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修族谱和私修族谱都有哪些区别?
古代修谱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修谱不光是为了增添家族发展过程中的细节,就修谱这个形式来说,它就是家族精神再凝聚的方式之一。修谱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家族成员参与其中,齐心协力完成,且修谱多在祠堂中完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祠堂翻新和维护。修谱古已有之,古代还分为官修族谱和私修族谱,跟着小谱来看看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吧。
图源网络
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两者的概念。所谓官修谱,是指由皇室或官府公修的谱牒,即若上层社会那些士大夫一类的修撰私家传乘,需要官府的审定认可。可以说官修族谱在古代是达官贵族的专属产物,官修谱在战国到隋唐时期一直都是主流,只到宋朝时期私修族谱才开始出现。
私修谱也就是民间修谱,包括宗谱、族谱、家谱。在唐宋时期,受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族谱编修发成了结构上的大变,以基础百姓为主体的私修谱大量出现、发展。
唐朝初年修谱之风盛行,此时修谱还是主要以官修为主,那时有三次由官府主持的大规模修谱。
图源网络
第一次是唐太宗贞观五年的《氏族志》。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今狐德芬等主持撰修谱牒。、
第二次是唐高宗显庆四年的《姓氏录》。武则天当政时,中书令许敬宗因为贞观《氏族志》未载武氏的族望,吏部尚书李义府也以《氏族志》中没有李氏的世系,于是奏请改修。
第三次是唐中宗神龙元年的《姓族系录》。当时左散骑常侍柳冲认为《氏族志》、《姓氏录》颁行已近百年,士族兴衰变化很大,于是上表请求加以改修。
唐初编修族谱主要是为了改变当时的士族结构,提高勋贵社会地位,贬低旧士族。官修族谱是以统治者的角度,以达到他目的为出发点。但私修族谱就主要是为了促进家族的发展,呈现一个凝聚的结构。因此,在古代,官修谱和私修谱都是不可或缺的,前者对应的是社会整体,后者对应的是家族整体。这两者混合在一起才形成完整的族谱文化。
(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