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旭鲲
2021-07-14
西方文化对中国民俗生活的影响 民俗变迁是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变迁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以下从礼仪、消费、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节日、婚丧等八个方面进行概括,大致可以窥见西方文化对中国民俗生活的基本脉络。 1.礼仪习俗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请安等礼。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以体现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 ”等称谓。 然而,在西方文化进入我国后;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总之,脱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接受吸收西方“文明礼”,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 2.消费习俗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习俗的变迁。 西方生活方式,赛马、赛船、网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点心、西式饮料、业余剧社、公园、室内音乐会、电影、电灯、电话、自来水、邮政、电车等西式生活方式无不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 3.服饰习俗的影响: 中国服饰习俗源远流长,服饰具有体现等级森严;中国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女子则穿旗袍。这些弊端与近代人的平等要求以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 为此,中国人开始接受西式服饰。 洋式衬衣、绒衣、针织衫、西裤、纱袜、胶鞋、皮鞋等都渐渐普及推广,总之,中国服饰中的西方因素不断增加。 4.饮食习俗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发达的国家,逐渐形成了川、粤、鲁等各种菜系以及其它各地方风味菜肴及小吃。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饮食习惯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但随着西方文化的进一步渗入,西方的一些饮食也逐渐传入中国,具有西方风味的食品渐受中国人的欢迎,如啤酒、香槟酒、奶茶、汽水、冰棒、冰淇淋、面包、西点、蛋糕等皆被国人接受。说明西式饮食已引起了中国饮食习俗的较大变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5.居住习俗的影响: 皇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出代表,不过它与民居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北京的四合院、西北高原的窑洞、南方的天井院落、西南少数民族的吊脚楼和土楼、北方草原的毡包等,都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形态。通常中国传统民居以平房为主,这主要与中国有广阔的土地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落后有关。 西式建筑的引进,钢铁、水泥、机制砖瓦、建筑五金、自来水、电灯等也大量应用。使近代中国居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6.出行习俗的影响: 中国传统代步工具主要是马车、牛车、轿子、木船以及骑马、骑驴、骑骆驼等。其共同特点是多用畜力、人力或自然力,速度慢、活动范围小。交通落后。 随着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引入,逐渐导致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生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被打破了“男女杂坐不以为嫌”使传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7.节日习俗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节日习俗独具特色,近代的岁时令节从总体上仍然沿袭自古以来的民间形成的节庆习俗,这些节日是依据传统历法而来,属于农业文明的产物,且多有传统民间信仰色彩, 西方的节日文化,圣诞节、情人节等也在中国城市中普及。这些都为中国的节日时令习俗增添了异彩。 8.婚丧习俗的影响: 婚礼是标志与庆贺结婚的民俗形式。受男女平等观念以及西方婚俗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包办买卖婚姻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自由文明的婚姻成为婚俗的主律;文明结婚,形式上基本上是西方化的。代表着婚俗变化的正确方向。 受西俗的影响,丧葬习俗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火葬举行追悼会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导致了中国传统丧葬习俗的根本改变。 以上八个方面,大致可以反映出西方文化对中国人生活的巨大影响。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相互吸收对方好的文化,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趋明显,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我国文化活动无论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还是在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都还达不到世界的发展要求。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