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姓
源流]
姚姓历史悠久,
历代
名人辈出,是
我国著名
姓氏之一,据统计,姚姓当在今中国内地姓氏中排名第六十四,
在台湾排名第六十八。
姚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1、是
五帝之一舜的
后裔,出自妫姓。舜所属的
氏族,居住虞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
虞舜。后来尧接受了
四岳的推举决定由舜接替自己,担任
首领,并且把自己的
两个女儿给他作
妻室。据《
尧典》记载舜在位期间命
后稷根据
使节播洒钟植百谷;挖沟开渠,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
四凶族。舜知人善任,他根据各人不同的才能,让他们担任不同的
官职,如任命禹作司空,主管水土;任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任命契作
司徒,主管五教;任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因此舜在位期间,使
上古时期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
史记》对此的评价是:“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相传舜因生在
姚墟,他的后裔
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
姚氏,
南宋
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
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至于姚墟的确切位置,目前有两种
说法,一种说法是位于今河南省范县南,
唐朝张守节的《
史记正义》中引用《
括地志》的记载:“姚墟在
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另一种说法是位于今山东省荷泽县东北一带。
另外,据郑樵说舜“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可推断舜还姓妫,因此姚姓也出自妫姓。
2、出自子姓。据《
路史》记载,
春秋时的
姚国是商族的后代(商族的姓是子姓),他们便以国为氏,称为姚氏。
3、其他族改为姚姓。据有关
史料所载,
西晋时有
羌族首领
姚弋仲,原是
汉朝时
西羌烧当氏的后裔,他们自称是
帝舜的后代,因此改姓为姚。《
晋书》中记载:“姚弋仲南安(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赤亭(在陇西县西)羌人也。其先
有虞氏之
苗裔,禹封舜
少子于
西戎,世为羌酋。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
姚姓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主要在河南发展,到晋代以前,姚姓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广西,四川
等地。
公元384年,姚姓建立了
后秦
政权,姚氏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后秦政权消亡后,据《晋书》记载,刘裕将姚姓“余宗迁于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
人中有不少是这支姚姓的后裔。之后姚姓的繁衍的速度更快,
播迁的范围更广,到
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天浙江、吴兴以及甘肃陇州一带的
望族。后来吴兴的一支姚姓,迁入
陕郡。唐朝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唐朝,姚姓首次进入福建。据
史书记载,
陈元光入闽开辟漳州时,随行人中就
有姚姓人。其中,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云南的
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人最多而专门设
姚州。
宋朝,姚姓发展到了广东。
明朝
初年,
原籍广西的福建
莆田人姚武定,姚武宽,姚
武官进入海南,成为姚姓入琼
始祖。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也于这一时期迁入云南蒙化(现云南省巍山县),2001年在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发现了一份由
北宋著名
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亲笔
题序的《姚氏
族谱》,落款为“熙宁四年辛亥年,现文殿学士特进
上柱国
太子少师、六一居士欧阳修书”。书字后盖“六一居士”篆字方形图记。从族谱及
序文中可以看出,巍山姚姓原为江西籍,他们的
先祖在唐宋时期已经成为
海内望族,这支姚姓的第二十四祖
克明、克澄跟随明军进入云南后入籍蒙化(现巍山县),欧阳修真迹应为明朝初年带入云南的,成为巍山姚姓
家族的祖传之宝。
清朝,姚姓进入台湾并开始播迁海外。
姚姓在向南发展的同时也向北发展到了内蒙古,辽宁等地。姚姓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名人辈出,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从有历代关姚姓人的
对联中便可管窥一斑。如“父子成双史 兄弟号二姚”,上联说的是
隋朝
散骑常侍姚察,受命修撰《陈》、《梁》两部史书,直到去世时还没有完成,
他的儿子继承父志,修完二史;下联指宋代都指挥使
姚麟,字君瑞,节度建雄
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下属兵将都乐意为他效命。兄弟二人后来都立了
大功,人称 “二姚”。 “爵封梁国 文重桐城”,上联说的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
宰相,曾任
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
众望,开元初年被封为梁国;下联指清代
散文家
姚鼐,字姬传,
桐城人。乾隆年间
进士。参与了《
四库全书》的修纂。主持江宁、扬州等地
书院长达四十年。姚鼐工
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著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
文集》、《竺集》等。另外,谈到姚姓,腊梅和
姚黄牡丹也不能不说。河南省鄢陵县的
蜡梅
在中国最为著名,县城西的姚家村 ,家家户户,房前宅后,遍植蜡梅,历来享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盛誉。牡丹花中的名品——姚黄是一个古老品种,据说
起源于宋朝一姚姓庭院,被誉为花王。
席湛朦
2021-07-1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