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元老潘世恩
四朝元老潘世恩, 苏州,一座承载了2500年历史的城。平江路,一条沉淀了800年记忆的街。
苏州,一座承载了2500年历史的城。
平江路,一条沉淀了800年记忆的街。
溯河而行,跨过青石桥,穿过幽深的巷子,苏州望族潘氏的老宅,静静地伫立在南石子街上。潘家门第显赫,人称“贵潘”,家族之中,状元、探花、翰林、举人不胜枚举,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晚清重臣潘祖荫为咸丰二年探花,官至军机大臣,他酷爱金石收藏,所得西周青铜器大盂鼎和大克鼎,与毛公鼎合称“海内三宝”,就曾收于此宅。
![](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4/291212061h5s.png)
驻足繁华深处,感受大隐于市
在与路相依平江河上,一座座石桥又连通起了一条条古巷,潘宅便深藏在这样的巷子里。如今,它已化身为花间堂·探花府,静静地伫立在南石子街上。南石子街东出平江路,西至迎晓里,与南显子巷相直,旧时为泥土路,后用碎石子铺道,因而得名。巷名朴实无华,巷内却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生动气象。大儒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得名于以仁孝闻名的明代“大儒”王敬臣。不远处的苏州第一初级中学紧邻安徽会馆,会馆气势雄浑,由曾任苏州巡抚的李鸿章所建。小巷平素十分安静,偶有读书声传来,也是一片清朗。但每到上下学时间,整个巷子就会突然热闹起来。置身其中的潘宅,也立刻有了“结庐在人境”的况味。在一片粉墙黛瓦之间,潘宅的大门低调内敛,只有镌刻于门楣之上的“探花府”三个字,隐隐透出名门望族的富贵与风雅。
![](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4/29121512ukj4.png)
取法于圆明园,尽显深府风范
潘宅因收藏国之珍宝“大盂鼎”和“大克鼎”而闻名于世,花间堂之所以将其命名为探花府,是因为国宝的收藏者潘祖荫曾中得探花,但要追溯此宅的来历,却要从潘祖荫的祖父潘世恩讲起。
潘世恩为乾隆年间状元,为官五十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衔,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状元宰相”、“四朝元老”。道光十四年,潘世恩得到御赐圆明园宅第的恩赏,为谢皇恩,次子潘曾莹在改造南石子街老宅时,特仿北京圆明园赐第的格局,营造成坐北朝南,三落五进,由四座四合院组合而成的大型古宅。
潘宅占地3150平方米,正落由门厅、茶厅、正厅、内厅(攀古楼)、走马楼五进组成,且五进皆为楼屋,这在苏州大型古宅中实属特例。四座四合院由五进楼厅围合而成,步入其中,一座比一座宽敞,一座比一座恢宏,一座比一进座精美,特别是潘家专门用来收藏青铜器的攀古楼,其前后两院,庑廊高大,户窗敞朗,砖雕精美、凭栏梁枋的木刻无不隽秀细腻。在攀古楼两侧回廊,木楼板皆采用长11米的整块原木,上面还曾铺设磨细方砖,据说为潘氏收藏所需,既防火防潮,又能避免沉重的青铜器皿在搬运时伤及地板。在回廊的墙壁上,还有两处瞭望口,口洞成圆形,内置一块可推拉的大方砖,有通风、采光、瞭望、射击的功能,这在苏州古建中所见极少,目前仅发现潘宅一处,若非名门深府,绝无此等配置。
![](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4/29121724833e.png)
潘宅的四合院格局虽取法圆明园,但建筑本身仍带有鲜明的江南特色,房子的开间窄而深长,室内屋顶采用彻上明造,即不像北方建筑那样为了保暖做有吊顶或天棚,而是梁架结构直接呈现,一目了然。但潘宅的梁架也非同一般,尤其是攀古楼,仰面四望,木雕精湛,别有洞天。
就整个建筑而言,潘宅堪称南北融合的典范,这源于朝中重臣呼应君子的乾坤气度,也源于江南雅士怡情养性的别样情致,然而再显赫的过往也敌不过风云变化,抗战期间,日本人频频至潘府寻宝,老宅遭到破坏,但盂克二鼎被埋入地下,终躲过此劫。建国后,潘家后人将二鼎捐献国家,现在分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历史如过眼云烟,抹掉了曾经的富贵与荣耀,历经浩劫的古老宅院只留下一个沧桑的轮廓。修缮,成为重生的唯一机缘。
![](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4/29122018aly4.png)
参照名家手稿,重展贵潘风华
潘宅的建筑型制、总体布局、平面构成、立体造型、内部结构及细部装饰、庭院花木等进行深度还原,并运用正宗的古宅工法予以修缮。无论是木作、瓦作还是油漆作,都严格遵从古建筑的营造法式,用材也尽可能与原有构件保持统一,一柱一廊皆有渊源,一砖一瓦皆有来历。
宅子的东落原是潘家的花园,身处苏州,深得园林精髓,然而修缮前已面目全非。如今,三曲桥穿过一池碧水,太湖石环绕四周,玲珑多姿、堆叠有致。假山之上,清泉泛漫而下,形如瀑布。山石之间,一座船舫临水而建,它外形似舟,却又置于陆地之上,因此俗称“旱船”,又叫不系舟,置身其中,不由得使人想起《红楼梦》里的藕香榭,同是在水畔,史湘云开海棠社,设螃蟹宴,一行人煮茶烫酒,吟诗作对,是何等地风雅!而在潘宅,试想中秋月圆之夜,风吹细浪,宛如月下行船,若效红楼置以潘家蟹宴,再有昆曲度水而来,又该是何等地惬意!
![](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4/29122239ctdo.png)
园子的南面有花厅,称“竹山堂”,是主人会客的场所,现在则是花间堂·探花府的前台,从平江路过桥穿巷而来,犹如越过桃花源之入口,“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引领之下,推门而入,于竹山堂欣然落座,立刻有热茶奉上,而苏州两千年的富贵雅,也伴着这淡淡的茶香,弥散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相关资料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36a51b47-97ba-403b-9d73-1089700f3c78.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清朝名臣潘世恩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20822/1075654/063d3885-5f92-402c-ade9-519da85c9b58.jpg)
潘世恩(1769-1854)清朝名臣。初名世辅,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晚号思补老人,室名有真意斋、思补堂、清颂。吴县潘氏先世为中原人,唐代有潘逢时为歙州刺史,因“居官有惠政,秩满,父老攀留,遂家于歙”。潘世恩六世祖潘仲兰自明代起由歙县北迁,落籍素享“风土清嘉、人文彬蔚”之誉的苏州。先撰,嘉庆间历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道光间至英武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子太傅。为官五十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著有《恩补斋集》。生平简介]编辑潘世恩,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吴县潘氏先世为中原人,唐代有潘逢时为歙州刺史,因“居官有惠政,秩满,父老攀留,遂家于歙”。“潘世恩六世祖潘仲兰自明代起由歙县北迁,落籍素享“风土清嘉、人文彬蔚”之誉的苏州。祖父潘冕曾官候选布政司理问,生三子:奕隽、奕藻、奕基。其父潘奕基为杭...
· 潘世恩
潘世恩,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吴县潘氏先世为中原人,唐代有潘逢时为歙州刺史,因“居官有惠政,秩满,父老攀留,遂家于歙”。“潘世恩六世祖潘仲兰自明代起由歙县北迁,落籍素享“风土清嘉、人文彬蔚”之誉的苏州。祖父潘冕曾官候选布政司理问,生三子:奕隽、奕藻、奕基。其父潘奕基为杭州府庠生,因屡举乡试不中,归回苏州,读书养心。传说潘世恩出生前夜,祖父潘冕梦见一只玉麒麟自空而降,落于潘家庭院,随即化为婴儿,仿似他一生腾达的先兆。潘世恩尚未及第,他与堂兄潘世璜的声名即盖过诸生。他的父亲潘奕基请人写幅对联“老苏文学能传子,小宋才名不让兄”以示鼓励。潘世恩参加童试时,吴县知县李昶亭见其“器宇端凝”,将他“拔置前席”,出对云:“范文正以天下自任”,潘世恩即刻对出:“韩昌黎为百世之师”。李县令又出横批“青云直上”,潘世恩又对“朱绂方来”。李昶亭听后连连说:“此童子将来必定富贵!”是年补诸生,就读于紫阳书院。乾...
· 潘世恩的故居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20823/1075469/afc99c85-f0a7-41f5-bdd2-c08770f07399.jpg)
景点介绍编辑潘世恩原居苏州玄妙观西之海红坊,相传他在高中状元后,有一次皇帝召见,问及家居何处,他一时惶恐误说成了“苏州玄妙观东”一言既出,为避“欺君之嫌”急命家人速购观东宅第,于是买下钮家巷凤池园西部作“状元府第”但据他在《思补老人自订年谱》中自述,钮家巷“留余堂”原为清康熙年间河南巡抚顾F之“凤池园”后由唐姓子孙分售他人;嘉庆十四年(1809),潘世恩为奉养老父潘奕基,购凤池园西部修为宅第,仍称“凤池园”大厅额题“留余堂”故此宅系原凤池园遗址的一部分。潘世恩居家尽孝十三年,在“留余堂”遍读群书,研究学问,完成著述《读史镜古编》三十二卷、《正学编》一卷。平素他在政务之余亦勤于著文赋诗,撰有《有真意斋文集》、《思补斋诗集》、《思补老人自订年谱》等多种。堪称是位学术有成的状元宰相。苏州潘世恩故居重修工程近日完工,这座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名宅,从此旧貌换新颜。这也是我市启动古建老宅修缮工程以来完成的...
· 潘懋元一门四杰潘凯伦潘世墨潘世平潘世建
如果说潘懋元在高等教育学学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是他人生的一座丰碑,那么他教子有方,培养一女三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被美誉为“一门四杰”却是潘老人生的一大亮点,且广泛传为佳话。老大潘凯伦,1946年出生。1964年厦门五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进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五机部兵工厂工作。因丈夫在厦门工作,她1976年调任厦门化工厂任技术副厂长,是该厂唯一的女高级工程师。潘凯伦在厦门化工厂期间,非常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先后组织厂里技术人员,攻克一个个难关,试制成功各种型号化妆品、洗涤用品、功能性香皂(如透明香皂,檀香皂等),产品远销台湾、香港,并打进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商品经济的中,潘凯伦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硬道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她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望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遥观天上云卷云舒。”体现了一个才女的坦...
· 恩仁四世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