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有没有家谱对后代的影响差距很大,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传承家谱?

2021-02-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33
转发:1
评论:0
历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的族谱,在我国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族谱又称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但在历经寒门子弟为做官伪造家谱、皇帝篡改重修族谱、世族新贵和有识之士私修族谱、文革十年遗失损毁族谱后,族谱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都有待考证,所以重修、修订族谱成了我们这代人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每一个朝代的动乱灾难四起的时候,百姓都得跟着颠沛流离。很多家谱在战乱中只能化作一抔黄土,被埋葬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也让修谱的工作难度不断提高,有家谱的家族能够追溯到自己生命的起源,在历代祖先的积淀中找到人生的指导。家谱有那些优势“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与国史、方志一起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古人说: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历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的族谱,在我国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

  族谱又称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但在历经寒门子弟为做官伪造家谱、皇帝篡改重修族谱、世族新贵和有识之士私修族谱、文革十年遗失损毁族谱后,族谱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都有待考证,所以重修、修订族谱成了我们这代人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每一个朝代的灾难四起的时候,百姓都得跟着颠沛流离。很多家谱在战乱中只能化作一抔黄土,被埋葬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也让修谱的工作难度不断提高,有家谱的家族能够追溯到自己生命的起源,在历代祖先的积淀中找到人生的指导。

  

有没有家谱对后代的影响差距很大,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传承家谱?

  家谱有那些优势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与国史、方志一起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古人说: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家谱因自身的独特性让家谱的其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家谱的连续性。从始祖开始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发现辖区,家谱记载了家族中的世系,反映的是一个宗族中代代相承的发展历史。比如我国最久远最完备的家谱《孔子世家谱》中,能够将孔子祖先追溯到前47代黄帝时期,反映了孔子家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家谱具有时代性。每一次家谱内容的编修都需要整理旧谱同时添加新的现实资料,而这些资料的就能够反映这一个时间段社会现状和家族的历史风貌,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比如相对比旧家谱中女孩子不能入谱的重男轻女的陋习,现在家谱也坚持男女平等的远祖,女孩子也可以作为世系继承人排列下去。

  家谱的资料性。作为三大历史文献之一,家谱是一个家族历史的资料汇编,从最开始单一的世系、人名发展到后来内容丰富的家族,家谱中的谱序、凡例、荣恩录、家规族训、人物传记、领谱字号、祠堂图等内容,从各个方面还改了家族的经济、文化、社会、地理、自然等信息,成为了家族的百科全书。很多没有地方志、史书记载的资料,我们都可以从家谱中寻得的一手资料,构成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材料。对于研究一个地方人口数量、结构、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等,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有没有家谱对后代的影响差距很大,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传承家谱?

  家谱的发展历程

  早在上古先秦时期,在母系氏族的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家谱内容和形式都是比较简单的,结绳家谱和口传家谱就是在这样一篇肥沃的土壤中慢慢诞生出来的。到了夏朝世袭制的产生,便使得夏朝有了记载王室世系的家谱,从禹到履癸一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商朝灭了夏朝之后,社会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于是甲骨文家谱、青铜家谱也相继诞生。不过这一时期,家谱仅仅发挥了“奠世系,辨昭穆”的作用。而到了周朝,宗法制度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亲疏远近使得家谱成为了宗法制度的依据和基础。从中央到地方诸侯国纷纷开始编修家谱。民间也开始有了私修家谱的家族,比如《墙盘》还有《逨盘》等都记录了家族各代辅佐周王朝的历史。

  到了秦汉时期,家谱成为了分封诸侯和授予爵位的中啊哟依旧,汉王朝就非常重视皇室家谱的编修。同时民间也出现了私修家谱的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家谱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高峰期。家谱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了选官用人的政治工具。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下,“下品无望族,上品无寒门”,家谱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作用。同时魏晋魏晋南朝时期政府也非常重视家谱的编修,甚至还设立了“谱局”专门编修家谱。

  隋唐时期家谱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唐太宗为了打击旧的门阀实力提高李氏家族的社会地位从未组织编纂《氏族志》,也由此涌现了一大批谱学家。

  到了宋代门阀士族衰落各种家谱在战乱中被毁,于是除了政府编修皇室玉碟外,也鼓励各家族自信编修家谱,士大夫修谱热情高涨,其中欧阳修和苏洵更是总结了前人修谱的方法,创新了家谱的体例,“欧氏家谱”和“苏氏家谱”也沿用至今。

  到了明清时期家谱的编修到了成熟期,现在很多现存的家谱都是从明清时期留下来的。“三纲五常”的思想贯穿于修谱的过程中,为了起到“敬宗收族”、“凝聚血亲”的目的。

  

有没有家谱对后代的影响差距很大,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传承家谱?

  家谱的发展现状

  为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在现在也继续发挥着自身的魅力。为了便于传播,也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电子家谱也开始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中,相对比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的传统家谱,电子家谱能够随时添加人员信息,随时进行更新。而充分发挥了电脑强大的计算功能,还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最原始最古老的家谱是哪种?而后又是用哪种形式传承给后代的?
族谱是作为一个与家和家族相关的历史文献,其是属于非常珍贵的人文资料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起初家谱主要是记载帝王家族血缘世系的,后来逐渐扩散到大小贵族,最后才到民间的。族谱在汉唐时期还是比较流行的,后来经过各种朝代的更替,很多家谱其实都已经消失了,而如今留存下来的古老家谱大多数都是明清时期撰修的,并非最原始的,那么现如今最原始最古老的家谱是哪种?而后又是用哪种形式传承给后代的?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要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有了语言再有了文字的,而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都是靠语言进行传播和沟通的,所以最原始最古老的家谱也是靠口传。根据不少学者的亚久,我国传说时期的三皇五帝以及夏商周几个王朝祖先的世系,就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再之后由文字记录下来的。例如在西晋人所编的《帝王世纪》中就记载了三皇五帝中伏羲的世系,这个记载里面涉及到了15代人的世系传承情况,而这个文字记载是在西晋时...
· 家谱传承我们是否足够了解
老一辈的人对传统极为看重,传统意味着根脉,意味着传承。祖辈留下的东西,在谭家人心里,分量都是极为重的。而谭氏宗祠的存在,就犹如族人的根之所在,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保护好根脉,就保护好了家族子子孙孙的血脉与牵绊。在谭氏宗祠,80岁的谭学连老人一会儿拿起扫帚打扫院落,一会儿又拿起铁锨把垃圾运走,丝毫不因为自己已经高龄而有所松懈。按照谭家的规矩,每年有10个人负责宗祠的维护,这10个人来自10户家庭,20年一个轮回。这一年中每逢重大日子,这10个人就要忙里忙外,照应一切。谭学连老先生上一次负责看守家祠是在他60岁的时候,如今20年过去,有几位当年一同看守的老友已经故去,便由家庭内的其他成员顶上。谭庄村的谭氏族人如今有1500多人,有专门的家族理事会来管理宗祠及修谱等一应事项。比如说,2013年夏天雨水勤,大殿出现漏雨的情况,理事会就拿出钱来进行了修缮。宗祠的外围院墙年久失修了,理事会也拿出钱来重...
· 家谱有几种存在形式?族谱的传承与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家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就其内容形式而言,家谱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历史文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各地区文化、家族传统的差异,家谱带有强烈的平民特色。那么这种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家谱是怎样在中华文明史上呈现出团结一致的发展趋势呢?在纸张暂未发明出来之前,族谱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在家族之间传承的呢?可以说,族谱自人类繁衍开始就具有了稳定的发展基础,再加上古人强烈的家族意识的推动,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古代,也有相当丰富的对于家族繁衍的记录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口述族谱。口述族谱就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家族的世代谱系,这种记录方式广泛存在于少数民族之中,在中原建立元王朝的蒙古人就有历代沿袭着口述族谱的习惯。蒙古人将有关族谱的话语系统看作为宝贵的氏族的财产。因此,蒙古人的后代自小就被传授族谱知识,家族中没有人不知道部落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据说成吉思汗就能将自己黄金家...
· 认亲丨家谱书店丨全新的现代家谱形式:电子家谱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这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族谱是记录一个宗族世系、人物、事迹的案倦,与国史、地方志称为国家的三大工程,修撰族谱,明瞭辈分,纪念先祖,启迪子孙,承前启后,敬祖爱幼,方能世代繁衍。而近几年出现的电子家谱,是指通过电子文档、电子表格、图片、视频等数字形式保存的家谱文献资料,常见电子家谱主要采用PDF格式、DOC文档和XLS表格,便于复制保管和传播分享。家谱国际将这一过程简化,固定的版面格式,只需要会看谱、能打字,就可以完成一本电子家谱。故民间流传说:30年不修谱,视为不孝;60年不修谱,视为大不孝;90年不修谱,视为家族中严重缺乏孝文化教育。孝文化是保障家庭幸福的根本。传统续修家谱费时、费力,一旦出错就得重新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复杂繁重的续修家谱工作变成简单轻松,随时可以添加和修改还不影响排版,所有录入系统的资料永久保存,续修家谱...
· 传承家谱文化名望家业福泽后代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盛世修谱,家谱族谱作为与国家史志、地方史志并称为重要历史载体,编修的意义极为重大::“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久?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家谱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修谱的作用吗?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起源。如果一颗大树连根都没有了,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