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族谱中的“五服”是什么?传统的丧葬文化介绍!

2021-07-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71
转发:0
评论:0
五服指的是五种丧服,在中国古代社会,以丧服来表示亲属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尊卑关系。五服制罪原文是“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具体原则是:服制越近,即血缘关系越亲,卑犯尊的处罚越重,尊犯卑的处罚越轻。如果服制越远,则表明血缘关系越疏远,这种情况下,卑犯尊的处罚越轻,尊犯卑处罚越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父子相互之间的犯罪,如父亲打骂儿子,儿子没有控告的权利,即父亲免罪,如果儿子打骂父亲,则要处死,所以五服制罪的本质是维护家族的等级制。在《晋律》中第一次将五服制罪即“服制”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从此确立了后世的法定亲属等级制度。五服具体指的是斩衰(同,音崔,指丧服)、齐衰、大功(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小功(做工细)、缌麻。斩衰是用很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缝边,像斧斩一样,故名斩衰。穿这种丧服服丧三年,用于臣、子、妻、妾为君、父、夫服丧。齐衰则...

  五服指的是五种丧服,在中国古代社会,以丧服来表示亲属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尊卑关系。

  五服制罪原文是“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具体原则是:服制越近,即血缘关系越亲,卑犯尊的处罚越重,尊犯卑的处罚越轻。如果服制越远,则表明血缘关系越疏远,这种情况下,卑犯尊的处罚越轻,尊犯卑处罚越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父子相互之间的犯罪,如父亲打骂儿子,儿子没有控告的权利,即父亲免罪,如果儿子打骂父亲,则要处死,所以五服制罪的本质是维护家族的等级制。

族谱中的“五服”是什么?传统的丧葬文化介绍!

  在《晋律》中第一次将五服制罪即“服制”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从此确立了后世的法定亲属等级制度。

  五服具体指的是斩衰(同,音崔,指丧服)、齐衰、大功(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小功(做工细)、缌麻。

  斩衰是用很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缝边,像斧斩一样,故名斩衰。穿这种丧服服丧三年,用于臣、子、妻、妾为君、父、夫服丧。

  齐衰则是缝边的生麻布做成。

  大功和小功则是用熟麻布作成,只是做工不同。

  缌麻是细的熟麻布做成。服丧时间依次减少,有一年、九月、五月、三月。从自己开始,上到父亲、 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到子、孙、曾孙、玄孙,同时还有上述亲属的旁亲,都是有服亲,叫内亲。母亲- -系叫外亲,服制只有一世, 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则是无服亲。同时,期亲指父系亲属,大功亲指祖父系亲属,小功亲指曾祖父系亲属,缌麻亲指高祖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均列入缌麻亲中。

  “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族谱中的“五服”是什么?传统的丧葬文化介绍!

  斩衰,'衰' (读做“催") '衰'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衰榱,是最重的孝服。

  齐衰,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衰'的礼制。

  大功,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衰"用料稍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

  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

  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称为‘漂孝。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

族谱中的“五服”是什么?传统的丧葬文化介绍!

  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祖免'。 在史籍中记载:朋友之间,如果亲自前去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如果在他乡,那就'袒免‘就可以了。祖,是祖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带缚髻。

  五服规定,是晚辈对长辈的丧服规定,夫妻属平辈不穿孝服,戴黑袖标即可。

  本来的五服指的是五种孝服,后来,五服也指代五辈人,比如在山东胶东半岛一带,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就是利用上面那句话,往上推五代,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为五服。五服之后则没有了亲缘关系,也可以通婚。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传统京族的丧葬习俗文化
我国境内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等地,在丧葬礼俗方面京族的习俗中,50岁以上的老人如病故,被称为“正寿”,当按正常的礼仪办丧。其大致流程有报丧、入殓、做斋、殡葬几个阶段:1.报丧:老人断气后,孝子要在旁边守护,待祭祀人员查阅历书2.入殓:正常入殓前要用浸着柚子叶的热水给死者净身并更衣。3.做斋:法师用本民族语念诵经书为逝者做斋,多为是译过来的“佛”、“道”经卷。“做斋”期间,子女们都要披麻带孝,席地坐卧守灵,4.殡葬:殡葬的时间和地点均由祭祀主持人择定。时间一般选在潮落的时候。在葬后三天,孝主备三牲和重要祭品前往祭坟,给新坟培土,俗称“复坟”。这种“复坟”之俗,主要为了表示对祖先的尊崇
· 五服是什么?五服的来源浅析
五服制度作为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西周时期的宗法体系。这一丧葬礼制的核心在于根据生者与逝者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划分出五个层次不同的丧服类别及对应的居丧期限,故此得名“五服”。五服不仅是一种严格定义的丧服样式,更是一整套严谨细致的居丧制度。它遵循了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原则,只溯及或延伸至五代血亲范围,并据此设立了五类不同的丧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等。超过五代之后,则不再承担相应的服丧义务。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周时期,由于君权与宗权的高度统一,五服制度同样适用于臣属与君主之间的关系,例如诸侯为天子需服三年重丧。追溯五服制度的最早记载可见于儒家经典《仪礼》中的《丧服》篇,同时,《礼记》多篇内容如《曾子问》《丧服小记》等也对此进行了集中论述。五服制度源于西周严格的宗法制度,并旨在巩固这一制度基础,鉴于当时社会结构中宗法权力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的特点,五服(尊亲之服)在西周国家...
· 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族谱,传统文化中植根最深
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植根最深、发祥最早、涵盖面最广、凝聚力最强、传承性最好、生命力最旺的文化体系。它纵贯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是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基因。“中原论谱”,就是要把河南乃至全国各地的每个姓氏的族谱汇聚在一起。这种汇聚,不单单是族谱的综合,而是相互学习,相互参考,相互取长补短。各个姓氏的祖先们在族谱内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譬如家风·家训·字辈·楹联等内容,这就是极其珍贵的姓氏瑰宝。另外还有那些先祖的功名,在族谱内记载的他们生前的活动,造福一方的义举,更是其他姓氏学习的楷模。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与《大河报》联袂举办的“中原论谱”活动,就是为了迎合时代的潮流,就是为追根寻祖的活动服务。古往今来,尊宗敬祖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而寻根溯源是人类共有的天性。族谱文化,作为中华姓氏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服制度
最高的一级叫“斩衰”,上衣(上衣叫衰,下装叫裳)。斩衰就是最最粗糙的上衣,第一必须是生麻布,第二必须是粗麻布,第三裁剪的时候不能用剪刀,只能用刀砍,所以叫“斩衰”,第四衣服下摆不缝边。斩衰以下还有四个等级: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共同特点是都用熟麻布,下摆也都缝边,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麻布的粗细。齐衰较粗,大功次之,小功又次,缌麻最细,规格越高穿的越差,这是因为不差不足以表达悲痛之情,而丧服的规格越高服丧的期限也越长。一等斩衰,衰通“缞”。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至明代、清代,子及未嫁女为母,承重孙为祖母,子妇为姑(婆),也改齐衰三年为斩衰。女子服斩衰,并须以生麻束起头发,梳成丧髻。实际服期约两年余,多为二...
· 丧葬文化中送花圈风俗的起源
在丧葬文化中人们往往都有送花圈的传统习俗,而花圈作为一种祭奠用的献给死者的祭奠物品是非常重要的,从起源来说花圈最早应该说并不是丧礼专用的,而花圈的“发源地”据说在希腊,古希腊把花圈称为“斯吉芳诺思”。在我国古代时期,人们在追悼逝者的时候,古人的丧葬仪式,多为搭建灵堂,以白布和纸扎饰之,而在丧葬时期送花圈则更多的是在清代末年时期才逐渐有了这个民俗,而花圈更多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敬礼,后经过多年的演变,生者对去世亲人和好友敬献花圈演变成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从花圈的使用上来说,纸制花圈造价便宜,且保鲜时间较长,在祭祀过程中处理起来相对较为容易,而按传统民俗来说,人去世之后不会马上下葬,纸制花圈相对于真鲜花花圈会来的更有保存上的优势,当代丧礼主题活动中,送花圈、鲜花花束是大家哀悼遇难者、表达追思最广泛的方法。普遍的鲜花花束、花圈有纸质、绢制、塑胶制品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和鉴赏能力的提升,花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