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中家谱内容的组成有何改变?盘点历朝历代的家谱内容。
传承几千年的家谱文化,其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从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入的内容不断丰富,其作用也是不断增加和变化的,那么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修谱中家谱内容的组成有何改变?盘点历朝历代的家谱内容,下面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
图源自网络
周朝时期关于家谱内容的记载是相对比较少的,而且这个时期的家谱大多数只有一个世系表,其记载的是族人的讳和忌,还有族众生子的出生年月日,以及记载谁是谁子,因此周朝时期的家谱主要就是将整个家族的血缘关系列清楚。此外周代家谱的发展是标志着国家建立了一套史官修谱的制度,有设立专门的人负责周天子王室家谱的记录与管理。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文字从贵族推行到士族,家谱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这个时候编修家谱的人也是有范围的,大多数是皇室,士族次之。因为当时的选官是世袭制的,所以家谱从着时候开始就与仕途有勾连了。家谱发展到汉朝的时候,汉代的家谱的作用是明系世、辨昭穆,基本是别人代写,其内容主要包括家族世系、生卒、字号、官号、葬地等,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尊者讳起见,行文称字不称名。
图源自网络
汉代社会上出现了《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继而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士族门阀制度比较盛行,编撰谱牒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维护门第,因为当时门第与选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一般都是官府组织编修谱牒,这个时期的家谱记载的内容主要是来鉴别贵贱,划分等级,是成为名门婚姻和官职的重要依据。隋唐时期的家谱又一次引爆热度,这个时候的家谱也是以官修为主。
直到唐末五代后,经历了连年的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于宋代已经很少能见到旧谱了,原来记录士族门第高下的谱牒化为灰烬,在战乱中崛起的新贵,往往觉得自己原来的门第并不高,也不愿提及自己的先祖而重修谱牒,没有了谱牒的记录,当时官员的选拔与门第也没有了关系,因此宋朝编修家谱的目的和内容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图源自网络
宋朝时期的家谱,主要是以私修为主,每个宗族都能进行修谱的事宜,这个时期的家谱内容记载的是世系图、家谱正文和附录,当时有很多学士都参与了编修家谱的活动,比如欧阳修、苏洵等人,宋朝时期的家谱关注的重点是“尊祖敬宗收族”。
随着修谱的普及和人口的增加,明清时期的家谱规模也是越修越大,明代家谱的内容主要体现了家规、族产等制度,在体例方面,增加了志、图、考、录等内容。清朝时期的家谱内容增加了传记、祠堂、恩荣录、字辈、家礼、名迹录、赞词、行状、余庆录、领谱等。
总的来看,家谱的内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加的,家谱的编纂也从官方垄断走向了民间私修,明清时期的家谱内容要会更加完善,大体上也已经定型了。(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