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清代的皇族谱牒叫什么?是怎么编撰的?

2021-10-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58
转发:0
评论:0
清代的谱牒也叫作玉牒,“玉牒”一词在唐朝时就已出现。故而,清代皇室谱牒以“玉牒"相称,是对前代皇家谱牒名称的承袭,是汉族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此处还应注意的是,玉牒是皇室谱牒的主要名称,但绝不是唯一的称谓,其根据收录内容的差异,又有“天潢源派谱”“皇孙郡王谐”、“仙源类谱”“宗支”等名称,而清代皇室谐牒中就以“星源集庆"代指清皇室直系宗亲谱牒。入主中原后,清代统治者吸取了汉人的统治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备并加强了皇室内部管理策略。为进一步稳定和巩固宗族内部的团结,明晰皇家封爵秩级,维护各支派的袭封第序,顺治十二年(1655),顺治帝下令:“玉牒以十年纂修一次,按黄册、红册所记,汇载于牒,统以帝系,序以长幼。存者朱书,殁者墨书。""平这是清代以国家政令形式对皇室谱牒纂修的第一次明文规定,而皇室谱牒的正式修纂应在顺治十八年(1661)。清代谱牒世系从顺治十八年开始到1921年,清代皇室谱牒共纂修28次...

  清代的谱牒也叫作玉牒,“玉牒”一词在唐朝时就已出现。故而,清代皇室谱牒以“玉牒"相称,是对前代皇家谱牒名称的承袭,是汉族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此处还应注意的是,玉牒是皇室谱牒的主要名称,但绝不是唯一的称谓,其根据收录内容的差异,又有“天潢源派谱”“皇孙郡王谐”、“仙源类谱”“宗支”等名称,而清代皇室谐牒中就以“星源集庆"代指清皇室直系宗亲谱牒。

清代的皇族谱牒叫什么?是怎么编撰的?

  入主中原后,清代统治者吸取了汉人的统治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备并加强了皇室内部管理策略。为进一步稳定和巩固宗族内部的团结,明晰皇家封爵秩级,维护各支派的袭封第序,顺治十二年(1655),顺治帝下令:“玉牒以十年纂修一次,按黄册、红册所记,汇载于牒,统以帝系,序以长幼。存者朱书,殁者墨书。""平这是清代以国家政令形式对皇室谱牒纂修的第一次明文规定,而皇室谱牒的正式修纂应在顺治十八年(1661)。

  清代谱牒世系

  清代的皇族谱牒叫什么?是怎么编撰的?

  从顺治十八年开始到1921年,清代皇室谱牒共纂修28次,时间分别是在顺治十八年,康熙九年、十八年、二十七年、三十六年、四十五年、五十四年,雍正二年、十一年,乾隆七年、十二年、二十二年、三十二年、四十二年、五十二年,嘉庆二年、十二年、二十二年,道光七年、十七年、二十七年,咸丰七年,同治六年,光绪三年、十三年、二十三年、三十三年,1921年例9。从上述时间可以看出,清代玉牒的纂修基本按照顺治帝最初的诏命十年修纂一次,但也有几次特例,即在康熙、雍正两朝时,是在第十年续修完毕,而不是过了十年再修,算下来实际间隔时间只为九年。乾隆时期又改为十年续修一次,但是,乾隆七年续修完毕后,本应在乾隆十七年再修,但却仅过五年,于乾隆十二年提前重修。清朝灭亡后,末帝溥仪组织人力于1921年最后一次续修皇室家谱。

  清代谱牒编撰过程

清代的皇族谱牒叫什么?是怎么编撰的?

  清代十分重视皇家玉牒的修纂,不仅会定期续补,纂修期间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每次纂修玉牒时,由宗人府奏请,会组成专门修谱团队,其中宗人府理事官及副理事官各一名、满主事一名、汉主事二名.翰林院官三名、内阁侍读一名、礼部司官二名,之后建立临时修谱机构玉牒馆,由皇帝钦定大学士充任总裁,督率编修官进行修谱。初稿完成后,宗人府会派十余名官员严格收管,然后再由满汉大学士、礼部尚书.侍郎,内阁学士组成正副总裁官负责审校和总纂,确定无误后再抽调36名笔帖式进行誉抄,誉抄本会由宗人府府丞仔细校对,完成后的玉牒会再由皇帝亲自审阅,据统计,清代皇室谱牒的每次纂修都要耗费白银20万两左右。清修纂玉牒之初设想要缮写四份,即一份供皇帝御览,一份存入宗人府备查,内院、礼部各存一份。顺治十八年(1661)真正纂修时则实为缮写三份,分藏于皇史成(明清时皇家梢案馆)、宗人府和礼部。乾隆二十五年(1760)又改为缮写两份,分贮皇史成和盛京敬典阁。

  嘉庆十二年( 1807)则将存至皇史康的玉牒移至景山寿皇殿。此外,玉牒还有副本和备查本存在宗人府。下次纂修所参看的底本就是副本.正本珍存不会轻易拿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家谱研究-谱牒编撰源流
谱牒编撰源流--------------------------------------------------------------------------------中国的谱牒之学,起源很早,大概殷商时期就已萌芽,正式出现应在周代,但最初它只是帝王诸候们的专利,随后才出现一些贵族的私谱。两汉之际已存在官谱之分。魏晋门阀士族制度的发展,世系、门第、姓氏成为取士的重要标准,官府谱牒成为鉴别民贵贱的依据,世家大族修撰私谱也更加盛行,因为私谱乃官谱之基础。汉末至南北朝战乱时期,谱传曾大量遗失,不过政府时也颇为重视。东晋孝武帝时,贾弼曾撰写《姓氏薄状》,世称贾氏谱学。南朝梁武帝时,王僧儒依据贾氏旧本,改撰《十八州谱》,是为王氏谱学。北魏太和年间,孝武帝曾诏谕诸郡,要求各立本土姓族,按门第贵贱,依次选拔举荐。隋唐时期,由于科举制的兴起,门阀制有所冲淡。这时产生的三种氏族谱志:《贞观氏族志》、《姓...
· 谱牒有哪些类型?皇帝的谱牒叫什么名字?
“谱牒”一词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广雅》说:“谱,牒也。”《玉篇》说:“牒”为“谱也”。谱与牒是同义词。谱牒经过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1、玉牒:中国古代皇帝的族谱,称为玉牒。它在我国起源很早,殷商时代的甲骨谱牒中,即有殷王世系的记录,尔后修谱绵延不断,尤其唐代以后﹐历朝均十分重视纂修和保管玉牒,其目的不外乎为了“正名分、别远近”,保持皇族血统的纯正,作为承袭爵位及财产的档案凭证,所以,中国玉牒的纂修,不仅历史悠久,且极为发达,是高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需要说明的是,玉牒和其他形式的档案一样,清以前的多已不存,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朝玉牒2600余册,乃我国惟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室族谱。我国满族修谱历史源远流长,受到全族高度重视,入关后,清统治者为了明确划分皇室宗族的封爵等级,维护皇...
· 谱牒是族谱吗?谱牒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谱牒是古代记叙某一家族或宗族世系表谱的历史档案文献,亦称家谱、族谱、家乘、宗谱、世系录及世谱等。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类目,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衰微的过程。谱牒在历史上兴衰不一,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特点在历史文化上的反映,体现了谱牒的独特发展轨迹。谱牒的产生,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当时的氏族公社成员皆来自同一祖先,他们以血缘为纽带,依地域而结合,由是产生了众多的家族、氏族村落,每一氏族都有自己的名称与徽号,以保存、流传其全体成员的共同世系,与其他氏族成员相区别。氏族公社时期婚姻的缔结、丧葬的风俗以及财产的支配等,都是按一定的习惯与世系(母系氏族公社时世系按母系计算,父系氏族公社时世系按父系计算)进行的,世系,由此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私有制产生,父家长掌握着支配家族财产及成员的大权。一般氏族成员既畏于父家长生前的权威,又幻...
· 明清朝对皇族成员是怎么管控的?
明清朝对皇族成员如何管控?明朝王爷不许进京,清朝亲王不能离京。小编为您讲解。历史上的故事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和发展着,但同时也在演变的过程中发生着很多的变化,而且不管是哪个朝代实际上都是有各自的特质和规定,而细数起来的话还要数明清两个时期的社会状态和规矩最为多样了!接下来小编就针对这一两大朝代的事宜做出具体的描述吧!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大清和大明因为统治者思想和观念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实际上实行的政策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的,就比如说今天我们主讲的这件事,那就是明代皇帝一直以来都不允许王爷入京做事。但等到大清的时候亲王们却都不能出京!当年朱元璋刚继承皇位之际,第一时间就将自身家族的子孙们分放到各个地方去做藩王,也正是从这时起王亲们才不可以回京。而明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大致的原因应该有以下两点,一是因为这样做的话能在很大程度上与蒙古进行对抗,虽然说当初天朝已经都灭亡了,但内蒙势力却并未因...
· 为什么说后周皇族是历史上亡国皇族中最幸福的?
话说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乱世到后周时期因为圣明之主柴荣的出现隐然有一统之势,奈何柴荣时运不济,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之时,旧日河山正待整理之际,便溘然长逝,临终之时柴荣将走上正轨的后周交给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不过后周因为孤儿寡母的缘故,并未保住柴荣留下了的江山,最终江山被赵匡胤夺了去。那么赵匡胤是怎么夺取后周江山的呢?建立宋朝后赵匡胤又是怎么对待北周皇族的呢?乱世造就英雄,尤其是在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有志儿女谁不想建立一番功业,赵匡胤也不例外,及至年长,他便离开故乡,投身军旅,来到了郭威的账下,不久因为后汉无德,郭威便代汉建周。赵匡胤因为这几年征战有功,升迁速度很快,等到了后周柴荣继位以后,赵匡胤深受柴荣的器重,他也不负其所托,屡屡为后周开疆拓土。原本柴荣请术士给自己算命能活几年,术士给予了30年的回答,谁知这个术士没有史上那些术士靠谱,仅仅过了不到6年,柴荣就身染重病,之伟业尚未完成就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