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为何会对家谱如此重视?家谱的重要性。
正所谓“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由此说明家谱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而相比于国史和地志,家谱是更能体现出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甚至到现在不少家族还保留着修谱的习惯,由此可见家谱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古代社会为何会对家谱如此重视?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
图源自网络
首先我们从家谱的起源与发展说起,要说家谱的作用其实在不同朝代下,其所承担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根据现有的典籍,我们可以发现“家谱”这一词是出现在南朝,不过要说家谱的诞生,应该是早于这个时期的,像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唯三代上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这里面的“谱牒”其实就是《世本》,而《世本》这本书是周代的,主要记录的是炎黄时期到春秋时期的天子,诸侯乃至卿大夫的氏族,世系,名号等关键的信息。
再追溯上去,可以发现家谱诞生于原始社会,在那个时期,因为血亲关系还不明确,所以那个时候人们还是近亲结婚。不过后来人们发现近亲结婚不可以,因此就开始推行群婚制了,既然到了这一步,肯定就需要想一个办法来区分血缘关系的亲疏,所以家谱就产生了,家谱在这个时期算是一个明辨血统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
图源自网络
到了商朝,甲骨文已经成熟起来,人们拥有了文字,编修家谱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而天子也必须要记录自己的家谱,所以之后的周朝,将这套繁琐且正式的家谱任务交给了史官,史官不仅要跟随天子,记录他的言行,还要管理周天子的家谱,如果有什么重大的祭祀,也需要提醒天子先祭拜哪个祖先,这也是因为亲疏有别。在当时天子都对家谱如此重视,那么下面的官员也是更加看重家谱的,甚至觉得修家谱是一件大事,所以都会请一些有学问的来负责编修家谱,家谱中还会记录一些光耀门楣的圣人。
到了汉朝,这种编修家谱就不是史管的事情了,而是交给了专门的机构负责,修订家谱的官员也被叫做宗正官,一般这种官职都是由皇族的文化人担当的,后来对家谱越来越重视,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朝廷选举人才,还有世族之间通婚,门第之高下,都是要通过家谱去看的,所以这个时候的宗族重视家谱的编修,有很大部分的原因取决于他们对社会地位的追求。
图源自网络
到了五代以后,世人入仕与通婚不再受缚于家世和门第了,但是家谱依旧兴盛,因为在最开始家谱是由官修的,而到了宋朝之后就变成了私修家谱。其中官修与私修对比,从功能方面来说,官修家谱是偏向政治目的的,而从内容上看,私修家谱是记录了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所以之后的家谱更多的是反映一个家族的兴盛与否。
总得来说,在古代编修家谱是为了订立宗族法规,树立一个家族的威严,然后从家谱中又能体现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多的家族的兴盛繁荣。(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