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俗是千百年来
人们在
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
文化现象。
苏州民俗正如苏州2500多年的历史
画卷,绚丽多彩。
现在大部分
民俗虽已从现实生活中淡出,却依然回味无穷。
《
清嘉录》序中就有:"……夫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虽时序之在天下薄海皆同,而一方有一方之风土人情,不可得而强也。吴趋风气日变益新,如
五音之繁会,五色之陆离"的描述。农桑
稻作生产既然是吴地
民众赖以
繁衍生息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春夏秋冬的
四时节令气候自然就分外关注。
立春是一年
农事开始的信号,于是相继跟进了迎春、打春、示牛,祈祷
芒神、
社稷神等民俗活动,以劝农耕,不违农事,祈盼"五谷丰登"。前清时,迎春
习俗盛行,连苏州
知府也要亲率三县(长洲、元和、吴县)知县去行迎春之礼;迎春队伍从道前街府衙门出发,经护龙街(今人民路)、东北街,……今"迎春坊"约可为之见证。秋天还有演
社戏,祭拜上谷之神的习俗。人们搭台于旷野,聚钱演戏,众人围观,感谢
神灵的
佑福,表达丰收的喜悦。每年
农历的十二月十二日,养蚕人家都要祭扫
灶神,并举行"洒布种"仪式--这其实是简易的消毒、保护
蚕种的办法。林林总总,几乎
四季不断。
苏州
节令民俗及其文化内涵也特别丰富。一般都会有相关的
历史渊源和
民间传说,并附有相应的传统节日娱乐活动和节令
风味小吃。如,正月十五"闹花灯"、二月十二"虎丘花朝"、三月"谷雨三朝看牡丹"、上元(清明)"山塘看会"、四月十四"轧神仙"、五月端午"龙舟竞渡"、六月甘四"赏荷观莲"、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庙会"、八月"山塘灯船"、"石湖串月"、"虎丘听歌",九月"阳山观日出",直至十月朝"看元祀会"等等。苏州人素有种花、爱花的习俗,
花神庙仅虎丘
一地就有两座。每至二月十二日
花神生日这天,苏州人尤其是花农会早早赶到庙里去庆贺,供上
三牲
干果,焚香点地入夜,众人手提
花灯,抬了花神,在虎丘、山塘一带游行,往往要"闹"到天亮尽兴而归。 民俗往往是
一个地方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历史的折射,带有极强的个性,正因如此,
民俗文化也就以其最具个性化、最具平民性的
特色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苏州多水,苏州人爱作水上游,苏州的
船菜、
船点也就
在船上发展起来了。相传吴王夫差曾与爱妃
西施江湖宴游,开了船菜、船点之风。到
唐代,
山塘河开挖后,溯
七里山塘而
游虎丘,成为千年不衰的习俗;到石湖看月,
胥江
放棹,游船大多"艄舱有灶、酒茗
肴馔,任客所指"。像近几年,苏州日益兴旺起来的"太湖船菜品尝",便是苏州
旅游经济中一碟独具
地方特色,又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佳肴",或谓吴地
风俗的
现代
新版本。群山耸峙、碧波环绕的苏州
光福镇窖上村的"农家乐一日游",让一批批海内外
旅游者带着对恬淡纯美的精神追求,走进
吴中民间的日常家居生活,
走进农家栽果养花宴饮品茶的民俗
氛围。这多姿多彩的吴中民俗应该还是开发
旅游文化的丰富宝藏。
单鸾勖
2021-07-1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