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圣贤崇拜:那些名人祠堂背后故事

2023-12-1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5
转发:0
评论:0
专为祭祀某一个著名人物而建的祠堂,叫“专祠”,即名人祠堂。《礼记·祭法》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汉书·韦贤传》引作“功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就是说,圣王制定祭法,自有其原则:一、有功于民的;二、为公务而死的;三、有安邦定国勋劳的;四、为大众防止灾害的;五、保卫民众不使受苦的。凡是这等人死了,都要祭祀。《礼记》这段话指出了应该祭祀的五大类别的名贤圣哲。圣贤崇拜是中国古代人们祖先崇拜的又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圣贤崇拜的对象不是完全虚构的神灵,而是实有的人物或者有一定的传说根据。这些人物有的因为政绩显著、官清廉、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等原因而受到人们的崇拜,有的则是因为恪守忠孝、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心灵手巧等原因而受到人们的敬仰,他们去世以后,大都被人们神化为半人半仙式的圣贤人物。为了能够长期瞻仰圣贤们的光辉形象、弘扬圣...

专为祭祀某一个著名人物而建的祠堂,叫“专祠”,即名人祠堂。《礼记·祭法》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汉书·韦贤传》引作“功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就是说,圣王制定祭法,自有其原则:一、有功于民的;二、为公务而死的;三、有安邦定国勋劳的;四、为大众防止灾害的;五、保卫民众不使受苦的。凡是这等人死了,都要祭祀。《礼记》这段话指出了应该祭祀的五大类别的名贤圣哲。

 

圣贤崇拜是中国古代人们祖先崇拜的又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圣贤崇拜的对象不是完全虚构的神灵,而是实有的人物或者有一定的传说根据。

 

这些人物有的因为政绩显著、官清廉、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等原因而受到人们的崇拜,有的则是因为恪守忠孝、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心灵手巧等原因而受到人们的敬仰,他们去世以后,大都被人们神化为半人半仙式的圣贤人物。

 

为了能够长期瞻仰圣贤们的光辉形象、弘扬圣贤们的崇高品德,人们选择了一些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处所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祭祀和纪念场所,这种场所就是所谓的名人祠堂。先贤祠正中,大都立有高大威严的先贤塑像,祠堂的廊庞、厅殿,则陈列着表彰先贤圣哲们功德事迹的碑文、字画和匾联,有的还有皇帝钦赐的手书.

 

中国古代先贤祠的数量众多,按照不同的性质又可分为贤臣名士、文人学士、忠勇将士、行业鼻祖、实业人物等。有些影响很大的先贤人物,如诸葛亮、包拯等,往往一人就有几处祠堂,其中又以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数量为最多。下面分类介绍。

 

贤臣名士祠堂

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贤臣名士,他们为官期间为国为民创建了许多功绩,受到人们的广泛崇仰。死后便被民众立祠纪念。在这些贤臣名士群体中,有些是具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理想,竭尽全力辅佐帝王成就霸业而闻名于世的忠贤人士,如周代的唐叔虞,春秋时期的子产、伍子胥,西汉时期的张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等。

 

如中国最早的纪念性祠宇晋祠,就是奉祀周代周武王胞弟叔虞的祠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 25 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

 

据《史记·晋世家》的记载,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

 

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几百年了。晋祠坐西向东,祠内建筑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为全祠之核心;

 

北部建筑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建筑楼阁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祠内建筑由东向西有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其北为唐叔虞祠、昊天祠和文昌宫,其南面是水母楼、难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严密,既像庙观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宫苑。

 

陕西留坝县留侯祠。西汉时期的张良,也是一位以辅佐君王成就霸业而出名的古代贤臣。他少时怀有报国大志,曾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行刺秦始皇。

 

后来张良投奔汉高祖刘邦门下,位封留侯,为刘邦制定了战胜楚王项羽的重要谋略。依靠张良的辅佐,刘邦的力量由弱变强,最后终于灭项羽于垓下,完成了统一国家的大业。

 

张良庙位于陕西留坝县留侯镇庙台子街。张良庙又名汉张留侯祠,相传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

 

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庙始建于东汉末年,现存建筑为明初至清咸丰年间(1368-1861)所建。张良庙占地面积 4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14200 平方米。

 

现存明清古建筑群 9 个院落,共 156 间房屋,布局以清殿院(前院)、大殿院和南北花园以及授书楼交叉成轴。祠内有门楼、进履桥、北花园保安观、大殿、授书楼、杰阁亭等景观,气势雄伟,布局整齐。

圣贤崇拜:那些名人祠堂背后故事

陕西留坝县留侯祠

 

在贤臣名士中,诸葛亮最受后人的崇仰。他自幼熟读兵书,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出山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吴、魏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官至武乡侯汉丞相。

 

《出师表》中的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概括了他一生中始终追求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后人对他极为敬仰,于是便在他生前生活与任职过的地方广建祠堂,如在四川成都市、陕西勉县、河南南阳市、山东临沂市、甘肃礼县、湖北宜昌市等处,都建有纪念诸葛亮的祠堂建筑,其中又以四川成都市的武侯祠最为著名。

 

四川成都武侯祠,因诸葛亮谥号“忠武侯”而得名。武侯祠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具有独特的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武侯祠由西晋末年十六国成汉李雄(303-334 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

 

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建于汉昭列庙西南。明初时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并,并将刘备、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习惯将二者统称为武侯祠。武侯祠分为前后两殿,形成昭烈庙(昭烈殿、刘备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武侯祠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所建,建筑面积 12000 平方米,祠内有清代塑制的蜀汉历史人物像四十七尊。

 

有关史料查知,南郊武侯祠在唐宋时已是古柏森森、碧草映阶的游览胜地。当时的一些高人和雅士常会聚于此,杜甫、刘禹锡、李商隐、陆游等先后来此游览,还曾写下过不少的诗篇,如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十八《蜀相祠》:“宰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陕西勉县也建有武侯祠。该祠位于陕西勉县新城西3公里处,祠前悬一巨形牌坊,高10 米,宽6 米,八角翘起,上覆以琉璃瓦,牌坊正面金书“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字样。牌坊南端是一座琴楼,楼内古榻上置石琴一张。

 

大殿上诸葛亮的彩色塑像端居正中,羽扇纶巾,仪态安详。上方高悬嘉庆皇帝御赐“忠贯云霄”匾额,龛下关兴、张苞侍立两旁。祠内还存有汉晋唐宋以来各种碑石 40 余通,及岳飞手书《出师表》等石刻文物。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贤臣是因廉洁奉公、执法严明等事迹而受到人们广泛敬奉的如北宋著名清官包拯,曾先后任瀛洲(今河北河间市)、扬州、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池州(今安徽贵池县)等知县及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知府,后又升迁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以断讼明敏正直著称。

 

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知开封时,令讼者直到堂前陈曲直。立朝刚毅,执法严峻,权贵“闻者皆惮之”,而百姓则誉之为“包青天”、“铁面包公”。包拯去死后,人们在安徽合肥市、河南开封市等地为其建立了专祠,定期举行祭拜活动。

 

安徽合肥的包公祠作为纪念包拯的专祠,在其死后第四年即开始兴建,历代屡废屡建,虽位置不一,但都在城内。现存的包公祠位于合肥市区南侧芜湖路东段包河公园香花墩上,四周环水,一桥径渡,杨柳盈岸,菱荷满池,景致颇佳。

 

包公祠曾毁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2)的兵赛。现存的建筑是清光绪八年(1882)由李鸿章捐银 2800 两重建的。祠内建有照壁、山门、祠堂等建筑。

 

文人学子祠堂

中国是一个“崇文教、好礼乐”的礼仪之邦,对于思想教育、文学艺术、礼乐制度等方面极为重视。在尊崇文教之风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社会中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文人群体,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学识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有的在诗歌、散文、辞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有的则在戏曲、小说、文学批评等方面颇有造诣。

 

他们在世之时大都受到世人的称颂,去世以后也往往被世人所怀念。于是,人们便在一些风景秀丽之处为他们建祠立庙,供奉香火,以致形成了诸多颇具特色的文人学子祠。

 

四川江油市太白祠。该祠现位于四川江油市青莲场外,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李白而建立的祠庙。李白生于四川绵阳青莲乡,曾经游历过无数名山大川,足迹所至,几乎遍及整个中国。

 

大自然的陶冶、深广丰富的经历,使他形成了浪漫、开阔、豪放的诗风,这种诗风对于唐代以后的诗歌创作具有重大影响。

 

李白去世以后,人们在其故乡四川等许多地区为他设立了专祠。现存于四川江油市的太白祠,为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祠宇三殿二院,殿内原塑李白塑像一尊,殿内东西端各有石碑一通。

 

陕西长安县杜公祠。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也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关心社会、关心人民是杜甫诗作中的重要主题。

 

他所创作的“三吏”“三别”,是中国古典诗坛上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着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杜甫在世时,就曾有“诗圣”之称,去世以后,更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深切怀念。

 

明代嘉靖五年(1526),人们在陕西长安县东南的少陵原上建立了杜公祠,清乾隆末年毁于火灾,至清嘉庆九年(1800)又重建。杜公祠现分前院、中院、后院共三进,祠内大殿有杜甫塑像一尊,线刻半身造像一帧,传系依唐本摹刻。殿西廊下树碑数方,为各代重修碑记。

 

韩文公祠是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市内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西麓中轴线上,风景优美。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元、明、清各代均有续修,现主体基本为明、清建筑。

 

宋真宗二年(999)潮州通判陈尧佐在金山脚下的夫子庙正室东厢建成“韩吏部祠”,到了元枯五年(1090)移祠到潮州城南七里,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 时任知军州事丁允元将城南七里的公祠迁往今址。

 

韩祠前临韩江,后依韩山,主祠面阔18.86 米,进深 33.1 米,建筑总面积 624.27 平方米。主祠内正中龛置韩文公坐像,左右还有韩湘子等人的塑像,环壁竖立或镶嵌历代碑刻 15 通。韩祠是中国大陆保存最完整历史最久远的纪念唐代韩愈的专祠。

 

2006 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子庙是为纪念唐代柳宗元而设的庙宇,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潇水西岸。

 

柳宗元于贞元五年(805)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谪居十年。后世为纪念他,北宋至和三年(1056)在华严岩学宫东侧建柳子祠,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改建于愚溪汇人潇水处的北侧(即现址),称“柳子厚祠堂”或“柳司马祠”。

 

清光绪三年(1877)重建,并改称柳子庙现存建筑共有三进,建筑面积 1534 平方米,院内有戏台、前殿、后殿等建筑。2001 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眉山市三苏祠。宋代苏氏父子苏淘、苏轼、苏辙,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齐名,三苏父子中,尤以苏东坡(苏轼)成就最为显赫。

 

他以诗赋文学见长其书法更为一绝,绘画功底亦佳,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苏祠原是苏氏的故居,明洪武年间,人们为了缅怀苏涧、苏轼、苏辙父子,遂将故居改造成为祠庙。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毅行南段。

 

始建于元延花三年(1316)之前清康熙四年(1665),眉州知州赵蕙芽重建三苏祠,修建了主体建筑飨殿(内塑三苏父子像)等,后陆续修建。民国十七年(1928),将三苏祠改名为三苏公园,建筑面积 7367 平方米。

 

三苏祠是典型的清代西蜀民居风格的园林式文人祠堂。在祠中先后建立了瑞莲亭碑亭、东西开轩、云屿楼、抱月亭、披风榭、百坡亭、洗砚池等纪念性楼台亭榭 20 多处,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纪念三苏的古建筑群。2006 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位。

 

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子不但以其渊博的学识、出众的才华深得后人的赞扬,而且也常常因其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精神而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圣贤崇拜:那些名人祠堂背后故事

四川眉山市三苏祠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约前 340一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大诗人,做过楚国的左徒和三闯大夫,后遭谗被流放于沅、湘之间。

 

楚国被秦国灭亡后,他悲愤欲绝,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自尽。时有两岸百姓竞相划船捞救,传说尸体寻到后,人们为其集资铸一金头,为防坏人盗墓,又建十二疑冢。现存纪念屈原的祠庙,一所位于湖南泪罗江北岸的玉筒山上,唐天宝七年(748)建置。相传屈原《九歌》作于此。

 

屈子祠建筑占地 1651.35 平方米,坐北朝南为单层单檐砖木结构,有三进三厅,十四耳房,前有三座砖砌大门,门楼上刻有 13 幅表现屈原的浮雕。汉代已存。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于屈原投江处屈潭之畔。清乾隆十九年(1754)因苦水患徙建于今址。

 

忠勇将士祠堂

中华民族在形成与发展的数千年间,历经了诸多磨难,在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涌现出了无数的忠勇将士。

 

他们赤胆忠心,精忠报国,有的宁可粉身碎骨,决不自首变节有的在反侵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却为本国的昏君奸臣和卖国贼所谋杀。他们的英名永远铭刻于人民的心目中,各地也建立了众多的忠勇将士祠堂。

 

这一类祠堂以岳王庙最为著名。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人。北宋末年投军,建炎三年(1129)金术渡江南侵,岳飞坚持抵抗,收复建康。

 

绍兴九年(1139),高宗派秦检与金国议和,岳飞上表反对。次年,元尤进兵河南,岳飞出兵反击,大败金军,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义军纷起响应,而高宗、秦桧一心求和,下令退兵。回临安后,岳飞被解除兵权,不久被诬下狱。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 年1 月 27 日)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与养子岳云、部将张宪同时被杀害。宁宗时追封鄂王。有《岳武穆遗文》存世,诗词慷懒激昂。

 

岳庙在杭州西湖边栖霞岭下,是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改智果院而建,历代屡毁屡建。庙前有重檐歇山式门楼,上悬龙凤盘绕、黑底锦金“岳王庙”三字竖匾。

 

祠庙内以青石铺甬道,两旁古柏参天,迎面是忠烈祠正殿,大殿正门重檐悬叶剑英书“心昭天日”赢。殿内有岳飞塑像,像高 4.54 米。殿中悬仿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匾。忠烈祠西有启忠祠、南枝巢、正气轩等建筑,原祀岳飞父母,今作岳飞抗金史迹陈列室。

 

圣贤崇拜:那些名人祠堂背后故事

岳王庙

 

韩世忠祠。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陕西绥德人,抗金民族英雄。苏州沧浪亭有韩世忠祠,沧浪亭在南宋初年曾经一度是韩世忠的“韩园”。

 

岳飞于风波亭被捕后,韩世忠曾责问秦桧,“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岳飞被害后,韩世忠隐居沧浪亭,忧郁而死。千百年来,韩世忠抗击金兵,夫人梁红玉于金山击鼓围困金几术的故事广为传颂。

 

在苏州城西南灵岩山西麓,有韩世忠基,基南有韩薪王祠庙,宋时救建,明弘治(1488一1505)、清道光(1821-1850)屡修。面阔三间,庙内祀韩世忠像。现祠尚存,有韩世忠石刻像碑,以及光绪二年(1876),苏州府正堂发布的保护韩世忠祠基的告示碑刻。

 

戚公抗倭祠。浙江台州新河镇有戚公抗倭祠,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宁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将门出身,初任登州卫指挥金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他见军队素质不良,遂至义乌招募农民与矿工编练新军,成为抗倭主力,嘉靖四十年在台州大胜。台州戚公抗续祠与此役有关。

 

文天祥祠,位于温州市江心屿江心寺东侧。文天祥(1236一1283),宋末民族英雄祥兴元年(1278)战败被俘,押送大都监禁四年,不屈就义。明代人立祠纪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江南各地都建有文丞相祠。在扬州,文天祥初附祀于三义庙。明正德九年(1514)以后在扬州城南立专祠。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有大常三楹,中有文天祥塑像,门外多植松柏。

 

项羽祠。历史上凡是有气节的英雄人物,不论他生前的事业成败与否,百姓往往建福以祭。在无锡五里湖畔的蠢园万顷堂,建有项羽祠,祭祀西楚霸王项羽。祠中抱柱楹联曰:此地疑仙,蓬莱、瀛洲、方丈;不知有汉,美人、名马、英雄。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是位盖世的英雄。李清照诗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代书法家林散之先生作《项羽庙》诗有句:“壮士两行泪,美人一寸心。至今江上水,呜咽作哀吟。”波涛万顷的太湖水,令人发怀古之幽思。

 

张桓侯祠,也称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四川省阅中市城西,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见纬编图 1 -11)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因而得名。张飞于章武元年(221)为部将范疆、张达所杀,死后葬于阅中。

 

间中人敬其忠勇,在幕址上立庙祠祭祀,从开始修建的时间算起,至今已有 1700 多年。后来屡坏屡建。现存的张桓侯祠为一组多重四合院式明清古建筑群,占地 10 余亩,总建筑面积 2400 多平方米。

 

张桓侯福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柿、大殿、后殿、幕亭及张飞墓和墓后园林组成,是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1996 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贤崇拜:那些名人祠堂背后故事

四川阅中市张桓侯祠

 

在重庆云阳县也有张桓侯祠。张飞东汉末年随刘备起兵,屡立战功,历任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新亭侯,后封右将军、司隶校尉、车骑将军、西乡侯等。桓侯为其溢号为当地人熟知的张飞庙,建于重庆市云阳县城外,濒临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依山面江,环境优美。

 

始建于蜀汉末期,历代多有修茸。清同治年间毁于洪水,现存的殿堂均为灾后重建。祠庙内主要建筑有结义楼、望云轩、大殿、助风阁、杜鹃亭。参差错综,气势雄浑。

 

杨忠武祠。该祠是纪念北宋名将杨业的祠庙。杨业又名扬继业,初为北汉将领后归宋,宋太宗雍熙三年(986)杨业率宋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均在今山西北部)。后孤军陷围,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事迹当时即被传颂。后人在山西代县城东北 19 公里鹿蹄涧村建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

 

初建于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历代重修,现存之祠为清代建筑。祠坐北朝南,对面楼台三间,为祭台,题“颂德楼”楼前古槐两株,高大挺拔。祠门三间,各悬横匾“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

 

史可法祠。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开封人。青年时代因文才出众,富于正义感,曾受东林党著名人物左光斗赏识,考中崇被进士。历任员外郎、郎中、右金都御史,巡抚两淮、河南、江西、湖广诸府县,后总督漕运,任南京兵部尚书、弘光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称“史阁部”。

 

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时,坐镇扬州,以刘泽清驻淮安,高杰驻泗州,刘良佐驻临淮,黄得功驻庐州,史可法晓以民族大义,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才使南明暂得喘息。史可法困守扬州,与清军作殊死的决战,殉国时年仅 42 岁。

 

乾隆年间,为了笼络人心,巩固本朝统治,朝廷一改往常的做法,褒扬前朝尽节的忠臣,贬低降清的“贰臣”,赐史可法谥号“中正”,并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在扬州广储门外梅花山衣冠冢周围建享堂、祠堂、读书楼、遗墨厅等。

 

祠与墓相连,通称史公祠。坐北朝南,东首大门内为享堂,堂前有银杏两株,堂后上墓,墓前有砖牌坊一座,上嵌隶书“史中正公墓”石刻,牌坊两边围以短墙,封土前有墓碑,碑上刻“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之慕”。

 

实业人物祠堂

我国各族人民在谋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无数实业人物,或行业鼻祖。他们或治水,或开荒,或改良农业,或发展副业,或悬壶济世,或传授先进技术,在各方面有所发明,有所建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民为了感激和纪念他们,便为其建立祠庙,把他们当作神灵来供奉。

 

李冰父子祠。李冰,战国时水利家,秦昭王时任蜀郡守。在其子二郎等协助下凿开离堆,将眠江分成内外两流,这一工程便是著名的都江堰。

 

都江堰建成后,既解除了水患,又使成都大平原得到灌溉与并享受航运之利,蜀郡从此沃野千里。李冰还主持治理文井江、白水江、大渡河等水流,使四川成为富庶的“天府之国”。他被尊为“川祖”。

 

后人在四川都江堰市南的玉垒山麓都江堰东岸、距成都约 50 公里处为其立祠,原名崇德祠,始建于南北朝齐建武四年(497)。

 

因宋朝以来多次敕封李冰父子为王,故清代重建时改称“二王庙”。该祠东山门正对通往都江堰市的大道,殿宇依山临江,不求中轴线对称,而是顺着地势迤逦而上,层层转高。

 

从山门的疏亭到庙后的望丛祠,高约 40 米。宝塔凌空,宫殿巍峨,碧瓦朱檐,雕梁画栋,有“玉垒仙都之称。

 

在各行各业中,医生是悬壶济世,为人们解脱病痛的行业,也备受世人尊敬,历代名医被后人视为神灵,顶礼膜拜,建祠为祀。

 

扁鹊庙。位于河北省内丘县神头村,为纪念古代名医扁鹊而建。始建年代不详,元至元五年(1268)、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先后重建,后几经修茸。扁鹊庙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宽 200 米,南北长410 米,占地面积8.2 万平方米。

 

原有建筑27 座,现存11 座,建风格以元、明时期为多。扁鹊殿又名鹊王殿,是该庙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七间 2178 米,进深三间 9.94 米,单檐歇山布瓦顶。2006 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医圣祠。该祠位于河南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建。张仲景(150-219),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人,医术精湛,著作甚丰,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等著作尤为著名。祠分正偏两院,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庞,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内经楼等。

 

大门左侧有“医圣张仲景故里”碑,大门内 10 米许为张仲景墓,墓前立“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墓后有中殿、大殿,两侧有廊庞各三间。1949 年建国后,张仲景祠墓被大加修茸,并设立了张仲景纪念馆,陈列展出他的生平与医学成就。

 

华陀祠。华陀,字元化,安徽毫州人。汉末名医。精通内、外、妇、小儿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创用“麻沸散”,后因不从曹操征召被杀。

 

在遇害前,华陀将自己一生行医积累的经验写成医学专著《青囊经》,交给牢头,希望能传世,牢头怕事,不敢收存,华陀一气之下尽烧其书,现只有“五禽戏”与“户枢不”等片言只语流传下来,被后人奉为医家鼻祖在江苏如皋县,至今留有华陀祠。

 

在苏州澹台湖西南,也有华陀庙,称华祖庙。苏州白莲桥浜、北园老君堂、回真观、大关帝庙后、虎丘同善堂、白鹤观等也都有祭祀华陀的灵位和祠堂。

 

安国药王庙。安国药王庙位于河北省安国市城内,是中国目前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药王庙。(见纬编图1-12)明永乐年间,为纪念药王彤,以彤墓为中心建成药王庙清嘉庆年间有增修。庙坐东朝西,共三进院落,占地 3200 平方米。

 

大殿内彩塑十一躯,主像药王,两厢列文武,后殿为药王寝殿。南北名医殿分别供有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徐文败、皇甫谧、华陀、张介宾、刘河间、孙林、张子和十大名医。2001 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贤崇拜:那些名人祠堂背后故事

河北安国市安国药王庙

 

黄道婆祠。在今上海徐汇区,旧有黄道婆祠。黄道婆又称黄婆,元代女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徐汇区华泾镇)人。少年时代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三亚西北),从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

 

元元贞元年(1295)回到江南,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传授轧花车、弹棉椎弓、纺车和织机等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纺织业的繁荣发展,对当时的植棉和纺织行业起了推动作用。黄去世后,乡里曾为其建黄母祠。

 

数百年来,祠多次被毁又重建。20 世纪90 年代,旧祠被划进上海植物园,重新修复,改建为“科学家黄道婆纪念堂”。

 

西域先贤祠。在扬州古运河边上,有一座西域先贤祠,俗称回回堂、巴巴窖,所祭为穆哈默德十六世孙普哈丁。

 

他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来扬州传教,逝世于运河舟中,葬于运河东岸,并建祠祭祀。每届斋期,穆斯林都来此礼拜。

 

阿拉伯人来江南经商,死后葬于西域先贤祠墓地。院内南北侧各有门亭,北门亭东墙上嵌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所立“先贤历史纪略”碑一块,记有普哈丁的生平事略。古运河边的西域先贤祠是中国与阿拉伯人民文化交流的结晶和友好往来的见证。

 

烈女孝子庙

忠孝节义是旧时代重要的道德标准。节,一般指有操守、不为利禄所引诱、不向暴力屈服。孝,指孝顺长辈,或为父母分忧。前者如孟姜女千里寻夫,以死抗暴;后者如曹娥舍身寻父,不惧牺牲。

 

由于封建社会中对于忠孝节义行为的极其重视,因此许多在这方面具有较大影响的人士,去世后便被人们立庙建祠,祀奉纪念。

河北秦皇岛市孟姜女祠。该祠位于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姜女乡望夫石村,又叫孟姜女庙”、“贞女祠”,是有关孟姜女最著名、最完整的名胜古迹。

 

此祠创始于宋以前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由兵部分司主事张栋主持重建,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文化大革命”中损坏严重,现已整修一新。

浙江上虞县曹娥孝女庙。该庙祀孝女曹娥,位于浙江上虞县曹娥江边。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端午节,上虞人草吁竞渡时,因用力过猛失足坠江,为急流冲走。

 

其女曹娥,年方十四,沿江遍寻父尸,七日均无所获,遂跳人江中。不久,紧抱父尸浮现。乡人捞取,见父女俱溺水丧命。见者闻者均赞她为孝女,时人吟诗撰文广为传诵。汉元嘉元年(151),上虞地方官绅将其公葬于江之南岸,此江由此改称“曹娥”,并立碑勒记。

 

相传碑为著名文学家邯郸淳所书,有名士蔡邕题识,现均不存。今庙内石碑为宋元花八年(1093)蔡卞重书。曹娥庙始建于宋代,清代重修。

 

河南虞城县木兰祠。该祠位于河南虞城县城南 35 公里的周庄村南首。祠堂建筑100 多间,总面积约 7200 平方米。祠院内外围以翠柏古槐,郁郁葱葱,景色秀丽而庄严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城乡民众必在庙前举行庙会以祭祀花木兰。

 

木兰本姓魏,生于北魏因边境战事激烈,朝廷急征兵丁人伍,木兰之父体弱多病,其弟尚幼,古代军队只征男丁木兰只得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沙场驰骋十余年,屡建奇功,凯旋不受朝廷封赐,只求归田.木兰辞世后溢“忠烈将军”,乡民立祠岁祭,视为佑土之神。

 

烈女孝子祠中,也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如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位于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北神头村凤凰山南麓,是为纪念孝妇颜文姜而兴建的祠庙。

 

它始建于北周(557)更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宋熙宁八年(1075)扩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增建。颜文姜祠面朝东南,前后三进,左右三路。整个组群进深约 80米,前部约 57 米,后部约 46 米,占地面积4860 平方米。颜文姜祠的兴建,源于颜文姜和孝妇河的传说。

 

《齐乘》记载:“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须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坏其居宅。

 

故呼为笼水,今孝妇河也,出益都县颜神镇孝妇祠下。”颜文姜则因这一美丽动人的传说而被人们神化,奉为神明,并为之立庙建祠。颜文姜祠2006 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殷姓圣贤名人
殷民殷民为池侯。殷通殷通,秦代会稽郡守。殷续殷续,汉代有北地太守。殷丹殷丹,东汉会稽太守。殷裒殷裒,晋代荥阳令。殷羡殷羡,字洪乔,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其性格耿介正直,当他赴豫章太守之任时,京城许多人托他带书函于家人,当他走到石头城时,竟把一百多封书函扔进河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因此,后世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殷融殷融,字洪远,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生卒年不详,约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前后在世。桓彝见而叹美之。喜欢《易》、《老》之学,善属文而不善口辩,其兄殷羡之子殷浩每与之谈,殷融总谈不过殷浩。为司徒左西属,饮酒善舞,终日啸咏,不以世事自缚。累迁吏部尚书、太常卿,卒。殷融著有文集十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殷浩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名臣。识度清远,好老易,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晋建元初征为建...
· 庄子圣贤的故事
道家的超脱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他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却吃惊地发现他一边拍打瓦盆,一边按着节拍唱歌。他的朋友很不高兴地批评他:“你不但不哭,居然还这麽做?”庄子回答说,他并非没有悲伤的感情,但是死是回避不了的事情,既然这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为什麽还要哭呢?在庄子的思想里,具备理性的知识,就可以摆脱情感的束缚,达到灵魂的自由。在这一点上,庄子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观点是一样的。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
· 中国祠堂的起源: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
中国祠堂文化的滥筋,与中国古代传统的自然崇拜特别是祖先崇拜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对自然界的日月、雷电、风雨、山川、土地乃至牲畜动物、花草树木等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也无力控制,于是便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恐惧和崇拜心理,将这些自然现象人格化,并想象它们有着超自然的伟大力量,人们反过来企求这种超自然的力量给自己以帮助和保护,这样就产生了自然有灵、万物为神的自然崇拜观念。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原始人崇拜的自然对象会有所不同,譬如当狩猎是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时,人们就崇拜牲畜;当捕鱼是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时,人们就把鱼作为神:随着农业和驯养动物的日益发展,人们便又把家畜当作神而加以崇拜。在早期氏族社会,人们崇拜自然,并产生某一氏族同某种自然现象如某种动植物有血缘联系的幻想,从而把它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也就是这个氏族的祖先、保护神和标记而加以崇拜,即图腾崇拜。同时,由于原始...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圣贤愁
传说,蓬来岛上八仙中的李铁拐、吕洞宾两位仙长,有一日出来云游,忽见一道邪气直冲霄汉,挡住去路,两仙拨开云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人姓白名馈,因为他一生专靠骗食过日,因此人们把他叫做“白食鬼”。这时,他正朝一座叫“圣贤愁”的石桥走来,觅找可骗食的机会。两位仙长想要试试他骗食的本事如何,便按下云头,把手一招,变成两位老者,衣冠不俗,且腰间各挂一口剑坐在石桥头的石墩上,化了几样酒菜,对饮起来。白馈走上桥来,看见两位老者对坐饮酒,觉得酒香熏人。他觉得今天的运气可不错,便上前来,很恭敬地打了一躬,然后带笑地问道:“两位长者在此对饮,但只有两人,未免寂寞一点,小弟愿作不速之客,执壶奉陪,想两位雅量,一定不辞。”两位老者齐声说:“甚好,甚好,结识结识,交个朋友也好!不过要有条件,就是等到酒菜吃完,要以‘圣贤愁’这桥名为题,各人作一首歌,歌中要提到把身上现有的东西献出来添菜,且要立即执行,如果愿意,就请坐下来饮...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圣贤愁
传说,蓬来岛上八仙中的李铁拐、吕洞宾两位仙长,有一日出来云游,忽见一道邪气直冲霄汉,挡住去路,两仙拨开云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人姓白名馈,因为他一生专靠骗食过日,因此人们把他叫做“白食鬼”。这时,他正朝一座叫“圣贤愁”的石桥走来,觅找可骗食的机会。两位仙长想要试试他骗食的本事如何,便按下云头,把手一招,变成两位老者,衣冠不俗,且腰间各挂一口剑坐在石桥头的石墩上,化了几样酒菜,对饮起来。白馈走上桥来,看见两位老者对坐饮酒,觉得酒香熏人。他觉得今天的运气可不错,便上前来,很恭敬地打了一躬,然后带笑地问道:“两位长者在此对饮,但只有两人,未免寂寞一点,小弟愿作不速之客,执壶奉陪,想两位雅量,一定不辞。”两位老者齐声说:“甚好,甚好,结识结识,交个朋友也好!不过要有条件,就是等到酒菜吃完,要以‘圣贤愁’这桥名为题,各人作一首歌,歌中要提到把身上现有的东西献出来添菜,且要立即执行,如果愿意,就请坐下来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