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谱中都记载了这四个姓氏起源地,你知道是哪四个吗?
中华文化作为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经历过千年洗礼。家谱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支,也记载着诸多变迁。在大多数人的家谱中,都记载有这四个地方。
一、广东南雄珠玑巷
据说公元716年,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主持开凿了梅岭古道,这是由江西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
因为该古道的重要作用,珠玑巷形成,并成为岭南两广地区广府民系的寻根圣地。
历史上,不知经过多少次“中原-珠玑巷-珠三角”的反复,中原人通过珠玑巷源源不断地移居到珠江三角洲一带。
玑巷移民家族有797支之多。他们的子孙成为后来广东各地乡族的祖宗。这些名门望族都把珠玑巷称作是“七百年前桑梓乡”。
如今,南雄珠玑巷建有183个姓氏的名录墙。南迁姓氏包括陈氏、黄氏、夏氏、冼氏、欧氏、钟氏、杜氏、麦氏。傅氏、康氏、李氏、张氏、邵氏、孔氏……等等(涉及姓氏较多,这里不一一展示)。
二、山西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
从朱元璋建立明朝,战争可以说席卷大片江山,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1370年到1417年的五十年间,明朝政府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大规模强制迁民18次,涉及一百多姓氏。
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甚至大半个中国,很多人都会从长辈处听到这样的话:咱们都来自山西洪洞老鸦窝。
而整个洪洞县移民过程,据说涉及到800多姓氏。李氏、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等等。
三、江西鄱阳瓦屑坝
瓦屑坝移民,即常说的“江西填湖广”的这次大迁徙。
瓦屑坝移民是明朝初期官方组织的从古江南外迁大量人口进行垦荒事件,主要是江西饶州和袁州、九江等地。
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历时48年,到洪武二十二年,安庆府居民中已有27万江西瓦屑坝移民。
江西移民按“四口留一,六口留二,八口留三”的规定迁徙,在瓦屑坝集中,走向鄂豫皖和更远方。
瓦屑坝作为江南第一移民聚散地,涉及姓氏同样繁多,包括郭、陈、郑、张、李、丁、璩[qú]等上百姓氏(不一一列举)这些在湖北、湖北等多地的百余本族谱中,也都有着记载。
四、湖北孝感麻城乡
湖广填四川,自蒙元就开始了。
到清代顶峰期,四川经历了30余年的战乱,死伤流离,据清政府统计,人口从上千万变成了9万左右。
清政府政策推行下,大批移民迁入四川。其中大部分来自湖广,而大多数移民的集散地,就在湖北孝感麻城乡,形成了“湖广填四川”的基本格局。
据《荆楚全书》记载,明清至民国“湖广填四川”移民宗谱达500多部,100多种姓氏2000多个(分支),包含邓氏、屈氏、甘氏、李氏、夏氏、李氏、洪氏、阎氏、董氏、梅氏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