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中的“分支别派”是什么意思?具体是怎么分的?
家谱是中国宗法社会中主要用来记载家族世系和族人德业以及家族发展史的文献。人们认为祖宗犹如树木的本根,子孙则是枝叶,千百万子孙皆源于一个老祖宗,追根溯源绵延不断。这种本、支的记载往往在家谱中体现的很明确。
“窃闻人之有祖如木之有根,木之荣也虽千万枝叶而脉理条贯井井然系于一本,旁观者一览而欣其舞余也,若同宗一脉之人反杂然惯然不知所从出,其何以洽同姓之好,而敦一脉之情哉?故欲聊情谊先明支派,形诸论说不若订为册籍为尤切也。”
聚族而居是家族群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在明清时期同一祖先的后裔聚族而居是-种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华北一带当然也不例外。即使随着家族的发展,族人日渐繁衍,家族内部可以“分爨而居”家谱中仍然明确记载居址,强调“聚族而居”之义。
家族支派繁衍,世系是界定族群、区分长幼尊卑的重要依据。其外在的明显表现就是“派字”的制定,以之划分辈分,辈分决定在家族内部的地位。每个家族在族谱中都有严格的字辈规定,河北师范大学邢铁教授曾总结:“同一家族的男子或以千字文为序代代相排,或自取几句吉利语,也有皇帝赐字辈的,同辈都用一个字,代代不乱。”而在直隶沧州一带更讲究易识的“五行排行法”,如纪昀所在的《景城纪氏家谱》中的《联名纪世图》及所附说明中明确记载:
“十五世汝 十六世树 十七世焕 十八世堪 十九世钜 二十世清 廿一世根 廿二世烈 廿三世執 廿四世鈐 廿五世滋 廿六世材 廿七世炯 廿八世在 廿九世锡 三十世淑 三十一世果 三十二世熹 三十三世垣 三十四世钧”
“姚安公修乙亥谱,以子姓渐繁,命名易紊,准五行升序,立此图,以上一字纪其世,下一字则惟义所择,而不限文义之连属也。”
这样的例子很多,可以说“五行相生”的观念在家族建设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态。再如:
“族人名字一世一字,最为良法,今仍遵先世用五行相生义,周而复始,谨择定二十字,每字作上一字,下再配以别字,即另取名者亦当自知为某字辈,庶族人见面讯明某字即知辈次字数。”
除了“五行相生”的观念,“修身齐家”、“祈愿余庆”等也是华北家族字派常用的选择:
“今耕心以族人命名已有至文字者,因敬白宗老续定十六字日:德、懋、秉、彝、学、传、善、庆、锡、叙、端、守、允、修、笃、敬,并前制十六字皆附记于此,他日当编入宗谱,以垂久远,本末彰箸或不致再涉疏谬。”
最为讲究的还是孔氏家族的字派,往往一世定出两个字派,如南宫《孔子世家谱》记载:
“——前定十字,希土、言伯、公文、彦朝、承永、宏以、闻知、贞用、尚之、行懋。
——后定十字,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
——后定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修语凡例)”
还有一些家族男、女字派分开,反映家族对族男、族女成长路线的不同期待,女孩多“秀丽贤淑”,而男孩则要传承家业、光宗耀祖。直隶沧州许多家族命名采用这种男女分派的做法,如宋氏、于氏等等。“字派”确实有鉴别族人的作用,如“古沧马氏族谱引”记载,“族谱者谱其族也,马氏原籍浙江绍兴府会稽县大马家桥人,系前明永乐三年(1405),始祖兄弟三人迁北,言明占籍时各占‘园’字,使后世子孙如遇本族人不知先祖名讳者,说明占‘园’字便是一祖宗支派。诚使沿族而谱之,随族而续之,俾长幼有序,名分秩然,则称谓之间不至于相谬,一本之亲亦不至于相忘焉,可也。”这种特别的“礼”制,规定的是辈分,区分的是家族世系,建构的是一种统属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