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姓 - 简介 关于罗姓的来龙去脉,历来许多有关
姓氏学的
古籍,都有十分详尽的考证,譬如: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指出:“祝融之后,ㄆ姓国,初封宜城,徙枝江,周末,居长沙,汉有梁相罗怀,襄阳记有罗蒙。”《姓氏考略》 :“世本,熊姓,广韵,本自
颛顼末胤,受封
罗国,
子孙以为氏,望出
豫章,长沙。”《通志氏族略》 :“罗国之后,一曰祝融之后。”《魏书》 :“破多罗氏,斛瑟罗氏,叱罗氏,皆改为罗氏。” 从以上这些记载看来,罗氏是源自
火神祝融氏,
祝融氏名黎,是
颛顼帝的
儿子,祝融的
后裔,到了
周朝的时候,被封于宜城,称为罗国,当时的宜城,
就是现在在湖北省的襄阳,在汉代曾被置为宜城郡。后来,由于该地为
楚国所有,于原地另置
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于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县),至周末定居于湖南长沙,最后还繁衍到
现今江西的南昌一带,成为长沙和南昌两地的
望族。
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曾经提到罗氏是一个“ㄆ姓”国,所谓“ㄆ姓”,就是历来姓氏学上用以表示源自祝融氏的一个
古姓,据《说文通训定声》的记载,鄢、郐、路等姓,都是
古时的ㄆ姓国,则论起
家世
渊源来,罗氏与这五个姓氏,自然也是系出
一源的
一家人了。 罗姓 - 历史来源罗姓图书 “罗”源出:
一:出自“妘”姓,以
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
周代有罗国,初封宜城(湖北宜城县),徙枝江。
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周末居长沙,
国人以原国名“罗”为氏。
二:相传古帝祝融的
后代。
三:唐朝西突厥
可汗斛瑟罗入中国,
其后以斛瑟罗为氏,后改姓“罗”氏。
四: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南北朝时,
北魏有代北复姓“破多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
中原,代为汉姓“罗”氏。
五: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中有改姓“罗”,后代亦称罗氏。
六:据《后汉书.南蛮传》及《华阳国志》载“板楯七姓”有罗氏。
七:赖罗傅宗亲会则据说前揭一、赖姓出自赖国,也为楚国并吞;部份赖国
人民为逃难,赖姓改姓为罗姓、傅姓 。
罗姓 - 得姓始祖 颛顼号称
高阳氏,是
炎黄
联盟的重要
首领之一。他的
孙子祝融为
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因他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他为祝融,被
后人尊为火神。祝融的后裔分为己、董、彭、秃、女云、曹、斟、芈等
八姓,史称“祝融八姓”,他的孙子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建立罗国。
公元前六九零年,罗国被楚国所灭,祝融子孙逐渐向南迁移,为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姓,尊颛顼为罗姓得姓始祖。罗姓 - 迁徙分布 罗姓最早
起源于
中原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罗国为楚所灭,罗姓便由原聚集地逐渐向南迁移,周末
时迁至湖南长沙,产生湖南罗姓。
秦汉时期,罗姓发展缓慢,但出现了罗姓当时最著名的人物罗珠,历任高官,甚至被称为罗姓人
鼻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罗姓居住地战事频繁,争战不断,加之两晋时期“永嘉之乱”,罗姓族人又大举南迁,由原
聚居地湖南,迁至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从此罗姓遍布于我国南方各省,成为南方一大姓氏,并且形成了八个著名的罗姓
郡望。唐宋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姓族人得以繁衍壮大、
播迁,罗姓
名人相继涌现,郡望大量形成,在各个地区的人口比例也不断上升,从而罗姓发展进入一个鼎盛阶段。
元朝后期,明清时代,
外族入侵中原,为避
战乱罗姓族人又一次迁徙,并与外族进行融合,促使罗姓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但后来成为汉族
大姓,而且在一些
少数民族中也成为名列前茅的姓氏。如罗姓在
元明时期融入
土家族,
在清朝时融入
彝族成为大姓,后又融入苗、
布依、瑶、侗等族,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中的大姓。罗姓 - 郡望堂号 罗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广韵》所载,主要有三个:1、豫章郡,治所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2、长沙郡,治所在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3、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
堂号:罗姓族人以“嘉德”、“贻谷”、“柏林”、“明德”、“锦厚”、“崇文”、“永祭”、“归厚”、“光裕”、“豫章”、“火龙”、“敦睦”、“丕振”、“渝德”、“尊敬”、“尊尧”、“崇彝”等作为其堂号。
公保铖
2021-07-1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