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又称叙、叙文、
叙言、
序言、
序文、引、
引言、
导言等。据说序始于
孔子的赞《易》。序在
古代多放在书的
后面,现在一般放在书的
前面,而把放在书后面的序称为
后序或跋。
序跋的内容、
体例大致相同,因而可合称
序跋文。一般的书有序无跋,如觉得序意未尽,后面仍可有跋。
序有
自序和他序之分。自序偏于说明
著作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
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简要的阐述。自序有时也称
前言。他序则常常要对
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
观点作引申和发挥。自序和他序可以并用,不同的观点还可以展开争鸣。
一般的
读者都有读书先读序跋的习惯。他们把序比喻为“游园的向导”,所以有的书也称序为导言。不论是自序还是他序,都承担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图书内容的任务。
因此,序的第一
要义,应是坦率、诚实、中肯,要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为人作序者,要深入了解作者,认真地研究原著,不能凭道听途说的材料或浮光掠影的
印象去敷衍成篇。大凡
名家,总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由名家作序,可以帮助读者深入
堂奥,也有利于扶植人才。然而,只要有真知灼见,即使不是名家,同样也有作序的资格。
序风是
文风的一个方面。有少数人碍于情面,逢面作“序”,由于没有认真读过
原稿,只好七拉八扯罗列琐事,或
兴之所至地铺演
轶闻,结果序和
正文常常是风马牛不相及,有序等于无序。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文风。
序大都是夹叙夹议。偏于叙的,有散文的特点;偏于议的,有
论文的特点。散文也好,论文也好,都要言之有物。散文要以材料的丰富和
文笔的多姿见长,论文则要以
论点的深刻和分析的透辟取胜。在各种
应用文体中,序是具有较大的
文学价值或史料价值的。
跋
跋就是写在
书后、文后的序。
序这种
体裁,有的近似
论说文,有的近似
记叙文,
后代有的还很像是
抒情散文。有的序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
见解和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有的序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有的序抒情
成分较多,多半是为
诗歌唱和的
集子而作。
《
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
战国策〉序》则历述从
春秋至战国的转变,通过叙事表现作者的
道德礼仪观以及对纵横游说之士作品的评价。后来的“史序”便都是继承了汉代这类序文的传统,例如
欧阳修编写《
新五代史》中的《一行
传序》、《伶官传序》等
即是。至于读古代
书籍
文章而写的序,例如
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
新序〉目录序》等,更是以议论为主。
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序不多见,典型的是
韩愈的《
张中丞传后序》。它是作者读了李翰所作的张巡传后写在该传后面的,大半
篇幅记载张巡的事迹,以补李翰传文的不足。而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却用了两大段发表议论,以批评“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的时弊。因此这篇文章虽然以叙事为主,但这篇并不是
传记,还是序。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
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
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等。
柳宗元的《
愚溪诗序》和欧阳修的《
释秘演诗集序》,虽然一个是为自己的《八愚诗》作序,一个是为某一人的诗作序,但也属此类。这种序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如《春夜宴桃李园序》。
从
唐代起,序又称为“引”,刘禹锡所作的序,都写作“引”,如《彭阳唱和集引》、《吴蜀集引》等。
苏洵也以引为序,如《
族谱引》之类。这是
作家的习惯问题。刘禹锡的父亲叫刘绪,绪、序同音,苏洵的父亲叫
苏序,因为要避
父名,所以二人
改序为引。这本来是特殊情况造成的作家个人的
规矩,但由于刘、苏的影响,后来也有人作起“引”来,那就与避讳无关了。
最初书、文只有序。自从序固定在书、文的
前边以后,作者如果还有
要说的话,或者别人要把
心得、意见、考证等内容写上去,就写在书、文之后,称为后序(如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题某某后(如柳宗元的《读韩愈所著〈
毛颖传〉后题》)等等,到了
宋代,就把这种文章称为跋。例如,欧阳修的
文集中就有几十篇跋。
跋与序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补充,所以一般都更为
简劲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书话
书话”这个名称大概是从“诗话”、“词话”、“曲话”演化而来的。可以从书话的发轫:清末学者叶昌炽、
叶德辉的《藏书纪事诗》(藏书诗传)、《书林清话》(系统的书史,最重要最古典的早期书话作品)看出一些痕迹。
书话是一种怀旧
文字,论说的对象主要是现代
书刊,钩沉那些渐为人世淡忘而值得一怀的“老版本”。年代稍久远一些,最
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书刊。那时段,社会矛盾交错,各种
思潮纷杂,笔墨格斗激烈;大家多,
鲁迅、胡适,各领风骚;可卷可点的作品多,
文人的趣闻
逸事多。大致是不离
书人
书事,注重关于书的
掌故、
事略。笔者认为,唐弢先生的“四个一点”,还是迄今比较完善的表述。“一点事实”,即捡一点即可,不宜甲乙丙丁,铺开来说;“一点掌故”,要有知识性,要鲜为人知,大家都知道,何劳你说;“一点观点”,要有独特见解;“一点抒情”,笔端带情,带有点
书卷气。与
古人书跋和书事
笔记不同,
今人书话的
版本目录色彩愈益褪减,注重介绍关于现代书刊的内容、版本、
流布和递传状况,掌故类、文献性的。贵在情真意切,心得独出,剪裁有方。在娓娓道来的同时,需指明路径,繁简得当,层层推进,
给人以身临其境,同喜同悲的感觉。
倪墨炎认为,能写书话的书至少要具备两条:一条是比较鲜为人知,人们耳熟能详的书何劳你去写它;二是要有点意思,或在见解上会有所启迪,或在
性情上能引起共鸣,或能引发一段
史实或一种知识,或很有趣可
供人解颐。
民国年代书话名家:郑振铎、阿英、
周作人、
周越然、叶灵凤。 现代书话发轫者为唐弢,最著名的是1980版的《
晦庵书话》。
书话贵在体现作者独到的
品书心得,不仅提供有关书的知识,而且也需
研求
学问,抒发一己之见。即使是对事实、材料的陈述,也能见出作者辨析、取舍的独出心裁。
序跋书话是什么意思
2021-07-15
1
416
请输入正文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