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案四库全书风俗通义有附录一卷,乃从永乐大典“通”字韵中所载马总意林节本姓氏篇裒集而成者。
嗣后,朱筠、
钱大昕、
卢文弨、
严可均、张澍、顾櫰三、姚东升、
徐友兰、
陈汉章、王仁俊,俱有辑补,而张澍并为之注焉;则应书此篇虽亡,经
后人之钩沉辑佚,
庶几可复旧观矣。然诸家俱以四声为次,固非应氏之旧,虽失本真,此亦无可如何者,吾亦时且从众焉。至其自相抵牾之处,亦颇为之是正,夫岂故为薄古哉,亦将以之信今云耳。篇名旧引多歧出,今从
苏颂所见,定为姓氏,盖
汉人亦习称姓某氏云。)
万类之中,惟人为贵。春秋左氏传:“官有世功,则有
官族,邑亦如之。”公羊讥卫灭邢,
论语贬昭公娶于吴,讳同姓也。盖姓有九: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
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以号,唐、虞、夏、殷也;以谥,戴、武、宣,穆也;以爵,王、公、侯、伯也;以国,齐(一作“
曹”)、鲁、宋、卫也;以官,
司马、
司徒、
司寇、
司空、司城也;以字,伯、仲、叔、季也;以居,城、郭、园、池也;以事,巫、卜、陶、匠也;以职,三乌、
五鹿、青牛、白马也。(北史高构传、姓纂二十三元、御览三六二、广韵五支、十虞、十二齐、六豪、十四清、十姥、一送、十九代、四十一漾、
一屋、姓解一、三、
古今姓氏书辨证五支、十二齐、通志
氏族略、古今
源流至论后七、
困学纪闻二0、小学绀珠七、
急就篇补注二、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一、五、二二九)
器案:广韵十二齐、姓解三、古今源流至论后七俱引作风俗通氏姓篇序。春秋左氏传: “官有世功云云。”见隐公八年。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
卫侯毁灭邢。卫侯毁何以名?绝。曷为绝之?灭同姓也。”又哀公十二年:“夏五月甲辰,
孟子卒。孟子者何?昭公之
夫人也。其称孟子何?讳娶同姓,盖吴女也。”论语述而篇:“陈司败问: ‘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
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齐、鲁、宋、卫
四族,齐为之长。(姓解三)
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姓解三)
器案:广韵十阳引作:“风俗传:‘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
东方氏,
伏羲之后,帝出于震,
位主东方,
子孙因以为氏焉。(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
能改斋漫录五、辨误录下、类稿五七、
路史后纪一、五、合璧
事类续三0、通鉴注一七)平原厌次,汉太中大夫东方朔。(能改斋漫录五)
东
郭氏,
东郭牙,齐大夫,咸阳,其后也。(史记平准书索隐)
东陵氏,东陵侯邵平,子孙氏焉。(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东关氏,晋东关嬖五之后,汉有
将军北亭侯东关义。(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僮氏,汉有
交址
刺史僮尹。(广韵一东、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六二、卮林四)
铜鞮氏,晋铜鞮伯华之后。铜鞮,晋之别邑也。 (通志氏族略)
中氏,汉有
少府卿中京。(广韵一东、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中行氏,穆子后。(路史后纪九下)
中垒氏,
刘向为
中垒校尉,支孙以官为氏。(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冲氏,汉有博士冲和。(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一)
终古氏,桀
内史终古,后氏焉。(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器案:吕氏春秋先识篇:“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 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淮南泛论篇:“
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乃亡。”此应氏所本,通志讹为“纣内史”,钱大昕以下
诸家悉据之,而不知是正,所谓以讹传讹也。
钟离氏,钟离,
子国,在九江,盖其后徙于此,吴灭之。(路史国名纪二)
嵩氏,汉有嵩极玄子。(古今姓氏书辨证一)
弓氏,鲁大夫叔弓之后,汉有光禄勋弓祉。(姓解二、卮林四)
熊氏,黄帝
有熊氏之后也。(姓解二)
公旗氏。(古今姓氏书辨证二引姓源韵谱)
公文氏,卫有公文要。(姓解三)
公叔氏,卫大夫公叔文子。(姓解三)
公
乘氏,鲁有公乘子皮,见列女传。(晋书音义六、姓源韵谱)
公宾氏,鲁大夫
公宾庚之后。(后汉书刘玄传注、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汉纪三一)
公族氏,
晋成公立
嫡子为公族大夫,
韩无忌号公族穆子,见左氏传。(后汉书党锢传注、姓氏急就篇下)
公玉氏,
齐闵王臣有公玉冉,其后也。(史记封禅书索隐、武纪索隐)
器案:吕氏春秋审己篇、正名篇、过理篇及
新序杂事五,俱作公玉丹,此作“冉”,疑误。
战国策燕策上作公玉曰,“曰”亦是误字。
功氏,晋大
司功
景子之后,晋有功景。(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一、类稿二、姓氏急就篇上)
蒙氏,东蒙主,以蒙山为氏,秦有将军
蒙骜,骜生武,武生恬,皆仕秦。(姓纂一、通志氏族略、类稿二、合璧事类续二四、通鉴注四、强识略三三)
农氏,神农之后。(广韵二冬、姓氏急就篇上、韵会二冬)
龙丘氏,
吴郡,汉时博士龙丘长。(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博士”通志作“高士” ,广韵十一尤云:“汉有吴人龙丘苌,隐居不屈。”寻后汉书循吏任延传:“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
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
履义,有
原宪、
伯夷之节,
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
议曹
祭酒。苌寻病卒。”据此,则“博士”当作“高士”。
雍氏,周文王第十二子也,雍伯之后,以国为姓,今或音
雍州之雍,郑大夫有雍纠,楚有
雍子,齐有雍廪,宋有雍锄,汉什邡侯雍齿,沛人也。(通志氏族略、类稿二、急就篇补注一、合璧事类续二五、通鉴注八)
重氏,
颛顼重黎之后,
少昊时,重为南正,
司天之事,黎为北正,
司地之事。(姓纂一、通志氏族略、类稿二)
移氏,齐公子雍,食采于移,其后氏焉,汉有
弘农
太守移良。(
后汉书杨震传注、广韵五支、姓解二、容斋五笔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三、路史后纪四、又国名纪四、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四二)
器案:移良见杨震传。
为氏,汉有南郡太守为昆。(广韵五支、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上)
随氏,
随侯之后,汉有博士随何,又有右扶风随蕃。(广韵五支、急就篇补注一)
岐氏,
岐伯,黄帝师。(类稿四引风俗传)
羲氏,尧卿羲仲之后。(广韵五支、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上)
戏阳氏,卫有戏阳速。(姓解二)
皮氏,周卿士樊仲皮之后,汉有皮尚,又有皮延至孝,后汉有
谏议大夫皮究。(姓纂二、类稿三、秘笈新书别二、合璧事类续一六、
翰苑新书后六、强识略三三)
离氏,
离娄,孟子
门人,汉有中庶子离常之。(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类稿四)
訾氏,
帝喾妃,
訾娵氏女,汉有楼虚侯訾顺。(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合璧事类续二七、急就篇补注二、强识略三三)
器案:楼虚侯訾顺,见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
功臣表。
卑氏,郑大夫卑谌之后,汉有北平太守卑躬,
议郎卑整。(后汉书皇后纪下注、容斋五笔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三、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卑谌,汉书
古今人表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论语宪问篇作裨谌。广韵五支引胡
太傅碑有太傅椽
雁门卑整,
今本
蔡邕集误作毕整,后汉书皇后纪下有议郎卑整,即其人也。
裨氏,郑有裨灶明天文。(姓解二)
器案:裨灶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十八年。
差氏,人姓。(急就篇补注二)
池氏,汉有中牟令池瑗。(广韵五支、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夷维氏,故莱,夷维邑也,盖因邑为姓。(史记鲁仲连传正义引应劭)
师氏,师,
乐人,
瞽者之称,晋有
师旷,鲁有师乙,郑有师悝、师触、师蠲、师成,又师服,晋大夫也。汉有东海
师中作雅琴师氏八篇。(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类稿四、合璧事类续二七、强识略三三)
器案: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乐类: “雅琴师氏八篇。”本注:“名中,东海人,传言师旷后。”书钞一0九引别录:“师氏雅琴者,名忠,东海
下邳人,传云言师旷之后,至今邳俗犹多好琴也。”
师尹氏,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姓。(诗经小雅节南山正义)
鸱
夷氏,本
范蠡也,后人以为氏。(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
资氏,资成,陈留人。(姓纂二、通志氏族略、类稿四)
尸氏,其先封于
尸乡,故为尸氏,齐相有尸臣。 (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伊氏,汉有议郎伊推,又伊嘉为雁门都尉,石显党。(姓纂二、类稿四)
器案:伊推见汉书
儒林
瑕丘江公传,伊嘉见佞幸
石显传。
累氏,
累祖之后,晋
七舆大夫累虎,里克、
丕豹之党。(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类稿四)
器案:类稿“虎”作“彪”。
邳氏,
奚仲为夏车正,自薛封邳,其后以为氏焉,后汉二十八将有
卫尉信都邳彤。(广韵六脂、姓解一、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三一)
器案:水经泗水注引应劭曰:“ 邳在薛。”又曰:“奚仲自薛徙居之,故曰下邳也。”
司鸿氏,古
有司鸿苟,着书,汉中大夫司鸿仪,谏议大夫司鸿荀。(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司功氏。(通志氏族略)
司马氏。(通志氏族略)
司寇氏,苏忿生为武王司寇,后以官为氏,
礼记司寇惠子,鲁大夫。(姓纂二、广韵五十候、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期氏,
楚大夫居期思城,因以为姓。(古今姓氏书辨证四、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期思氏,古有期思国,国人以为氏。(广韵七之、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旗氏,齐卿公孙灶,惠公孙也,生栾施,字
子旗,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后汉有旗流甘,九江太守旗光。 (通志氏族略、姓解三、类稿四、卮林四)
旗思氏,楚大夫居旗思城,因以为氏。(姓纂二)
器案:此即前期思氏之误。
綦毋氏,汉有廷尉綦毋参;晋大夫綦毋张,战国策綦毋子与公孙龙争辩。(姓纂二、通志氏族略、姓解三)
器案:綦毋参见后汉书班勇传
□丘氏,勇士□丘欣。(姓解二)
飞廉氏,飞廉国,秦所灭,因氏焉,汉书
光禄大夫飞廉安国。(
姓纂二)
器案:汉书无文,“书”疑当作 “有”。
非氏,非子伯益之后。(广韵八微、姓纂四、姓解三)
器案:汉书河渠志有
大司农非调。
肥氏,汉有肥韶、
英布将肥铢,又仁恕掾肥亲。 (姓纂二、通志氏族略“铢”作“赫” )
孙诒榖曰:“‘肥赫’即下条之 ‘贲赫’。”
器案:孙说是。史记黥布传:“ 中大夫贲赫。”集解、索隐并云:“贲音肥。”汉书黥布传师古注同,姓纂“赫”作“铢”,误。
贲氏,
秦非子之后,汉有贲赫,礼有县贲父。(晋书音义六九、通志氏族略、通鉴注一一)
器案:县贲父见礼记
檀弓上。
威氏,
齐威王之后,以
田氏
始王,故其后以为氏。(广韵八微、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上)
威王氏,汉有中
郎威
王弼,出自楚威王后。(广韵八微、十阳、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下)
几氏,宋大夫仲几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姓纂二)
鱼氏,
宋桓公
子目夷,字子鱼,贤而有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汉有长安富人鱼翁俶也。(广韵九鱼、姓纂二、通志氏族略、姓解二、通鉴
释文二一、二四、通鉴注
晋纪二0、
纲目集览四一)
器案:长安富贾鱼翁叔,见汉书
张汤传。
鱼孙氏,宋大夫鱼石奔楚,在国者因氏焉。(姓纂二、路史后纪一0)
舒氏,
舒子之后,以国为姓。(姓纂二、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一八)
渠丘氏,莒有
渠丘公,因氏焉。(姓纂二、路史国名纪二)
器案:渠丘公见左传成公八年,路史“莒”作“鲁”,误。
余氏,秦
由余之后,以国为姓,代居歙州。(广韵九鱼、姓纂三、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二七、类稿六、合璧事类续一六、翰苑新书后六、秘笈新书别二、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唐纪七三)
器案:姓纂新安望下引此,秘笈新书“歙”作“陕”,疑误。
夫余氏,吴公子夫概奔楚,余子在吴者,以
夫余为氏。(广韵九鱼、姓纂二、姓解三、通志氏族略)
沮氏,黄帝时
史官沮诵之后。(后汉书献纪注、通鉴释文七)
樗里氏,琴引有
樗里牧恭。(姓氏急就篇上)
于陵氏,陈仲子,
齐世家也,
辞爵
灌园,居于于陵,因氏焉,汉有议郎于陵钦。(姓纂二、姓解三、齐乘四、通志氏族略、急就篇补注二)
诸氏,汉有
雒阳令诸于。(广韵九鱼、容斋五笔一)
器案:南唐书:“诸佑,
蕲州独木人。”注:“诸音查。”
诸葛氏,
葛婴为
陈涉将军,有功
非罪而诛,孝文帝
追录封其孙
诸县侯,因并氏焉。(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注、广韵九鱼、姓纂二、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一二、姓解一、类稿五六、合璧事类续三0、秘笈新书别三、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汉纪二0)
储氏,齐大夫
储子之后也。(后汉书鲍永传注)
屠氏,
汉末有屠景先,
河东人也。(姓纂三、类稿五、通志氏族略)
屠
门氏,秦屠门高。(姓氏急就篇下)
虞氏,凡氏之兴九事,一氏于号,唐、虞、夏、殷是也。(广韵十虞)
虞丘氏,晋有虞丘书为乘马御。(姓解二)
器案:虞丘书见左传襄公十六年。
驺氏,
越王句践之后。(姓解二)
毋车氏,乐安毋车伯奇,为下邳相,有
主簿步邵南,时
人称毋车
府君步主簿。(广韵十虞、姓解三)
巫氏,凡氏于事,巫、卜、匠、陶也,殷有
巫咸、
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捷,又有巫都着养性经也。(广韵十虞、姓纂二、通志氏族略、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二三、卮林四)
瞿氏,汉有南阳太守瞿茂。(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须氏,太昊风姓之后,有
须句国,又殷有密须,并以国为氏,魏
有须贾,汉有平陆侯须无,绍封传四代。(姓纂二、广韵十虞、
一切经音义九、姓解一、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一八、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周纪五)
须卜氏,
匈奴
贵姓有须卜氏。(纲目集览七)
器案:汉书匈奴传下、王莽传下有右
骨都侯须卜当。
区氏,
欧冶子之后,转为区氏,又音欧,吴有区景,
长沙人,官至苍梧太守。(类稿八)
案:广韵十虞区下云:“后汉末有长沙区景。”
蒲氏,汉有
詹事蒲昌,又有蒲遵。(姓纂三、广韵十一模、姓解二、通志氏族略、类稿七、合璧事类续二四、通鉴注二九一)
器案:东观汉纪马援传:“受齐诗,
师事
颍川蒲昌,昌受诗于匡衡。”字作“蒲”,与此同;而汉书则作满昌,字君都,颍川人,詹事,见
沟洫志、
韦玄成传、王嘉传、王莽传中,满、蒲二字,形近易误,如“州满”一作“州蒲”,即其
明证。
胡毋氏,本
陈胡公之后也,
公子完奔齐,
齐宣王
母弟,别封毋乡,远本
胡公,近取毋邑,故曰胡毋氏也。(后汉书献纪注、通鉴释文七、通鉴注汉纪四八、纲目集览一七)
壶氏,汉有谏议大夫壶遂。(广韵十一模)
器案:壶遂见汉书
律历志、韩安国传及
司马迁传。
徒
人氏,齐有徒人费。(姓解一)
屠氏,汉末有屠景先。(姓纂三、类稿五、合璧事类续二四)
屠门氏,秦有屠门高。(姓氏急就篇下)
涂氏,
涂山氏之后,汉有谏议大夫涂恽,治尚书。(后汉书贾逵传注、广韵十一模、通志氏族略、类稿八、玉海三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涂恽,字子真,
平陵人,受尚书,见汉书儒林张山拊传,类纂作“汉有谏议大夫涂禅,又涂子真治尚书”,既误“恽”为“禅”,又误分为二人,不可据。
齐氏,氏于国。(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二齐)
器案:并详篇首序。
黎氏,九黎之后,尚书:“西伯戡黎。”亦见毛诗,左传齐大夫黎弥、黎且,字亦作犁。(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二四)
器案:左传定公九年作犁弥。
鞮氏,晋铜鞮伯华之后也。(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
稽氏,稽黄,秦
贤人也。(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
西乡氏,宋大夫西乡错之后,
尸子有隐者西乡曹。(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四、路史后纪十)
洼氏,汉有
大鸿胪
洼丹。洼音圭。(后汉书儒林传注、广韵十二齐)
枚氏,
六国有贤人枚被。(通鉴注一七)
裴氏,伯益之后。(后汉书桓纪注)
案:姓解三引作“非氏,有非子者,伯益之后也”。
哀氏,
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汉有哀章。(后汉书刘玄传注、古今姓氏书辩证六、类稿十、路史后纪十、姓氏急就篇下)
台氏,金天氏
裔孙曰
台骀,其后氏焉,汉有
侍中台崇。(后汉书献纪注、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台崇即见献纪。
来氏,楚有来英,汉功臣表:‘轪侯来苍。’(通志氏族略、类稿九)
器案:软侯黎苍有作来苍者,此亦其证。
真氏,汉有
太尉
长史真佑。(姓纂三、广韵十七真、通志氏族略、姓解三、类稿一二、卮林四)
器案:姓纂作真俗,疑误。
新垣氏,魏将新垣衍,
毕公高之后,汉书
文帝时,新垣平善望气。(通志氏族略)
神氏,神农之后,汉有
骑都尉神曜。(姓纂三、广韵十七真、类稿一一、路史后纪四、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申公氏,
申公巫臣之后,汉太子傅申公。(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六)
申徒氏,本申屠氏,随音改为申徒,尸子:“申徒狄,夏贤人也,汤以
天下授之,耻以不义闻,己自投于河。”庄子:“申徒嘉,兀者,郑人也。”汉有西屏将军申徒建。胜屠,即申徒也。(史记酷吏传索隐、姓纂三、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六、急就篇补注二)
器案:申屠建更始西屏将军,见汉书游侠原涉传、王莽传下,后汉书刘玄传,“西屏” 或作“西平”,非是。
秦氏,氏于国。(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二齐)
频氏,汉有酒泉太守频畅。(姓纂三、广韵十七真、姓解一、通志氏族略、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解云:“一云名旸。”
淳于氏,春秋时
小国也,桓五年不复其国,一号州淳于公,子孙以国为氏。(姓纂三、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一七、类稿五六)
器案:汉书地理志:“北海郡淳于。”注:“应劭曰:‘春秋州公如曹。左传曰:淳于公如曹。’臣瓒曰:‘州,国名也,淳于,
公国之所都。’”左传见桓公五年。
伦氏,黄帝乐人伶伦氏之后。(广韵十八谆、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六、类稿一一、姓氏急就篇上)
春氏,
楚相黄歇号
春申君,子孙氏焉。(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一)
钧氏,楚大夫元钧之后,汉有
御史钧喜。(姓纂三、广韵十八谆、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一、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广韵作“侍中钧喜”。
文氏,周文王支庶,以谥为氏,越大夫文种。(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二、合璧事类续二七、翰苑新书后六、秘笈新书别二)
闻人氏,
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其后遂以闻人为氏,汉有
太子舍人闻人通汉、沛人,治后氏礼。(后汉书灵纪注、通志氏族略、姓解一、类稿五七、合璧事类续三0、通鉴注汉纪四八、
通鉴纲目集览二二、二八)
器案:闻人通汉字
子方,见汉书儒林孟卿传,类稿作“闻人通”,脱“汉”字。
芸氏,晋大夫芸贤,见战国策。(姓纂三、类稿一二)
器案:类稿作芸质。
云氏,祝融之后。(姓纂三、类稿一二)
芬氏,晋大夫芬贤。(通志氏族略)
顾櫰三曰:“疑‘芸贤’之伪。 ”案:广韵二十文芸下无文,芬下云:“又姓,战国策晋有大夫芬质。”则未必“芬”误而“芸”是也。
殷氏,氏于号,唐、虞、夏、殷是也。(急就章补注二)
勤氏,鲁有大夫勤成。(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七、姓氏急就篇下)
元氏,
魏武侯公子元
食邑于此,因而遂氏焉。(汉书地理志魏郡元城注引应劭)
器案:姓纂四:“元氏,左传卫大夫元咺之后,其先食采于元,因氏焉。”说与此异。
垣氏,垣,秦邑,因以为氏,
秦始皇有将垣齮,汉有西河太守垣恭。(后汉书公孙述传注、古今姓氏书辩证七、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钱大昕曰:“今本史记作‘桓齮 ’。”
园氏,姓于所居,城、郭、园、池是也。(姓纂四、类稿一四、姓氏急就篇上)郑穆公之子圈,其后
为姓,至秦博士逃难,乃改为园。(齐东野语五)
轩氏,
轩辕之后,汉有谏议大夫轩和。(姓纂四、通志氏族略、类稿一四)
轩辕氏,轩辕,即黄帝也,姓
公孙,或言姓姬。 (通志氏族略)
器案:张澍据路史收入轩丘氏。寻路史国名纪三:“轩丘,楚文庶子采邑。”不言出风俗通。汉书
梁孝王传有轩丘豹。
孙阳氏,
秦穆公时孙阳伯乐善相马,汉有侍御史孙阳敖。(古今姓氏书辩证七)
器案:姓纂四引风俗通孙阳氏一条,文大误,说详后
栎阳氏条。
尊氏,太昊
诸侯尊卢氏之后。(广韵二十三魂、姓解三、路史前纪八、姓氏急就篇上)
尊卢氏,太昊之世侯者。(路史前纪八)
屯氏,汉有常山太守屯莫如。(急就篇补注二、困学纪闻一二、卮林四)
困学纪闻曰:“儒林传‘毛莫如少路’,宋景文公引萧该音义:‘案风俗通姓氏篇。混沌氏,太昊之良佐,汉有屯莫如,为常山太守。’案此莫如姓非毛,应作屯,音徒本反。愚案:沟洫志云:‘ 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颜师古注:‘屯音大门反。而隋室分析
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
毛州,失之甚矣。’以此语之,则屯、毛之相混久矣。屯之为氏,于此可考。广韵云:‘后蜀录有
法部尚书屯度。’”案:汉书杜钦传:“幸赖陛下至明,遣使者毛莫如先考验,卒得其奸。”李寻传:“光录勋平当、光禄大夫毛莫如与御史中丞、廷尉杂治。”儒林施雠传:“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府,……莫如至常山太守。 ”字皆误作“毛”,自宋祁以来,多有质言其误者矣。
盆成氏,盆成括仕齐,
孟轲知其必死,其子逃难,改氏成焉。(
广韵二十三魂、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七)
贲氏,鲁有贲浦。(通志氏族略、类稿一四、合璧事类续二一、通鉴注汉纪四)
根牟氏,根牟子,六国时贤者,着书七篇。(广韵二十四痕、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七、类稿一四、姓氏急就篇下)
《风俗通 姓氏篇》的完整内容
2021-07-15
1
359
《风俗通 姓氏篇》的完整内容 东汉应劭写的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