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原名龙凤烩。项羽称霸王都彭城(徐州)举行开国大典时,为盛典备有"龙凤宴"。相传是虞姬娘娘亲自设计的。"龙凤烩"即"龙凤宴"中的主要大件。其料用"乌龟"(龟属水族,龙系水族之长)与雉(雉属羽族,凤系羽族之长),故引申为龙凤相会得名。现以鳖、鸡取代龟、雉。这道菜经世代相传至今,乃徐州名馔,近年风靡一时,成为喜庆宴会上不可缺少的大菜。
鱼汁羊肉:为汉高祖刘邦青壮年时爱吃菜肴之一。丰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丰生丰长汉高祖,鱼汁羊肉饱口福。东征西战探故乡,乐吃鱼汁羊肉方。”此菜源于彭祖的“羊方藏鱼”。
羊方藏鱼:因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文火同炖而得名。相传彭祖小儿夕丁喜捕鱼。彭祖恐其溺水而不允。一日,其子捕鱼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让其母剖开炖煮的羊肉藏其中。彭祖回来吃羊肉,感觉异常鲜美,于是如法炮制,便得此肴。据传汉字中的“鲜”字即源于此。
东坡回赠肉:徐州传统名菜。先用五花猪肋条肉,切成大块,经焯水刮洗干净置砂锅中,配多种调味料及鲜汤,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焖至酥烂。原汁鲜香醇厚,食之回味无穷。烹肉之法在其《炖肉歌》中可见奥妙:"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它自美。"
金丝缠葫芦:徐州烹饪界素以拔丝技艺著称。"金丝缠葫芦"即拔丝楂糕的改进,系彭门徐州厨行宗法的一大绝技,执烹坛之牛耳,独擅其美,由古迄今久盛不衰,为其它菜系所望尘莫及。不仅蜚声国内,而且饮誉海外。此菜因象形而得名。其原料选用桂花楂糕。
桂花楂糕:桂花楂糕是徐州特产,是以山楂、白糖和桂花酱制成。据徐州《铜山县志》载:"士人磨楂实为糜,和以饴,曰楂糕。"《徐州文史资料》第三辑咏楂糕诗云:"红如朱砂透如晶,色似珊瑚质更莹。金桂飘香果酸酽,味回津液两颊生"。
鼋汁狗肉:秦末时樊哙以屠狗为主。刘邦喜食其售狗肉,手头据拮时常拖欠樊哙的狗肉钱。樊为免赊欠之苦,渡河另徙它处。不料刘邦得一大鼋相助,也渡河追踪而至。樊知大怒,跑到河边,将那大鼋捉来杀了,与狗肉一同烹煮。不料狗肉烂熟后,鲜香十倍于初时。鼋汁狗肉由此得名。
面鱼子 徐州“面鱼子”有两种,一种用面粉制作的“面鱼”,一种是用淀粉制作的“蛙鱼”。面粉制作的“面鱼”属于家庭风味的一种汤点,早晚最多,几乎均以咸鲜为主。“面鱼”是徐州方言,因其形象小鱼,故称“面鱼”。其做法是用铁锅加油炸葱姜(有的加入几棵青菜),加水烧开。面粉加水(有的加入几个鸡蛋)和小许盐调成稠糊。一般调糊均用大白碗,碗口略倾斜,使面糊稍溢出碗边,用一根筷子沿着碗口边缘,将碗边的面糊轻刮至烧开的水中,直到面糊刮完为止。待水开,面糊在水中成熟后象一条条小鱼一样飘浮在水面上,加入盐、味精、胡椒粉和少许醋,即可食用。 徐州家庭风味“面鱼”的制作同陕夹风味的“面鱼子”制作迥然不同。但是,徐州的蛙鱼,同 陕西 风味的“面鱼子”,不论是在制作上,还是食用上均有相似之处,因形似蝌蚪,故称“蛙鱼”。制作“蛙鱼”的原料,现在大多选用山芋淀粉,也有的用绿豆淀粉或豌豆淀粉,而陕西风味的“面鱼子”是用荞麦面调释,用漏勺漏在开水中氽熟,然后加入调料食用。徐州“蛙鱼”的制作是将淀粉用水稀释搅开,倒入烧开的沸水中,淀粉受热膨胀,糊化成淀粉糊,然后趁热倒入钻有洞眼的盆中,将盆支架在盛有冷开水的大盆上,这样淀粉糊就从洞眼流出来,落在冷开水中,冷却后形似蝌蚪。食时加酱油、味精、芝麻油、辣椒酱、蒜泥,再加入徐州特产萝榨菜,酸、咸、香、辣可口。夏天用冷水冰,冬天用热水焐。 徐州“面鱼”及“蛙鱼”,同陕西的“面鱼子”同属风味小吃,但因地不同而有差异,风味也有区别。
臭盐豆 “闻着臭,吃着香,一顿不吃馋的慌。”这是当地人们对臭盐豆的赞誉。 臭盐豆,亦称盐豆子,是徐州家制风味的名品。臭中有香,回味无穷是它的风味特色,采用当年收获的黄豆为主要原料,经清洗泡浸、煮制成熟、发醇培菌、加料拌味、晾晒至干、密封储存等工序制成,整个过程约需10天的时间。由于制作工艺精细,其成品色泽黑红,质地脆嫩,味道咸鲜香辣,是佐餐下酒的开胃的小菜。 臭盐豆为何能形成臭中有香这独特风味呢?这是因为黄豆在发酵过程中繁殖了一种能产生蛋白酶的霉菌,豆中的蛋白质被其分解为多种氨基酸,鲜香的滋味就是由氨基酸和盐的的咸味,以及和其它调辅料的味道所形成;其中被分解形成的氨基酸中包含硫氨基酸,它还会进一步分解产生硫化氢气体,成品的臭味就是由硫化氢气体造成。并不是黄豆受细菌污染后腐败变质而发生的。 臭黄豆的制作既讲究又简单。之所以说讲究,是因其在制作上受季节的限制。臭盐豆在晾晒过程中,直接接触外界,常常会受到细菌、灰尘和苍蝇等有害物的侵蚀。在徐州,家家户户制作臭盐豆,多选择阳光明媚,天气还较凉的清明节前夕,即柳絮满天飞扬的时候,只有此制作臭盐豆,才会减少有害物的侵蚀。
小孩酥糖 “小孩酥糖”虽没有外国巧克力糖的那种苦甜味,白白腾腾形似但也不失中 国传统糖果的酥香,不仅包含了中国的传统作法,也蕴含了现代工艺,所以别有 一番风味,倍受人们青睐。 剥开糖纸,便露出乳白色的糖果,有点儿奶油糖的感受,或薄荷糖,可一尝 却都不像,整个糖果形似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孩,真是名副其实。 咬开糖果,便露出里面淡黄色的糖仁,此糖仁是由芝麻、花生、白砂糖等多 种原料混合而成,常吃可补充人体中的糖分、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微量元素, 老少皆宜。品尝一下,香甜可口,脆生生的,真是咬一口直叫脆,吃一口满口香 ,这就是小孩酥糖别有一番风味之处! 小孩酥糖的制作方法也十分独特。首先要把花生、芝麻等各种原料碾碎混合 ,然后将白砂糖加工成乳白色,将做好的糖仁包容起来,放进小孩形状的制糖机 内,凝固后,小孩酥糖便做好了。
蹄膀 蹄膀,俗称肘子。蹄膀菜肴二款虽属大众菜肴,但在徐州新沂市,它却是高档筵席上的佳肴。那里的厨师在选料、加工、烹制上很讲究。首先尽量选用皮薄肉嫩的黑猪肉,且选用前蹄膀。前蹄膀肥瘦相宜,蹄骨小,肉多,味好。制作有色菜肴时(如红扒蹄膀)要保留蹄膀皮,而制作白色菜肴时(如白汁蹄膀)则要去掉皮。加之烹调有术,深受群众喜爱,当地流行着“无蹄不成席”这句话。
辣汤 记得以前在外地上学,每次放假回家,第一天早晨起来一定要跑去两来风喝碗辣汤。买碗汤,再打个鸡蛋。那碗侬厚的汤一入口,伴着熟悉的辛辣感觉我对自己说:“嗯,回家了。” 说到徐州的早点,所有徐州人第一想到就是这个汤了。不同于其他地方人早晨喝的东西追求清淡,徐州人早晨就喜欢这辣呼呼的一碗咸汤。其实说实话,徐州的这个汤却是是卖相不太好,不像清粥小菜一样清淡纯净,也不像羊肉汤一样鲜艳火热。它的模样就是黑糊糊的样子。可是那种胡椒的辛辣、姜味的醇厚,就是徐州人最爱。不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每天早晨早点铺子前都会排起等着买辣汤的长队。 说起徐州的辣汤,最正宗的应该毫无争议的是两来风的辣汤。两来风的辣汤好就好在味道鲜美上,辣汤虽然是叫辣汤,可喝起来不能仅仅追求个“辣”字,要有原料的鲜美和佐料的辅助。汤不能太油,也不能太淡,佐料也要恰到好处,陈皮、桂皮的味道要刚刚好才叫美味。这个辣汤在解放前就有了,至于配方那可是两来风不外传的秘方,据说主料有鸡、鳝鱼、猪肘子等等,佐良有桂皮、大茴等大约三十种。然后仔细熬成浓汤,加入自己用胡椒磨成的胡椒粉。经过这么仔细的熬制加上上好的原料选择,辣汤才够味,够辣。
锅贴饺 锅贴饺也是徐州传统的老早点了,解放前就有了。徐州人很多人喜欢这种类似月牙型的饺子。徐州这道小吃最出名的是2003年靠着这道小吃拿到金牌的惠乐春。 说到锅贴饺,具体什么时间出现的不太清楚,反正肯定是在解放以前。据说那个时候,锅贴饺就是很流行的早点。后来,到了60年代,那时候的北京饭店(现在的惠乐春)就重新推出锅贴饺。那个时候,北京饭店的锅贴饺和烤鸭一起成为徐州最出名餐饮。后来,烤鸭慢慢的不再流行,而锅贴饺却成为徐州市民心目中永远的早点美食。 锅贴饺的选料也比较讲究,要选则后腿肉,肥瘦比例大盖在3:7左右。因为要在油中煎,所以要保证馅里不出油,否则吃起来会太油而显得腻。包饺子的面以前是死面,后来根据顾客的要求,惠乐春将它换成了半发面。饺子经过煎之后,刚出锅的时候吃最好吃,下面是酥酥的煎出的金黄色面皮,里面的馅还带着一些油质的感觉,如果凉一下就吃不出这么鲜美的味道。
烧饼 烧饼是各地都有的早点小吃。特别是烧饼加油条,无论是台湾人、上海人、北京人、都有很多人爱吃,所以也得了个名字叫做“中式汉堡”。 徐州现在街边有很多的烧饼铺子,晚上打烧饼当主食卖。我们今天说的不是那种,而是我们早上吃的酥烧饼。这种烧饼最早是出现在茶楼和戏院里,被当成点心和麻花之类一起出售。后来这种小点心就成了早点中的一种。酥烧饼不同于油酥饼,不那么油,吃起来酥香可口。而诸如肉松、椒盐、糖等不同的馅料吃起来也是不同的口感。 徐州最早打这种酥烧饼出名的是一位在户部山姓孙的老师傅,据说这位师傅是从法国留洋回到徐州,开始卖早点。不知道这位孙老师傅是否把西点的一些技巧融入到烧饼里面,反正当时徐州全城都知道户部山有家烧饼称得上是一绝。后来随着孙老先生离世,加上他两个徒弟的退出,这种烧饼的做法也就失传了。 2000年左右,惠乐春打算恢复这种美味的早点,可是做法却找不到。其实酥烧饼的做法并不难,里面的馅料只要是真材实料,味道差距不大。烧饼的好坏主要在面上。烧饼要想好吃,皮面和酥面的比例要正好,只要能拿捏出烧饼中面的比例,烧饼就能达到好味道。于是惠乐春找来当年跟孙师傅学习其他技艺的老师傅,然后作出几种不同的皮面和酥面配比的烧饼。让老师傅品尝,找出味道和那时候最接近的。然后在最接近的地方不断调试,最终终于找到和以前孙老师傅做的烧饼味道一样的烧饼,这就是现在惠乐春烧饼的来历。 品尝一下惠乐春的烧饼。你会发现烧饼全部都是酥的,可是又不会砕掉,吃起来感觉不是太干。特别是肉松烧饼,吃起来醇香浓重。
蒸包蒸饺 早晨去吃早点,看到热气腾腾的蒸笼,你会觉得真的很美好。说实话,蒸的做法大概是只有中国人发明和一直使用的。这种保持食物美味和营养的方法,坐起早餐来的确是最适合的了。 徐州几乎所有的早点铺子最早推出的就是蒸包,徐州的蒸包一般是肉的,选用五花肉作馅,包入发好面中。上笼屉蒸。蒸包好不好吃,最主要看得是馅料好不好。近几年,徐州的蒸包品种越来越多,灌汤小笼包,珍珠蒸包都开始在徐州市场上出现,可是徐州人最爱吃的大概还是我们本地那种馅料的蒸包。 说到蒸的早点,徐州人还爱吃的就是蒸饺了。蒸饺一般都是素的,因为如果用肉作馅,薄薄的饺子皮在蒸的过程中会被油浸满。在这些素蒸饺中最好吃的大概是惠乐春和两来风的两家的豆腐蒸饺。这种蒸饺以鲜嫩的豆腐作原料,吃起来口感很浓厚,又不油腻。 最初,这种早点是九十年代初在现在海云大厦附近的一家徐州特色的早茶铺子经营的,后来,这种品种被惠乐春和两来风引进。将原来的馅料由豆腐加鸡蛋增加了海米。饺子包出来是月牙形的,蒸过之后,成了半晶莹的模样,仿佛一弯美丽的月牙。
煎包 煎包在南方被叫作生煎馒头,徐州人叫做水煎包,一般也都叫做煎包。徐州几乎所有卖蒸包的店都会卖煎包。 煎包要想香,馅料的肉一定好,要选肥瘦合适的五花肉。此外面一定要发的好。这样,包子吃起来才会很香而不太油。与锅贴饺不同,煎包用的是发面,所以如果像锅贴饺一样那样用肥瘦3:7的比例配肉,吃起来会感觉比较柴,吃起来口感不好。而面发的不够,除了煎包吃起来不够松软之外,也会比较油的。 总体来说,徐州各家煎包味道相差还是不大,不过,两来风可能口感更好一些。
油条 油条,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最经常吃的早点了。有人喜欢油条豆浆,有人喜欢烧饼油条,还有人喜欢豆脑加油条。记得,有个去美国工作的朋友跟我说:“本来以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武侠,现在我发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油条!” 油条,香港叫做“油炸鬼”,其实这才是比较接近历史原著的名字。最早油条是出现在宋代,岳飞被秦桧陷害之后。东京的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后来,东京出现了一个小贩卖一种叫做“油炸桧”的食品,一下东京所有的人都爱上吃这道解恨的小吃。后来,这道小吃就由流行变成了经典。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油条最早的前身。 徐州的油条里最出名的就算是先锋饭店的八股油条。吃起来炸的脆脆的。配上辣汤、豆脑之类,真是别具风味。
火烧 这种早点在徐州大都是没有店名的街边经营的。往往是夫妻两人推着特殊的小炉子在出售。这种炉子上面是煎油饼用的铁板,下面是作为烤箱用的炉火。这种小吃兼具了油煎的香味和烤的酥香,如果在里面再夹上一个荷包蛋,那味道真是外素里嫩,早晨吃起来也比较方便,比较适合早晨时间较为紧张的上班、上学族。可是,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啊。
豆脑 在外国人看来,豆腐是中国最为神奇食品。简简单单的黄豆,在中国人手中,可以变化出无数连肉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美食。豆脑是徐州人比较喜欢的食物,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说,吃起来又美味又有营养。 徐州的豆脑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豆花,不像他们仅仅是在嫩豆腐中加入诸如海米、紫菜、虾皮一类的东西,而是要浇上一种美味的加入豆皮煮成的高汤。 据说这种东西最早是清代时候一个卖豆腐的老汉发明的。据说有一天,这个卖豆腐的老汉早晨起来发现他准备的豆腐点得太嫩了,不成块,不能拿出去卖。老汉于是伤心的没出去卖豆腐。到中午,老汉吃饭的时候,觉得不能把豆腐浪费了。于是就把嫩豆腐倒进自己准备的午饭——豆皮汤中吃。没想到吃起来居然十分美味。于是,老汉就把这种东西拿到外面去买,没想到,一下就被抢空了。以后,老汉就靠卖豆脑发了财。 其实吃豆制品很有营养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早上吃碗豆脑再吃些营养的主食,一上午的精神都会好很多的。
糍饭 糍饭完全是一种外地进入徐州的早点,它的最早产地应该是上海。它也是上海早饭中“四大金刚”的第一位。 糍饭味道好坏主要靠的是糯米蒸的程度,太软或者太硬都会吃起来不好吃。只有适中的程度,糯米才会吃起来香香糯糯的,米还是一粒一粒的,很有嚼头。这样的糍饭才叫成功。 至于糍饭里面卷的东西,有油条、肉松、糖、榨菜……,我甚至还见过馓子。不过说实话,我最喜欢的还是肉松加油条那种。不过糍饭千万不能吃太多,以为糯米不好消化,吃多了中午饭就会吃不下了。
羊肉泡馍 这种小吃是西安人的最爱,其实早上吃碗热辣辣的东西在寒冷的冬天是不错的选择。这种早饭在徐州有些羊肉馆是经营的。不过徐州人一般会把西安的馍变成本地的壮馍,而贾汪人则喜欢早上用羊肉汤泡煎饼。不过吃起来仍是很美味的。
梅花糕 在夜市看到这家“李氏梅花糕”,令人吃惊。这种原产于苏州的小吃,现在在苏州都很难吃到夜市这家味道很正宗,豆沙的味道得到苏州小吃的真滋味。不过苏州的梅花糕一般不会用小圆子,但加了小圆子很好吃。另外最好把梅花糕分为葡萄干多和少两种,因为有人喜欢吃酸点的,有人喜欢甜的,就可以有选择了。另外,最好要提醒顾客,小心被豆沙烫到。
炸鲜奶 夜市的炸鲜奶一共有两家,靠得很近,其中一家还兼卖炸丸子。其实这种东西应该叫做“炸什锦果”。
烤饼羊肉串 就是几年以前徐州的校园小吃也曾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烤饼。这种小吃就是把烤饼和羊肉串结合起来。这种吃法颇受年轻人的喜欢,那味道就是一个字——“爽”。不过辣粉吃起来有时候呛喉咙,而且有些干。
韩国章鱼小丸子 这个小吃在夜市属于比较古老的小吃了。感觉上和海鲜饼差不多。只是外面不像海鲜饼一样脆脆的。味道吃起来也是很鲜香。我以为,如果像香港鱼丸一样增加些酱料,特别是海鲜酱,味道绝对是小吃里一流的。
新疆馕坑肉 这个小吃可以说是和雪花臭豆腐同时兴起的。特殊的馕坑烤肉估计是来自新疆烤全羊的方式,品种有羊肉、鸡翅、鸡心等。的确,这样用馕坑火烤出的肉,不但保持肉的鲜味,还没有熏烤的烟味。不过我认为,烤肉吃起来应该有油香,鸡肉本身油少,这样烤难免要使肉质变紧,如果刷一点油,味道可能会更好。
炒冰 可以说是夜市小吃的元老,还在市中心的时候就很繁盛!各种水果的美味,拼成绚丽的色彩,加上一些水果以及凉凉的炒冰,那味道绝对是饭后甜点的最佳选择。不过,炒冰的甜味不太纯正,细品有一点苦味。如果能参考成都的炒冰在冰里加点酸梅等果肉丝,那味道一定会更好。
饮料 这项绝技是不断变化的,冬天有珍珠奶茶、莲子粥,夏天有绿豆汤、酸梅汤。这其中冬天的巧克力珍珠奶茶,夏天的是酸梅汤,都很棒。但如果能把奶茶粉煮好,那肯定比现在用热水冲出来味道更好。至于酸梅汤,如果用冰糖熬,那美味就无懈可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