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

2021-07-15
1
1275
提交答案
1个回答
喜中馨
2021-07-15
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 文明古国。在其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 中国传统文化,它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至仍今光照 华夏、傲视世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对它的发展、 特点及影响作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因为, 了解中国丰厚的文化,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我们 民族自身,继承传统文化 精华并创新 中国文化,使 中华文化永远充满篷勃 生机和 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概况及 规律,中国传统文化的 特质和基本精神作一个浅显的论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概况及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产生于过去,影响到现在,并将留存于 未来的 历史文化,是业已积淀为 人们的普遍心理,潜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和 价值取向之中,成为 中华民族共同的、具有稳定特质的文化。从其孕育发生到雄强壮大,是一个漫长而曲折多致的发展历程,是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 历程。
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所以自有了人的出现,便有了文化开始之源。最早的文化是原始的物质文化,即制造工具,则标志着文化的 起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原始的文化开始出现,主要表现在 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和 图腾崇拜三个 方面,这些 原始文化,某些方面至今仍令人费解。至殷商的神本文化发展到 周代宗法制、分封制和以“亲亲”、“尊尊”为主要内容的 礼制,具有很强的 伦理精神,使中国文化从此 带上浓厚的伦理 色彩,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主要特点,同时,也是中国正统文化的真正发源。每当国家处于乱世时,文化反而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的景象。就中国文化发展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 典型。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大动荡 时期,随着诸侯争霸、 战争的冲突交织、新的 阶层之兴起、私家 学者的出现,从而为文化进行重组、重新创造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 机遇,这一时代,以“仁”为核心的 儒家、以尊“天道”尚“自然”的道家、以强化法令刑律为主的法家、以“兼爱”“非攻”为主张的墨家、以“阴阳五行”为消息的阴阳家等,各家 代表皆是一代宗师,各成一家之言,呈现 中国文化史上最蔚为壮观的局面,这一时代,中国文化涉及的 领域之广泛、论述之精彩、精神之深邃,至今仍令我们有一种“仰之弥高”之感;这一时代,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气势恢宏、凌踞 百代,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是使 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 推动力。
春秋战国虽是文化激扬的 时代,但于国家的稳定不利,待秦统扫灭六合, 并吞八荒, 统一天下,成帝王之 始祖,励精图治、除旧立新,“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一气呵成,其 政治的磅礴气势,使其文化也散发宏阔之精神。但思想上却是实行专制,“焚书坑儒”,中国文化遭受第一次浩劫,秦转二世便亡,汉代 帝国逐步强大,政治上的统一,促使思想上的统一,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齐放的状态被“儒学独尊”所取代而成为 主流文化,文化也实现“大一统”,从此儒家文化便为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文化,统治 中国人民思想近两千年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封建社会可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的车轮瞬间行至 魏晋南北朝,历经三国争雄、西晋短命、 北方十六国与 南方政权的快速更替,频繁战乱, 社会动荡,可谓又一个乱世。其间的文化统一的局面被打破,文化走向多元化的 格局。这一时期,由 道家哲学发展起来的 玄学成为魏晋时代的一个重要 流派,对 后世的 书画创作和中国 知识分子的 心灵世界影响极大。同时 我国本土化的 宗教 道教也在这个时期得以诞生、发展和壮大,同时,另一支 异国宗教 佛教也在此时进入中国文化系统,由此形成二学(儒学、玄学)、二教(道教、佛教)相互对撞、相互融合的文化多元时代,使中国文化呈现 多样性、丰富性,使中国文化的机体不断强健,使中国文化的胸襟不断宽大,兼容并包。
这种 气度,在强大的 唐朝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唐朝乃中国封建社会的隆盛时代,其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是 大国风范。仅其文化具有一种明朗、高亢、朝气蓬勃、有容乃大的时代气质,敢于创新,敢于大胆吸引并容合 外来文化。其在 文学、 书法、音乐、 美术、 历法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是各种文化的 集大成时代。值得特别提一笔的是唐朝的 诗歌创作空前活跃, 诗人辈出,一大群 天才诗人的出现,使 唐诗 佳作多如繁星, 诗歌艺术取得辉煌的成就,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境界,可谓独冠 古今,所以唐朝的诗便是诗的唐朝。此外, 唐代还是书法的 黄金时代, 绘画的 极盛时期。可以说,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全盛时期, 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灿烂的成就,就其文化的气度而言,也是令后世仰慕不已。
与唐朝豪放、大开大阖的文化相反, 宋代文化则以内倾、精细、雅致著称。这是由于宋代长期处于内忧外患、 国力微弱的政治、 经济结构变更所致。这一时代的文化,不论在 哲学、文学、 艺术还是 社会风气等方面都浸透着宋型文化这一 特色 风貌。哲学特别是以 朱熹为代表的 理学家将理学发展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这对后世社会和人们的思想等方面影响巨大,理学一方面强调通过 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倡导“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功业意识,注重 气节与德操和 社会责任与 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一方面,其也强调对人的思想和 个性发展的约束,后来成为封建专制文化的理论基础。宋代 精雅的文化 风格还反映在文学上为 宋词、宋画及 文人 生活情趣等方面。如宋词绝大部分都呈婉约、阴柔为主;宋画则将诗、书法融入画之中,显示温柔恬静画风。由于 宋朝 城市经济比较活泼,与宋 上层恬淡的文化相反的另一种文化也在此时悄然而生,这就是生于城市 瓦舍勾栏的市民文化,此种文化野俗、生动,是 宋文化系统中一股新鲜别致的 力量,为 元曲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由于中国文化在宋代已走向成熟与精密,在此时期, 中国古代科技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与此同时,在宋朝的周边地带,辽、夏、金、元一直长期对 中原虎视眈眈,常常对宋进行骚扰,在文化方面则表现在 游牧文化与中原 农耕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由此产生了双重文化 效应。一是宋文化 忧患意识渗透其各处方面,二是 游牧民族从宋文化中汲取到了丰富的营养,同时,游牧文化进入宋文化,二者进行着深刻的交融。待 蒙古族入主汉地,成就帝业, 中原文化强大的 同化力使元不得不利用理学来统治,于是理学从此成为文化 主导。这一时代由于科举制长期的停止,大多文人被迫沦为 下层,于是吸取宋发展起来的市民文化长处,便产生了一种新的 文学体裁,这便是 元杂剧。同时,由于元帝国是 中国历史上 疆域最大的朝代,故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接触机会增多,所以其文化交流日渐频繁, 外域文化不断进入中国,中国文化也由此传入 国外,可谓世界与中国文化第一次大交融。
明清时代是中国文化由盛及衰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现代文化的 转型期。这一时期由于中国处于封建专制最顶峰,所以反映在文化上就是空前的文化专制,理学占经对统治地位。明清“文字狱”盛行,中国文化遭受又一次浩劫,文人不敢有新创造,只有沉学研究 古代的东西,汇编古典文化,进行考证与校对,故这一时期,许多文化 典籍和 文献汇集 成果众多这为保存我国古典文化有着积极作用。同时,由于 明代 资本主义的萌芽, 早期 启蒙思想 思潮也泛起,少数有思想和反叛精神的学者对封建正宗文化和思想进行了勇敢的开战,在文学上也由此形成一股 清新的空气。
以上便是中国文化的发展概貌。从其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文化发展的几条规律:一是文化的发展总是受社会的政治、 经济发展制约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为 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反作用,具有强大的引导力,中国文化发展也不例外。二是一个文化生命的发展一般也要以历产生、发展、壮大到衰退的历程,如果不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穷而思变,思进,革新,就会消失。中国文化便能适应 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有所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转化为近现代文化,但其对近现代文化的影响仍然长存,至今对 中国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仍起着重要作用。三是中国文化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 形态,反映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就是每个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始终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贯穿其中,使中国文化得以延续,几千年绵绵不绝。四是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同化力、 包容性和稳定性,不论是外域文化,还是 外来民族的文化,不论其在 军事、政治上表现得多强大,但最终会被中原主流文化所同化。五是悠远浩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的,是“自具特征,自成体系”的(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六是中国文化对 外国影响久远而且巨大,为 世界文化做出了很大 贡献。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