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先来看看
司马皇室的
家谱。《
晋书·宣帝纪》将
世系一直上溯到秦末汉初
司马卬,其曰: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
温县
孝敬里人,姓司
马氏。
其先出自
帝高阳
之子
重黎,为
夏官
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
以夏官为司马。其后
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
世官克平徐方,锡以
官族,因而为氏。
楚汉间,司马卬为
赵将,与
诸侯
伐秦。秦亡,立为
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
为郡,
子孙遂家焉。自司马卬八世,生
征西将军钧,字叔平。钧生
豫章
太守量,字
公度。量生
颍川太守隽,隽生
京兆尹防,字
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
而在《
三国志·魏志》
司马懿之兄
司马朗的
传记里,仅仅说了个河内温人也。
裴松之注引
司马彪序传曰:朗祖父隽
字符异……父防,字建公。司马彪本人就是司马懿的
侄子,他就没有把司马氏的
族谱上溯到《
晋书》提到的那么远。而与司马懿是
同时代人的
陈寿,也没提到过司马氏有如此显赫的
祖先,那么,这个显赫祖先说法显然
是后出的。大概司马氏
后人觉得自家的
皇帝之位是从
曹氏手中不那么光彩地夺得,
面子上不那么好看,为了强调自己的高贵
血统,就把家谱上溯到司马卬。但比较一下
司马迁的《
太史公自序》,就可以看出,两者的一脉相承之处。在司马迁的笔下,重黎及程伯休甫都是提到的,但后者的情况就与司马皇室的说法有异,司马迁说程伯休甫在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然后分为在卫在赵在秦的三支,司马迁本人是从在秦一支延续下来的,而司马卬这一支则是从在赵一支延续下来的。但司马皇室的家谱没说的那么详细,从其续家谱的出现距司马迁数百年时间跨度来看,多半是抄袭了司马迁的家谱。于是问题来了,其上溯到司马卬或为冒认,或为有所讳,或者兼而有之。说其冒认,是因为其没讲清楚是从司马卬以下哪一支衍生而来,因为据《
汉书·高帝纪》的说法,司马卬死得不明不白,其是否有
子嗣传下来就很可疑。如果有子嗣传下来,又是其哪一子,没交代,看来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说不清。司马迁序家谱,自
司马错而下,总能还出几个名字;而皇室的家谱,司马卬上面光秃秃,下面也是光秃秃,到了八世后才突然冒出了个
司马钧,这个连司马彪都没有提到的
记录,其可信程度如何不言而喻。可以这样说,只有被司马迁提到的人才出现在皇室的家谱中,而司马迁没提到的人,皇室家谱也还不出来,这就摆明了是照抄
太史公的家谱。
联想到司马迁所说的“刑余之人,无所
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自古而耻之”的说法,会不会因为司马
皇族与司马迁有什么瓜葛,觉得没什么面子,有意略去这一节不说,而将家谱挂靠到司马卬那一支名下?联系到李唐皇室的作法,这种可能是有的。从司马昌到司马迁传了四代也不过百年的光景,而从司马卬传到所谓的司马钧仅仅八代就传了三百年,好象不那么谐调。司马迁有
外孙
杨恽,其有女儿是肯定的,没有司马迁儿子的记载,但《
汉书·司马迁传》称
王莽时封司马迁之后为
史通子,则其族
香火未息也是可以肯定的。按司马迁
家族的传承速度,从司马迁往下两百年,则有传八世的可能。这样的推测可能过于大胆了,但如果两者没有一点关系,司马皇族抄司马迁的家谱干什么?总不能因为所谓的司马卬家并没有家谱传下来,就只好到司马迁那里去抄。而真要抄的话,至少前面应该抄抄对,却偏偏抄个错的,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其家谱是刻意做出来的。所以菜九总存了这样一个念头,即司马皇室的家谱是冒认司马卬为祖先,他们甚至可能就是司马迁的后人。这个连史学大家、司马皇室后人
司马光都没议过的问题可能太匪夷所思了,但至少可能对一半,即《晋书》的提法不可信。
司马懿后代家谱人物关系
2021-07-15
1
808
司马懿有两个儿子我知道,这两个儿子后来的有名字记载吗?司马光和司马迁和司马懿有某种关系吗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