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古代各时期家谱的功能是什么?你知道吗?

2022-03-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3
转发:0
评论:0
家谱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家谱的存在形式都不相同,主要有甲骨家谱、青铜铭文家谱、纸质家谱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家谱在每个时期的功能也并不相同,让族谱网的小编带你看看各个历史时期族谱的功能吧。图源网络周代周代的《世本》记载从黄帝到春秋时期的“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记载帝王的都邑、制作、谥法等。可以说,它奠定了周宗室的帝王世系,也成为辨别尊卑贵贱的依据。周代的家谱完全是为了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汉代周代的宗法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用采取的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选用人才不看中功名,看中氏族背景,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的局面。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重要依据。修谱之风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

家谱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家谱的存在形式都不相同,主要有甲骨家谱、青铜铭文家谱、纸质家谱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家谱在每个时期的功能也并不相同,让族谱网的小编带你看看各个历史时期族谱的功能吧。

古代各时期家谱的功能是什么?你知道吗?

图源网络

周代

周代的《世本》 记载从黄帝到春秋时期的“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记载帝王的都邑、制作、谥法等。可以说,它奠定了周宗室的帝王世系,也成为辨别尊卑贵贱的依据。周代的家谱完全是为了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


汉代

周代的宗法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用采取的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选用人才不看中功名,看中氏族背景,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的局面。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重要依据。修谱之风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伪造世系门第的现象应运而生。

古代各时期家谱的功能是什么?你知道吗?

图源网络

唐朝

此时,修谱仍旧是官府专权。修谱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下还成为打击旧有门阀势力的重要工具。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宋代

编修家谱从官方修谱转变成私家修谱,家谱的功能也从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

古代各时期家谱的功能是什么?你知道吗?

图源网络

明清

明清时期修谱之风盛行,现存的大多数族谱都是明清时期编修的。此时修谱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这个时期家谱的内容也有很大的拓展,能够更加全面地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


家谱是在古代宗法制度影响下产生的,这也就意味着谱学文化会在古代社会制度的变化中变化。家谱也是在不断发展中形成我们现在的这个样子,现在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血缘关系集团的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历史图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

古代各时期家谱的功能是什么?你知道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席氏古代各时期名人精粹
席光:东汉大臣。光武帝时为议郎,经明行修,阴兴将其推荐于帝,为光禄勋。席法友:北魏大臣。初事南齐,任安丰、新蔡二郡太守。后投魏,历任冠军将军、豫州刺史、济州刺史,官至光禄大夫。席阐文: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南朝梁大臣。初事齐,官至卫尉卿。助萧衍起事,及萧衍代齐称帝后,加都官上书,封山阳伯。精明强干,后封湘西侯。席固:襄阳(泾湖北襄樊)人西魏大臣。梁元帝时任兴州刺史,后以地附西魏宇文秦。拜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官至昌归宪三州诸军师、昌州刺史。其子席世雅,性方正,初以父功,受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升顺直二州刺史,官至大将军。席豫:襄州襄阳人,唐代大臣。则天时中进士第,玄宗时累官至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检校礼部尚书。工诗,玄宗称其为诗人之冠冕。他清直寡欲,当官不为权势所撼。席=:唐代大臣。登进士第,后中博学宏科,官至中书舍人。能诗,与韩愈、白居易友善。席旦:河南(今洛阳)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
· 家谱的四大功能
家谱又称家乘、族谱、宗谱,是记述家族世系与事迹方面的书籍。这种谱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约有三千年历史。据《毘陵鸣珂巷陈氏宗谱·重修族谱序》上说:“考之《周礼》,族姓掌于太史。秦汉以来其制浸废,书亦轶而不传。至(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多引证于魏晋诸家谱牒,盖至是则各以其姓著为私矣。……”可见在我国周代记载族姓事迹的书籍由编写国史的太史掌管,到秦汉时也就失传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氏族门阀制大盛才出现真正意义的家谱,由名门望族(如王、谢等氏族)各自编修成书传世。在我国封建制时代,由于各家庭子孙繁衍、迁徙等原因,有每隔几十年续修家谱的习俗,更于盛世修家谱。家谱作为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长期传承不绝,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因还得从家谱本身去找。试以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家谱收藏家朱炳国同志近年珍藏的三种家谱[《毘陵前黄杨氏族谱》(简称“杨谱”)、《毘陵鸣珂巷陈氏宗谱》(简...
· 家谱族谱的功能和作用
家谱族谱的功能和作用分类:姓氏文化来源:2021/01/0614:04【摘要】家谱或族谱,是以血缘亲情为脉络,以姓氏作标记,编就的特殊史笈资料,是姓氏的生命史。它记录本氏族起源、发展、繁衍、变迁的过程,是氏族最珍贵的文化瑰宝。据史书记载,中国汉人使用过的姓氏有13000多个,经过合、并、灭、弃,至今仍在延用的有4000个左右。一个经历几千年的姓氏,经过朝代更换、战乱、杀戮等人为劫难和疾病、瘟疫、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人类大量死亡,加之被别姓兼并,避乱弃姓等等,能够遗留下来,十分不易,能够繁衍成大姓,更是奇迹。每个姓氏,要寻找它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的轨迹,只能从寻找家谱入手,因此,家谱,历来被当作是血缘延续的载体和依据。家谱或族谱,记录一个氏族产生、发展和变迁,在时间上,是纵向的,是经线。每个姓氏的人分布在天南地北,按血脉又衍生出千枝万叶,在空间上,是横向的,是纬线,经线经常交织,形成一...
· 家谱族谱的功能和作用
家谱族谱的功能和作用分类:姓氏文化来源:2020/12/3009:59【摘要】家谱或族谱,是以血缘亲情为脉络,以姓氏作标记,编就的特殊史笈资料,是姓氏的生命史。它记录本氏族起源、发展、繁衍、变迁的过程,是氏族最珍贵的文化瑰宝。据史书记载,中国汉人使用过的姓氏有13000多个,经过合、并、灭、弃,至今仍在延用的有4000个左右。一个经历几千年的姓氏,经过朝代更换、战乱、杀戮等人为劫难和疾病、瘟疫、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人类大量死亡,加之被别姓兼并,避乱弃姓等等,能够遗留下来,十分不易,能够繁衍成大姓,更是奇迹。每个姓氏,要寻找它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的轨迹,只能从寻找家谱入手,因此,家谱,历来被当作是血缘延续的载体和依据。家谱或族谱,记录一个氏族产生、发展和变迁,在时间上,是纵向的,是经线。每个姓氏的人分布在天南地北,按血脉又衍生出千枝万叶,在空间上,是横向的,是纬线,经线经常交织,形成一...
· 水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水是机体中含量最大的组成成分,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一旦机体丧失水分20%,就无法维持生命。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左右,而体液是由水、电解质、低分子化合物和蛋白质组成,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构成人体内环境。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占20%(其中血浆占5%,组织内液占15%)。细胞外液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均有重要作用。水在机体内可调节体温,水的比热大,水能吸收较多热量而本身温度升高不多。水的蒸发热大,故蒸发少量的汗就能散发大量的热。血液90%是水,它的流动性大,因而随着血循环达到调节全身体温的目的。水在体内还有润滑作用。泪液、唾液、消化液、关节滑液、胸膜和腹膜浆液、呼吸道和胃肠道粘液等都有良好的润滑作用。一个人一天需要多少水?正常人每天需水2400毫升。4000毫升。其来源是:饮水及饮料水、食物水、体内氧化水。一般从蛋白质、脂肪、碳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