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盛世修谱热潮蔓延开来,修谱者应克服困难与时俱进

2023-11-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1
转发:0
评论:0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修续家谱之风开始在东阳市流行。文章详细描述了家谱的历史渊源、编修家谱的受欢迎程度、修谱热潮的原因以及修谱的利弊等方面。家谱作为一种历史图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不仅追溯渊源,反映人口繁衍、家族迁移等,还记载着家训、族训及家族历史上杰出人物,是研究地方经济和历史的重要资料。修续家谱可以增进家族凝聚力,传承家族文化,同时也有利于文化尤其是草根历史的传承。现代修谱在内容、形式和入谱要求等方面与以前的不同。现代修谱更加翔实,增加了经济方面的内容,更注重男女平等,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一些村庄一味复古、用繁体字编写家谱等。此外,由于参与修谱的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对家谱的兴趣不高,也影响了家谱的质量和发展。

盛世修谱热潮蔓延开来,修谱者应克服困难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文化复苏

修续家谱之风开始流行。上世纪80年代,我市民间重现修谱热潮萌芽。1986、1987年,《东阳孔山乔氏宗谱》开始重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东阳境内最早修谱的姓氏。当时不敢公开进行,修谱者克服了种种困难才编修而成。之后东阳紫溪邵氏也编修宗谱。从这之后,修谱热潮慢慢蔓延开来。


据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方龙飞介绍,我市共有307个姓氏,分布于2633个自然村,其中绝大部分已修过谱,有些甚至已经是第二次修谱。

不可否认,如今我市城乡各地已掀起了一股修谱热。   



编修家谱受欢迎   

民间谱牒文化研究者马云鹿告诉记者,家谱历史悠久,早在商代就有雏形。自从宋代欧阳修创“五世图”、苏洵创“世传”以来,民间修谱普遍以欧苏体为范本,东阳也不例外。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修谱一直深入民心。


20世纪初,由于社会动荡,家谱修纂工作逐渐停止,家谱更是被视为“封资修”的产物,以致原来“三十年一修”的传统家谱,普遍缺失了两三代人的记录。以东阳岘西杜氏为例,今年正在重修家谱,而上一次修谱是在1924年,距今已有80余年;六石街道石塔山陈姓于2010年进行第八次修谱,与上一次修谱已时隔93年。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文化复苏,修续家谱之风开始流行。上世纪80年代,我市民间重现修谱热潮萌芽。1986、1987年,《东阳孔山乔氏宗谱》开始重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东阳境内最早修谱的姓氏。当时不敢公开进行,修谱者克服了种种困难才编修而成。之后东阳紫溪邵氏也编修了宗谱。从这之后,修谱热潮慢慢蔓延开来。 

  

修谱热后有原因   

之所以重现编修家谱热,首先是经济发展带来文化复兴。所谓“盛世修谱”,当经济实现了稳步发展,社会无战乱、无灾荒时,文化就会复兴,带来修谱热。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则为修谱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   


其次是为了家族文化的传承。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松散的情况下,修谱被认为是增进家族凝聚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家谱是对家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承继,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记录。市民杜洪寿参与了岘西杜氏西街支脉的家谱编写。他认为,家谱是汉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盛世修谱有利于文化尤其是草根历史的传承。   


此外,家谱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作为一种历史图籍,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内容不仅追溯渊源,反映人口繁衍、家族迁移等等,还记载着家训、族训及家族历史上杰出人物,具有历史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正视修谱利与弊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下修谱热潮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声音,或许可以说是多了些时代赋予的背景。   

      与以前修谱相比,现代修谱在内容方面更为翔实。以前修谱有专门的谱局,重名利,以较多的笔触记录族中当官的人,现在则增加了经济方面的内容,如村庄工业经济、经商能人等,对将来研究地方经济具有重大意义。除了内容,当今修谱在形式方面也更胜一筹。方龙飞告诉记者,前些年修谱在文字编排体例上毫无章法,现在则讲究多了。   

     新修的家谱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新时代特色。在清代《茂陵马氏安恬家谱》中记载,“生一子起星敏,一女适张,一女适溪西历”,对男子的姓名予以了记录,女子则笼统带过。而在1999年编写的家谱中,这一情况有所改观,如“生三女,松兰适本村阿良,亲兰适下安恬龙海,梅兰适本村茂华”,对男女给予了平等的记录。


     但记者了解到,在个别村庄,如果女性要入谱,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有的村庄女儿的后代可以入谱,但必须改成母姓。杜洪寿则提及了另一种变化:“以前的人如果不参加做宗谱,感觉脸上无光;现在则觉得无所谓,应该说现在的宗族观念淡化了。”   


      不过,现今修谱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弊端。方龙飞说,有些村庄一味复古,用繁体字编写家谱,并提出起码初中文化以上的村民才能看懂,这是不现实的。此外,现在热心家谱编写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鲜有年轻人的身影。

      而且不少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家谱的质量。对此,杜洪寿认为,家谱的编写特性决定了参与者的面相对狭隘,对于将来的家谱发展,现在还很难得出结论。 

  

      新中国成立前东阳修谱,所需资金来自族产、族田、族资金等。随着宗族制度的瓦解,现在修谱所需的资金主要按人口缴纳,其余靠族中热心人士赞助。对此,个别人借机要求刊登事迹、像赞等。

     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吴兆成告诉记者,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专门就此事提出了严格要求,“横不缺项,竖不断项,生不立传”,活着的人只能依据事实客观记载,直呼其名,不做评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茅谦盛世修家谱
盛世修家谱茅谦是个举人,在当地小有名气,这是我很晚才知道的。我外祖父是个不善言谈的人,我小时候很少听他讲过去的事情。中国政治运动太多,言多必失,这也使本来就寡言少语的外祖父变得更加沉默无话。倒是外祖母话比较多,但她对这位祖公公根本没有印象,因为她嫁到茅家时,茅谦已经不在了。我第一次听到茅谦的名字还是出国以后,我有一个学历史的好朋友肖小红专门研究中国江浙一带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形成以及他们对中国社会变迁所起的作用。她曾经问过我,茅谦是否同我们家有关系,我却回答不上来。她告诉我说茅谦在镇江曾经是一个有名的举人,办过学,办过报,参加过公车上书等等。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回国时查了资料并询问了长辈才知道茅谦的确是我家的先祖,就是照片上坐在正中间的那位老人。他的照片一直在我家放着,我居然对他毫无了解,连名字都不知道,我为此深感惭愧。后来我专门去了一次镇江,查了家谱又去了茅家祠堂旧址等地方,对茅谦有了进...
· 盛世修谱传文明
家谱(宗谱、家乘、族谱、世谱、谱牒)作为系统记述家族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是展示我国当代风范的载体。源远流长的中国姓氏家谱堪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它与国史、地方志一起,共同传承中华民族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家谱蓬勃发展,成绩显著,在各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需要加深对家谱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编撰家谱这一文化传统,进一步发挥家谱在中华复兴的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中华民族特有优秀文化传统姓氏家谱在保存历史、鉴古知今,明察地情、裨益民生,褒正抑邪、教化风尚,乡土亲情、血缘相连,炎黄子孙,民族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历来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家谱总目》收录了2000年以前的608个姓氏,52401种谱牒,近千万言皇皇巨著。其中钱氏谱牒224种。被称为21世纪初的重大文化工程。上海图书馆藏有365个姓...
· 修家谱怎么修?修谱必知
族谱是记载家族历史的谱书,在很多地区也称之为家乘、家谱、宗谱。相信不少对族谱文化感兴趣的宗亲朋友,都绕不过家谱编修这个话题。而作为一个家族发展和演变的“史书”,修谱该怎么修,修的时候有哪些讲究,修谱首先要注意什么?其中有着很多的讲究以及修家谱的方法、流程和必知规范,从本质上来说,编修家谱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其中需要涉及到的知识面不光是家谱中的编撰修谱的知识,还会涉及到信息科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学科。而在现下软件技术发展的同时,修谱软件是一种帮助修谱者更有效地编辑、组织和打印族谱的工具。该软件提供了一个便捷而易于使用的平台,使用户能够将族谱分解成不同的部分进行编辑,包括谱面宗亲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以及族谱排版、世系图、字辈等相关的更改。此外,用户还可以在族谱中添加标记和注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编排族谱。在带着这些问题,对于和族谱知识了解程度不同的人来讲,有着不同的答案。而最直观的也...
· 【家谱国际】盛世修谱意义重大
【家谱国际】盛世修谱意义重大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从家谱的定义不难看出,家谱“发行”主要限定在一家、一族范围之内。那么,家谱所发挥的作用是不是只限于一家一族,不出“深闺”呢?当然不是。我们看到,一些家谱发挥作用早已超出本家本族,比如最初记载于一些家谱中的家训、家规等不仅在本家本族人群中广为流传,而且已经成为家族外更多人齐家修身的格言。这说明,家谱文化虽围绕一家一族“脉络”产生,但其更应走出“深闺”。家谱文化走出“深闺”,是不忘“本”的需要。稍有家谱知识的人都知道,修续家谱最“原始”目的是为了让家族成员记住自己身份、记住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等。换言之,为了让家族成员“不忘本”。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包括家族成员在内的人对家族历史、家族图谱心知肚明,只有这样,才能置身家族背景记住自己是谁。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同样需要包括家族外的人对本家族...
· 选择盛世修谱,助侨胞寻根
位于安徽省肥东县的老侨乡长临河镇六家畈,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清朝末年,由于漕运兴盛,长临河古镇为巢湖北岸地区的商品分销集散地,有“小上海”之称;承袭重视教育之风,长临河镇孕育出800多名大学教授、科技专家等高端型人才,遍布海外;独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风光如画的环巢湖玉带河公园,天然的地缘优势使长临河镇旅游业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如今,作为安徽省历史底蕴深厚的老侨乡又选择盛世修谱,助力侨胞回乡寻根。据安徽肥东县长临河镇丁氏宗亲理事会秘书长丁家富介绍,目前,长临河镇的丁氏、吴氏、盛氏、罗氏家族都在修缮各自的家谱,其中,吴氏已在六家畈建了祠堂。中山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副主任、人类学系副教授段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海外华人编修族谱,是华人尊祖敬宗的常见方式,老一辈华人希望借此让海外华人后代知道自己的源头,同时借助这样的活动团结宗亲,增强内聚力。”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陈奕平则认为:“随着国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