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嘉庆唐仲冕简介”的回答
关注问题
松贞椤
2021-07-15
唐仲冕(1753-1827),字云枳,号 陶山 居士,世称唐陶山。 原籍 善化(今湖南长 唐仲冕像[1]沙)。后客居 肥城县(今肥城市)涧北村。 清代著名 泰山学者。人物生平  乾隆三十三年(1768),唐仲冕之父唐焕出任平阴 知县,仲冕随父至此。 两年后, 生母谭氏病卒,仲冕葬母于肥城陶山之阳,自此,结 庐墓侧守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唐仲冕在陶山东麓修道 书院潜心读书,自号陶山居士。寄情 山水,遍游陶、牛二山,穷陶山七十二洞之奇,览 牛山风景之丽。个人作品  曾画《陶山望杏 图》,著《牛山叠翠》诗,一时 文人竞相赞颂。成就及荣誉乾隆四十六年(1781),唐仲冕应 泰安州官员之邀,赴泰安主持 泰山书院。其间,泰安知县黄钤重修《泰安县志》,唐仲冕参与其事。他“历扌门葛攀罗之险,亲历岱畎”,探访泰山名胜,遍览泰山 典籍,对泰山地理历史作了深入研究。以为《泰山道里记》《泰山搜玉集》等书“各述一门,非岱岳之全”,而 唐仲冕苏州石刻像[2] 成书于 明代的《岱史》, 虽资料丰富,但“分类杂陈,率多挂漏”,县志诸书也限于体制,对泰山未能遍录,“每以记载阙如为憾”。乾隆四十七年(1782),他效仿《史记》《汉书》的体例笔法,编撰《岱览》,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完成巨著,历时12载。《岱览》全书共32卷,分《首编》《总览》《分览》《博览》《叙览》等6部分,“征引经籍六百五十五种,录次金石七百六十六通”,层次明晰,稽考精审,图文并茂,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吴锡麟、史学家洪亮吉、钱大昕等人的称赞。钱大昕为此书题诗:“东岳寰中秀,图经手自编,群山收一览,五岳独自光。”唐仲冕勤于笔耕,著作颇多,除《岱览》外,尚有《陶山文录》十卷,《陶山诗录》二十四卷。   乾隆五十八年(1793),唐仲冕中进士,历任荆溪(今江苏宜兴)、吴江知县,后升任海州(今江苏东海县)知州,又调任通州(今四川达县)、苏州知府。嘉庆十年(1805),官至陕西布政使,代理巡抚。任职期间,兴利除害,多有惠政,乡民为之建生祠。辞官后迁居金陵(今南京) ,道光三年(1823) ,唐仲冕返陶山祭扫母墓,写下了著名的《扫墓》诗。清宜宗为表彰他的功绩,特恩谥唐母为夫人,在其墓前立石人、石马及华表等,并刻立 神道碑,遗迹至今尚存。道光七年(1827),唐仲冕病卒金陵,终年74岁,其子遵 遗嘱将其 归葬肥城陶山。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唐仲冕应泰安州官员之邀,赴泰安主持泰山书院。其间,泰安知县黄钤重修《泰安县志》,唐仲冕参与其事。他“历扌门葛攀罗之险,亲历岱畎”,探访泰山名胜,遍览泰山 唐仲冕半身像[3]典籍,对泰山地理历史作了深入研究。以为《泰山道里记》《泰山搜玉集》等书“各述一门,非岱岳之全”,而成书于明代的《岱史》, 虽资料丰富,但“分类杂陈,率多挂漏”,县志诸书也限于体制,对泰山未能遍录,“每以记载阙如为憾”。乾隆四十七年(1782),他效仿《史记》《汉书》的体例笔法,编撰《岱览》,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完成巨著,历时12载。《岱览》全书共32卷,分《首编》《总览》《分览》《博览》《叙览》等6部分,“征引经籍六百五十五种,录次金石七百六十六通”,层次明晰,稽考精审,图文并茂,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吴锡麟、史学家洪亮吉、钱大昕等人的称赞。钱大昕为此书题诗:“东岳寰中秀,图经手自编,群山收一览,五岳独自光。”唐仲冕勤于笔耕,著作颇多,除《岱览》外,尚有《陶山文录》十卷,《陶山诗录》二十四卷。   乾隆五十八年(1793),唐仲冕中进士,历任荆溪(今江苏宜兴)、吴江知县,后升任海州(今江苏东海县)知州,又调任通州(今四川达县)、苏州知府。嘉庆十年(1805),官至陕西布政使,代理巡抚。任职期间,兴利除害,多有惠政,乡民为之建生祠。辞官后迁居金陵(今南京) ,道光三年(1823) ,唐仲冕返陶山祭扫母墓,写下了著名的《扫墓》诗。清宜宗为表彰他的功绩,特恩谥唐母为夫人,在其墓前立石人、石马及华表等,并刻立神道碑,遗迹至今尚存。道光七年(1827),唐仲冕病卒金陵,终年74岁,其子遵遗嘱将其归葬肥城陶山。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