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姓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期陈国的大夫袁涛涂。 袁涛涂是陈国开国君主陈胡公满的十三世孙,祖父名诸,字伯爰。根据当时盛行的一种做法,涛涂以祖父的字为氏,称爰氏。在当时,爰、辕、溒、榬、援五个字都和袁相通,是比较少见的六字相通。因此,涛涂在不同的史料中,前面冠以的姓氏也常常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写法逐渐统一到了“袁”字上。袁涛涂也因此被袁氏后人尊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作为春秋时期的中原小国陈国的大夫,袁涛涂的人生不可避免的充满了悲情。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也是诸侯兼并日趋激烈的时代,中原小国几乎毫无尊严可言。小国的臣子,也只能做一些委屈求全的事情。 公元前656年,齐楚两国中原争霸,中原小国各自选择大国相随。陈国选择的是北方大国齐国。但是,由于齐楚有些势均力敌,两国打了几仗之后便决定谈和退兵。虽然免去了兵戈之灾,处于齐兵回国道路上的陈国却多了一丝担忧,因为他们需要负担起齐国经过时的一切军需和费用。因为齐兵同时也会经过郑国,袁涛涂便和郑国大夫申侯一起商议对策。申侯同意了袁涛涂的意见,决定一起去游说齐桓公,请他绕道东行,而理由就是可以顺便耀武扬威一番,以洗伐楚不利的郁闷。 计策完美的实施了,齐桓公决定绕道。但是,申侯却悄悄向桓公告了个密,他指出,齐军劳师远征,已经十分疲惫,不如借道郑国,由郑国来为齐军补充一下给养,让齐军做一下休整。齐桓公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袁涛涂的本意。大怒之下,齐桓公抓走袁涛涂,关押到了齐国。陈国也因此多次遭遇齐国挑起的刀兵之灾,最终被迫签订和约。至此,袁涛涂才得以回国。 这位害了国家的爱国者回国之后受到了什么待遇,史书的记载并不十分清楚。但是,自此之后,袁涛涂也开始消失于历史的舞台。袁姓的得姓始祖就这样悲壮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去世之后,袁涛涂被赐谥号为宣,因此,他又被称为袁宣仲。他的后代据说世居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代代为官。
现今传世的袁氏家谱大多是清朝和中华民国时纂修的。如:浙江富阳东安袁氏宗谱,袁若启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湖南宁乡沩宁袁氏重修支谱,袁必魁修,袁必绅纂,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木刻活字印本。袁锡龄纂修的芝阳袁氏族谱,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湖南湘乡袁氏续修族谱,袁忠信、袁邵周修,袁文城、袁鸿量纂,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宗臣堂木刻活字印本。湖南宁乡沩宁袁氏亘修支谱,袁妙生纂,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浙江上虞小越袁氏宗谱,袁耘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川合江袁氏族谱,袁右督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丹徒袁氏支谱,袁敏榕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枭雄袁世凯家族宗谱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其家谱经历了两次修撰:一为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袁道涣撰;一为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修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袁氏族人为聚族睦亲,又新修了一些家谱。如:浙江东安袁氏宗谱十二卷。浙江钱塘袁氏族谱两卷。浙江石门袁氏宗谱一卷。浙江慈溪竹江袁氏宗谱。湖南袁家桥袁氏续修家谱四卷、首一卷。湖南袁氏七修族谱七卷,首两卷。湖南中湘百井袁氏七修族谱。湖南百井袁氏九修族谱十七卷。湖南新窑袁氏四修族谱六卷,首两卷、末二卷。四川监邑袁氏麟亭宗谱。四川袁氏族谱一卷。四川袁氏家谱一卷。湖南袁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两卷。湖南汝城上流袁氏族谱不分卷。湖南永兴板桥敦本堂袁氏族谱共分十卷,1994年重修。资料有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