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寻根找谱找不到?你的族谱说不定藏在这里!

2022-03-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70
转发:0
评论:0
今天阿族要从上世纪60年代的一件事说起。当年在曲阜,孔庙被捣毁、孔府孔林被破坏、孔子墓也被铲平。而当这群破坏者向大成殿孔子砸下锄头和木棍,竟然发现内有乾坤。破开的雕像泥胎里,竟然有古书、银制内脏等物品。这让人不禁联想到许多寺庙,也是藏经于佛像腹内,而后密密封合。而有的研究人员在大量走访祠堂的时候,与守祠人的交谈时无意中得知,有不少家族将家谱封存在祖像腹内。将老家谱藏于泥像内,有什么说法呢?1.便于长久保存每一次的家谱编修,都是对上一次家谱的延续,以及错误信息的更正,遗漏之处进行补足。本次家谱玉成之后,就包含了上次修谱的全部内容。老家谱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不少地区流传的习俗就是,新谱玉成,就将老谱全部收回,择良辰吉日,到祖坟或者祠堂或者寺庙里烧掉,雅称就是“家谱升了”。但是现在对于很多家族来说,老家谱是家族里宝贵的财富,升是不可能升的。那就是如何保存的问题,留下的老谱很多都是宣纸谱,而宣纸谱...

今天阿族要从上世纪60年代的一件事说起。

 

当年在曲阜,孔庙被捣毁、孔府孔林被破坏、孔子墓也被铲平。而当这群破坏者向大成殿孔子砸下锄头和木棍,竟然发现内有乾坤。

 

破开的雕像泥胎里,竟然有古书、银制内脏等物品。

 

寻根找谱找不到?你的族谱说不定藏在这里!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许多寺庙,也是藏经于佛像腹内,而后密密封合。

 

而有的研究人员在大量走访祠堂的时候,与守祠人的交谈时无意中得知,有不少家族将家谱封存在祖像腹内。

 

将老家谱藏于泥像内,有什么说法

 


1.便于长久保存

 

每一次的家谱编修,都是对上一次家谱的延续,以及错误信息的更正,遗漏之处进行补足。本次家谱玉成之后,就包含了上次修谱的全部内容。老家谱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不少地区流传的习俗就是,新谱玉成,就将老谱全部收回,择良辰吉日,到祖坟或者祠堂或者寺庙里烧掉,雅称就是“家谱升了”。

 

 寻根找谱找不到?你的族谱说不定藏在这里!

 

但是现在对于很多家族来说,老家谱是家族里宝贵的财富,升是不可能升的。那就是如何保存的问题,留下的老谱很多都是宣纸谱,而宣纸谱最怕水、火、虫蛀。

 

如果将家谱完全密封于祖先像里,蛇虫鼠蚁根本就进不去,另外完全封存,可以营造一个缺氧环境,减缓纸张的氧化过程。所以将家谱封藏与祖先像里便于长久保存。

 


2.不想被外人所知

 

在以前,族谱是不可交由外人翻阅查看的,

 

不仅入谱有着严苛的规矩,还要按房支发行,各房支按领谱字号领取。有更加讲究的,甚至还要求地方盖上官印。发行量极少,且不能外借外传。

 

而每次修谱完成之后会对老家谱集中处理,为了防止外人窥见本族隐私,大部分老族谱都是被焚毁。所以流传至今的古家谱很珍贵,在爱好者和后人眼里堪称无价之宝。

 

寻根找谱找不到?你的族谱说不定藏在这里!

 

像有朋友讲的,以前大别山一带就发生过两期盗窃族谱的情况。

 

其中一起是家族祠堂刚建成,就把遗留至今的唯一一套家谱请进祠堂保存,然而巧不巧的不日即被盗。这套族谱好不容易躲过战乱、动荡,却没有躲过贼人的惦记,本来打算修完祠堂修家谱,就因为家谱被偷,导致家谱编修无从着手。

 

第二起,是以同宗修家谱的名义要查阅老谱,然后进行抢夺。有两个人趁大家在地里做农活,到家谱保管人家说要修谱借阅老谱,据说当时谱箱刚抱出来,那两个歹人就去抢夺,那个家谱保管人一边死死地保住谱箱,一边喊人。幸好这两个歹人胆子小,眼看不能快速得手就落荒而逃。

 

寻根找谱找不到?你的族谱说不定藏在这里! 

 

 

其实这两期案件不是同宗或者同村所为,那也是出了内鬼。因为家谱保存一般外族人很少知道。所以把老家谱封印在祖像肚子里也是杜绝族人的贪念,和不让外人所知。

 

毕竟祖像是族人内心中的圣物,如果不遇到刀兵四起的特殊情况,是绝对不会被擅动或销毁的,由此来看,将老家谱封藏在祖先像腹中,绝对是最保险的一种方式。如果是外人为了获取老家谱去砸人祖像,动静大成本高,可能还没取走就被愤怒的族人控制住了。

 


3.可能源于佛教的装藏

 

开头阿族也讲过了,这种做法的一个来源,多认为是来自佛教的装藏。

 

根据信仰佛教的藏密法师说,很早之前,这是一种佛家的讲究。

 

空空如也的佛像,容易沾染秽物,被认为有不吉祥的。而在内里封藏经书等物,在佛教理念中属于倾注神识,赋予生命力,所以慢慢传了下来。

 

寻根找谱找不到?你的族谱说不定藏在这里! 

从魏晋、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儒释道出现和相互影响。前边讲到的大成殿被破坏的孔子雕塑内发现了古书和银制内脏等物品。

 

不排除将家谱封藏于祖像内是受佛教装藏的影响,以祈求祖先保佑族人兴旺发达。

 

各位朋友,你们都是什么姓氏?寻根修谱的经历又是如何呢?可以留言告诉阿族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找族谱
你好,我们是从康熙年间三个祖先一起来的贵州同时有一个姓赵的陪同,三个祖先回去的有两个,回去的两个祖先回没有回湖南我们不太清楚,一个祖先和姓赵的陪同没有回去,留在了贵州,现在我们贵州的这支人已有七代人,因为老人都去世了,我们也不太清楚上面有几代人,我父亲在照顾我老祖公的时候听我老祖公说族谱失落,族谱失落在哪个祖先的手里面,我们也不太清楚,我们籍贯是湖广宝庆府,三个祖先来贵州之前的地址是:湖南省邵阳县偏草塘半边街大桥头小桥尾,这个地址是我父亲在照顾我老祖公的时候听说的,我老祖公的名字叫胡少卿,有认识的或者是知道的麻烦联系我一下,谢谢即刻扫码,参与胡氏家族话题讨论!
· 寻根的周氏宗亲,这里可能有你的族谱哦
湖南周氏续修支谱九卷,首两卷,(清)周清兴、周绪春等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南薛家渡周氏续修族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濂溪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今仅存卷首上、下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注:版心、扉页作《周氏族谱》,封面有《周氏续修族谱》。湖南湘宁周氏六修族谱十四卷,(民国)周昭渤总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十四册,今仅存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注:清乾隆元年周顺伯等始修。该族散落在湘潭、宁乡等地。湖南中湘沙塘周氏支谱十三卷,(清)周裕拔纂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焕文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注:书牌作《同治丙寅五修沙塘家乘十八派支谱》。湖南中湘沙塘周氏六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周裕曦等修,民国三十年(...
· 安徽倪氏,现找族谱
安徽倪氏,现找族谱,只记得传振怀兆远几辈,望有同宗者相告,以传家史
· 寻根认祖话族谱族谱文化源远流长
导读:我国传统的族谱文化源远流长。族谱即家谱,是以父系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按照得姓、地名、郡望、堂号、楹联、家训、家风、形成、世系、分支、分布、迁徙、开基、繁衍、发展、祠庙、人物、事迹、功名、艺文等内容,以特殊形式编撰出的家族史书。1988年,中国家谱学会与中国家谱资料中心在山西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民间编修族谱开始慢慢复苏,族谱帮助人们寻根认祖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今,信息化时代的修谱者,更应注重多方求证,溯本求源,力求科学、准确、完备,为扬弃传统文化做出贡献,更为走在“一带一路”上谋求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奉献一份力量——古时嘉应州山多田少、交通阻塞、经济落后,漂洋过海“卖猪仔”,过台湾、去东南亚的现象很普遍。据资料的不完全统计,梅州华侨及后裔便有200多万。清康熙二十二年“迁海复界”后,单单蕉岭去台的有34姓480多户,约占蕉岭原姓氏的73%。据《蕉岭乡亲入垦台湾概况》数据显示,蕉岭籍台湾同...
· 公祭伏羲大典22日举行重庆天水市可寻根问祖找族谱
6月22日,以“同祖同脉,中华共祭”为主题的2016(丙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七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将在天水伏羲庙隆重举行。今日上午,从天水市旅游局了解到,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以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宗旨,突出弘扬祖脉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社会各界及天水市群众代表约10万人(场内外)将参加公祭大典,重庆市民可前往天水寻根问祖。伏羲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他一画开天,肇启文明,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甘肃天水市是羲皇故里,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天水伏羲庙是一座专门祭祀伏羲氏的宗庙建筑群,现存建筑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191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被人们尊称为“中华第一庙”。杨维俊说,天水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