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什么是“削谱”?为什么要“削谱”?

2021-12-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24
转发:0
评论:0
众所周知,修谱是一件工程量大而且繁杂的事,有些家族修一本谱可能需要耗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功夫。修谱已经很繁杂了,为什么还要“削谱“呢?”削谱“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族谱网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什么是”削谱“!“削谱”,简单的来说就是将家谱中的某些人或者某些事从家谱中剔除出去,让家谱保持正向的、积极的传承作用。那么,什么样的人是需要被”削谱“的呢?我们先从《郑氏规范》来看,《郑氏规范》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美教化,开办东明精舍,注重教育,且教子有方;三是讲廉政,从家庭角度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人祠堂”。这里明确提出,子孙为官“有以赃墨闻者”,“削谱除族籍”,死后“牌位不许人祠堂”。由此不禁想起了宋代大清官包拯留给子孙的短短37字家训,颇有异曲同工之感。包拯家训如下:“后世子孙...

  众所周知,修谱是一件工程量大而且繁杂的事,有些家族修一本谱可能需要耗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功夫。修谱已经很繁杂了,为什么还要“削谱“呢?”削谱“又是为什么呢?

  今天,族谱网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什么是”削谱“!

什么是“削谱”?为什么要“削谱”?

  “削谱”,简单的来说就是将家谱中的某些人或者某些事从家谱中剔除出去,让家谱保持正向的、积极的传承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需要被”削谱“的呢?

  我们先从《郑氏规范》来看,《郑氏规范》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美教化,开办东明精舍,注重教育,且教子有方;三是讲廉政,从家庭角度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人祠堂”。

  这里明确提出,子孙为官“有以赃墨闻者”,“削谱除族籍”,死后“牌位不许人祠堂”。由此不禁想起了宋代大清官包拯留给子孙的短短37字家训,颇有异曲同工之感。

  包拯家训如下: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告诫后世子孙,当官不得贪赃枉法,否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不得人葬包氏祖坟;不遵家训,不从吾志,就算不上包氏子孙。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严厉的家法。包拯嘱咐家人,把《家训》刻石,竖立在堂屋东壁,警诫后人。

  翻阅各种家谱,关于“削谱”的记载,可谓不少。乾隆十七年(壬申)彭氏续修家谱《谱例十二条》第4条:“凡无后者,许立亲房子侄承接宗支,不许螟蛉他姓及以孙为男,嗣弟作子,紊乱昭穆,违者削谱并究。”

什么是“削谱”?为什么要“削谱”?

  据史料记载“隋初,诏修定族谱曰:大姓世胄为国之梁柱,即李、刘、牛、郭、陈、皇甫、邵、鲍、任.郑十姓为国之柱;王、何、贾、蒙、张、杜、姬、杨、马、许、葛、庞、赵、桑、毛十五姓为国之梁,凡二十五姓合通婚姻。四海九州八十五郡,合二百九十八姓,许通婚姻。别有二千三百杂姓,史籍所不载或匪类,买谱接枝,虽有正谱,亦不许通婚。如有犯者,削谱。”

  《练氏族谱》《练氏遗训》第2条载:“子孙耕读为尚,即或工或商,亦须各守本业,不许非为卑贱,以污先声,戒之慎之,如违者,经众削其谱。”

  《谢氏宗规》第6条记载:“其不孝不悌不公不法者,则告其房长日:‘某作某某不善,干犯法纪,为宗族羞,此某房不孝子弟也。'也呼至始祖前,戒饬之。其人能悔悟自新,则于次年元旦,亦赐酒簪花,以激励之。如不悛,则再严饬之,饬之不改,则上告始祖,削谱除名,不许人祠。”

  关于“削谱”,一般有二:一是弄虚作假,搞乱家族血统纯正之“冒谱”等劣行,必须严究,一经查明,予以削谱;二是子孙贪赃枉法,甚或一而再,再而三,仁至义尽,教育不改的,予以“削谱",开除族籍。

什么是“削谱”?为什么要“削谱”?

  修谱,对于一个家族,树立正气,弘扬祖德,振兴家族,修身齐家,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削谱,对于一个家族,惩恶扬善,谨言慎行,遵纪守法,爱国爱家,更是别具意义。谱要修,削谱丑!但愿人人做圣贤,不被“削谱”!

什么是“削谱”?为什么要“削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家谱中的削谱是什么
有道是“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宗族世系为首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是家训传承的载体。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是后代的根系之地。没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水中捞月。宗族编修族谱,制定家训,以期更臻完善,通常邀请名贤巨儒,宦游旧交,作序写传,参与考证。关于修家谱的含义,元代大儒柳贯有句话说得好:“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家谱起源,最少能够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准则,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古代专家,无不深谙谱牒之学。唐宋期间,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他们是文学,也是谱学大师。韩愈与柳宗元,推崇家学、家谱与家训,“三苏”与欧阳修,创立“苏式”与“欧式”的修谱范式,影响深远。本来,古代既有修谱,也有削谱...
· 家谱中所谓的削谱是什么?
有道是“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宗族世系为首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是家训传承的载体。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是后代的根系之地。没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水中捞月。宗族编修族谱,制定家训,以期更臻完善,通常邀请名贤巨儒,宦游旧交,作序写传,参与考证。关于修家谱的含义,元代大儒柳贯有句话说得好:“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家谱起源,最少能够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准则,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古代专家,无不深谙谱牒之学。唐宋期间,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他们是文学,也是谱学大师。韩愈与柳宗元,推崇家学、家谱与家训,“三苏”与欧阳修,创立“苏式”与“欧式”的修谱范式,影响深远。本来,古代既有修谱,也有削谱之规,但后者通...
· 家谱中削谱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宗族世系为首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是家训传承的载体。人只要有家,就必然有谱,而谱中必然也就有训。家谱是后代的根系之地,是后代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源。那你知道家谱中削谱是什么意思吗?跟着族谱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元代大儒柳贯有说:“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从中可以见得修家谱的意义。图源网络家谱在我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了,最早是在先秦时代,周朝已有史官修谱准则。在唐宋时期也发展了许多谱学大师,比如“三苏”和欧阳修就创立了“苏式”与“欧式”的修谱范式。古代修谱有相关的准则,而削谱就是针对族中行为不良的人的惩罚措施。关于削谱有两种情况。一是招摇撞骗,搞乱宗族血缘纯粹之“冒谱”劣行,有必要严究,一经查明,予以削谱;二是后代贪污腐化,蒙羞家风的,或者伤天害...
· 削藩
?韩信本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再加上这些年在江湖上的闯荡,让韩信变得有些油滑,懂得如何在人生游戏的规则之内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虽然在有些事情上,韩信做得并不完美,比如两次逼刘邦封他为王并加实地,导致刘邦对韩信的好感度大幅下降。其实韩信并非不知道乘人之危而要挟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但韩信两次这么做,只能有一个解释:他完全把刘邦当成自己的亲人,就像在父亲面前撒娇耍赖的儿子一样。不过韩信对刘邦的信任,在灭楚之后,刘邦跑到定陶大营强夺韩信兵权时,基本上烟消云散了。在这个时候,韩信已经基本摸清了刘邦对他的态度,在刘邦眼中,他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论私交是没有的。韩信不是傻子,他早就从刘邦屡夺其兵权上看出刘邦对他的防范心理,只是韩信太重感情,依然相信刘邦还把他当成自己人,“韩信犹豫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多”。结果刚灭掉项羽,刘邦就耍了两个手腕,一夺其军,二改齐为楚,削弱了韩信的实力。刘邦分封韩信居楚,表...
· 剥削
理论对人类剥削现象的关注是指对人们的交换劳动,效忠群体,例如对国家、集团、或某个私营公司的社会经济现象。有的剥削理论(马克思学派、新自由学派)是结构性的,而有的是组织性的(新古典学派)。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剥削指的是生产者(无产者)为所有者(资本家)以低于实际补偿的价格进行工作。无产者被迫出售自己的劳动,而不是一定量的劳动,以获得工资,维持生计。资本家则剥削无产者的成果,聚敛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通过拥有生产资料来获利,而劳工则被剥夺了成果的所有权。之后的其它理论(见下例)常常被称之为“特别-剥削”—即超过资本主义社会普通标准的剥削尺度。其它理论关注组织内的个人(或是相反),而马克思理论主要关注整个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或是各个阶级。这种剥削似乎是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基本要素,贯穿于整个社会。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一般假定存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从总体上来将,市场的“自由度”越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