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是中国最早的
姓氏之一,其
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
黄帝第十
世裔孙
若木。从古徐国至今,数千年的发展使得徐姓成为中国当今第十一
大姓,近2000万人口。在徐姓人口大省的江西,徐姓位列全省第十大姓,作为
北徐最重要的一支,由
东汉
高士徐稚衍生的“南州徐氏”更是占据了当今世界徐姓人口的一半左右。
徐姓家谱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
宗族发展的
史书,
在中国
传统社会血族
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
血脉的谱系。所谓“家乘谱牒”,就是一个
家族或宗族的
世系表谱,通常叫做
家谱、
族谱,又称宗谱、支谱、
世谱、世系录、
通谱、
总谱、会谱等等。家谱则是人们最常用的说法。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徐姓家乘谱牒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
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家谱本是一种家族以表谱形式记录家族历史和家族世系繁衍与
重要人物
事迹的特殊
图书体裁,大约产
于夏
王朝。家谱在盾代以前,由于具备证明
血缘身份,以利
选官和适应
门阀制度中婚姻与社会交往等政治方面的功能,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普遍重视。政府设置了专门的“谱局”、“谱库”一类机构,专门负责编制和收藏、管理各类家谱。整个魏、晋
南北朝时期,熟悉、了解谱牒更成为一种学问,上流社会,人人都需要了解和研究,不然,不仅影响入仕、
婚嫁,即使一般的社会交往也难以进行。
南朝时
士人尤
重家讳,如果你在某人面前偶尔提到他的父、祖
名讳,那他会当场嚎啕大哭,让你下不了台。史书记载,刘宋时一位叫王弘的人,“每日对千客,可不犯一讳”,传为一时
佳话。这也成了当时上流社会人士追求的一种境界。在南朝诸多谱牒学家中,
徐勉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位。他曾任梁代的
吏部尚书,负责
官吏选拔、任免之事,据《梁书》本传记载,徐勉“该综百氏”,即熟悉各姓家谱、世系,不仅选官时做到“彝伦有叙”,公允合品,就连日常待客,也是应对如流,“皆为避讳”,同时还著有《
百官谱》20卷,是南朝时著名的谱学专家。
宋朝以后,家谱的政治作用削弱,但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
血统,团结、约束家族成员,教育家族
后人,增进家族成员的荣誉感、向心力和归属感,以及提高本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声望、地位的作用增强。除了皇帝的家谱——玉牒为政府所修、政府收藏之外,
宋代以后的家谱均由私人修纂,政府不再干预,也不负责收藏、保管。纂
修家谱就成了各家族
自己的事。当然,由于家族是社会统治的基础,家族稳定,社会就容易安定,因此,政府对各家族建
家庙、修家谱之类能够加强家族内部团结的事情大都还是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历代玉牒的修纂,也起了间接倡导的作用。真正意义上的徐姓家谱出观于
魏晋以后,
东晋贾弼之撰《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南朝官修《
百家谱》、《十八州谱》、《新集诸州谱》等,其中都包含有徐姓人的谱牒。到了
唐代,
唐太宗命
高士廉修《
氏族志》,徐姓被列为上等。
南宋
陈过庭在《
徐氏族谱叙》中说:“传之唐之
太宗,奏
天下谱牒,退新门进旧望,左
膏粱右寒微,合193姓1891家,而徐氏亦与首称焉。”此后的《
贞观八年条举
氏族事件》、《姓氏录》、《
姓族系录》、《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
元和姓纂》等一系列官谱中有关徐姓的部分,都保存了一些唐代徐姓家谱
资料。除了官谱之外,魏晋到
隋唐时期私修家谱的风气也非常盛行,这一时期的徐姓人也私修了不少家谱,国家谱局的巨制官谱正是对这些为数众多的私谱汇总整理而成的。经过唐末农民起义的涤荡和封建割据之间的混战,唐以前的家谱大都散佚,谱学作为学问也很少流传,这便是史书上所说的“谱学中绝”。
宋代
欧阳修首先撰成《欧阳氏族谱》,接着
苏洵编成《
苏氏族谱》,在他们二人的首倡下,许多
士大夫纷纷为自己的家族编修家谱,形成了“私谱盛行”的局面,徐姓自然也加入了修谱行列中,现在见到的《东海徐氏
老谱》便是
北宋时期重新编定的。
清代
编修家谱之风达到了顶点,编谱和修谱成为
清人宗族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
民国时期,以致于现存的家谱中包括徐姓大都是清代和
民国编修的。作为
中华大姓,徐姓人是很重视
家谱编修的,是修家谱最多的姓氏之一。据几个中国家谱的主要收藏地的统计可知:北京图书馆共收藏
家谱2770种,其中徐姓家谱87种,永于(119种)、陈(110种)二姓之后居第三位;美国犹他家谱学会
藏有中国家谱2594种,其中徐姓有67种,居第六位;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藏有家谱2565种,其中徐姓有63种,居第八位。
民国时期
是编修家谱最盛的时期,中国现存的家谱大都出于这一时期,其内容之充实,
体例之完备,都是其他各代家谱所不及的。出于这一时期的《江阴梧塍
徐氏宗谱》便是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典范。此谱始修于明宣宗
宣德已酉年(1429),仅明代就编修过5次。清代又有徐仲昭
顺治
年间修成的《家传》、徐东维修《乾隆
辛丑谱》、徐光授修《道光
丙戌谱》、徐圣才修《
同治
癸酉谱》、徐浚明修《光绪
丁未谱》。特别是《同治癸酉谱》的编纂水平最高,做到“序昭穆则世次祥明,
考行实则文献足征”。所以,梧塍徐氏宗谱被时人誉为“大江南北谱牒之冠”。 现存的《梧塍徐氏宗谱》,是
抗日战争时期梧塍徐氏马镇
支派推
族长徐聘莘主持重修的,这次重修以《光绪丁未谱》为
蓝本,因而保存了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梧塍徐氏宗谱的主要内容。此谱共52册59卷。明代杰出的旅行家、
地理学家
徐霞客便出于江阴梧塍徐氏。赖于《江阴梧塍徐氏宗谱》的保存,使人们对
正史失载的徐霞客本人以及其
先世和
后代的情况才有所了解。据《宗谱》记载,江阴梧塍徐氏是
东汉末年徐稚的
后裔,徐稚为江西
南昌郡人,号称“南州高士”。一世祖徐锢在
北宋末年曾任
开封府尹,在
金兵南侵、宋室
南渡之际,带了大批“中原文献”,扈跸南来,随南宋
小朝廷
播迁于杭州。四世祖
徐守诚南宋宁宗庆元间曾任吴
县尉,举家迁到苏州。此后“诸子姓散居荆侯、云间、琴川”,即宜兴、松江、常熟一带。到了
元代,徐守诚
之子
徐千十一,始迁至
江阴县西顺令梧塍里居住,所以五世祖徐千十一实际上是江阴梧塍徐氏的
始祖。梧塍里的具体地望在今江阴县
祝塘乡
大宅里。九世祖徐麟曾以
布衣
应诏
明廷,出使
西蜀,招抚
羌人。后辞荣归故里,广置
田产,成为拥有近十万亩土地、藏有数千卷
书籍的富豪大家、文献
巨室。从十一世祖徐颐始,到
徐元献、
徐经、徐洽四世皆有
文名。到十六世祖徐霞客的
父亲
徐有勉时,虽
家道已经
中落,但
夫妻努力经营,使“家业得以复振”。 家谱修成后,为了保证家族血缘延续的完整记载,都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续修。至于家谱应多长时间续修一次,
基本上没有统一规定,大致处于自发状态。如清代玉牒,规定10年一修,
民间家谱,有规定10年、15年、30年、60年,最多到三世,即90年一修的。然而,虽然各家族有所规定,但由于
战乱、
兵燹、瘟疫及自然灾害等外在原因,再加上家族自身的迁徙、人才、经费、资料和对家谱作用认识等家族内部原因,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续修的家族并不多见,至多是在一定时间段内按规定续修。现存的各徐姓家谱中,能够见到修谱记录最早的是隋代。据《
新安徐氏宗谱》中保留了一份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修《氏族谱》时主修者高士廉给隋炀帝的
奏折,奏折里提到,为编《氏族志》,隋炀帝曾下诏“九州百郡仕贵赍先世
谱状投上
秘阁,品为四海大姓,”于是,时任尚宝丞的“徐宇等投进谱状”。这里的谱状,是家谱的一种简单形式,大约只有世系,但由此也可看到,徐姓在隋代,已有简单家谱编成。此外,在唐代
武则天
万岁通天元年(696),大约武则天又想再修一部《氏族志》之类通谱,下诏“在廷臣僚,属四海
望族,令行具先世名公巨卿为官得姓
之由,各宜采摭来上,俾下有司辑成家谱,以传将来。”即是命百官报送家谱,
殿中侍御史
徐有功、左补阙
侍中徐有业遵旨,“进先世名臣家谱”。此处的“家谱”,大约比前世的“谱状”要详尽一点吧。另据《延寿徐氏族谱》介绍,早在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本家族即已修谱旷。在现存
徐氏家谱中,《小留徐氏宗谱》十二卷,共连续修过十一次,此谱亦名《小留徐氏九修宗谱》,分别为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清圣祖康熙十七年(1678年)、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宣宗道光十一年(1831年)、文宗咸丰九年(1724年)、德宗光绪二年(1876年)、溥仪宣统三年(1911年),由于谱中
有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两篇旧序,故这个徐姓家族连续所谱当在11次。此外,《
姚江徐氏宗谱》从明神宗
万历年间到
1916年,三百多年,共九修。《
马嘶桥徐氏宗谱》也是从
明万历年间至民国五年,共十修,再加上宋代旧序,可见也有十几修。修谱频率最高的当数《云阳徐氏族谱》,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1926年,343年间,共十三修,每次修谱的间隔分别为:15年、30年、34年、40年、35年、41年、28年、19年、31年、17年、31年、22年。这种修谱频率和修谱次数在其他家族中是不多见的。据《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上海图书馆
馆藏家谱提要》和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的《中国家谱目录》记载,留传至今的各类徐姓家谱共789种,仅上海图书馆就收藏了326种。但这仅仅是见于这三部目录中的,这三部目录没有收载的公私所藏决不会少于千种,但具体多少,只能有待于《
中国家谱总目》修成后,方才能有一个大致准确的数目。
《泾川徐氏宗谱》
中的“修谱十(生月)十乐”文:
一不宜语言造次,妄议大典;
二不宜学识不广,担当重任;
三不宜耗糜公费,优游以待;
四不宜漫施
笔墨,僭列笔端;
五不宜评论人品,瑕瑜莫掩;
六不宜越分兼营,气力枉用;
七不宜劝勉过激,多生畏忌;
八不宜
时俗不从,性成固执;
九不宜思虑寡当,贻诮老成;
十不宜口是心非,负疚永夜。
何莫非获之处。至如:
继绍久远,以崇祖德,一乐也;
联集繁众,以笃宗谊,二乐也;
尊卑序,行派正,三乐也;
忠义著,善良表,四乐也;
追溯
幽踪,考述
隐迹,五乐也;
庙宇因之以整,
坟茔因之以清,六乐也;
同祖各迁之地,得分晰而明也,七乐也;
不经谋面之人,得常常亲见之,八乐也;
同族之
善者知之,其不善者亦知之,九乐也;
虚生一世,
藉手一时,十乐也。
并不妨互勘之,互白之,是亦经其事者所不敢自欺。
有关徐姓家谱的编纂原则和要求,我们还可以从以下这两部家谱的
凡例看个大概。这两部家谱分别为:
《
洞庭
南徐徐氏家谱》,乾隆四十年修,《徐氏宗谱》,光绪十九年修。两部谱不是一个家族,不在一个地区,相差二百多年,因而,在内容、范围与侧重点方面,存在许多不一致之处。其中《徐氏宗谱》更加详尽,除具有一般意义上得凡例之外,还有详加说明凡例内容的“宗谱规条”,使人一目了然。 家谱修成之后,
印数是固定的,编号分颁
给族内有关人员保管、珍藏,并有详细记录。保管者仍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慈南徐氏宗谱》就有这样的规定:“一每岁元旦藏谱者各携谱至
宗祠,当众验阅一过,随给馒首两枚。二逐年
春秋两季,将谱各向日翻晒,以免蠹蚀鼠伤
等情。三各房分藏之宗谱,如有藏贮不谨,蠹坏遗失者,作不孝论。四统谱归宗长掌管,以备
族人检阅。但检阅时必须在宗祠,点烛、焚香、沐手敬读,以照诚谨。珍视之情,跃然纸上。在其他宗族的家谱上,也都有类似的不准外借、盗卖的规定。如有违犯,惩罚是逐出宗族。徐姓各家族均是一个宽容和充满同情心的家族。反映在家谱中,对于一些已经客观存在而又为别的姓氏家谱所不能容忍
或人谱的内容,如
养子,
僧道、妻父等,在某些徐姓家谱中都能够被收录。
《徐氏宗谱》规条中,即有族人出家为僧道,可注明出家某庙某寺,这种僧道可人谱,也是笔者所仅见,也只有在徐姓家族中能有这种
涵量。其他如《慈南徐氏宗谱》、《月湖徐氏宗谱》,或直接收录,或辟专章收录族内养子。《新何徐氏宗谱》不仅收录养子,还收录妻
父之名,理由是:“娶妻必载妻父之名:以女子不出名,故详其所生也。”在《稠泉徐氏五修族谱》最后,还专设“生生录”、“纪生录”两部分,以随时记录家族中出生或故去的人物,这在别的家谱中也是不多见的。徐姓家谱大多有固定的体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谱名、
谱序、凡例、
谱论、
遗像、
恩荣录、先世考、
族规家法、
祠堂、五服图、世系、
传记、族产、
契据文约、坟茔、
年谱、
艺名、名绩汞、
仕宦记、
字辈谱、
续后篇、领谱
字号等内容,其中谱名、谱序、遗像、先世考、世系、传记等是最为常见的内容,也是徐姓家谱的核心部分。
《东海徐氏老谱》一册,45页,民国十八年由宁陵的徐辑校,
石印。这部家谱虽然印行于民国时期,但
它是宁陵徐氏在编撰印行《睢阳徐氏通谱》时,为了“报本追远”,在新谱还没有编定时而提前重印的老谱,它有着非常悠久的渊源。此谱始修于东晋太宁元年(323),由司空崔琳、治谱官徐令意和左
散骑常侍徐行坚
撰修。到北宋天圣兀年(1023),由徐姓著名人物、祥符五年
状元徐爽重辑会修。到了南宋又经过多次重修,加入
朱熹的《徐氏谱序》和
文天祥的《徐氏族谱像跋》。这部家谱保存着早期家谱的某些
形制,包括谱名、谱序、遗像、世系表谱几部分,其核心部分是世系表谱,虽然非常简略,但因其纂修时间比较早,保存了早期徐姓的一些重要资料。
徐氏族谱
2021-07-15
1
1632
现在知道的是 国可身大正,德月同光明 下面就不知道了 请知道的 帮帮我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