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何氏家谱源流

2016-05-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13
转发:0
评论:0
何氏家谱源流,何姓源流初探   何姓是中华民族众多族姓中的古老姓氏,起源于中国的太古时代。东汉
何姓源流初探
 
    何姓是中华民族众多族姓中的古老姓氏,起源于中国的太古时代。东汉著名学者王符说:“偃姓舒庸、舒龙、舒共……归姓胡、有、何……此皆大吉(案:“大吉”为“太古”衍文)之姓也”。
(引自王符:《潜夫论笺校正志姓氏》456页)。
    王符所言不虚。司马迁写《史记》从《五帝本纪》开始。五帝中的帝舜南巡,曾经住在苍梧之野的何侯家里。可见从中国有了传说史开始,就有了何氏宗族了。何姓氏族是与中国历史同步的。五帝以后的夏、商、周三代,也有许多关于何姓氏族的记载,现在我把这些史料列述出来,作为探索何姓源流的佐证,就教于方家。
 
五帝时期的何姓—何侯
 
    何侯是见于中国传说史时期最早的何氏宗族的祖先。
何侯唐尧时隐居苍梧,慕长生术。虞舜南狩,尝止侯家。
   (引自《中国人名大词典》289页)
    太古时代的苍梧在什么地方?是广西苍梧吗?绝对不是。太古时代的苍梧,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弄请这个问题很重要。古代人的地理观念和现在人不一样。他们对遥远的地方,只有笼统的模糊观念。为什么会是这么呢?这是因为在那个太古时代人们活动的范围有限。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牛车,牛拉车一天能走多远,百里路是很遥远了。春秋时的子路从百里外背着米奉养父母,被人们颂扬为大孝子。人们把百里看作很远,把千里之外的北方称作穷发。《庄子·逍遥游》说:“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所谓发,就是毛,山有草木如同人有头发一样。北方寒冷,山多光颓,人烟稀少,甚至无人居住,连草都不长了,遥远北方的广大地区被看作不毛之地,统称穷发。它并不确指北方某地。同理江南气侯温暖草木葱茏,郁郁苍苍“苍梧之野”即“苍芜之野”,“梧”“芜”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一书中,同在豫部,而且两字同为虞韵,梧字可假借为芜义,证明“梧”与“芜”音同义通。“苍梧”即“苍芜”是个模糊地名。它泛指江南遥远的广大地域。据史书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水经注三八湘水》对九疑山的解释是:“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壑岫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虑,故日九疑。”我想九疑的“九”也不是定数,而是指很多相似的山峰,不然它何以“峰秀数郡之间”?至于“蟠基苍梧之野”的“苍梧之野”,它的范围比数郡更大,会不会达到如今的广西苍梧?也有可能包括那里。我推想苍梧的中心地区,大概是以安徽合肥为中心的地区,因为古代的庐江正在“苍梧之野”的腹地,当然太古时期何侯就居住在那里。帝舜南巡就住在何侯部落,他后来死于这苍梧之野,葬于当地的九疑山。是哪座山?不知道,山都差不多,反正是在群山之中,只有叫九疑了。这一地区从古至今就是荷藕之乡。每到夏秋之交,不仅仅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是百里千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尽朝晖的芙蓉国。太古的何姓氏族以莲藕为食,才得生养繁衍,因而对莲荷产生崇拜,就以何(荷)为图腾,为姓了。
    说何氏部族是最早以荷藕为食的部族,是有历史根据的。
    帝尧时,恐怕是地球上的人类,正经历着一次全球气温变暖吧。那时暴雨连绵,加上高山雪溶,以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尚书·尧典》)百姓们只好跑到山上或高地上居住,耕不成,也采猎不到食物。怎么活啊,禹随刊木,整天整日的治水顾不上百姓生活,舜南巡体察民情,就住在苍梧何侯家,发现了大洪水中,何氏部族竟还有这么好的荷藕美食,他一定是喜出望外,就叫禹“奏庶艰食鲜食”。(见《尚书·尧典》)“艰食鲜食”是什么食物?“艰食”的“艰”是“根”字的传写之误,(见《尚书注》)“根食鲜食”当然是藕了。荷藕生熟都可食用,那时在横流的洪水中,除了荷藕能生长之外,还能有什么能生长呢?有人把“鲜食”解作守猎物或鱼虾,那也未尝不可,而“根食”必为荷藕了。何氏部族食荷藕的生活方式,是对太古时中华民族民生的一大贡献啊!何氏部族对中华民族的另一个大贡献,就是最早发明使用扁担劳动。
    何字的古文是:        或为          甲文,象人肩上荷戈。甲骨文更写成荷戈的人张口快乐地唱着歌,是凯旋归来,还是练武后的放松?一看这唱歌的样子就知字音为何。戈、歌、何古代是一字,这个形、音、义合一的何字,妙不可言。许慎及后代的文字学家,均释何为担。何金松在其《汉字的文化解读》一书中这样写道:
   (何字形)用肩扛物以兵士扛戈为代表……《诗·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荷)蓑何(荷)笠”。后来用肩扛也叫“何”,与儋,儋字,“     ”义同。《尔雅·释天》:“何鼓谓之牵牛”郭注:“荆楚人呼牵牛星谓之檐鼓。檐者,荷也。”……牛郎星俗称扁担星,有三颗星,可证此何字义为用扁担挑在肩上。(见何金松著《汉字文化斛读》165页)
至今中国人,尤其是长江以南的农民,仍用扁担作为劳动工具,这一发明真有万世无穷之利。
五帝时期庐江的何氏部族一部分向南徙粤、桂、闽、台,一部分向北迁徙,到了鲁南苏北,陈州等地,其部落酋长,仍叫何侯。
 
夏商周时期的何姓——何父,何氏贞人、何庶
 
    太古时代各氏族的酋长称号是世代相传的。那时某氏族酋长,就叫某侯。所以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尚书》称他们是“四岳群后”。群后,指的是各氏族酋长,后,侯古代是通用字,何姓氏族的酋长,就叫何侯吧。
    史传何侯到夏朝时仙去,其实是庐江的何氏部族的何侯,带领自己的族人迁徙到北方去了。迁到什么地方了呢?大概到了山东邹平县地区。有史为证。
1991年—1992年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在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文。这片刻有文字的陶片,是一个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一部分。它长4.6—7.7厘米,宽约3.2厘米,厚约0.35厘米,刻有5竖行11个字,均为陶器烧成后所刻,文字近于甲骨文。11个字除象形字外,还有形声字。据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学勤先生考证,陶文上的文字,从右开始,可以看作产:
何父以夔犬     ,又      ,受抑
陶文的第八个字向左偏出,不属于正文,
日本学者松丸道雄把前五个字释为:
荷子以夔犬。
松九道雄虽然只释出大部分陶文,然其所释与李学勤先生的释文基本上是一样的。
这片陶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其绝对年代约在公元前2200年,比殷商一期甲骨文早800年,正是中国的夏朝时期。
   (以上资料引自意大利阿马萨里著《中国古代文明》12—14页)
    这片陶文有力证明了,何氏部族在夏朝时,在鲁南苏北地区繁衍生息的史实,地下发掘和历史传说不谋而合,互相印证,不容怀疑。
或者说,何侯与何父能是同一个何氏部族的酋长称号吗?我们的回答:是一样的,为什么?
汉刘熙撰写的《释名·释亲属》曰:“父,甫也”,又引《诗·松高》:“维申及甫”
并引笺注:“甫,侯也”。
   (以上转引自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406页)
    所以说,何父与何侯是同样的称号,在南方称何侯,到北方称何父,境变时迁,地域异也。
何氏部族在苏鲁地区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到殷商时期,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国家。何方,并与当地的部族联合,对抗商朝,成为殷商的心腹之患,这就是甲骨文所记载的,“见何方”的原因。
经过斗争,何方终于被商王朝征服,臣服于商,逐渐进入商王朝上层成为商王的贞人,作为商王决策的顾问,这些均见于甲骨卜辞,略举几例于后,以为佐证。
       何方
(见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7001)
见何方
      (转引自赵诚编著《甲骨文简明词典》149页)
方,是方国,是中国古代的城市国家,何方,就是何姓方国。见与监同通用字,是监视的意思。监视何方的动静,防止何方的反叛。可知商王早期对何方是如何的忧心。
何方融于商王朝后,成为商王决策的贞人,屡屡见于甲骨文记载;
其一:癸丑卜何贞又(佑)于夔?
癸丑卜何贞于河?(癸丑)何(贞)于岳?
   (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30401)
夔,在甲骨文是商王祖先的名字,“又于夔”?是说“求祖先夔护佑吗?”河,指黄河神,岳,是雨神。从这两条卜辞看,当时可能迂到了干旱,卜问是求祖先夔护佑,还是求黄河神或雨神施雨解除干旱?执行卜问的是何姓贞人。
其二:乙已卜,何贞。亚旁以其御用?
庚寅卜,何贞,其    ?
    (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26953)
亚,是祭祀祖先的牌位。旁,在甲骨文中是地名。以,用。御,祭名     ,同牢字。是祭祀使用牲的规格。这两条卜辞,先是问,把祖先的牌位陈列在旁地,用御祭吗?又问,用牢这样规格的牲祭祀吗?执行卜问的也是贞人何。
其三:乙卯卜,何贞,有升于唐亡      ,十二月
    (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27150)
侑,祭名,升,是祭祀时进献谷物之类的祭品,于,在。唐,同汤,商王的始祖。亡,同无。    音耻,指灾祸。这是在十二月举行的侑祭,进献丰盛的谷物这类的祭品,放在祖先汤的灵位前,可以保佑无灾祸。卜贞者何氏。
其四:癸酉卜,何贞,    祖萑。
   (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30959)
唯,祖,祖先,萑,同鸱,指灾祸,通过卜问知道是祖先降的灾祸。现在农村巫婆降神,常说灾病是自家的祖宗降的,要祭祀才能好,是一样的意思。有关何姓贞人的甲骨卜辞,限于篇幅,不再列举。除了甲骨文记载了何姓之外,商王朝的一些青铜器的金文中,也有关于何姓的记载。
请看;
   (宋·王撰《啸堂集古录》106页)
    这件商父贝觯青铜器,是古代宗庙祭祀的酒器。它只见于商代晚期。根据《礼器》的记载,“宗庙之祭……举觯……卑者举尊”这种酒器是尊贵者所用,显示出用器者高贵的社会地位。这件觯是为何父贝铸造的。因为亚形是祖先牌位,“父贝”是何要祭的祖先(何)父贝。“何父”是何氏族首领的称号,“贝”是一代何父的个人名。商代青铜铭文多为简单格式。这件觯的铭文格式就很简单,铭文只写出铸器者何,他的祖先,亚形中的“父贝”。“亚形父贝”也可能是何的族徽,这是件标识性的青铜器。它标识出何氏宗族在商代晚期的族徽和社会地位。
以上的甲骨文,商父贝觯见证了何氏族群在商王朝的活动情况。
进入周王朝,何氏部族进一步扩大了。周朝何氏,这一支的始祖是何庶。
史称周文王有一百个儿子。他的儿子长大后,文王就把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去,其中的一个大概分封到河南陈州了吧,因为陈州是胡公的封地,而胡、何同声通借,所以他随封地姓何,叫何庶。何庶出自姬姓,又是王族之后,发展很快,子孙众多,历史上把何庶这一支称为何姓正宗。西周初年,周成王时代铸有一件青铜器何尊其铭文是:
    惟王初   ,宅于成周复   武王礼复自天,在四月丙戌,王告宗小子于宗室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义民,乌    ,尔有惟小子无识,不见于公氏有爵(格)于天,彻命敬享哉”!   王恭德裕天,顺(训)我不敏。王咸诰。何锡贝   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何尊于一九六五年出土,为周成王时的器物,铭文书法别具一格,是件标志器物,为国家一级文物。
何尊应该是周成王为何庶的后人铸制的,铭文称何庶的后裔为宗小子,可证周朝的何姓确实出于姬姓,与太古时代何侯的何姓有别。
    何敦是又一件记载周时期何氏为周朝贵族的重器,现将铭文复印于后。
    何敦铭文:
   (引自宋·王  撰《啸堂集古录》199—200页)
    敦是一种盛放黍、稷、稻、梁等饭食的器具,它是园球形,上下两半合在一起,《礼记·明堂位》载:“有虞之两敦”。是说敦在很古的虞舜时期就有了。其实经后代学者考证,春秋中期才有敦这种器物,盛行到战国的晚。秦以后,敦就没了踪影。何敦,从它的铭文内容和书法的风格看,是春秋器具无疑。铭文前一部分记载周王召见何的时间、地点、所赐之物,何对天子的拜谢,后一部分记载周王命何铸制宝敦,传给何的子孙。作为传家宝,传承万年,光辉后人。
    何尊,何敦的铭文,足以证明周朝的何姓出自姬姓,是何氏宗族中最为强盛的一支。
    从五帝时期到夏商周三代的公元前两三千年的时间里,何姓宗族的发展轨迹,都有迹可循,何姓是太古姓氏,果不虚言也。
    综观太古何姓族群在三个地方最为繁盛,一曰庐江,今庐江合肥地区;二曰陈州,今河南周口地区。三曰东海郡,今苏鲁邳州郯城地区。这三个地区联成一个带,处中华大地的腹地。这一区才真正是何氏宗族的发源地,所以何姓的郡望是庐州、陈州、东海郡。
 
秦汉以后的何姓结构的复杂化
 
    祖龙定鼎,六国息争,四海归一,何氏宗族随着秦的强大,也更加扩大了。只因宗族扩大,带来了结构的复杂化。复杂化的原因是:一何姓是巨族豪门。外地人到了这三个郡,为了寻求庇护,往往放弃本姓,冒姓何,加入何氏宗族,二是战将有功。被皇帝赐姓何,三是少数民族被同化,改姓何,现在略述几例。
    秦统一中国,六国贵族鸟兽散,更有六国遗族伺机颠覆秦改权报仇者。如韩国遗民张良刺杀秦始皇帝失败,致始皇帝大索天下十日,以求刺客。而韩姓散居江淮间(东海郡地区)的人,为避祸寻庇护,一些人放弃韩姓,冒姓何。而其中的不良分子或因不甘冒姓何,故意造流言,说何姓本由韩姓改来,颠客为主以讹传讹,实属可恶。这开了冒姓何之始。后继者有汉时姓朱的冒姓何,叫何苗的,此类情况难以尽数。还有的人凭空捏造一个韩国公族人物韩咸来。说他曾和韩非同掌过韩国国政,后来他改姓了何,成为何姓始祖,考之历史,没有踪影,全是一派胡说八道。正是由于这些流言的猖獗,致使一些何姓的族人,对何姓的起源茫然了。
    秦汉以后,由于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各族互相融合,逐渐汉化,采用汉族姓氏,改姓何的也不少。《隋书·西域传》载:康国本来祖居祁连山以北的昭武城,后来遭到匈奴的攻击,国破、四俞葱岭遂有其国,支庶各分王故康居(何国)左右诸国,并且以昭武为姓,世称昭武九姓,何姓是其一。《五代史》载,吐谷浑也有何姓。这些都是少数民族改姓何,见于记载的。
    《兰州府志》载:元永吐蕃宣慰史锁南,其子铭,进入明朝后封为河州指挥同知,因锁南是其父吐蕃名的译音,非姓,皇帝就赐姓何。
    何姓源流之复杂,由此可见一斑,故论何姓不可简单下结论。
    我在新华书店曾见过一本专论何姓起源的书,是说何姓始祖就在某省的何村,而且还把始祖居住的房子拍照了,附印在书中,真是荒唐无知。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的移民事件,何氏族人也随这几次迁徙分散到全国各省去,有的还随着海上的丝绸之路,迁居南洋各国,为南洋的开发流血流汗,近代何姓族人足迹踏遍全球各洲,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友好使者。
 
何氏宗族中的圣哲贤能 
    何姓宗族自古人才济济,代有贤哲,略举如下: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十四五岁时,因才智出众,聪慧过人,被汉宣帝在宣室召见,褒奖有加。历任御史大夫,大司空,丞相等要职。他为官平易近人,喜爱贤才,奖励善士,不计私仇。所居无赫赫名,去后常被人思念。有一次他巡查九江郡,查出郡官戴圣的不法之事,戴圣因此怀恨在心,就造谣言诬蔑何武,毁坏他的名声。后来戴圣的儿子犯了盗窃罪,当斩。何武在审理这个案子时,平心而论,没有判斩。戴圣知道后,内心非常惭愧,亲自到何武家谢恩。哀帝时,何武被王莽陷害,他用自杀证明自己的清白。死后谥刺侯。
何並,西汉平陵人,是当时很有名望的政治家,官至大司空。当初因为何武举荐,被授长陵令。他治理有法,所管辖的地方路不拾遗,是位能才,升迁为颖川太守,在任上敢于打击豪强,提拨贤良,奖励才士,爱护百姓,全郡清静和谐,士民赞誉,有口皆碑。
    何晏,宇平叔(公元190—249年)三国魏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美男子。他很爱美,尤其讲究打扮,走动白粉不离手,本来面如傅粉,再擦粉,真是面白为玉,每走一步都要前后顾盼,唯恐姿态不优美。一次,魏明帝对何晏脸白如玉起了疑心,认为他擦粉脸才白,可又不好意思明说,就想了一个办法来测试他。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明帝有意赏一碗热汤饼给他吃,吃得他大汗淋漓,忙用红衣襟擦脸上的汗水。这一擦,他的脸更显得皎白漂亮了,何晏自幼以才出名,再加上人俊美帅气,被皇帝看中,娶了魏公主为妻,当了位堂堂的附马爷。他好老庄玄学,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崇尚清谈,是三国玄学名家,有《道德论》。《无为论》和文赋传世。
    何曾,宇颖考(公元199—278年)晋、阳夏人,是晋靖公咸阳亭侯何夔之子。他好学,博闻强记,与同郡名士袁侃齐名。在三国魏朝官至司徒。魏明帝即位,升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宣帝时外放河内太守,为政严谨,有威严之声。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军功显著,进封颖昌乡侯,咸熙初,改封朗陵侯。
晋武帝袭王位,用何曾为晋王丞相加侍中,何曾与裴秀、王沉等审时度势,极力劝晋王受魏禅,践阼登极,及晋承魏阼,何曾首功,拜太尉,进爵为三公,位极人臣。泰始初,诏曰:“侍中太尉何曾立德高峻,执心忠亮,翼佑先皇,勋庸显著,首相王室,实佐兴化,光赞政道,加朝会剑履乘舆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云云。何曾显赫可知。
    何曾性豪奢,他一人每天生活费用以万钱计算,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吃饭时,他坐在桌前还说:“没有什么可吃的”。咸宁四年,何曾去世,享年八十岁。皇帝在朝堂穿上孝服举哀,谥曰元公。
    何逊,字仲言,何承天的曾孙,南朝梁人,素有文学天才,颇有文名,官至尚书水部郎中,后来又做了庐陵王的记室。何逊的诗长于写景,每迂好的景物,必邀诗友唱和。何逊在扬州做官时,一年,官舍里的梅花盛开,他情不自禁,置酒赏花,吟咏取乐,不可自已。后来何逊宦游洛阳,又逢梅开的季节,而洛阳的梅花不及扬州,何逊向往之,一再要求回扬州,上宪感其情切,只得准请。他到了扬州,正值梅花盛放,喜不自禁,大开东阁,罗列杯盘,遍邀诗友,赏梅赋诗,终日不散席。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一段佳话,为历代文人传颂。逊有《何水部集》传世。
    何仙姑,唐朝零陵何氏女,他小时候遇到一位世外高人,或许有人说他遇到了吕洞宾,给他一颗桃子吃了,从那以后,不再饥饿,而且获得神术,能预测每个人未来的祸福。当地人都说她成了神,是神仙。大家凑钱买楼给她住。据说景龙年间他升天成仙,是八仙之一。
何铸,字伯寿,宋朝馀杭人,政和年间的进士。绍兴年间为御史中丞,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不惧权贵。奸相秦桧诬陷岳飞造反,把岳飞下狱,命令何铸审判岳飞,定其死罪。但何铸不理秦桧那一套,深知岳飞冤屈,极力为岳飞辩白。秦桧非常生气,质问何铸。他说:“我不是要为岳飞一人辩冤,当今北方强敌未灭,却无缘无故杀一员抗金大将,大失军心,不利于国家。”说得秦桧哑口无言。可是秦绘不死心,又指示万俟卨告何铸与岳飞有私情,有意包庇岳飞,要把何铸放逐岭南,没有得逞。何铸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国,完成使命回国。死后谥恭敏。
    明清以降至近现代,何氏宗族的社会贤达数不胜数,象何文渊,何和里,何腾蛟,何绍基,何叔衡、何香凝、何长工、何其芳、何厚华等等,都是何姓中的姣姣者,服务华夏,光我族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党氏家谱源流】姓氏源流
党党姓渊源(Dǎng,Zhǎng党)姓源出:源流一源于姒姓,出自夏禹的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史书记载,夏禹后裔的世居党项,遂姓党氏。党氏族人多奉夏禹为得姓始祖,该支党氏正确读音作dǎng。源流二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封邑于上党(今山西上党),于是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党作为他们的姓氏,该支党氏正确读音作dǎng。源流三源于任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之邑阙党,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大夫党氏,相传是黄帝小儿子禹阳的后裔,任姓,被鲁国君主封于阙党邑。阙党,是春秋时期鲁国一个地邑的名称,其地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内阙里,其后人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阙党氏、鲁党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党氏、阙氏、鲁氏。该支党氏的正确读音作zhǎng。世代相传至今,还分衍出掌氏、仉氏两个姓氏家族。源流四源于羌族,出自秦...
· 【都氏家谱源流】姓氏源流
源流一蒙古族后裔,元朝初期必里海出自成吉思汗黄金氏族,以其卓越的功勋,被封为中书省益都路宁海州(辖今牟平、乳山、文登、荣成一带)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长官——都达鲁花赤,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并具有世袭罔替特权。必里海是牟平(现山东烟台牟平区)都氏始祖,都姓是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赐予的,也是宁海州“都”姓的辈份最高的“老太爷”。[1]现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北头村仍有都氏家祠的正堂,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都氏宗谱。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七月十五,都基开等几位负责祠堂事务的都姓老人就会将记载着历代都氏子孙的宗谱悬挂起来。[2]在北头村都氏家祠留存下来的《都氏族谱》中记载:“都氏系皇元宗室,始祖系必里海公,元初为宁海州达鲁花赤兼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必里海公卒,讳抄儿袭;抄儿公卒,讳不老赤袭。嗣后,皇元鼎革,隐居于乡。明太祖存先代之后,赐姓曰‘都’,‘都’氏自此始而谱。”可证牟平都氏始祖为元初必...
· 【翟氏家谱源流】翟氏源流
源流一[1]出自隗姓,以国名为氏。隗本来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赤狄人的姓。春秋时,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齐、鲁、宋等国之间,称为翟姓。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赤狄,灭掉翟国,翟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翟人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称翟姓。据《国语注》所载,新安翟姓,春秋时赤翟(即赤狄)之后,以种名为狄姓,后改为翟(Dí音狄)姓。源流二出自祁姓,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后称翟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传到古代春秋时,翟国灭于晋国,后来晋国又灭于韩、赵、魏三国,到战国时,这三国又先后灭于秦国。在这长期战乱中,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逃奔迁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两种读音,居于北方者读(Dí音狄),迁居南方者读(Zhái音宅)。源流三出自...
· 【景氏家谱源流】景氏源流
景(Jǐng)姓源出有四:1、出自芈姓1973年湖北当阳赵家湖楚城遗址1号台基出土过一件青铜甬钟,铭文作:“秦王卑命,竞平王之定救秦戎”。根据新出楚简,李零将铭文中的“竞平王”解读为春秋时期的楚平王,为楚平王的双字谥,他并进一步指出,战国时期的楚国景氏,便是源于楚平王。2、出自战国时期的齐国,也与公族有关。周敬王时,齐国国君杵臼去世,谥号为景,世称齐景公。他的支庶子孙以他的谥号为姓,也姓景。周代贵族,生前封爵位,死后有谥号。谥号是一种社会地位与精神荣誉的象征,故贵族的谥号也成为其后裔之姓氏。春秋周敬王时,齐国君主杵臼去世,谥号为“景”,史称齐景公,其支子即以谥号之“景”为氏,景丑、景春,为其后裔。3、出自改姓、冒姓改姓。因某种特殊原因,不得不更改。常见的有帝王赐姓,避讳改姓,避祸改姓,复音姓氏单音化等等。还有一些少见的改姓现象,即单音姓氏复音化,以及避耻改姓、避嘲改姓等等。此外,在姓氏发展...
· 【席氏家谱源流】中国席姓源流记
我国古代的“席姓”宗族共有三支。第一支,其远祖为姬周武王的后裔“籍姓”改为“席姓”的宗族。第二支,唐尧时代,有一位居住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区的老农民,帝尧尊称他为“席老师”的宗族与后裔。第三支,明、清时代,由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汉族“席姓”的宗族后裔。现根据相关的史书、志书,《澧溪席氏宗谱》及笔者拜读过的大作内容,初步论证如下,以供参考。一、第一支此支“席姓”的远祖为姬周王室周武王的后裔宗族。按古史书记载:姬周王室始祖为“弃”,是黄帝的玄孙。传说他在尧、舜的部落联盟时代担任“后稷”官,分管农业事务。他还是我国远古农业的发明人,天才的古农艺师,并教会民众栽种五谷,后人尊为农神。弃十七世孙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99年―公元前1045年)和王后邑姜为本支“席姓”的远祖。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文王病逝后,周武王以太子职继承王位。他谨遵父王遗训,依靠以“师尚父”姜子牙、胞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