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地耕牛9路,地八门34路。
道光以来,潍县武术界及武术爱好者中间便流传着“边家捶,齐家棍,陈家单刀不用问”的拳谚。“边家捶”就是潍县武坛上特有的拳种“四通捶”,该拳又名“铁沙卧陡功”,因拳理要求“意与势通,势与法通,法与气通,气与力通”故名。1984年在兰州召开的“全国武术发掘大会”上,四通捶被编入《中华武术大典》;1991年在泰安举行的“全国武术大会”上,四通捶被评为“山东四大名拳”。 四通捶到底是何人所创,创于何年,属内家外家,何门何派,现无文献可考;该拳又是何时传入潍县?据边家后人、今年71岁的边凤池先生回忆,祖父边毓才曾告诉过他,四通捶传边家是在清嘉庆年间。 边佑奇遇外乡人父子苦练四通捶 清嘉庆年间,边凤池的祖上是潍县西关大户。边家务农并经商,开设了鸿聚烟店。掌柜边佑(1787-1860),字相亭,酷爱武术,闲时便率儿子边佃魁及侄辈们练拳,当时颇有名声。关于四通捶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边凤池先生说,有一年春天的一个早晨,边相亭带伙计们到田间干活,路遇一人站在路旁,面孔陌生,看穿戴好像外乡人,也就没怎么上心。干完活中午回家路过时,边相亭见那人仍然坐在牌坊旁没走。午饭后他领伙计们再到田间,见此人仍在原处。边相亭心生疑惑:他怕不是遇上了什么难事?
边相亭到田里安排好活计后,便折了回去,走到那人跟前,拱手施礼,问他从哪里来,是不是有烦心事?如果有难事,可以帮助他。那人忙答话,果是外乡口音。那人告诉边相亭,他叫冯礼旺,祖籍东邑黄县,在陕西谋生多年,因年岁渐长想回老家,不想断了盘缠。边相亭便说,盘缠好办,要是你不嫌弃的话,先到我家吃了饭,再送你盘缠回家。 边相亭领冯礼旺回到家中,叫家人拾掇酒饭招待。考虑冯礼旺一夜没睡好,又饿了大半天,边相亭便叫家人给他收拾住处,住了一夜,第二天拿出盘缠送他上了路。 送走冯礼旺,边相亭没再将此事挂在心上。大约半个月后,冯礼旺又回来了。边相亭原以为冯礼旺要回陕西,从此路过,或答谢帮助之恩,或还他盘缠。冯礼旺却没提还钱之事,只客气地说要住几天,边相亭热情相待。 冯礼旺在边家住下后,每逢边相亭父子在后院练拳,他就在旁观看,并不发一言。边相亭从冯礼旺的步态和架势,约摸出他身上也带功夫。一天,两人闲谈,扯到拳脚功夫的话题,冯礼旺对边相亭说,他们练的功夫,强身健体可以,但不实用。随后他讲,自己有一套名叫“四通捶”的拳法,既能健体养性,又能御敌防身,并演练给边相亭看。虽年至半百,但一套拳下来,冯礼旺脸不变色,气不粗喘。至此,边相亭方知冯礼旺是身怀绝技之人。于是,边相亭便拜冯礼旺为师,带着儿子跟冯礼旺习练四通捶。 此后,冯礼旺精心指教,边氏父子刻苦习练。由于两人皆有功底,功夫长进很快。平时冯礼旺单住一屋,一天早上,边家人照例去叫他吃早饭,却不见了人影,合家遍寻而不见,方知冯礼旺不辞而别,此后再无音讯