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古代对“道德”一词是怎么解释的?有哪些规范道德的准则?

2021-07-1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34
转发:0
评论:0
从古至今,我们都在讨论道德。做人要道德,做事要道德,那么,“道德”一词究竟是何含义?为什么要遵守道德呢?今天,我们给大家讲讲,古代对于道德一词的解释!中国古代道德的宗旨:一是修已成人,二是修己安人,三是修己善群。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道德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是道德的本体。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首先是每个人的规范;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准,首先提升每个道德主体的素质。在全社会进行道德教化或建设,其实效取决于每个人道德自觉与自律的程度。而每个人的道德自觉与自律,主要是通过自身不断修炼而成的。中国道德教化的着眼点在于引导每个人提高道德修养的意识和实践的水平。《大学》讲:”自天子以至麻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养,修身养性也。而”修身”,则成为中华道德教化不断沿用至今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大学》提出以修身为本,到20世纪初蔡元培亲自编写《修身》教科书,再到20世纪中期影响共产党人党性的《论共...

  从古至今,我们都在讨论道德。做人要道德,做事要道德,那么,“道德”一词究竟是何含义?为什么要遵守道德呢?今天,我们给大家讲讲,古代对于道德一词的解释!

  中国古代道德的宗旨:一是修已成人,二是修己安人,三是修己善群。

  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道德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是道德的本体。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首先是每个人的规范;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准,首先提升每个道德主体的素质。在全社会进行道德教化或建设,其实效取决于每个人道德自觉与自律的程度。而每个人的道德自觉与自律,主要是通过自身不断修炼而成的。中国道德教化的着眼点在于引导每个人提高道德修养的意识和实践的水平。《大学》 讲:”自天子以至麻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古代对“道德”一词是怎么解释的?有哪些规范道德的准则?

  修养,修身养性也。而”修身”,则成为中华道德教化不断沿用至今的一个核心概念。可见,个体的道德修养是道德教育与建设的初衷与归宿。

  中国古代”修身”的宗旨。一是修已成人。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气节、境界等全面素质,成为”善人”、”君子”,”大丈夫”、”圣人”或”全人”;二是修己安人。在待人处世过程中,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三是修己善群。修身,是为了使自己真正融于和利于群体,”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之道,就是做人之道。”修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修身”可达”自我完善”,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古代对“道德”一词是怎么解释的?有哪些规范道德的准则?

  ”修身”在实践层面上,分”内修”与”外修”。内修,就是孟子所说”从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修身的工夫主要是”反观内心、穷究人性”,”尽心知性,尽心知天”,这与佛家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等大旨一样。若将”修身”的目的,只满足于自我的”内修”是消极的。儒家则坚持”内修”与”外修”的统一,如《大学》所云,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致、诚、正是”内修”或”内化”的过程,齐、治、平则是”外修”或”外化”的过程。伴随这种内修与外修不断循环反复、层次不断提升,就达至”内圣外王”的高度与”止于至善”之境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以强化。这正是道德教化与道德修养所追求的目标。

  中国古代”修身养性”之道,内容丰富,独具特色,是当今道德教育与建设的智慧之源。如内修或内化过程中的"内省”、”慎独”与”觉悟”;外修或外化过程中的”行善”、”积德”、”知行统一-”,和"见贤思齐”等等。提倡修身之道、修身养性,会否束缚道德主体的”个性”?或者说,儒家的主张会否压抑人的个性?

  古代对“道德”一词是怎么解释的?有哪些规范道德的准则?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曾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论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意谓一一个人为了行善或追求个人的

  在中国古代”修养论"中,蕴涵着历代思想家对”修身”、”成人”过程规律性的思考。如《大学》之中”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在的粗浅理解是:

  格物,就是接触万事万物、投身实践;

  致知,是学习、理解和掌握反映万事万物之理的知识;

  诚意,是把知识转化为意识与信念; .

  正心,是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就是自我完善或全面完善自我;

  齐家,是家庭和睦与兴旺;

  治国,是为民、为国作贡献;

  平天下,是建设一个祥和、昌盛的社会与太平的天下。

  在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目”的全过程中,前"四目”格、致、诚、正,是”内修”,是内修于己以达到自我完善”内圣”的过程;后”三目”治、齐、平,是”外修”,是外施于人、于家、于国、于社会,以达到实现自我价值”外王”的过程。这就是一些学者概括的”内圣与外王”的成熟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道德相对主义
历史哲学观点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普遍主义(moraluniversalism)观点相对,如世界人权宣言就是道德普遍主义实践。同时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客观主义(moralobjectivism)、道德现实主义(moralrealism)和道德自然主义(moralnaturalism)相区别。相对主义与动机说卡尔·马克思一些人将卡尔·马克思(1818–1883)作为道德相对主义的典型。他宣称每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完全是其生产方式和阶级结构的产物。他相信统治阶级的利益将成为社会的占优势的道德体系。弗里德里希·尼采弗里德里希·尼采认为道德是二元论概念带给人们、又由教会继续维持的一个错误思想。他一生的任务,就是重新评估所有价值,把人类思想从这些错误拯救出来。他预想未来个体将自然地行动,充分利用他们的天赋潜力或权利欲(derWillezurMacht)。他相信人类只有通过开始自然地、本能地、根据每个个人的愿望
· 道德的底限
400年前的兴平县王堡谈氏家族,和中国广大农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贫俭但过得实在。谈家有一个小子,终于耐不住寂寞,不惜背祖弃家地投靠一个刘姓宦官,改名换姓,阉势入宫,加入到宦官的行列中。这人就是后来权倾一时的权阉刘瑾。刘瑾入宫后几经沉浮,终于得到服侍太子朱厚照的美差。这个朱太子爱玩,刘瑾也会玩,会玩的千方百计取悦爱玩的,走红也在自然之中。1506年,朱厚照继承皇位,是为武宗,年号正德。爱玩的太子当了皇帝玩得更是没有遮拦,这就为会玩的内侍太监提供了机会,架鹰牵犬,青楼市井,无处不去,无物不玩。皇帝玩得开心,一高兴就赏封刘瑾为内宫监,掌管着京城的几十万军队。有了权就好说,刘瑾与武宗周围亲近的太监马永成、谷大用、张永、高凤等人结伙成帮,谓之“八虎”,在宫内为非作歹,无恶不作。朝廷中正直的大臣要弹劾“八虎”,谁知刘瑾得到风声,八人围跪在武宗面前,扯住皇帝的龙袍哭诉“冤枉”,诬陷朝臣居心...
· 有关道德的古诗词有关道德的古诗词
有关道德的古诗词有关道德的古诗词《列女操》唐.孟郊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赠孟浩然》唐.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示道德的诗句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出处】《礼记·中庸》【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
· 中国传统道德准则有哪些?这个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传统道德准则有哪些?这个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随着一次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巨变,随着不断的战争与民族融合对中华文明的冲击,随着一位位卓越英雄人物榜样力量的影响及一代代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要,中国慢慢的衍生出了不等同于任何国家的、自己独特的一套道德行为准则,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等。这些可贵的品质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直到今天依旧是我们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高贵道德品质的标准,可以说它们已经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中国古代就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或纵横沙场,挽狂澜于既倒,或运筹帷幄,扶大厦之将倾,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这些道德准则的践行者,可是如果这样问你“你认为在哪位中...
· 从“品德”到“道德”:中国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路向
摘要:文章认为,以现代眼光审视,传统中国只有“品德”,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中国进入工业化社会,使“品德”到“道德”有了可能。关键词:品德道德现代化.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道德的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路向,传统道德如何现代化也因此成为众多学者热衷讨论的话题。从话语伦理学出发,哈贝马斯论证了道德视角重建的必要性,其理由是,传统的道德视角是上帝的“超验视角”,道德律令的规范有效性是从上帝的超验视角作出论证的,然而,在现代社会里,上帝的至上的和绝对的权威失去了,宗教及神学不再是一种被所有人认可的道德有效性的基础。[1]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西方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路向可以说是“去上帝化”。但是,中国与西方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中国传统道德的规范有效性不是从上帝的超验视角作出论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