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s0.zupu.cn/users/0e27de5b-abf3-49ec-a787-e133feab2ee2/avatar/1105186357.jpg)
经蓝镶
2021-07-15
古往今来,
文人墨客、
书画
印人、
古玩
藏家,都喜欢为自己的
书房
画室或
客厅取一个
堂号,以示风雅。
张大千也不例外,堂号
大风堂。不过,张大千的堂号是与他的
二哥
张善孖合用的(张善孖故后,张大千的四哥
张文修也借用过大风堂的堂号收徒招生)。关于大风堂的
来历,据张大千的早期学生
胡若思回忆(胡拜师于
1925年,
时年九岁。14岁随师赴日举办
画展,
人称
神童):约在
1928年前后,张大千客居上海
西门路
西成里,一位
古董商拿着一幅
古画到张府兜售。张大千将画打开,是
明朝
画家
张大风画的
诸葛武侯出师图。
画中人物,坐在榻几上,气宇轩昂,
神韵悠然。大千见之,爱不释手。一问价钱,十分昂贵,无力购藏。不久,张大千在一次书画展览上又见到了这幅画,他请人赶紧把这幅画拍下来。适逢藏主也在展厅,见状马上过来干涉,要求将所拍之照作废,无奈之下,只得取出
底片曝光张大千对这幅画实在太喜欢,心向往之,寝食不安,志在必得。第二天,
带上胡若思又去展厅,让胡若思蹲在不显眼的展厅
一角,将笔
和纸藏在外衣夹层里,叮嘱了几句临此稿的要点,要他将这幅画临摹下来。胡若思遵照师嘱,看一眼,勾一笔,勾出草稿。张大千则站在画前,细细观摩,默记
笔墨。回家后,他参考胡若思勾勒的草稿,在一张旧
纸上,临仿了一幅诸葛武侯像,用张大风的
笔法署款:“此画为兰雪
居士作,
上元衲弟,真香佛空,酒后
醉笔。
甲午正月廿二。”并用蝇头小楷仿照大风的笔法
风格抄录了两段张大风自
题跋文。然后请
裱工连夜装裱作旧,又托人将这幅
伪作也挂到展厅。同一展厅挂出了两幅
诸葛亮像,惟妙惟肖,真假难辨,藏主一看,大惊失色,
奇货难居,愿打对折售出,张大千趁机将此画购藏。自从收藏了张大风的这幅
真迹,张大千十分得意。张大风名风,字大风,号
升州
道士,与张大千是
同宗
本家。征得二哥善子的同意,就将西成里的
厅堂取名为大风堂。从此,大风堂就成了
张氏
昆仲待友接客之处,也成了收罗
门徒之地,还刻了珍藏书画的
钤记。这段故事出自胡若思之口,绘声绘色,颇多
传奇色彩,要不是他亲口告诉我,我是不会相信这件事的--这幅张大千伪作的《诸葛武侯
出师表》的
草图竟是出于一个年方十来岁的画童之手。但是,这个故事从未听张大千说起过。据张氏的至友高岭梅回忆:“大风堂的由来,是他在30岁左右的时候住
在上海西成里,曾购藏一幅张大风画的《诸葛武侯出师表》,画的人物,
神态极佳,大千极为喜爱,对张大风的
画艺更为倾倒,
作者更巧也是姓张,,名字又与大千同一‘大’字,乃用大风为
堂名,即曰大风堂。
其后他的二哥也喜欢此堂名,兄弟乃共用之。”①高岭梅对大风堂的说明肯定听自张大千之口,至于张大千如何购藏张大风的这幅画,张大千没有对高氏说,所以高氏也没有写。高氏说大千30岁左右购藏的这幅画,可以断定购藏时间是
1929年前后,与胡若思所说暗合,正是大千携他赴日举办画展前夕,勾勒草图对他来说,该是不太困难之事。这个堂号自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在海上
画坛亮相后,代代相传,由
门人
嫡传到再传,
一代一代已经传到
第三代--不,严格来说,已传到第四代。试想一下,第三代
传人多已迈入知天命之年,子承父业,第四代当然后继有人了。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629/239b9c41-bc75-47ed-b562-e61000a5d7d9.p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