承兄弟相残、父子相杀的事。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皇位继承的那些事!皇帝制度中第一要紧者就是皇位继承问题。皇位继承制度,是封建专制的皇统得以延续的保证,对皇帝制度得以延续二千多年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古代皇储继位制度形成几种形式,即嫡长子制、兄终弟及制、立子杀母制、密建皇储制。1、嫡长子制为稳定皇室内部的继承秩序,避免皇帝诸子互相争夺,结合宗法制度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即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具体地说,就是在皇帝众多的妻子中,皇帝的正妻即皇后叫做“嫡”,其余的嫔妃统称为“庶”,庶当然也有贵贱之别。皇位必须由嫡妻即皇后的长子继承。至于这个嫡长子贤与不贤,不在考虑之内。如嫡长子早殇,有子即立其子,形成皇太孙成为皇储的局面,若早殇的嫡长子没有儿子,皇位再由嫡次子按顺序继承,只有在皇后无子的情况下才考虑...
· 族谱的形式与内容(七)
十一、家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有编制家谱的习俗,但他们大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家谱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多年,已成为我国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仅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家谱就有一万二千多部(九万余册),是目前世界上收藏民间家谱原件最多的图书馆。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图书馆顾廷龙馆长率领一批年轻人跑遍了全国的纸浆厂,从化浆炉前抢下了六千多种家谱收藏。由于家谱是族人血缘关系的记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关于家庭起源、家族形成、民族融合及其繁衍生存、迁徙分布、发展兴衰的重要史籍,凝结着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传播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各种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记载的内容又可反映当时的一些重要事件及经历,往往可补充史料的不足,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它对研究我国的人文发展及其构成,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现代人续编的家谱,吸取了历史上编制家谱的精华,...
· 族谱的形式与内容(六)
七、家谱三十年或三世一续修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家族的田地虽不准买卖,但兴旺的家族还会购进公产。破败的家族,家族的田地也免不了被不肖子孙偷着出卖,发生变化。所以家谱必须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光绪春谷东溪王氏宗谱》卷首载乾隆间订《续修旧谱总纲》)许多家族还规定家谱要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族谱重修刻板后,每十年汇稿,三十年续倍,补刻刷印,附装谱后,以免久远难稽。(《道光香山黄氏家乘》卷一《族规》)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民国浦城高路季氏宗谱》卷一《谱训》)...
· 族谱的形式与内容(五)
六、家谱的内容家谱是一种簿籍性质的东西,其基本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是全族的世系和血缘关系图表。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一般占90%以上的篇幅。世系图表中详细记载着全族男子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葬地、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等,以及生几子几女、子何名、女适何地何姓等,有进学中举、为官作宦者还要记其简历。每一代每一人都这样详细记录,不嫌其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族血缘关系的清楚。世系图表的基本形式有图式和表式两种。图式是把全家族的世系绘成简图。把主要内容注于图中,使人一目了然;表式是将家族世系排列成表格,将世系的内容用小字注于格内,也可收到眉目清楚的效果。2.是全文刊载本族有史以来制订的各种家法族规、家训家范、祖宗子孙的言论等。谱列家箴、家礼、庭训,立宗法实伸国法也。(《康熙潜阳吴氏宗谱》卷一凡例)如果一个家族有几百年的历史,历代制订的家法族规就很多,家谱不惜篇幅全罗列上去。只有少数兴起不久...
· 族谱的形式与内容(三)
二、谱学和谱家东晋南北朝时门阀士族制度充分发展,士族、非士族要根据族谱来确认,人们入仕做官要根据族谱来认定门阀的高卑,所以族谱之学就成了一种专门学问,有专门的人从事研究。天下那么大,士族那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又那么复杂,每个家族的历史,近的兴起于魏晋之际,远的则要追溯到东汉中叶,少说也有几百年,要搞清楚他们内部和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如:血缘关系、名讳、官位、姻亲等等),确非易事。再加上许多新起的士族要求列名族谱,而许多庶姓大族还采取冒名顶替、伪造家世等手段企图挤进族谱,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族谱修撰的艰巨性。东晋初年苏峻之乱,把原来的族谱焚毁了,后来重修,称为“晋籍”,其分量之大竞有东西两库(《南史》卷五九《王僧孺传》)。这样繁杂的工作,没有专门学问,不作专门研究,的确是不行的。所以从西晋以后,到南北朝时,毕生研究族谱的不乏其人,有的祖孙几代从事族谱研究,从而出现许多著名的谱学家。西晋时著名谱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