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千
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
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但在
秦汉以前,
姓和氏有明显的
区别。姓源于
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
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 “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
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
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 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
始祖
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 起来的
部落或
部落联盟,
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
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 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
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在
中华姓氏文化中,《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
蒙学教材。它的
成书和普及要早于《
三字经》。《百家姓》本是
北宋
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 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
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
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
南宋
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 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
赵宋,既然是
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
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 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与《三字经》、《
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
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熟悉它,于古
于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
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百家姓》早先收集了四百一十一个姓氏,后经增补到五百余个。但据有关报 道,研究姓氏的专家从古今
文献上能够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内的数千个姓氏。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为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
单音姓合成 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敬茵厅
2021-07-1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