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泺骞
2021-07-15
  我国历史悠久,思想文化传统极为丰富,其优秀部分,几千年来起着铸造 民族灵魂的作用,至今虽时过境迁,但有些部分仍能为我们建设 现代社会所吸纳服务。例如:关于提高人们 道德品质的修身理论,就十分具有现代意义。所谓修身,就是要求人们自觉的通过学习和反省,培植自己的良好 品德,以 适应社会的需要。由此推己及人,先整齐好自己的家庭,然后去从政治理国家,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了,再 平定天下,或者使天下达到太平,即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所谓的国家,是指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封国;天下,是指授封诸侯的周朝天子所统领的全中国。对此,先哲曾参(孔子的学生)在《大学》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三纲、八目。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说人有一种天赋善良的德性叫“明德”,应该自觉地去彰明它,即“明明德”;这种明德因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各种不正当思想或 物欲的诱惑而污染,应不断地自我更新,叫“在亲民”,亲民即新民。由此而推及他人,达到最好的境地,叫“止于至善”。他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当时是指15岁以上的大人之学。此即大学的 宗旨,在于恢复光明的德性,成就 道德更新的民众,以达到最完善的境地。
  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是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是求得知识,包括对人天赋道德的认知;诚意是思想意念真诚,没有虚假;正心是心志端正,没有邪念;修身是修养自身的道德;齐家是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是平定天下。其具体次序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第十一章)这八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属于思想认知方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属于实践方面,而其最重要的是修身。他说修身是一切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自天子以至于 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第一章)儒家之所以提出修身这一 原则,是缘于以人为本,他们认为人是 社会的根本,社会上一切事情都要先从自身做起,然后推己及人。孔子提出仁人的思想即是如此,他说:“仁者,爱人。”人对人应该互相关心爱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施加于别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雍也》)自己要立身 于社会,也要使别人立身于社会,自己要通达于社会,也要使别人通达于社会,能以自身理解别人,这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人们的天赋 本性是相同或相近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对于从政治国者来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从自身做起,自己率先做到了,再要求别人。自己要以身作则,作为人们行为的 楷模,发挥思想的 教育作用,如此必能令行禁止,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 德治思想,德治并不是不要法律,而是以 德政教化为主,辅之以法律,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大学》中,他们把这种主张称为“絜矩之道”。絜,是衡量,矩,是衡量东西的方型尺子,是说以自身为尺度去衡量别人,用这种道理去理解别人。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大学》第一章)对于一个当政者来说,若厌恶在上者的无礼,就不能以此态度对待在下者;若厌恶在下者的某些行为,就不能以此对待在上者;若厌恶前面人的某些行为,就不能以此施加于后面的人;若厌恶后面人的某些行为,就不能用此对待前面的人,依此类推,这就是以己度人的絜矩之道。这是说不论你的地位在上还是在下?在前还是在后?在左还是在右?凡是自己不愿意或厌恶的行为,都不要施加于别人。
  人们虽具有天赋的良好本性,但在后天的现实生活中,又会产生各种不正当的思想和欲望,从而发生许多错误或罪恶的行为,修身就是要人认识这种错误思想的根源和行为的危害性,自觉地去克服,恢复人自身的天性。如何去克服呢?提出了“诚”,什么叫“诚”?真实无妄之谓,即真实,没有虚假。先哲子思(孔子的孙子)在《中庸》一书又赋予“诚”以普遍的意义,他认为人们生活的社会和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诚,所谓“不诚无物”(《中庸》第二十五章),没有真诚就没有事物,所以人也应该真诚, 一个人只有真诚了,才能明白道理。“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第二十一章)由诚实而达到明白道理,这 是人的天性,由明白道理而达到诚,这是由于教化。诚实了也就明白道理了,明白道理了,也就诚实了。诚的功用是能够“尽性”,即能充分发挥人的本性,能发挥人的本性,也就能发挥事物的本性。能发挥事物的本性,也就能参加到赞助天地万物发育成长的行列中去,与天地并列而为三了。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这是说能发挥人的本性,用发挥人本性的方法去治理人,用发挥事物本性的方法去治理事物,使万物各得其宜。
  “诚”,对客观事物来说,它是个自在的东西,在于人们去认识,人是有思想的,对人来说,要做到诚,并不容易。一是对人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做假事;二是对自己也要诚实,不自欺;只有不自欺,对人才能诚;要不自欺,必须谨慎地对待 自己一个人独处时的思想,即“慎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 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第七章)意念真诚,不要自欺,好像厌恶污秽的恶臭,喜好美好的颜色那样,是 发自内心的真诚,所以 有道德的人,必须审慎地对待自己独处时的思想。一个人独处时,自己想什么,总以为只有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事实上别人看自己“如见肺肝然”,看到了你的五脏六腑,清清楚楚。他举例说,小人在 没有人看见的地方做了许多坏事,见到君子便遮遮掩掩,把坏事情隐藏起来,把好事显露出来 给人看,可是在别人看来,已经看到了你的 肺肝,掩盖是没有用的。因为“诚于中形于外”,你心中的意念,必然要表现出来,所以君子修身必须重视自己独处时的意念是否真诚,若有一丝一毫的不善之念,就应立即克服,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而隐瞒下来,欺骗自己。
  人的思想要达到真诚,必须在人们眼还没有看到的地方,耳没有听到的时候,进行省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第一章)有道德的人要达到真诚,即使在人们没有看见时,也要谨慎戒惧,在人们没有听到时,也要恐慌畏惧,人们的意念没有比在幽暗时最为明显,没有比细微时最为显著,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
  这就是“慎独”的观念,它强调人不要自欺。人在面对众人时还有几分畏惧,但在对待自己时,往往得过且过,明知自己不对,自己原谅自己,所以克服自欺比 欺人更难, 许多人开始由于自欺,进而欺人, 一步一步走入错误的道路。
  儒家这一套修身理论,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人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适应社会的需要,包括道德、 文化、知识技能等。道德需要修养,知识技能需要学习。它的积极意义是认识到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所以个人的一切生活行为,必须考虑到社会,把 个人与社会看作一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符合社会公认的 行为准则,才能立身于社会。从高处讲,人应该自觉地遵守各种 社会道德规范,并以自身的 模范行为积极地为社会作出贡献;从低处讲,人应该有一个自身的 道德底线,什么事可以做,而什么事则绝不能做,由此而树立一个人生的理念,“达可兼济天下”,事业显达时可以服务于社会;“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处境困苦时可以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的独立 品格而不随波逐流。
  人在社会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首先是诚信问题,人对人是否要讲诚信?即诚实信用,不欺诈,说到做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承认这是一条人际交往的 共同准则,但相当一部分人是在对自己有利或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遵守这一原则的,也就是说部分地遵守这一原则,完完全全、自觉地遵守这一原则,并非易事。有些人要求别人对自己诚信,自己却有意或无意地在欺骗别人,欺骗别人时,总以为设计精巧,只有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结果被拆穿后就要付出 沉重的代价。所以诚信,首先要不自欺,对自己要诚实,对自己诚实了,对他人自然而然也就诚实了。所以人是否以诚对己,以诚待人,乃是人立身处世的一大原则。
  还有,人们遇到困难时,是否有勇气克服?做了错事是否有勇气承认?进行自省,知过必改。在公义和 私利发生矛盾时能否去除 私心、坚持公义?面对财利的诱惑,是否动心?在可取与不可取之间,能否廉洁自律而不取?面对罪恶势力的危害能否敢于斗争、不惧牺牲?等等。有 道德修养的人与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则大有不同。有道德修养的人,他在 精神上已经筑起了一条坚固的道德 防线,能够应付各种艰难险阻;而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可能在某些困难面前畏缩退却,在某些眼前利益的诱惑下,上当受骗,同流合污,甚至导致身败名裂。
  现在我们强调以法 治国,但并不是不要道德,道德和法律各有不同的作用,法律是人行为的 底线,有强制性,违反了就要受到惩处。而道德则是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的社会行为,它能起法律起不到的作用,法律只是禁止人们为恶,而道德是劝导人们为善,以防患于未然,它是治本的。所以一个良好的社会,必定既是一个 法治的社会,也是一个道德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获得思想 自由的人,因为他自觉地遵守社会法律,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完全是出于他自觉的认识,不是受别人的强迫命令。社会愈发展,人的认识能力越深刻,人们的自由程度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在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的过程中,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也至关重要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