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堂沈氏祠堂在江浙一带历史记载上有不少:
1、黄山沈家大郢沈氏
郡望:吴兴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省宜兴县地。
堂号:三善堂
三善堂:南宋兵部尚书沈度,字光雅。绍兴年间任余干令,为政清廉,有善政:一无荒土、二无游民、三无冤狱,时人称为“三善”。沈姓后人为纪念沈度,以“三善”为堂号。
2、无锡洛社“三善堂”
三千年前周文王分封第十子聃季的诸侯国为沈子国,后世的子民全部以国为姓,这就是洛社“三善堂”沈姓的由来。
元朝末年,浙江吴兴县即现在的湖州,明太祖朱元璋分封的骠骑将军沈寿二,有三子,长子为沈松,称安山公;次子沈柏,老谱上记载迁居于浙江新市,其后世未有记载。三子沈椿。 安山公为官于江西吉安府,退老辞官后,从祖居地吴兴县迁居来到风景优美的梁溪山水——无锡西侧洛社镇。并在历史名人王右军王羲之的故居,古刹开利寺东侧桃花弄建造别墅安居。他就是“三善堂”洛社沈氏的始迁祖——第一世祖安山公。第三世长孙翔一公沈登,迁居至古称招义乡的前沈巷,二孙翔二公沈礼迁居至洛社五牧莲塘,今洛社绿化沿塘,三孙翔三公沈丰迁居至洛社大街里。今各地宗亲都为翔一公和翔三公之后。安山公三弟沈椿迁至张家港,是今我们沈氏香山湾、占文桥、薛柏庄支的始祖,一并合谱于安山公宗谱内。 洛社沈氏以前有供奉祖宗的“沈氏宗祠”,坐落于洛社前沈巷,祠堂堂号为“三善堂”。这支沈氏从第一世安山公至今的第二十八世,分布于各地,共有30多个分支,1600多个家庭,6000多人口,属于人丁兴旺的大家族,涌现出许多名人和成功人士。3、清水浦沈氏三善堂:现浙江宁波市镇海区
4、江苏洪江市茅渡乡芒冬村沈氏宗祠,,这里的沈氏祖先是南宋兵部尚书沈度,属于沈姓最高贵的“三善堂”堂号。宗祠牌楼正面大门最上方写有“三善堂”三个大字。
5、广东汕尾市陆丰县河西镇石头山沈氏祖祠“三善堂”
石头山,又称石图山,位于河西镇北部,螺河西岸、旗山南麓。据2000年在石头山村后会寮埔方氏明代祖墓出土的瓦片文字记载考证,石头山建村年代约为明代中叶,至今已有500余载。清初沈氏、涂氏族人先后入住,其后方、石两姓陆续迁出。现有人口三千多人,其中沈姓人口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石头山村寨内有不少文物胜迹。据介绍,清代中期沈氏族人为防备倭寇和山贼依山势环村筑起高约5米,厚约0.6米,周长约为1200米的寨墙,墙体用三合土(壳灰、黄土、河沙)夯筑,寨墙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竣工,寨设“东门迎禧、北门纳吉”。今寨墙大部分已毁,只存北门至水门一段,长约二百余米。
寨内沈氏祖祠“三善堂”、“四古堂”、“昭德堂”、“敬承堂”、“四德堂”、“绵瓞堂”依山而筑,座西向东。
沈氏三善堂祖祠位于石头山寨内的最高处,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其格局为潮汕风格的“四点金”式建筑。该祖祠虽历经三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但至今仍比较完整保存着原来的建筑风貌。三善堂,其后正厅供奉沈氏五代先祖神主;左右两大厢房,据传是石头山沈氏开基祖——顺治丁酉(1657)科举人,授山西夏县县令沈龙震,告老回乡后的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