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简介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国,曾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不久又亡于
楚国,其
国君族人以舒为姓。
舒姓另有两支,一是出自任姓,相传为黄帝的后代;另一个是出自
清代,为
满族舒穆鲁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乡)。
舒姓最早的来源可以一直追溯到
上古时期,据说舒姓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在
周代,周武王攻灭
商朝后,大封诸侯国,他封
古帝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这个诸侯国,爵位为
子爵。
春秋时,舒国被楚国攻灭,舒国的
公族后代子孙就以国名“舒”为姓。由于皋陶姓偃,因此舒姓
起源于偃姓。舒姓后来在河北巨鹿郡发展成
望族,世称钜鹿望。少数民族满族也有后来改姓“舒”的。我国二十世纪最著名作家舒庆春(老舍)先生就是满族。
舒姓在我国不是一个
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陆与台湾都未进入一百大姓行列,在《
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
人氏见面彼此都非常亲切、热情,这在我的
生活中,体验尤为深刻。记得85年,年少的我
到贵州求学,见花名册中有一位同学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并同住一室。他对我讲述他那里的舒姓
家族。他是
贵州黔东南人,侗族,他们那里的一个寨子,全是舒姓。他们
祖上原本并不生活在此,是
抗日战争时逃乱于此,并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后代。
中国人很重视自己的
文化传统,很讲究自己的礼仪和姓氏。我相信,我们舒姓的
后人,不仅会把舒姓壮大,而且,我们舒姓后人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并留下
我们的足迹。
姓氏
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
西周
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国之
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春秋时期,在今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史称“群舒”。这些小国都是周武王姬发在灭殷商后,在分封皋陶后裔时所建的
封国,皆为子爵小诸侯国。
皋陶是
传说中的
少昊氏
支裔,
东夷
部族首领之一,主要活动在奄地一带(今山东曲阜)。虞舜执政时期,皋陶曾担任负责任掌管刑法的士,他以正直著称。
大禹继舜为帝后,皋陶亦继续受到重用。
群舒诸国起先在周惠王姬阆二十年(公元前657年)被嬴姓的徐国所攻取,后又在周襄王姬郑七年(公元前645年),楚国与徐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娄林之战”中,乘机脱离徐国控制而分别复国。
周定王姬瑜六年(公元前601年),楚庄王芈旅(熊侣)首灭蓼舒国;周简王姬夷十二年(公元前574年),楚庄王再灭舒庸国;周灵王姬夷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在楚、吴两国交战之际,
舒鸠国又被楚康王芈昭(熊居)所灭;其余的群舒诸国在其后也陆续被灭于楚国。
灭国后,群舒诸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氏,称舒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舒氏正宗。舒氏族人大多尊奉皋陶为得姓
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己姓,出自
春秋战国时期的莒国寿舒,属于以
居邑
名称为氏。
寿舒,地在今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镇黄草坡一带,是春秋时期莒国之地,为战略要冲,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例如在
史籍《左传·襄二十三年》中记载:“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寿舒,莒地。”也就是记载了周简王姬夷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齐国与莒国之间著名的“蒲侯之战”:齐灵公姜环与莒子相约于明日在寿舒再战。
商
王朝时期,莒地属
青州
姑幕国,
在清朝雍正
年间撰著的《
莒县志》中记载:“莒地唐虞以前无考,商属姑幕国。此
侯国也,殷爵列三等,而姑幕实侯
此土,仅见之汉史中。”
莒国,是伯益的后裔的后裔,周武王封兹舆为莒国君,子爵。在史籍《通志·
氏族略》中谓其为“嬴姓,少昊之后也,周武王封兹舆其于莒,今密州莒县是也。”而据史籍《世本》的记载,莒国
自纪公以下为己姓,故而在《左传》中,莒女称戴己、声己。
实际上,周武王所封莒国在计地(今山东胶南),直到春秋初期,莒国才迁至莒地。其后,莒国国势逐渐强盛,不断与齐、鲁、晋等大国会盟,还对周围小国不断发动战争。到春秋中后期,莒国内部混乱,政治腐败,国势日弱,
疆域屡遭蚕食。
司马迁在《
史记·
楚世家》中记载:“简王元年,北伐灭莒”,时当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在史籍《
汉书·地理志》中称:“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当时楚国势力扩张到淮上,灭
蔡国后,进而灭莒国,但莒国离楚国本土过远,难以长期占有,因此放弃,莒国之全境最终被齐国趁火打劫兼并。至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曾率军攻破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就是莒城攻不下来。
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莒子之国,秦始皇县之”,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前221年)始将原莒国之地改称莒县,属
琅琊郡。县境北邻诸(今山东诸城),西至蒙(今山东蒙阴),南邻阳(今山东沂南),东靠海。
汉朝时期,
汉高祖刘邦在其地置莒县,又为
城阳国。
莒国灭亡并被宿敌齐国吞并后,居于寿舒及其周边一带的国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
称寿舒氏、蒲侯等,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舒氏、寿氏、蒲氏、侯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
清朝通志·氏族略·
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舒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后有锡伯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mu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
汉姓为舒氏、徐氏、苏氏。
⑵。蒙古族
舒穆禄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mur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
第四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
满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记载:
⑴。满族秋舒哩氏,满语为Ciosuri Hala,世居扎库木(今辽宁新县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秋氏。
⑵。满族书玛哩氏,亦称石马拉氏,满语为Sumari Hala,汉义“小口袋”,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海兰(今吉林和龙海兰河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石氏。
⑶。满族舒佳氏,满语为Sugiya Hala,
祖先原为汉族,
东汉
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法喀堡子(今辽宁新民法哈牛镇)。后有赫哲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
⑷。满族舒禄氏,源出辽国时期回鹘
民族的述
律部,满语为Sulu Hala,汉义“白马”,世居长白山地区,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苏氏、徐氏等。
⑸。满族舒尔都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梭罕部,以姓为氏,满语为Surdu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
第五个渊源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
土家族、彝族、
傣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舒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迁徙分布
据
史料记载,公元前六五七年徐国灭舒,公元前五五二年,复国后的舒国再次被楚国灭亡。此后之舒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均以安徽庐江为其繁衍的中心,后逐渐昌盛为舒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庐江。并有舒姓子孙逐渐
播迁于当时楚国的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带。
始皇统一六国,不久又为高祖刘邦所灭,
秦汉均为统一的国家,时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全国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故有舒姓子孙迁居该地,并逐渐兴旺昌盛起来,因该地长期属
京兆郡,故
后世舒姓子孙有以
京兆为其
郡望堂号的。以后
北方各地的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后来舒姓成了北方的著姓之一。东汉时,舒姓才有人散见于史册,其中的东汉义士
舒邵兄弟为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三国时,陈留人
舒燮播迁
江南。两晋
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避居江南之舒姓渐多,并与原居于
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开始成为南方大姓之一。此际,北方舒姓的巨鹿郡望也已形成。
隋唐之际,见诸史册之舒姓渐多。
唐代的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更促进了北方舒姓的南迁,
两宋之际见诸史册之舒姓日盛,从这些历史名人的籍贯来分析,可以知晓舒姓已播迁繁衍
于今浙江之东阳、慈溪、余姚、奉化、宁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
吉安、靖安等地。元时,今福建、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动的身影。
明初,山西舒姓作为
明朝洪洞大槐树
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之后到清中叶,舒姓分布之地更广,并有渡海赴台,
远播海外者。
如今,舒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为多,上述四省之舒姓约占全国汉族舒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舒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
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六。
郡望堂号
郡望
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治所在舒城,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
今天安徽省
长江以北庐江西南一带。
巨鹿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巨鹿,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平乡至晋县一带。
京兆郡:治所在长安,即首都长安直辖区。相当于现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至华县一带。
堂号
阆风堂:宋朝时,
舒岳祥任
承直郎。宋朝灭亡后,避居奉化,不做
元朝的官,读书于
阆风台,著有《阆风集》200余卷。
堂号:“京兆堂”、“紫阳堂”、“兰藻堂”、“厚德堂”等。
舒姓始祖
皋陶:传说中的少氏支裔,东夷部族首领之一。活动据点在奄(今山东曲阜)。虞舜时,曾任掌管刑法的士(狱官之长),以正直著称。禹继舜位后,继续受重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肆
分封诸侯,并将皋陶的后代封于舒,建立舒国,为子爵,世称
舒子。舒子平时,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最后又被楚国灭亡。
失国后的舒国子孙为了不忘故国,遂以国名为氏,称舒姓。他们尊皋陶为其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舒元兴、舒继宗、舒惟贞
舒元兴为一世祖(唐),第十二世孙继宗,任赤需太守,其子惟贞迁居永南白雁村。是为永川舒氏始祖。
舒绰、舒琅、舒世嗣
舒绰,隋时自北方迁至东阳之斯孝乡,第十九世孙琅,自东阳号迁永康之永实;三十三世孙世嗣,明中叶由永康迁东阳之双岩,是为双岩之
始迁祖。
舒茂先、舒时轴
宋时由信州迁南昌,始迁祖
时轴,茂先十九世孙,
明万历间自南昌迁湘潭。是为湘张潭壹舒氏始祖。
舒恒、舒怒四
唐
贞元间自
婺州迁歙之舒恒为一世祖。第十五世怒四,宋绍兴中自歙
西迁
绩溪
华阳。是为华阳舒氏始祖。
舒德兴
唐僖宗时因战乱迁居黟
东屏山
长宁里。是为贵州舒氏始祖。
宗祠
字辈
陕西安康舒氏字辈:“盛世光祖德基业兆永昌少幼成
家主方又吉四梁”。
江苏灌南舒氏字辈:“国庭德生强林善兆姚征恩浦瑞风洪门”。
江西于都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
钦翼应明君
诗礼家传世文章定耀邦”。
江西抚州、赣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耀邦”。
安徽
黟县舒氏字辈:“立朝尊尧君法天广其仁秉志常公道梦纯乡学成允升用守令知子民同年若与选克家存忠心”。
安徽肥西舒氏字辈:“益有良善玉持志为岳仁富贵双全兆”。
四川
仁寿舒氏字辈:“永朝由善德靖现载忠
成全美道继绩作良仁盛世奇才会忻逢景荣昌赛洪昭达度孝友焕洪彰”。
四川雅安舒氏字辈:“明学文成登开大齐于永兴国太昌
光宗思显朝金泽万代”。
四川大竹舒氏字辈:“大应万仕尚宗继景奇芳忠启仁
良国高洪永太昌”。
湖南芷江舒氏字辈:“乾坤符易象孝友振纲常”。
湖南致和后裔字辈:“夏致光宗保惟孟继凤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单世应”。
湖南邵东舒氏字辈:“孝忠宜显达正大是光明”。
湖南溆浦舒氏字辈:“国三成仕宗文时智有登(通)”。
湖北广水舒氏字辈:“忠秀钱仁远发祥庆泽长文明逢盛世继业爽平阳”。
湖北来凤舒氏字辈:“培钧清采煜坊锡泽相耀坤鉴澄东辉里铭淞林照”。
舒氏谱别
正大光明 承兴士行
文武忠国 佳道永昌
泰运启开 祥瑞基登
佐祖安邦 志在朝政
睦帝亲善 仁德礼信
舒氏
名人
舒庆春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另有
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
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
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
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
汉口和重庆。
1938年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 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
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
茶馆》,另有《
老舍剧作全集》,《
老舍散文集》、《
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
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
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
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
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
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舒行
(1913-2001),中国人民解放军舒姓
开国将军,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
特务连排长、教导营连
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4师10团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1937年入延安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7大队3队队长,第二分校2大队大队长,
冀中军区游击第五总队总队长,冀东军区13团团长。在冀东西部、长城南北及热河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山区和平原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14
军分区司令员,率领所属13团、北进支队约2000
多人,向承德、围场方向进发。后任热河军区参谋长、冀热察军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11纵参谋长,
第四野战军第50军参谋长。参加了辽沈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参谋长。回国后,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
八一勋章、二级
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
国旗勋章、二级
自由独立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1年1月3日因病在江西省吉安市逝世,终年88岁。
舒元舆
唐代御史中丞、诗人,婺州(浙江金华)东阳人。元和中,登
进士第,调鄠尉。裴度表掌
兴元书记,拜监察御史,再迁刑部员外郎,改
著作郎,
分司东都。李训与元舆善,训
用事,再迁
左司郎中。御史大夫李固言表知杂事,固言辅政,权知御史中丞。不三月,即真,兼
刑部侍郎,专附郑注。月中,以
本官同
中书门下
平章事。甘露之变,为仇士良所害。诗六首,编为一卷。
舒瞵
宋代时称“第一教授”,奉化(今属浙江)人,南宋官吏、
学者。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为徽州教授,时称“第一教官”。官终宜州通判。谥文靖,有《舒文靖集》。
舒邦佐,南宋官吏、学者,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一一八二年)进士,历任
蒲圻主簿、
善化主簿、
衡州
录事参军。治事廉明,
去官之日,百姓痛哭流涕。有《双峰猥稿》。
舒清
明代
廉吏,江西德兴人,成化进士,授工部主事,历营缮郎中,后擢河南参议,再迁四川布政使。曾创立递减法,大大减轻百姓负担。又抗疏切谏朝廷对地方古琴等
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爱戴,是当时有名的廉吏。
舒字地域名
舒兰市
在举世闻名的长白山向
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在碧波荡漾的松花江畔, 镶嵌着一颗
璀璨的明珠,这就是有“鱼米之乡、园林城市”美誉的吉林省舒兰市。
舒兰,满语“果实”之意,因其乃盛产硕果饶实之地而得名。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舒兰人民发扬“和谐、务实、热情、奋进”的舒兰精神,努力开拓,锐意进取,创造了亘古未有的
奇迹。舒兰由过去鲜为人知的小城变成一座开放的
新兴城市。
舒兰依山傍水,幅员广袤。东部山高林密,西部沿江沃土。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早在清朝被皇帝封为“皇贡区”。如今,这里已是吉林省著名的产粮大市(县),农作物
达上百种,尤为盛产水稻、大豆、玉米,其中水稻产量居全省第二。野生经济植物124科549种、有元蘑、木耳、猴头、人参、贝母、天麻等山珍和药用植物。森林覆盖率为41%,有驰名中外的红松、白松、 黄玻璃、柞、椴等几百种树种。
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储量大、煤质好、易于开采。专利技术褐煤造气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舒兰的高岭粘土 ,红、白花岗岩和泥炭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白色花岗岩质量最佳,曾被选作
北京人民大会堂建筑基石。泥炭储量达2亿立方米、粘土储量1236万吨,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农业生产已迈入产业化轨道。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香菇、
白鹅、烤烟、林蛙、草编织、黄牛、生猪等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生产基地遍地开花。绿色水稻种植遍及8个乡镇,年产量5万余吨。由其加工而成的“丰珠牌”舒兰贡米获得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名牌食品奖”,享誉海内外。
1997年,又被国家批准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工业生产同样成就显著。全市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743家,是吉林省煤炭、合成药、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医药、机械、化工、建材等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吉舒牌镰刀、无水咖啡因等名牌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舒兰市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以生态园林城建设为突破口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1996年创建省级卫生城,当年提出,当年实现。目前,舒兰的城市总体风貌已呈现出绿树、白墙、碧水、蓝天、华灯、
砖巷的特点。舒兰市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拉滨、
龙舒两条铁路贯穿全市南北,经由9个乡镇,连接全国各地。有国、省、市级7条干线公路通往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大城市,并有286条乡、村级公路纵横贯通全市。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已与国际国内联网,并开通了移动电话系统。市内建设有一次变电所和二次变电所各一座,年供电能力3.1亿千瓦时,直接与东北输变电网相接。
为加快舒兰经济和改革开放步伐,舒兰市在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方面采取了超常规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储备,为投资者提供了极为宽松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客商来舒一展才华。“发扬进取精神,推进创新实践”,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解放思想教育活动、更是使全市上下形成了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合力。
“一代业绩载
清史,更盼风流谱新篇”。 美丽的北方明珠正以崭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着日益成长的现代文明。
舒城
舒城位于皖中,地处
大别山东麓,全县总人口98万,面积2092平方公里。舒城古称舒国,是
公学始祖
文翁、三国名将周瑜、“宋画第一”李公麟的故里,也是著名作家艾煊、著名画家夏冰流的桑梓。
1958年
9月16日,
毛泽东主席视察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发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境内万佛山、万佛湖、
万佛温泉等自然风光吸引着八方游客。舒城综合实力较强,社会稳定进步。拥有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创建文明城镇活动示范县、省创建文明县城第一名、省“两基”教育先进县、省卫生先进县、省“双拥”模范县等近10个荣誉称号。
1998年9月,舒城作为内陆县, 在全国首次成功承办了亚洲铁人三项赛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舒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省城合肥54公里。
合九铁路、
206国道、
沪蓉高速公路横穿境内,长江、巢湖等水运航道方便快捷,可直达华东、华中各大中城市。
宗祠文化
宗祠四言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望出京兆;源出春秋。——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舒姓的
源流和郡望。
京兆世泽;恩信家声。——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舒泰,官武冈州同知,抚以恩信,民皆悦服。
明经教授;忠孝状元。——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奉化人舒璘,字元质,一字元宾,与张拭、
陆九渊、
朱熹等理学家都有交往。乾道年间进士,任徽州教授,当时被称为第一教官。后
历官平阳知县、宜州通判,
死后谥文靖,有《舒文请集》。下联典指明代进贤人
舒芬,字国裳,十二岁时能作赋,
正德年间状元,官修撰。当时,武宗在佞人江彬的怂恿下,数次微行
出宫,纵情游乐,他都上书谏阻;武宗要南巡时,他又与
翰林院同僚联名上疏,被罚跪五天,又廷杖三十,贬为福建
市舶副提举。世宗时复官,又因“大礼”案而下狱受廷杖,不久因母亲去世回乡,哀痛致死。世称“忠孝状元”。他学贯诸经,兼通
天文、律历,尤其精于《
周礼》,学者称他为
梓溪先生,著有《
易问笺》、《周礼定本》等。
德兴廉吏;元质教官。——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工部主事舒清,字本直,德兴人。成代进士,授工部主事,历营缮郎中,后擢河南参议,再迁四川布政使。曾创立“递减法”,大大减轻百姓负担。又抗疏切谏朝廷对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爱戴,是当时有名的“廉吏”。下联典指宋代宜州通判舒瞵,字元质,奉化人。乾道进士,为徽州教授,时称“第一教官”。官终宜州通判。淳佑中
追谥文靖,有《舒文靖集》。
工牡丹赋;成钓台诗。——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舒元舆,尝作《牡丹赋》,时称其工。下联典指唐·
舒杲为国子监,
有题钓台诗。
策筹文武;学受紫阳。——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舒卞豪隽有文武才,建炎间御金人有功,参岳飞
军幕,多所
赞画。下联典批宋·舒璘,从张拭、陆九渊、朱熹(紫阳),吕祖谦游,著有《舒文靖集》。
宗祠五言通用联
牡丹音容在;棠棣义气深。——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
现代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舒绣文(女)(1915-1969),安徽人。历任第三届全国妇联执委、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常务理事等。1931年到上海任天一影片公司配音演员,参加中国第一部蜡盘录音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配音工作,参加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的拍摄。下联典指东汉
名士舒邵,陈留人。与兄长伯膺俱为
东汉末年名士。他曾为伯膺复仇杀人,事发后,兄弟兄争死,被誉为义士。
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舒元舆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御史中丞、诗人舒元舆《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句联。元舆,东阳人。元和进士。尝为牡丹赋,时称其工。后文宗观牡丹,凭栏诵赋,为之泣下。
宗祠七言通用联
明安抗英称果毅;伯雄平准号文襄。——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正白旗汉军
副都统
舒明安,满洲正白旗人。
咸丰间,英军犯天津,随僧格林沁在大沽堵勦,有功。后谥果毅。下联典指清代
武英殿大学士舒赫德,字伯雄,
满州正白旗人。平定准回二部,劂功甚伟,卒谥文襄。
报国文章尊李杜;攘夷大义著春秋。——舒庆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语言大师老舍(舒庆春)(1899-1960)自题联。
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拚八凑文。——舒庆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语言大师老舍(舒庆春)自题联。
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吟杏苑春风,名荣先代;作牡丹佳赋,才冠唐朝。——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状元舒芬的事典。舒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进士第一,授编修。下联典指唐代诗人舒元舆的事典。
舒氏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2021-07-15
1
1455
了解一下咱们舒氏家族的历史。愈详愈好。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