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家谱中郡望和堂号是怎么来的?两者的关联是什么?

2022-06-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36
转发:0
评论:0
郡望和堂号是姓氏家族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郡望堂号与姓氏家族之间有一个相互的作用。郡望堂号是家族精神的凝结,许多家族会将精神内核通过郡望堂号展现出来,反过来,郡望堂号也是家族的代名词,一些名门望族,只提及郡望就能对应到相应的家族。郡望堂号是家族的代名词之一,两者的来源也很丰富,郡望和堂号也有交叉的层面,跟着小谱来看看吧。一个姓氏对应着多个郡望堂号,就是因为郡望是同一姓氏的豪门和寒门、世族和庶族区分,标志社会地位贵贱的方式。郡望,顾名思义就是仰慕,古代的社会制度注重社会地位,家族间也是如此。古代家族人才辈出,积累大量的财富和权势威望,就会形成郡望。图源网络郡望在古代是行事的依据。比如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导致寒门不入仕,官员也就是通过郡望来选拔的。而且郡望还是古代联姻的依据,名门望族非望族不嫁不娶。在魏晋时期有四大名门望族,分别是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郡望是名门望族的代称,堂号...

郡望和堂号是姓氏家族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郡望堂号与姓氏家族之间有一个相互的作用。郡望堂号是家族精神的凝结,许多家族会将精神内核通过郡望堂号展现出来,反过来,郡望堂号也是家族的代名词,一些名门望族,只提及郡望就能对应到相应的家族。郡望堂号是家族的代名词之一,两者的来源也很丰富,郡望和堂号也有交叉的层面,跟着小谱来看看吧。


一个姓氏对应着多个郡望堂号,就是因为郡望是同一姓氏的豪门和寒门、世族和庶族区分,标志社会地位贵贱的方式。郡望,顾名思义就是仰慕,古代的社会制度注重社会地位,家族间也是如此。古代家族人才辈出,积累大量的财富和权势威望,就会形成郡望。

家谱中郡望和堂号是怎么来的?两者的关联是什么?

图源网络


郡望在古代是行事的依据。比如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导致寒门不入仕,官员也就是通过郡望来选拔的。而且郡望还是古代联姻的依据,名门望族非望族不嫁不娶。在魏晋时期有四大名门望族,分别是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郡望是名门望族的代称,堂号是郡望的进一步细分,也就是是郡望中某一房支的称号。所以根据郡望和堂号可以辨别姓氏和辈分。堂号的来源有多个,其中一个就是来源于郡望,这也就是上面说的两者交叉的层面。


郡望最开始的形成就是因某一姓氏发展壮大成为某一地区的望族,堂号也是祠堂的别称,用来表明姓氏和族别,以郡望确立堂号,其意义就是让这个家族的后代都不忘记先祖的荣光,深刻记得姓氏这一支的源头是在哪儿。


家谱中郡望和堂号是怎么来的?两者的关联是什么?

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姓氏的还有一个来源是族中的名人,家族中的翘楚也会被当做榜样激励子孙后代,就会以他们的名号作为堂号。比如,曹姓“三桂堂”,说的是曹操三子:曹丕、曹植、曹冲。冯姓“三元堂”,是指北宋冯京,于仁宗皇佑年间,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除了这两种带有历史意味的来源,还有是以特殊含义汉字表达家族长辈的期盼,传达了古代传统的价值观。比如“敦本堂”有129个姓氏使用。“敦”释义:厚道、厚实、勤勉、督促、劝导等等,“敦本”就是注重根本,表达了古人的期盼与督促之意。


郡望、堂号两者包含了很多的姓氏文化内涵和家族精神内核,是家族文化的凝结和升华,值得我们多思多揣摩。

(族谱网:www.zupu.cn


家谱中郡望和堂号是怎么来的?两者的关联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杨氏的郡望和堂号
郡望,是指同一姓氏肇源和落籍于同一郡内拜祀同一祖宗,而显贵的族群徽号。河东郡:秦置,治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辖今山西之黄河以东,长城以南,太行以西。山西之洪洞,史称“杨国”、“杨县”,其遗址就在洪洞县的东古村。始于周朝初,商朝为“易国”。至周,受晋水霍泉的滋润,杨柳成林,遂改为杨国。史上之“三封杨候”,就发生在这里。亦即河东杨氏祖居的起源地,也包括今襄垣、新降、永济等县。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河南省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时,曾一度改名为恒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辖境约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华阴县是秦汉以来杨姓人聚居之所,也是杨姓人的早期故乡。华阴县在西汉元鼎以后曾属弘农郡辖,故有...
· 和姓郡望堂号
和姓郡望堂号1.郡望代郡:亦称代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始置代郡。秦朝时期先为代郡,后为代县。汉朝初期为代国,后改回为代郡,治所在桑乾县(今山西宁武),东汉时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阳高)。晋朝时期移郡治到代县(今山西代县),晋永嘉后期废黜,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蔚县西南一带。北魏时期亦置代郡,但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西陵郡:三国时期孙吴黄武元年壬寅(公元222年),改东汉朝时期所置的夷陵为西陵郡,后来也称宜都郡,治所在宜昌(今湖北宜昌)。2.堂号汝南堂:以望立堂。西陵堂:以望立堂。
· 和姓郡望堂号
郡望代郡:亦称代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始置代郡。秦朝时期先为代郡,后为代县。汉朝初期为代国,后改回为代郡,治所在桑乾县(今山西宁武),东汉时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阳高)。晋朝时期移郡治到代县(今山西代县),晋永嘉后期废黜,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蔚县西南一带。北魏时期亦置代郡,但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西陵郡:三国时期孙吴黄武元年(壬寅,公元222年),改东汉朝时期所置的夷陵为西陵郡,后来也称宜都郡,治所在宜昌(今湖北宜昌)。堂号代国堂:以望立堂,亦称代郡堂。汝南堂:以望立堂。西陵堂:以望立堂。
· 堂号郡望-杨氏郡望堂号
郡望杨姓族人的郡望最著名的有弘农和天水两个。郡望者,郡中望族也。我国自秦朝统一全国之后,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这样,在一个郡中,那些较有权势和地位的家族,为了显示自已的高贵,便于与其他同姓家族相区别,往往在自已的姓氏前面加上所在的郡名。如弘农郡的杨姓族人即自称弘农杨氏,从而标明自己是秦上卿杨款和汉太尉杨震的后裔。杨姓人口中影响最大的应数弘农杨氏,所谓“天下杨氏数弘农,弘农杨氏遍天下”是也。弘农郡初置于西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位于今灵宝市东北的故函谷关,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关西郡则是弘农郡的别称,或者说是弘农郡的“文学称谓”,它更直接了当地说明了本支房派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裔。“关西”二字源于战国时期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方,历史上函谷关曾属于陕西省华阴市管辖,故弘农杨氏亦自称是弘农华阴杨氏...
· 益姓郡望和堂号
郡望:冯翊郡、益都郡、成阳郡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堂号:冯翊堂:以望立堂。益都堂:以望立堂。成阳堂:以望立堂,亦称城阳堂。怀远堂:元朝的益智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善于治理政务。曾经做过怀远将军、曲靖宣慰使等官职。对于他的治理,百姓们感到很信服,因称“怀远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