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修谱功能:家族修谱与领谱习俗文化
如果说祠堂是宗族意识的建筑形式,家谱则就是宗族意识的文本形式。明清时期,对一个家族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立祠堂和修家谱,而修订族谱是家族立族之本。
《盘山王氏宗谱》说:“立族之本,端在修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一般家族无不以修谱为宗祠盛事,宋儒朱熹说:“三世不修谱,当以不孝论。”
“谱者,家之大典。巨家大族,雕版刊印族谱;寒微之族,沐手恭抄族谱,使血脉千年不断,千载谱系井然。家族修谱的重要活动都是在祠堂中进行的。
作为家族头等大事的修谱工作,包括修谱的计划、编撰的人选、家谱的体例、资料的搜集、费用的劝捐等有关问题,都是族长召集有关人员在祠堂开会议定的。
平时对家族成员“生殁葬娶等事”的记载也是在祠堂进行如《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新州蔡氏家乘》等谱规定,族人要将生子、出生日、死者享年、葬地及娶妇、迁徙等情况一年向祠堂汇报一次,登记在“记年簿”或“备修家谱录”上,以便修谱时利用。
又如《清华胡仁德堂续修世谱》(1917 年)记载:“自乾隆庚辰至今七十九载可谓远矣。人丁繁盛、世系惟叙,现有存殁不爽坟慕遗失。”
怎么办?经该胡仁德堂五房协商,在祠堂内设一谱局,分给五房红格,一样五张,要求各房自行查明,“只要世系分明坟慕有着,子孙相传不替”,即于名下注明,填清送局,为续修家谱的原始资料。
家谱修好后,都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宗谱告成典礼,仪式包括擂鼓、鸣金、奏乐、主祭与陪祭就位、上香祭祀、献牲献帛、众子孙齐拜、饮福酒、受禄祚、礼成等。典礼结束后,还要在祠堂聚餐请剧团演戏。
与此同时,还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领谱仪式。各家族一般都采取编定字号的办法领取家谱。如《江村洪氏家谱》(雍正八年),“于谱成之余,限以定额,编以字号,计列三十四部,斟酌适中,不欲过多,亦不欲过少也。领之者,自念宗祖赫濯之声灵在焉。当奉为世守之家珍矣。
其所编定字号并各房收领部数及藏贮人名,一一开列于谱末”。编定的字号不一,有的取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等作为序号;有的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作为字号;有的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次序排列字号;有的则制定专门的字句为领谱号次,以示重视。如《古筑孙氏家谱》(嘉庆十七年)规定:“以孝友睦姻任恤六字为号,每字十号,共六十部。”领谱者须签字验收。
又如《[祁门]京兆金氏宗谱》(1931)的领谱字号,“按谱共计三十副”,专门“编立“孝弟传家本,忠信治世规,礼义生道德,廉耻立身基,诗书贻燕翼,俭让绍裘箕’三十字号,各房照字分领”。
将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的思想灌输其中。更有甚者,有的家族规定领取家谱时,不仅按字号签收,而且要加盖骑缝章,以防家谱“作伪”。
如《方氏宗谱》(同治十三年)规定,各领谱者在本字号下空白处中摺,需加盖“河南方氏宗谱”图章,“其领者,惟字号下有后半面铃记,总裁谱号号下皆有前半铃记,斯作伪无所施,而续修者稽查有所据”。
各家族采取编定字号领取家谱的办法,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纯洁,“如无编号图书,即同伪谱,不准联属宗派”。为杜绝假冒,各家族又采取另一项措施:“兹谱印刷后,即行撤盘,以杜假冒。”“是谱计印一百二十部,俱编忠字号给发。其板随于先府君墓前焚销,亦所以告成先府君之意也。”
“所刻谱板应印数满,即将板片告庙焚毁,以防偷印致滋弊滥。”各家族成员领取家谱后,对如何保管好家谱,其要求也非常严格。《[祁门]王氏宗谱》(光绪十五年)规定:家谱“系传家巨典,宜藏之什袭,毋许轻忍。
各置厢一个,祁门王氏宗谱将谱盛于其内。凡遇霾露,取谱一晒,以免鱼其谱”。《[祁门]京兆金氏宗谱)(光绪三年)要求,各房家谱“自领之后,务宜慎重珍藏,毋得虫伤、鼠咬、油污、墨迹、涂改抄写、变卖等弊,如违,鸣公理论,以作不孝惩治”。有的家族规定,凡家谱“如有不测遭废”的,要及时报告,“各家收藏谱书,各有字号。
存谱须要细心包贮,谨防虫鼠屋漏损坏以及水火急难遗失,如有不测遭废,务即于次日通知祠首,眼同验实,对众声明,登记时日销交。若隐匿不报,事后借端塘塞者,即以需谱论出族”。
有的家族规定则更严厉,凡遗失家谱严重的,“呈官宪治”,如《[婺源]平阳郡汪氏宗谱》(光绪三十一年):“各派照号领执,务宜珍重收藏,无毋填写、涂抹、遗失、盗卖等弊,日后如有犯者,通知各派理论,倘敢恃强不遵,呈官究治,各宜慎之。”
各家族亦非常重视通过祠堂做好家谱的呈验工作。有的家族专门留一部家谱在祠堂,作为公谱,以备查验。“宗祠谱一部,为阖族公贮之公谱,向系交值年司祠者收管”“谱只贮公处,原所以便查阅,其或有远迁年久归来拜祖者,亦或有自称某支认为一族者,果是果非,查谱立辨”。
有的家族规定三年查验一次,如《鹤山李氏宗谱》(1917年)规定:“每逢子、午、卯、酉年清明前一日,各将原谱送宗祠呈验,如无故遗失,则将该支丁逐出,日后续修宗谱,并将该支世系并除不录。
”比较多的则规定每年祭祀时,领谱之人需捧谱至祠堂会同查验:“谱牒关系甚重,各房领去之谱,务必珍重收藏,勿令损坏。迭年春祭,绅者咸集祠内,各将所领之谱齐送入祠,以凭查验,祭毕仍依字号领回以杜遗失之弊。”
有的家族规定,家谱损坏则要罚款。如《[祁门1王氏宗谱》(光绪+五年)规定。“逐年祭祀,领谱之人,捧至祠堂,公同查验。
倘有损坏者,罚银五钱;疏虞者,罚银十两。”更有甚者,有的家族将损坏家谱者提到“罪坐不孝”的高度,要求“定加考究”。如《休宁宣仁王氏家谱》规定:“祖宗名讳事迹,皆载族谱。子孙万宜保藏。每年清明前日,各房长先自稽考。
至清明会祭日,带付宗祠。”“众共查验。如有损坏及鹭非族者,罪坐不孝,定加考究。祠、谱先削其名示戒。”光绪年间何乘势所修之《方何宗谱》更以失谱牒者,与忤逆不孝、凶暴横行、大逆不道、欺君囊国、五伦乖戾者同罪,并在不书之例。
清代徽州影县人胡元熙,曾对影县胡氏宗族在祠堂修谱的过程作过详细的记叙:先是族人集中在宗祠本始堂中公议,对谱例、丁钱、司事、劝捐作出章法,然后在宗祠敬爱堂中收捐银钱,在种德堂纂辑宗谱,用了六个月时间,才完成了宗谱底本的文稿撰写编录族丁世系工作。
谱稿完成后,择吉日在敬爱堂开雕木版,用了五个月时间竣工。然后开始在祠堂祭谱.初三祭义祖、族祖,初六祭始祖,初力祭迁祖。祭祖之前,在三处搭建戏台唱戏。台设=处,一在本始堂前,一在双溪口,一在上厅坦,三处又以宗祠为重,祠堂戏台称为“花台”为三处之冠。
本始堂、敬爱堂两祠堂张灯结彩,本始堂座前铺地桥,高与中间的门槛相齐,桥上铺红地毡,上面陈设古铜鼎,五挂玻璃灯及红缨络明角灯。堂中设祭桌,张以盆架,内陈宗谱以及古玩器,通堂挂建珠缨络明角灯,祠堂栅栏内挂红缨络明角灯,廊下陈执事牌两对,中堂挂金袋画四幅.为明人手笔。
回廊挂大条幅,一是唐伯虎画,一是文徽明字。初五日陈祭盆,以食物装成典故,如谷装花瓶,芝麻装人物。祠堂天井中,起高棚,张盖五色布,在日光照耀下,颜色五彩缤纷。
下面放香几、铁花灯台。敬爱堂前,挂大红帐幔,陈设古鼎,挂芜湖铁画以及翎毛花卉,挂中堂画六幅,前堂挂满了建珠灯,沈石田画。中间设祭桌,陈古炉数座。
前后堂都挂上古铜瓶、古瓷瓶的画。祠堂栅栏内,挂红纱灯彩。门外设台阁四座,每日演戏,共有三个戏班,从初二至十二日,唱六十多本戏,初六三处演戏,从早到晚,通宵达旦,一天一夜共唱戏十本。
初六这天,烧毁谱版,以防冒印。其炭灰用木匣装贮,掩埋于天马山。十一日颁发宗谱,最后,由下个月初三,请黄山慈光寺和尚唱经三天,度孤一坛。这样才完成了议谱、撰谱、刻谱、祭谱、焚版、颁谱一系列的仪程。
修谱祭典是宗祠中最盛大的庆典,一时观者如堵,村中集有几万人之众,而且秩序井然,热闹十日无火烛之灾,无失窃之累,无酗酒斗殴之徒,也没有赌博之事,江南民风淳朴.人心敦厚,由此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