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宋代开始,一些文人雅士喜欢把“堂号”署在诗文书画作品上。后来,干脆自己命名一个“堂名”,在文化交流时签署使用。实际上,这些
文艺家已把家族的“堂号”逐步演化为个人的“斋名”。文人为
书斋所取
之名,又称为“室名”,例如:宋代文人蔡京的“六鹤堂”、陆游的“双清堂”,元代文人黄公望的“三教堂”,明代文人汤显祖的“玉茗堂”、吴文华的“济美堂”、谭元春的“岳归堂”,清代文人秦荣光的“养真堂”、陈廷庆的“谦受堂”等。
现代文学艺术家刘半农的“含晖堂”、丰子恺的“缘缘堂”、陈寅恪的“寒柳堂”、冯友兰的“三松堂”、张大千的“大风堂”、刘海粟的“艺海堂”、李可染的“耕牛堂”等都是著名的斋名。
单字的斋名,在20世纪前期较为盛行,如王国维的“观堂”、鲁迅的“俟堂”、郭沫若的“鼎堂”、周作人的“知堂”、孙犁的“耕堂”、冯其庸的“宽堂”等,已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所熟知。
近代许多政客、
名人迁居天津,他们在天津购买私人住房时往往用“堂号”,却不用本人姓名。例如: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任
直隶总督时,以“树德堂袁”的名义买下河北区元纬路和地纬路之间20多亩土地,建起规模宏大的袁氏
花园公馆。
1912年,曾任北洋政府
大总统的
黎元洪在旧英租界盛茂路(今河北路),以“大德堂黎”的名义,购买土地,建造
高级住宅。
1927年,曾任北洋政府大总统的徐世昌以“宝墨堂徐”的名义,购地15亩,建起8所住宅。
吉鸿昌
将军在天津的住所,是1930年以“有余堂”的名义购置的。宋哲元将军在天津的住所,是1932年以“明德堂”的名义购置的。张自忠将军在天津的住所,是1936年以“安庆堂”的名义购置的。张学良将军的
胞弟张学铭在天津的住所,是1931年以“大福堂”的名义购置的。爱国工商业者
周叔弢先生的
寓所,是1935年以“诗礼堂”的名义购27亩地建造的;爱国实业家毕鸣岐先生的寓所,是1944年以“永顺堂毕”的名义购买的。
政要
名流购买私人住宅乐于用“堂号”之名签署登记,究其原因,一是为了显示家族的声望和地位;二是不必显示张扬自己的姓名。这种作法也体现出天津近代
民俗的一种
习尚。
什么是堂号?例:汪姓有平阳堂,六桂堂
2021-07-15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629/0aa651f4-6add-4dc5-b977-143518a405c4.png)
1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701/873d1752-7f4e-4f86-937e-706dfb206ec4.png)
488
![](https://imgs0.zupu.cn/ask/2021/7/15/2/55dc9a75-d51b-4308-8ba3-79bc93201fa7.jpg)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