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现在的黑龙江在以前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柏江在柏江上有一条无恶不作的白龙,经常变为白衣男子去勾引年轻女子。并且要求当地老百姓每逢初一十五就要用十头活牛羊丢入江中。而且每逢除夕都要两对童男童女活生生的投入江中祭祀否则就发水淹城!老百姓们苦不堪言,却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有一天,来了一位黑衣男子,见当地百姓民不聊生,就问当地百姓。当他知道原委后告诉大家他有办法解决当地百姓见他瘦弱无力,都不相信他。这天,黑衣男子来到柏江边,大家好奇都来凑热闹。只见此男子化作一条黑龙与白龙打斗起来,直斗得昏天黑地。
但是这黑龙因法力不高,被白龙所伤,流了一滴龙血到柏江中,只见整条江都黑了黑龙便潜入柏江旁边的一条不知名的小江中,此江旁边多是松树,开着白色的花黑龙潜入后,旁边的松树纷纷落下花朵,将整条黑龙盖住,而白龙在空中却看不见黑龙。
黑龙趁其不备终于击败了白龙,把白龙弄死了,但松树却从此不开花了。从此黑龙保这一方平安,年年风调雨顺而人们为了纪念黑龙,便将柏江改名为黑龙江,那条不知名的小江改为松花江。
扩展资料
黑龙江名称由来
黑龙江,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古称“黑水”、“弱水”、“完水”,唐称“望建河”,《辽史》称“黑龙江”(辽金称松花江入黑龙江后至海为“混同江”)。清初,称“萨哈连乌拉”。满语,“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江”。清代又称“乌江”、“乌龙江”。
俄称“阿穆尔河”。黑龙江的名称来源,有学者考证,辽初,太祖多以“黑龙”二字命名,如祖州有太祖庙曰“黑龙”,太祖陵有门曰“黑龙”。《辽史·道宗本记》:“太康三年春正月癸丑,如混同江(即松花江)。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龙江”。
至此,“黑龙江”之名方显于世。又有地方志记载:“黑龙江水黑,蜿如蛟龙,故名为黑龙江”。
黑龙江亦称阿穆尔河,东亚大河。形成东南西伯利亚与中国之间的部分边界,为北亚最长的河流。黑龙江本是中国的内河,19世纪中后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才成为中俄界河。
黑龙江是中国三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有些资料计为第六),黑龙江沿线曾盛产沙金,在清朝达到繁荣,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签署最后边界协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限划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黑龙江
百度百科-中国十大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