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
温州的
逸事
遗踪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
原籍
琅邪临沂(今属
山东)世居
会稽山阴(今
浙江
绍兴)。出身
世族大家,是我国
东晋著名的
书法家、
文学家。在
书法艺术上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被后世尊为“书圣”。性爱山水,能诗善赋,他的
代表作《
兰亭集序》,不仅在
文学上是宴游诗序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尤其在
书法上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他所作
书简杂帖,或议论时政,或抒发怀抱,亦为世所称颂。
王羲之小时拙于言辞,及长,聪慧有辨才,为
时贤所器重。22岁任
秘书郎,后迁
征西将军参军,累迁
长史,荐迁
宁远将军、
江州
刺史。频召为
侍中、
吏部尚书、授
护军将军、皆不就。永和
七军(351)为
右军将军、会稽
内史。羲之重政宽和,时会稽灾荒,他开仓赈贷,漕运便民;
朝廷赋役繁重,“每上疏争之;”曾痛斥当时
吏政腐败,说;“自倾年割剥遗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政。”关心民间疾苦,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好事。
羲之信奉
道教,崇尚清淡,
性格
豪逸,好山水之游,素无
廊庙之志。后来
与朋友
王述发生矛盾,王述升任
扬州刺史,成了王羲之的顶头上司,出于私怨,对羲之诸多挑剔,羲之深以为耻,便称病辞职,并在父母
墓前发誓不再出任
官职。《
晋书?王羲之传》云;“羲之既
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戈钓娱乐。又与
道士
许迈共修服食,采药食不远千里,偏游东中诸郡,穷诸
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可见其辞官后优游山水的生活情景。
王羲之与温州有着密切
关系。明任敬在《
温州府
图志?序》中云:“尝考自东晋置郡以来,为之守者如王羲之之治尚慈惠,
谢灵运之招士
讲书,由是人知自爱向学,民风一变。”王羲之在温州留下许多逸事
遗迹,如:“五马坊”,南宋祝穆《
方舆胜览》卷九载:“王羲之守永嘉,庭列
五马,绣鞍金勒,出即控之,今有五马坊。”杨蟠《咏五马坊》诗云:“相传有五马,曾此立踟蹰。人爱
使君好,换鹅非俗书。”首句有“五马”,末句有王羲之“换鹅”典故,所指是王羲之无疑。杨蟠是
北宋时温州
知州,曾定
温州城内为三十六坊,其中就有“五马坊”,可见“五马坊”为太守王羲之而命名在北宋已见之于文字记载。《方舆胜览》还记载了温州百里坊至
平阳屿一百里河港
荷花盛开,王羲之自南门
登舟赏荷,唐温州刺史
张又新《咏百里坊(芳)》诗云:“时清游骑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造访乐清高士张荐。”:明永乐《
乐清县志》卷二“丹霞山”云:“初,晋张文君炼丹于此,太守王羲之访之,
文君遁入竹,不获见。”同书卷八“仙释”云:“张文君,字子雁,乐清人,世居
白鹤山下,得
神仙修炼之术,于所居傍炼丹。
郡守王羲之慕其名往访焉。文君以余药掷溪水,遁入
竹中,右军不获见而去。”北宋《太平寰宇记》卷九九“张文君”云:“永嘉人,隐丹霞山,郡守羲之造访,遁入竹中不得见。唐张又新《
白鹤山》诗云:“欲驱五马寻真隐,谁是
当年入竹人。”《太平御览》卷九六三“竹部”引刘宋郑缉之《
永嘉郡记》云:“乐成县民张荐者,隐居
颐志,不应
辟命,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属,恒居其中。王右军闻而造之,荐逃避竹中,不与相见,一郡号为高士。”可见王羲之任永嘉郡守造访乐清张荐事,自刘宋、庸、宋、明、清以来一直连续记载,一脉相承。
除了上述
记载外,又如“墨池坊”,《永嘉县志-
古迹》载:“墨池,在墨池坊,王右军临池作书,洗砚于此。”明叶式《
墨池记》云:“右军刺温多惠政,暇辄复临池以适其情,
后人因祠于郡城。”“华严石砚”;温州江北罗浮
华严山产石砚,王羲之得之甚喜,
简帖中有:“近得华严石砚颇佳”之语。相传温州郭公山“富览亭”三字为王羲之手书。旧温州府署左井栏内侧刻有“容成太玉洞”五字,相传也为王羲之所书。王羲之游
恶溪见溪水惊险奇绝,遂书“突星濑”三字于溪边大石。温州华盖山下旧有“王谢祠”,为温州人民怀念王羲之、谢灵运而建的。
王羲之曾任永嘉郡太守,从唐宋前后以来,均有文籍可稽,
史书源源连载,证据确凿;但近来也有
学者据《晋书-王羲之传》缺载而提出否定或质疑。
王羲之与
楠溪鹅兜
浙南永嘉溪山,山水秀丽,现为国家重点
风景名胜区。
当地农家有种用具,名鹅兜。它用杉木制,下部有底,圆形似鹅身,可盛水;上有揭柄如鹅头形,可用手提。
山乡农家妇女喜用鹅兜
洗衣服,或用它给孩童洗浴。这种形状的鹅兜,全国其他地方少有,唯独浙南有之。为什么要把一件浣洗用的器具制成鹅的形状呢?据传,这与
书圣王羲之有几分
瓜葛。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号澹斋,世称王右军,原籍山东
琅琊(今属临沂)人,世居浙江会稽山阴(今绍兴)。他曾为永嘉郡(今温州)太守,其人崇尚清淡,
性情豪逸,好游山玩水,乃是仁智之士。他一生最为
爱好的是练字、养鹅,使字与鹅结下了特殊之缘。当时永嘉河乡、溪山多养鹅,鹅的羽毛呈灰白色,会游泳,身体稳雅,头秀长,头上的肉状冠很美,且极灵活。这给王羲之练字大有启发:他练字亦求稳
雅秀美,稳若
泰山,活如矫龙。王羲之看鹅练字、养鹅练字,又特别爱写鹅字。
天台上的鹅
字碑有王羲之书的
独笔鹅字;绍兴兰亭“鹅池”的这个鹅字也是王羲之写的;王羲之35岁时又辞官归隐
奉化剡原
九曲溪养鹅。王羲之练就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飞凤舞,实与鹅有着
渊源。
王羲之在永嘉任太守,留下了洗砚洗笔的“墨池”古迹,并有“华严石砚”之说,“王得之,甚喜”,这石砚产
于永嘉江北罗浮华严山,现华严山下仍有花泥岙村。
王羲之爱鹅、养鹅、悟鹅、以鹅
为神形而练字,在永嘉亦留下了
美丽传说。时人为纪念他,便请圆木
匠人以鹅
形制作成家用器具鹅兜,日日使用,天天相见,在楠溪山乡及浙南地区流传至今。
他是我国晋代的
大书法家。出身
贵族。四十八岁任
会嵇内史、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在书法上有杰出的
成就,他曾学过书法
名家
钟繇的
笔法,但不墨守
钟法,虚心吸收魏晋
诸家书法的精华,会古
通今,锐意创新,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书法
风格,
真草行书,众体兼美,笔势奔放,
宛丽多姿,成为后世书法上的正宗,被人誉为“书圣”。
羲之虽然出身
高门
士族,又具
才华,但对荣禄仕进则多次谦退,朝廷“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另一方面羲之对
国事民瘨却十分关注。他关心北伐,
志图恢复
中原,统一
华夏;关心政局安定,努力促进国内团结;并且开仓赈乏,柬争朝廷
减省赋役等等。他还十分关心温州一带人民生活,《
全晋文》卷六记载了王羲之书简,内中有提及:“比得其书,方山海间,民逃亡
殊异,永嘉(郡)乃以五百户去。深可忧!此间(指会嵇)不乃至此。”
后来,王羲之由于朝廷没有接受他的书柬,还因此受到冷遇和讥笑。永和十一年,羲之称病辞去会嵇内史,在父母墓前起誓,今后不再为官和干涉朝廷之事。从此,他居会嵇,过着“年年桑榆”“独善其身”的生活,其
足迹则遍游东中诸郡,泛沧海,穷诸名山,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
关于王羲之和温州的关系,目前史学界存在两说,其一,根据《
温州府志》《永嘉县志》引祝穆《方舆胜览》等书所载:王羲之曾任永嘉太守,并有庭列五马的
传说。其二,《晋书本传》及其他有关
史籍均无此记载。但
王曾出游永嘉,并在一些地方留下了行踪足迹。如《永嘉郡记》载:“昔王右军游永嘉,终于
恶道。右军书南边大石,今犹见
墨迹,而字不甚了了。”又,“乐民县民张荐者,隐居颐志,不应辟命。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屋,恒居其中。王右军闻而造之。荐逃避竹中,不与相见,一郡号为高士。”特别是历代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不少有关
王羲之的传说。
温州五马街,原名“五马坊”,是温州市的中心闹市区。其命名
由来与王羲之有关。相传,王羲之在永嘉任太守时,庭列五马,绣鞍金勒,在每次出行时,五马齐驱,驰骋于道。
唐代温州刺史张又新在《百里芳》一诗中说:“时清游骑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写的就是此事。当时可能还没有坊名。到北宋杨蟠任永嘉太守时,他把温州街巷分为三十六坊,为了纪念王曾此立踟躇。人爱使君好,换鹅非俗书。“说的都很明确。
根据《永嘉县志·古迹》载:“墨池,在墨池坊,王右军临池作书,洗砚于此。”坊因池名,至今仍在。据了解,
从前的墨池,在今温州市人大院子里,已湮灭。
清同治
云子携曾目睹;他在《
温州竹枝词》中写道:“墨池遗迹尚巍然,
亭阁
园池位置偏。”
为了纪念王羲之这一遗迹,
宋代大书法家
米芾曾题过“墨池”两个大字,以志不忘。后亦湮没无存。到
清乾隆五十年(
公元
1785年)
秋八月三日,由三衢黄大谋续补了“墨池”两字,并刻
于石。此石今藏于
温州博物馆内。当我们看到这苍遒有劲的两个大字时,仿佛闻到那阵阵墨香,也仿佛看到王羲之那“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的笔迹在我们眼前晃动。
清代曾任温州
司马的
郭钟岳,有一首《咏墨池》词中道:“风流太守忆
王郎,经换
笼鹅字字香。
昨日见郎书法好,
移家合住墨池坊。”
在温州城的北面,即江北岸,有一座华严山,其山以出砚为名。据《永嘉县志·叙山》云:“华严山,在
城北八里永宁支山,有
华严洞,花木繁丽,自成
佳境,其石可为砚。”相传,王羲之曾得到华严石砚。王羲之很爱砚。他在
法帖中写道:“近得华严石砚颇佳。这也是他的一大
乐事,故写入法帖,以留后世。
王羲之,在温州留有的笔迹多处。民间相传,温州郭公山麓原“富览亭”亭额以及华盖
山麓原有一井栏上所铭的“容成太玉洞天”六字,均出自他的
手笔,可惜都已湮灭无存。故清
方子颖在《温州竹枝词》中有“富览亭空一怀古,右军真迹付云烟”之句。
王羲之
所处的时代,
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了。作为“书圣”,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温州,墨池的水,也一直滋润着这块土地。自唐以来,
文风蔚然,
书家蜂起。远从唐代的
草书驰名的张湮,到
明代七岁
能书的
姜立纲;近从三十年代号称“永嘉二难”的孟容、公愚两
兄弟,到当今书坛上的
方介堪、
邹梦禅,更加可贵的是一代新人正在成长。他们结社墨池,吸收
前辈书法艺术的精华,努力创造各异的风格
流派,使祖国的书法
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凌莅晴
2021-07-1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