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旧族谱所有内容都需校对吗?如何分辨族谱内容的真假?

2023-05-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6
转发:0
评论:0
族谱的出现最早是为了维护古代的等级制度,以供婚嫁、为官之用。前期编修族谱是有身份的人的专权,到宋朝,由于战乱的影响,统治者又倡导民间修谱,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修谱的历史是很长,但是陆陆续续一些族谱也丢失了。清朝也是修谱的高峰期,不过那是族谱造假十分盛行,主要就是跟古代名人挂靠等。现如今编修族谱应该要辨别旧谱信息的真假,以最大程度贴近真实的家族历史。族谱内容丰富,涉及时间跨度长,旧谱全本校对易让修谱人摸不着头脑,可以从一下几个方向展开。图源网络国史、地方志家谱中会对家族名人有浓墨重彩的记述,若是名气比较大,则在当时的国史或地方志中会有记载,可以通过翻阅这些资料来验证旧谱内容的真实性。时间正常的一代人一般相隔25-30年,这主要是一个平均值。如果这个隔代时间出现异常,比如只有10年,且出现多代都是如此,这样的话就有可能是伪造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先祖年代久远,家谱创建到续修时候,记录出现...

族谱的出现最早是为了维护古代的等级制度,以供婚嫁、为官之用。前期编修族谱是有身份的人的专权,到宋朝,由于战乱的影响,统治者又倡导民间修谱,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修谱的历史是很长,但是陆陆续续一些族谱也丢失了。清朝也是修谱的高峰期,不过那是族谱造假十分盛行,主要就是跟古代名人挂靠等。现如今编修族谱应该要辨别旧谱信息的真假,以最大程度贴近真实的家族历史。

 

族谱内容丰富,涉及时间跨度长,旧谱全本校对易让修谱人摸不着头脑,可以从一下几个方向展开。

 

旧族谱所有内容都需校对吗?如何分辨族谱内容的真假?

图源网络


国史、地方志

家谱中会对家族名人有浓墨重彩的记述,若是名气比较大,则在当时的国史或地方志中会有记载,可以通过翻阅这些资料来验证旧谱内容的真实性。

 

时间

正常的一代人一般相隔25-30年,这主要是一个平均值。如果这个隔代时间出现异常,比如只有10年,且出现多代都是如此,这样的话就有可能是伪造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先祖年代久远,家谱创建到续修时候,记录出现错漏,或搞错关系,误把兄弟当成父子。

 

文字

古代讲究避讳,所以在文字斟酌上很严格,古代的姓氏、名号避讳有三:“国讳”、“家讳”、“圣讳”,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所以可以根据先人的名称与当时皇帝名讳避讳,以及对先祖名称的避讳字对比,来判断谱书内容是否合理。

 

旧族谱所有内容都需校对吗?如何分辨族谱内容的真假?

图源网络


职位称呼

古代名人可能有爵位,至于爵位,古代的正史中一定是有记载的。历朝历代对于“爵位”的授予都是管控的非常严格的,且同样的爵位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称呼,爵位的承袭也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验证族谱中的名人,以明确此旧谱是否如实记载。

 

对于古代女性也有对应的等级。不同朝代,对于命妇的封号等级也有区别,比如宋朝时期,命妇的等级: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孺人。在明清时期:夫人、淑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所以旧谱中若是有对妇人封号的记载,就可以与历史核对。

 

编修家谱工作时间跨度长,参与人员数量多,经手资料繁杂。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都可能会存在错漏。所以在族谱编修的整体工作完成后,还有校对的工作。 校对人名、内容完整度、排版格式、文字等。同时,校对工作也是由不同的人数次校对才行。

(族谱网:www.zupu.cn

旧族谱所有内容都需校对吗?如何分辨族谱内容的真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修编族谱必看!怎样判别旧谱内容的真伪
老谱资料的利用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经考证、比较和多方论证后才能定夺。蓝本不一定毫无差错,但它相对于其他旧谱的可信度大,且其缺憾,可据他谱补正,使之完善后达到可信。这种补正了的可信蓝本谱,则可定为修新谱的依据范本。范本的确立,其最大优越性在于可避免修谱过程现一系多说的“多中心”弊端。如有不慎,这种“多中心”会毁了宗谱“一脉相承”的根本原则。评论谱牒编修质量的优劣、价值之高低,主要抓住以下几点:1、首先要读谱的序文,且要读懂、读明白,谱序可称之为整部谱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文字精华,它起到承上启后的引导纽带作用,更是对组成谱系脉络精髓的画龙点睛。确定谱系编纂的质量、体例规范与否,其首要标准,是谱内必须要有创谱之序和随后历次续修的谱序,且基本完整。这是评定某谱价值的最重要条件之一。2、如何识别谱序的真伪新谱或创谱的成谱年代,皆在谱序中得到反映。故对序文的年代(朝代)与撰文者的身份头衔(职位、职称、学...
· 族谱内容太多怎么办?族谱如何分卷?
族谱的定义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族谱记载了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若是某个家族的族谱保存完整且延续时间久,那么此族谱的内容体量就会比较大,一本册子无法完全记录,这时就不得不考虑分卷。那么,族谱是如何分卷的?小谱上线为您解答。家谱分卷可以根据家谱内容属性分类,也可以家谱内容占比分类。完整的家谱分为三卷:首卷部分、世系图部分、世系传部分。其中,首卷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些家族的首卷都分为多本册子。图源网络首卷分为谱名、图腾、新谱谱序、姓氏拼音和释义、姓氏起源、郡望堂号、遗像像赞、始祖简介、谱例谱论、坟茔、祠堂、故居遗址、族规家训、历次谱序、字辈、家族派系和分支、迁居路线、定居分布图、家族礼仪风俗、契约文书、恩荣录、功德榜、艺文著作等。族谱首卷包含的内容既广泛又细致,包括且不限于以上部分,也可以说是族谱的文化部分,最基础的部分就是郡望堂号、字辈、祠堂、姓氏名望、家族起源迁徙发展过程等。...
· 族谱的形式与内容(七)
十一、家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有编制家谱的习俗,但他们大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家谱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多年,已成为我国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仅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家谱就有一万二千多部(九万余册),是目前世界上收藏民间家谱原件最多的图书馆。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图书馆顾廷龙馆长率领一批年轻人跑遍了全国的纸浆厂,从化浆炉前抢下了六千多种家谱收藏。由于家谱是族人血缘关系的记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关于家庭起源、家族形成、民族融合及其繁衍生存、迁徙分布、发展兴衰的重要史籍,凝结着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传播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各种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记载的内容又可反映当时的一些重要事件及经历,往往可补充史料的不足,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它对研究我国的人文发展及其构成,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现代人续编的家谱,吸取了历史上编制家谱的精华,...
· 族谱的形式与内容(六)
七、家谱三十年或三世一续修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家族的田地虽不准买卖,但兴旺的家族还会购进公产。破败的家族,家族的田地也免不了被不肖子孙偷着出卖,发生变化。所以家谱必须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光绪春谷东溪王氏宗谱》卷首载乾隆间订《续修旧谱总纲》)许多家族还规定家谱要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族谱重修刻板后,每十年汇稿,三十年续倍,补刻刷印,附装谱后,以免久远难稽。(《道光香山黄氏家乘》卷一《族规》)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民国浦城高路季氏宗谱》卷一《谱训》)...
· 族谱的形式与内容(五)
六、家谱的内容家谱是一种簿籍性质的东西,其基本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是全族的世系和血缘关系图表。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一般占90%以上的篇幅。世系图表中详细记载着全族男子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葬地、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等,以及生几子几女、子何名、女适何地何姓等,有进学中举、为官作宦者还要记其简历。每一代每一人都这样详细记录,不嫌其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族血缘关系的清楚。世系图表的基本形式有图式和表式两种。图式是把全家族的世系绘成简图。把主要内容注于图中,使人一目了然;表式是将家族世系排列成表格,将世系的内容用小字注于格内,也可收到眉目清楚的效果。2.是全文刊载本族有史以来制订的各种家法族规、家训家范、祖宗子孙的言论等。谱列家箴、家礼、庭训,立宗法实伸国法也。(《康熙潜阳吴氏宗谱》卷一凡例)如果一个家族有几百年的历史,历代制订的家法族规就很多,家谱不惜篇幅全罗列上去。只有少数兴起不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