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彝族是
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
土著
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
民族。在六七
千年前
,居住在我国
西北
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
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
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
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当古
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
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
南方
文化。
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
僚人的融合。汉至
六朝,
汉文
史籍把云南东部、
贵州
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
居民称为
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
先民地区有
乌蛮与
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
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公元前2世纪的
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
社会已出现
游牧部落与定居
农业部落的分化。
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
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
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8世纪30年代,
蒙舍诏统一
六诏,云南彝族、
白族先民联合各族上层建立了
南诏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
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
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
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不能不对
当地奴隶制的存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唐天复二年(902),南诏奴隶制王朝的覆灭,不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
两宋300多年中,戎(
宜宾)、泸(
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
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
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与之相配合,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况。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
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与之相对应,
蒙古贵族加强了对各地彝族兹莫即土长的争取工作,发展为在部分
边疆民族地区分封各族
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
人民的
土司制度。自1263~1287年,相继在今越西、
西昌、
屏山、大方、昭通、威宁
等地设立彝族土司。
明代276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
水西(大方),乌撤(威宁)、
乌蒙(昭通)、
芒部(镇雄)、
东川(会泽)、永宁(叙永)、
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兹莫)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各彝族地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土司及黑骨、白骨与家奴3个等级。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
土目、奴隶主
势力以沉重打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编辑本段]
【
文化艺术】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
民间有各种各样的
传统
曲调,诸如
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
山歌分男女
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
独特的风格。彝族
乐器有
葫芦笙、马布、巴乌、
口弦、月琴、笛、
三弦、
编钟、
铜鼓、大
扁鼓等。
彝族舞蹈也颇具
特色,分
集体舞和
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
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能歌善舞的民族
凉山是
歌舞之乡,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凉山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
民间音乐中的
民歌和民间文学关系密切,很多普遍流传的抒情
长诗,如《阿莫尼惹》、《
阿依阿呷》、《
阿惹妞》、《
阿丝牛牛》等。都是用歌曲
形式传唱的。除叙事性的歌曲外,有结婚时唱的歌曲如《惹打》,
火把节唱的歌曲如《都火》、劳动时唱的歌曲如《犁地歌》、《牧学歌》等。此外还有山歌,如布拖高胜山歌、儿歌等。
彝族民歌因地区的不同,其
风格也有差异。凉山
南部地区的民歌
高吭激越,中西部地区的民歌轻柔优美,东部依诺地区的民歌敦厚朴实。过去的
彝族民歌,总的说来
给人以压抑低沉之感,但其朴素优美的民族、地区
韵味十分鲜明。民间
器乐不是供作伴奏,而是独立发展,自成系统。引人注目的是它展示的
历史时空跨度极大。常见的有口弦、月琴、马布、葫芦笙、
胡琴、彝箫、
坚笛、
唢呐等。此外,
吹木叶,即以一片树叶来吹奏
乐曲也是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音乐。口弦和月琴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妇女.无论老幼,襟前都挂着一付口弦,随时可以演奏。口弦是一种独特而简易的乐器,由几片长约七八厘米的薄簧片组成.有竹片和铜片两种,最少的两片,最多的达五六片。竹制的
音色深厚、低沉。铜制的音色清脆、秀丽。吹奏时以手指拨动黄片,利用口腔共鸣变化音色。簧片除发出本音外.还发出十分优美的泛音,构成音乐较宽的曲调。月琴多为中青年男子喜爱,其中不乏优秀的民间月琴手。50年代.凉山彝族姑娘沙玛乌芝
在莫斯科
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奏的月琴.受到热烈赞扬。
凉山彝族的
民间舞蹈往往和歌唱、器乐的演奏分不开。
民间舞一类是产生于
生产劳动中的舞蹈如
荞子舞、
包谷舞、织毡舞等,大多是模拟劳动动作和表现生产过程。另一类是在
节日或在
婚嫁欢乐场面中常见的舞蹈如跳锅庄、跳“都火”、对脚舞、被毡舞、芦至舞。有的表现耕牧的勤劳。丰收的欢乐,有的表现征战的勇敢、爱情的追求。
从彝族民间艺术中开出的凉山歌舞
之花,不仅在中外
舞台上一展辉煌,而且在
现代生活中遍地开放。今天,在凉山
城乡经常可以看到男女老少
手拉着手,踏着
民族风味的节拍,欢乐地跳着
达体舞。达作是
彝语的
音译,意为踏地舞或脚踏舞,是在传统的彝族歌舞基础上编创而成的一种集体舞蹈。动作简练明快,音乐悠扬流畅,乡土气息浓郁,时代
色彩强烈。80年代一经形成,迅速普及全州并以大西南民族
交谊舞的
态势,很快向州外、省外推开。在94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上来自国内外的客人和彝族
同胞手拉手,围着一堆堆青火.跳在一起,融为一家,场面热烈壮观.气氛亲切感人。
彝族的
民族音乐包括歌曲和乐器。
彝族的歌曲有:史诗歌、
情歌、
喜歌、
风俗歌--内中又有喜
酒歌、
叫魂歌、送
鬼歌、巫师调等多种曲调;从名目上分,歌曲有俄、雅、左、格等。“俄”是唱的意思,可以在各类场合中演唱,气氛较为轻松随意;“雅”是一种独唱山歌,演唱者一般为男女青年,多为触景生情;“左”是一种婚礼歌,在举行婚礼大夜晚,由
主客双方各出两名歌手边舞边唱;“格”是一种悼念死者时或祭祖活动时演唱的合唱歌曲,一人领唱,众人学唱,歌词由领唱者即兴创作;“毕”是指彝族
毕摩在进行
宗教活动时唱的歌,我们称之为宗教音乐,以与“俄”进行区分。音乐则有歌舞音乐、
口弦音乐、吹叶子音乐,其中也各有许多曲调。此外,还有多种乐器: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形状象竹叶的簧片,
在中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哭,鸟雀鸣唱;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编辑本段]
【
服饰】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
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
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
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
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
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
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
玉石做成。
[编辑本段]
【
风俗习惯】
"跳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
无量山、
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
和宴宾时的最高
礼仪,是舞蹈、音乐与
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
饮食文化。
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
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三声大锣 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
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紧随其后入场。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州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
舞步,一前一后登场。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
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对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
八卦阵,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
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
各地彝族盛行
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
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
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
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
聘金,
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
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
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服饰: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
传统文化和
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
习俗,在彝族物质
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
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
乌蒙山、
红河、滇东南、滇西、
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1)凉山型 主要流行于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
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
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
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
毡袜。男子
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
一绺长发
椎髻于
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
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
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
戴帽或缠帕。
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
上节为
裙腰,
中节成筒状,
下节多皱褶。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
纹样,下端缀以
五色
飘带,用于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
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
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
技法,
火镰、
羊角、蕨芨草等
图案是其
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饮食】
彝族
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
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
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
狗肉,不食
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
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编辑本段]
【
民居】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土掌房--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失用夹板固定,
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平顶的制作也与石楼相似,也具备
晒场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
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
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
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客人之所。靠墙壁左侧,设一
火塘,火塘边立石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庄"。锅庄严禁人踩踏跨越,否则认为不吉。锅庄上方,以蔑索吊一长方形木架,上铺竹条,作烘烤野兽
干肉或蒜头、花椒、
辣子之用。火塘用以煮饭、烧茶、取暖和照明。彝族一家老幼,常围火塘而坐,叙天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
场所。一般彝族人家,则在火塘边铺一
草席,身裹披毡而眠。
[编辑本段]
【
历法】
与
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
玛雅文化其
精髓之一便是历法。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
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的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
源渊于
远古
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
文明史追溯到
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
文明古国之前。
彝族
十月太阳历以12届相
轮回纪日,3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个属相周为一年。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据考证,彝族的
向天坟,其实就是
古人用以观
天象星斗的天文台,与
彝族太阳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历法,它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深厚的
渊源关系,至今还有许多"密码"有待破译和研究。
[编辑本段]
【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彝族
宗教具有浓厚的
原始宗教色彩,崇奉
多神,主要是
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
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
信仰。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
节日盛装,打
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
火把,转绕住宅和
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
篝火,翩翩起舞。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
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
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
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
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 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
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
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
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
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
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
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这种民间自娱性的歌舞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打歌"遍及云南,不仅彝族,就连白族、
纳西族等民族中都盛行这种歌舞形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有"打歌"、"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据考证,"打歌"系"踏歌"转音而来。早在汉唐之际,"踏歌"就曾是我国
中原及南方民间十分活跃的民俗性歌舞。而云南
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形
贮贝器上所铸的"滇族羽舞"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18个垂尾人连臂环舞的铜扣饰以及凝固在云南沧源等地崖画上的舞蹈图纹,其舞蹈图案都与彝族的"打歌"形象相同,这也许可作为彝族"打歌"起源古老悠久的佐证。
至今,在云南巍山县
巍宝山
龙谭殿的
壁画上还保留着一幅
清代人绘制的"踏歌图",其情形与今天巍山彝族的打歌非常相似。
[编辑本段]
火把节
传说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叭,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同阿体拉叭比武,即摔跤,可是阿体拉叭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款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叭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叭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叭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今天是火把节,我非常高兴。
下午,妈妈带我
到街上去买火把。一路上,我看见许多卖火把的人,一边喊一边卖,忙得汗流浃背。买火把的人争先恐后,非常热闹。我们买了两把火把和一袋松香高高兴兴往家里跑去。
到了晚上,我们就到
楼下去打火把。我们先把火把点燃,一会儿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急忙撒上松香,“呼”的一声,火苗就变大了,原来的火焰是
蓝色和红色的,此时变成了紫色、黄色、
红色和蓝色。火焰照亮了夜空,
映红妈妈的笑脸。
妈妈问我:“你知道火把节的来历吗?”我说:“不知道。”然后我们就回家去查资料。通过查找资料,我终于明白了火把节是聪明的彝族人民为保护庄稼,
消灭害虫而来的。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我更喜欢勇敢的彝族人民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了。
(写于2008年火把节)
农历
6月24日,是彝族自治州一个
特别的日子,当然,那一天,人们也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庆祝着.它
不象
春节那样放响
鞭炮似的喧嚣,也不象
中秋节那样颇为宁静,它是以火焰驱走了夜的静,以火苗的升幅宣告了它的嚣,似静却嚣,似。嚣却不乏静.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叭,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同阿体拉叭比武,即摔跤,可是阿体拉叭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款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叭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叭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叭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彝族民风民俗的资料
2021-07-15

1

635
彝族风俗的方方面面。。。。速度速度速度。。。。。。速度+5分!!!!24小时内+15分

请输入正文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