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度下的祠堂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祠堂文化以祠堂为载体,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共同体的精神家园,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族礼仪和文化内涵,对中华民俗文化、文学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1、祠堂文化的构成
(1)祭祀文化
祭祀是古代五礼之首,是国之大事,更是宗族大事。裥堂作为祭祖的圣地,它的空间就是以祭祀为中心进行布局的。通过对祖先的祭祀,宣传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使族人受到孝悌人伦的教育和训练,提升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达到敦亲睦族的目的。
(2)谱牒文化
宗谱是家族传世的瑰宝,宗族的档案,对宗族繁街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进行真实、详细的记录。宗谱也是教科书,各宗族的族谐通过叙传、碑记等形式,详细记叙历代祖先的光荣事迹,为后人树楷模,激励其奋发图强,光宗耀祖。祠堂是收藏和修撰宗谱、家谱等谱牒文献的最重要场所,谱牒文化是祠堂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
(3)楹联文化
全国各地的祠堂都有楹联装饰。有的立在门的两侧、有的刻在大厅的柱子上。多用正楷或狂草书写,长、短皆可见。祠堂楹联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有的楹联追祖宗根源,重视族脉传统,如《南阳堂邓氏重修族谱.祠联》;有的赞扬祖先,歌功颂德,如东隅《袁氏族谱.祠联》;有的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劝诫族人,如东隅《袁氏族谱.大门祠联》。
(图片来源于网络)
2、祠堂文化的功能
祠堂文化的功能可以从祭祀、教化、规范、维系功能这四个方面来理解。
(1)祭祀功能:《集韵》说:“祠,祭也”。祠堂的本质就是祭祀之处,祭祀祖先是祠堂最基本的功能。
(2)教化功能:是指以祠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族众教育、感化的功能,这包括两方面: - -是塑造品格,教化族风;二是为族人学业前途,鼓励参加科举选拔,走仕途之路。
(3)法庭功能:祠堂是族长代表祖先执行宗族法规之处。宗族中凡是出现了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的纠纷案件,族长便在祠堂依照族规.在众族人面前断案,惩戒有过错之人,警戒旁人。
(4)维系功能:祠堂是族众精神的支撑,是汇集力量、稳定人心的场所,能够筑牢和保持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宗法制度与祠堂文化的关系
宗法制是祠堂文化的基础,祠堂文化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
1、宗法制度突出表现为“父权统制,男尊女卑”的观念。宗法理论及社会有“夫为妻纲”的理论,汉有“妇女七出”,都是因为妇女违反了宗法原则而被惩罚。宗法制下的妇女没有自主权,这是人尽皆知的。
在祠堂的祭祀文化中,我们了解到,祭祀者与被祭祀者之间必须具有血缘关系。过去的封建社会,在“男尊女卑"思想的支配下,各族都规定凡参加祭祀活动的,必须是本族内行过冠礼、已经成年的男子,女子没有资格参加。祠堂祭祀规定与宗法制- -样,强调长幼尊卑男女有序,时刻体现着男尊女卑、父权至上的思想。
2、祠堂维护了宗法制下的家族制度家族制度等级森严,这能够从祠堂活动、礼仪、事物上体现出来。在封建社会,宗族就主要是以家族的方式体现。
祠堂供奉祖先排位,表达对祖先的敬仰。祠堂不仅是祭祀场所,也是向族人灌输家规、族规的地方,所以祠堂在精神上能够起到强化家族意识、维系家族团结、倡导尊宗敬祖的作用。另外,祠堂是保存家谱的重要场所,家谱就是家族的档案,是理顺家族亲属关系、解决家族纠纷,奖惩家族成员的依据。从这层意义上我们能更深一步认识到,祠堂对维系我国宗法制下的家族制度作用突出。
3、祠堂保留了“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特征
“家国同构”即家庭或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特征。不论国家或家族、家庭,其组织系统和权力结构都是严格的父权家长制。
寝堂是祠堂的核心,是安放祖先排位的场所,里面摆设严格考究,气氛凝重肃穆。寝堂正中摆放的始祖牌位代表整个家族的最高地位,始祖以下的男子隔代交替为昭穆两列,祖宗与子孙后代长幼亲疏排列顺序井井有条。当然,祠堂里只摆放男性祖先的排位。国有君臣,家有父子,祠堂里的这种有着严格等级秩序和父权至上的排位摆放规则,是宗法制度下“家国同构”的典型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