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民俗有哪些

民俗传统
关注问题
回答
2021-07-15
1
306
长沙民俗有哪些
提交答案
1个回答
虢舒荣
2021-07-15
  这就多了....新年开始吧

  新的一年,自然是从除夕过去的时间开始。
  但乡俗一般是在“出天星”时,天上启明星升起的时候,开财门迎接新春。家家户户鞭炮争相爆响。空气中满是鞭炮的磷硝香味,风吹在人脸上,也暖暖的,不似冬日那么寒冷。鞭炮炸完后的满地碎屑红纸,必用箩筐盛放在屋后,那可不能当作垃圾,那是新年的喜气。
  大年初一,照风俗是在家里祭祖祈福,侍奉父母。在堂屋的中间摆上一方小桌,桌上必是干干净净。桌上摆着鸡、肉、鱼三牲,分别代表吉祥、富足、有余的意思。旁边还会有一个红纸小包。盛满稻米的香炉里,燃起一对红烛,点着三柱香。鞭炮在门边炸响,合家男女孩童依次到桌前磕头,祈愿家人平安家业兴旺。孩子们则早就跑去拾拣那未炸响的鞭炮了。
  供桌上的红纸小包包着的是茶叶。这些受到祖先神灵祝福的茶叶,可以保佑家人们平安康健。所以,会虔诚地给每个家人泡一杯供茶喝下。
  年节里,出门不拘见到谁,打招呼必是淳朴而响亮的一句“您那过了热闹年!”而对方也必会憨厚地搓手答应:“您那还热闹些!”待客的茶水也和平常不同。家家都炒好芝麻、豆子,捣碎生姜备用。客人来时,必在杯中放一把芝麻几颗熟豆,放一些姜末,挑些盐,和茶叶一起用滚水沏成姜茶。暖暖一杯在手,饮茶的同时,可以祛寒消食,芝麻和豆嚼着更是满口余香。
  初二这一日,已婚的男人都要带着堂客和一身新衣的细伢子到丈母娘家去拜年。做外婆的,则忙着开箱找柜翻坛倒罐,拿出各色新奇美味的零食来招待“外孙狗”。有年前赶场买来的水果糖、灯芯糕、清凉糕、柿饼。有自家产的花生、葵花籽、酸枣糕、红薯片。树尖上那些大个的甜橙和金桔都是特意为外孙留着的,此时忙着叫人扛梯搭凳摘下来。橘子和红瓤釉子霜后就采了,选好的用松枞枝叶层层铺垫,保养得光鲜油亮。
  这一日的午饭,也因为有女婿和外孙新年头一回登门,事关女儿娘家的体面,往往做得比年夜饭还要讲究。腊鱼腊肉自然是少不了,还必有几样新鲜菜。年前就养在水缸里的大草鱼必是当天捞出来现剖。埘里的鸡鸭也是贵客预留的。屋后竹林里还没冒尖的冬笋,平常是舍不得吃的,这一日却扛着锄头刨几棵,用来炒腊肉,味道极美。席上,老丈人必抱出新开坛的药酒,告诉客人泡酒用了哪些好药材。午后的茶点,通常是糯米甜酒冲蛋。客人的碗里必定还有红枣桂圆荔枝干。黄昏甚至晚饭后,才由小舅子扶着酒醉而多话的姐夫一起回家。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这里称儿子叫“崽”,称女婿为“郎”。初二女婿上门之后,就是地方乡邻互贺新春的时候,也是玩龙灯舞狮子的时候了。你是崽还是半个崽...?

  元宵
  大概是因为谐音的缘故,村民们都会在元宵节这一天“醒菜园”。
  菜园多在屋前屋后,临近池塘。围园多栽紫花茉莉和密密的茶叶树。濒水一面则生有芦茅或是杨柳。这时节,仍有些料峭春寒,园中背荫处还缩着几窝残雪。园中的白菜和萝卜却正当时,芫荽和茼蒿也正是最鲜嫩的时候。
  “醒菜园”的程序很简单。带着几个草把几张钱纸两挂鞭炮到园中,在空地上点燃草把,烧几张钱纸,再用噼噼啪啪的鞭炮唤醒沉睡一冬的菜园神。人则在旁边默默祈祷,无非是“保佑今年的菜长得壮势,不生虫头蚂蚁”之类朴素而实际的小小愿心。然后点燃一支旱烟,在吞吐之间,开始盘算这一块种点什么菜,那一线栽点什么瓜。等到嘴边的烟燃尽,随手扯一棵齐心白菜或几个“特大长”白萝卜,准备做午餐了。
  午餐和晚餐的主食自然都是元宵团。
  主妇早在一两天前就把石磨洗刷得干干净净,在房檐下架好。糯米也是提前淘净泡软的。用木饭瓢舀着糯米和少许水,从磨眼里冲下去,随着推磨的均匀转动,乳白而细腻的米浆从磨缝间慢慢流出,散发着糯米的清香,滴落在磨架下的大木盆里。盆里的米浆太稀,需要用白棉土布将多余的水沥掉,再用干煤灰隔着土布吸出水分。此时的米浆半干半湿,柔软如橡胶泥,可以随心所欲搓揉成型。我们称它为“扯浆”。“扯浆”包上馅料,就是元宵团团。元宵的馅料品种远不如现在这么繁多,大抵只有白糖和芝麻两种。但这泡米推磨沥水扯浆包馅搓团的手工劳作过程,却增添了许多年节的气氛。

  “除夕夜的火,元宵夜的灯”。
  几乎家家都会为孩子们扎灯笼。乡民所扎的灯笼,都形制简朴而色彩浓艳喜庆。多是圆圆的“鼓子灯”,长条的“鲤鱼灯”,或是稍微复杂点的“兔子灯”。但这就已经足够孩子们兴奋一夜了。月夜清辉下,红红的灯笼格外醒目。孩子们皆欢喜而小心翼翼地提着灯笼,大眼睛里闪烁着熠熠的红光。大家呼朋引伴在村中堤岸上游走,或是相邀一起去祠堂看“地花鼓”。
  大族的祠堂这一夜锣鼓喧阗,极为热闹。有人抹红脸踩高跷,有人扮艄公划旱船。有戴着大胖脸面具摇蒲扇的“笑罗汉”,有一开一合珠光闪闪的“蚌壳精”。最吸引人的是唱“地花鼓”。所谓“地花鼓”,就是区别于长沙城里的正规花鼓戏剧团,由本地乡民自己组织的花鼓戏表演。正规剧团都是在舞台上表演,而“地花鼓”不搭台,就在平地上表演。这也许就是“地花鼓”得名的由来吧!
  “地花鼓”也少不了要演出《刘海砍憔》《打铜锣》《补锅》等花鼓戏经典曲目。但道具服饰却没有剧团那般专业和讲究。然而,这些曲目说的都是砍柴种田之类身边故事,村民们无不烂熟于胸,表演起来,毫无一点造作痕迹。且又是用方言土话说白唱词,更多了许多天然谐趣。因为没有舞台,剧本也不甚严格,演员常会来点“即兴发挥”,找观众开个玩笑,引逗大家开心大笑。被打趣取笑的观众也有反应敏捷泼辣胆大的,接上戏词,反唇相讥,更赢得众人一片叫好!
  真回味那美好的时光....
  现在还有...但精减多了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